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9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0:3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全8册)》《时间的女儿》、《法兰柴思事件》、《萍小姐的主意》、《博来·法拉先生》、《一先令蜡烛》、《一张俊美的脸》、《排队的人》、《歌唱的沙》。以下是分册内容简介:
      《时间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4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8:13:52 | 只看该作者
         “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八部水准齐一的好小说”这样的评价让我在读铁伊的作品前就让我对她有了过高的期待,特别是之前我已读过了跟她齐名的阿加莎的部分作品。而不得不说,列在作品首位的《时间的女儿》确实让我有惊艳到,很独到的一部推理小说,在里面格兰特探长精彩的推理表演。看过了很多案发-找寻线索-推理的类型的推理小说之后,格兰特探长在病中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推断从而给查理三世进行平反这一题材确实让人感到十分新颖。在读完这一本时,对于之前看到的评价还是有几分赞同的,并且对于格兰特这位探长的严谨的推理能力也有些许敬佩。
           但是接下来的《法兰柴思事件》却是一个大逆转,通本小说里面主要是对事件发生后对各人产生影响的描述,以及一些普普通通磕磕绊绊的非专业人士的调查。最后却是一个目击证人的出现才致使真相终于被揭露,母女俩也洗脱了嫌疑。所以如果这个目击证人早一点看到报纸,早一点现身,前面的一切都是可以不用发生的,那么作为一本推理小说,之前的那些内容到底有何意义,整本书就情节来看真的是平淡无奇。
          也许有人说,铁伊想写的不光是一本推理小说,而是想表达一些更高的含义,那么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想看的只是一本推理小说。。。。后面的五部作品我也都看完了,没有《时间的女儿》那么精彩,也不至于《法兰柴思事件》的平庸,我想我应该不会再看了。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看法,也不排除随着年岁的增长,回忆起来又看到了书中的闪光点。毕竟那么多人还是给了五星好评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7 00:50:5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买了一套8本约瑟芬·铁伊的推理小说全集。我对侦探推理小说痴迷已久,看到推荐上说她是与阿加莎齐名的三大名女推理小说作家之一,许多xx家对她的书推崇备至。约瑟芬一生就写了这8本,推荐说她虽不多产,但是产的本本都是精品。我便在这样的诱惑下买来看。
      
            看了两本后,我只能说,不是我的菜啊。最大的感想是这不是推理小说,就是小说,带着一点推理。就拿其中一本《法兰柴思事件》来说,我先看了序,本人觉得序比小说内容还吸引人。写序的作者无疑是极喜欢约瑟芬的小说的。他介绍说本书,也就是《法兰柴思事件》是一本绝对精彩的没有死亡的推理小说。序作者用了大量篇幅贬了那些以连续谋杀来吸引人的推理小说家,如横沟正史,就是金田一耕助的创造者。大意是以连续谋杀吸引人是极其容易的,每一次谋杀都可以创造一次高潮,如果一个死亡写30页,8次死亡就能凑够一本240页得小说。序作者通过这些对比,把这本书推到了极高的地位,号称如果有“非死亡推理小说排行榜”,约瑟芬的这本《法兰柴思事件》绝对可以排到前三名。我只能说序作者的确把我给唬住了。弄得我心痒痒,说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奇案件,能把横沟正史给比下去。我这辈子看到第二本侦探小说就是横沟正史的,第一本当然是《福尔摩斯》啦。
      
            如果没看到序作者的文,我可能没那么失望。整本小说,关于推理的部分没多少。全是大段的心理描写,如律师对受害者的同情啊,舆论是多么的愚蠢和不公正啊,受害者是如何坚强啊。正如序作者说的,本书的主题是要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愤慨和讽刺,但是没说的是推理只是辅助,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一开始我是抱着这是一本小说的心态,看的时候发现,呀,还有一点悬疑色彩,我就会感到很高兴,肯定觉得不错,觉得作者用推理手段来说一个社会故事,挺巧妙的,还能吸引人。
      
            但是,看了序作者的话,我一开始就把这本书定位到了我心中期待的推理小说的位置上。我对推理小说的要求是情节紧凑,而且案件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中心,所有人物的行动和心理,不能说全部,但是大部分,但是围绕案件的,都或多或少的提供者破解案件的线索。我喜欢的推理小说家,像横沟正史,或阿加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都写连环凶杀案的关系,小说里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在被案件影响,或影响着案件。很少会有多余的举动,或无谓的话语。而这本《法兰柴思事件》,用了很大篇幅去写媒体是如何不负责任的报道事实,公众是如何受到影响,对受害者作出各种举动。再偶尔穿插一下案件的进展。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这是一本小说,带点推理的意味。推理在这里,只是写这个故事的一个手法而已。我觉得一本推理小说,无论中心主题是要讽刺社会的哪一方面,但是故事上,仍应该以案件为主,来表达那些主题;而不是以主题为主,把整个推理边缘化了。毕竟,看推理小说,都是最想看那精彩的破案过程,不管他人如何,这是我喜欢看推理小说的初衷。至于小说是要借古讽今也好,还是其他,那是之后我才关心的事。不然,推理小说跟其他小说还有什么区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9 03:49:45 | 只看该作者
      萍小姐凭着鞋上面的一朵小花认定茵恩斯是凶手,是因为看到茵恩斯的一双黑色鞋上也掉了一个装饰;后来纳什认出了那朵小花是自己的,萍小姐就知道了她是凶手。那,到底茵恩斯穿的鞋是不是她自己的呢?她鞋上的花是怎么掉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2 11:41:45 | 只看该作者
      *警告:我是黑*
      
      强烈怀疑编辑是铁伊黑。导读把作者跟作品吹得天花乱坠,一读正文这坑爹感不是一般的强烈。看完整个系列我确定我不喜欢这个作者,但是如果没有每本之前的导读我还不至于讨厌到这程度。基本上我觉得把铁伊归为古典派就是黑无疑了。
      
      我们跳过分类学问题不谈。我个人觉得从行文风格和诡计设计等等几乎全部方面,铁伊的作品都无法归类为古典派或本格派,这就是所谓槽点太多无从下口。
      
      先不说此人故事干瘪却拖沓,人物塑造温吞模糊。单是推理小说的核心诡计设计毫无新意不说有时还牵强生硬一点就可以钉死1。老实说,我不喜欢跟作者纠结诡计设计的问题,都是些纸上谈兵其实没什么意义,大不了也就是像Another那种贴个【非推理小说,混进来的】的标签,一样看。但是写导读那位大哥老夸他家铁伊设计独辟蹊径发前人所未发什么的,看得老子实在不爽。铁伊的书,从文学性上来讲其实非常平庸,就推理来讲也难登一流之列,我要是做营销,也的确只能拿出个蝙蝠特性做做文章,但是王婆卖瓜也得讲究个度,你非要拿二锅头跟五粮液比酒性,你就是脑残了。
      
      还有一点让我很不爽的就是铁伊明显有种【老子作者我最大】的臭毛病。她居然在自己的书里为了诋毁自己塑造的角色使用了无良媒体惯用的那一套歪曲、侧重报道的伎俩……因为那个角色是设计好的凶手。简直是叹为观止。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哪本书了……总之你在读的时候就能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协调感,人物的面目都扭曲了。可能我是有点强迫症。我不是控制狂,并不讨厌作者设计情节让读者入套,甚至作者耍些用到烂了的小聪明我也OK,但是你要用得自然一点,要符合小说世界中的客观发展和既有人物性格,说白了就是要得到读者认同,让读者入了套之后承认是你高明不是你耍赖。之前还有一部在这方面让我很不爽的作品,好像是87分局系列里面的一部,主角从开头就看凶手不爽,就是看凶手不爽,全程毫无提示凶手是真凶的细节,最后主角一逼凶手就自白了。尼玛这剧本不合格好吗。
      
      另外让我很不爽她的一点,她属于对人类怀抱恶意的作者类型。这个也很难举证,但是从她的行文中能看出来。他觉得人性是卑微而猥琐的,这个世界上蠢货和恶人多,她的同行都是些钻进钱眼儿里的小人,她的读者里也是傻子多。这点,经历了龙骑粉转黑事件之后我特别不爽。
      
      喷完了。这套书我捐给图书馆了。不管我自己对她有什么看法,毕竟也是经历时间洗礼流传下来的作品,留待有缘人欣赏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5 06:49:4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很喜欢约瑟芬,而天猫上又做活动,所以我一口气就将八本都买了,对于买书,我一向都是属于冲动派的,为此,我也后悔过。
          断断续续地花了两天的时间看了这本书后,推理的成分我没有看到多少,但是各种各样的人物我到是印象深刻。与其将这作为一本推理小说看,我到是更情愿将这作为一本描写各种人物以及心理的分析书看。结局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的确是很震撼,但是并不觉得有那么的水到渠成。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但是我会把其他几本都看完的,因为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只要你不要太计较推理所需要的那种紧张氛围的话。很适合午后边喝咖啡边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6 03:11:00 | 只看该作者
          断断续续中终于读完了这部小说,不能不说故事的案情并不复杂,但是女性作家的视角也确实赋予了这个故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作者关注每个主角人物的形象都很丰满,并且能够从每一个人物身份出发,勾画出非常合理与细腻的内心。
      
        罗勃布莱尔,一个小镇律师,已过不惑之年,每天的生活波澜、不惊一成不变,当偶然接到一个不同寻常的案子后,发现生活的新层面。如此这般为了案子殚心竭虑,为了当事人的状况辗转反侧,作者对他状态的描写确确实实能让我有切实的体会与共鸣。
      
        玛丽安夏普,一个成熟理智的有身份和教养的女士,在案子及舆论的重压下依然坚持,最终得到清白,但反而更为污蔑自己的罪犯的家人担心。
      
        不能不说,女性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总是偏于理性,比如简奥斯汀这样的作家,同样铁伊笔下的女主人公也是这样。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罗勃对玛丽安求婚时,玛丽安拒绝时的解释:
        “如果一个男人过了40岁还孤家寡人,那表示婚姻不是他要的生活方式——而是一项突然遭遇到的意外,就像感冒、风湿或所得税单。我不想变成你生活中的那项意外。”
        “和一个成熟的心智一个礼拜吃一次晚饭是很迷人的,但是在你被琳姨照顾了半辈子之后,你会发现用那跟在温馨和谐气氛中吃可口的餐点长期交换,不很值得。”
        “我非常关心你,比任何人都多,我想。而那正是我不愿意跟你结婚的那部分理由。另外则是因为我爱自己。”
        理性到可怕的女人。
      
        二、作者会更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不会有东野圭吾那般的复杂作案手法与推证,当然这一点也跟作者所处的历史年代与背景文化有关。但是女性作家的笔触相对还是会更加细腻一些。
      
        三、最终的结局更偏重圆满收场。
        可能是女性内心中更渴望爱情等美好的东西,当玛丽安理性的拒绝了罗勃的时候,我的内心一沉,以为故事就这样遗憾的收场。而可爱的编辑把短短的第二十四章单独安排在了书的最后。抱着看后记的态度翻到了最后,结果发现原来是罗勃也抵达了机场与玛丽安会面。happy ending!带着两位主人公幽默机智对话引发的微笑,满意的合上了书。
      
        不管怎样,是个不错的故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26 08:56:21 | 只看该作者
        我几乎不想说,可是我亲爱的姑娘们不在身边,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在宿舍大放厥词。只好来写书评。
        我也不喜欢前面那个叨叨叨的序言,就只看了一篇。但它还蛮有价值的。假如一个和书打交道的人为一个作者鸣不平,哪怕言过其实,这书肯定也值得一看。(我就是这么发现塞利纳的)
        铁伊对我来说好两个地方。
        1 剧作,她开口很小,但是能挖得很深。像这本就是,规定情境挺猎奇的,可她写得一点也不庸俗,关注的地方一点也不无聊,而且懂得适可而止。看铁伊的小说,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感觉,她虽然很聪明,但是生活蛮顺利的。想要太复杂太高深的真理她给不了你,就算出于敏锐,对一些问题有所涉猎,也不会太多。所以不要扯那些人生真理打鸡血了好伐,很累的。
           就像最近争论村上该拿诺奖一样无聊,他要拿了我才不要看,不是谁天天都要吃十全大补汤,次次看书醍醐灌顶好吧。
           看她能学习剧作,就是写那些日常琐事,一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主角要出门去做一件事,他怎么开门,怎么跟家里的人打招呼,怎么拦车,怎么在门口徘徊。这些老师上课讲过很多遍的话,铁伊小说就是这么琐碎的写的。基本功,非常有价值。
         2 也是她写的浅,她的人生阅历简单带来的。
             正如她的小说不打鸡血一样,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是一样的,没有那么多狗血故事发生,所以平常一点一滴为人处事,看铁伊能学很多。不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但非常好用。
              她书里到处都散布着一个英国老淑女的挑剔品味,很多,感受很微妙。具体举例子我还真想不起来。举一个近似的例子,不过是《最蓝的眼睛》里的。
              买蛋卷冰激凌,一种两块钱,上面有一个冰激凌球。一种四块钱,上面有两个冰激凌球。小女孩总是很羡慕那些能一手拿一个冰激凌,两边同时吃的人。她不懂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要不买两块钱的,纵容就买四块钱的,但只买一个给她。虽然四块钱两个球的和两个两块钱一个球的价格一样。
              这就是老式教育,也是好的教育。铁伊小说里面很多这些东西。
              所以我说,一个女孩想变狡猾,去看铁伊比较好,她能教你很多。可能是你爸妈自己也没接受到的那些老式教育。
      
      
              顺便自己吐槽下,处女座就表看了,想太多。
      
              补一句:和推理小说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也完全没那么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7 07:06:4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活跃在上世纪前半个世纪,认真的英国人总能创作出令人惊讶的优秀作品,在我眼中,此书就是这样。因为发生在学校,因为角色们都是学生或者老师,使得全书基调并不沉重。但正是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更能显示出人性复杂的根深蒂固。
        主人公露西·萍看了几十本心理学著作,有了自己的学术观念并因此写出了畅销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到了这所体育学校。我一直觉得外国的语言表达起来更自由,范围更宽广,所以翻译过后总是会削减一些力量。就像主人公觉得这里的孩子压力很大,但都很不错时,一位教师对她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学生会是正常的。这一段情节是某一章的最后一部分,可以想象此时的微妙与暗示,但很遗憾,中文里我并没有这种感觉。
        因为露西对心理分析和面相的执着,她分析这里的学生,成绩不错家庭富裕人人喜欢的宝儿,名列前茅受人喜欢却与同学有淡淡隔阂的茵恩斯,努力却在学习上没有天分且不被人喜欢还作弊的鲁丝。孩子们面临毕业,按照惯例会为优秀的学生推荐工作,有一个极好的位置,每个人都以为是茵恩斯的,但校长却不顾教师们的反对将它给了鲁丝,这期间每个人的反应作者都写得很详细。然而在毕业典礼那天,鲁丝却在练习体操时受了重伤,最终死去。其他人觉得这是意外,露西却以为茵恩斯是凶手,因为她在体育馆找到了一件小饰物,发现是茵恩斯的皮鞋上的,茵恩斯承认了这一点,并为了感谢露西不举报,决定一生生活在乡下并做善事以赎罪。
        然而,到了最后,露西才发现凶手居然是看似完美的宝儿,这个结尾给人无尽的回味。首当其冲的是,我们真的能相信自己的感觉吗,符合一切成功因素的阳光女孩会不择手段,默默努力的平凡少女却因得不到别人的喜欢被无视。这本小说在我看来并不简单,它描述了不同家庭背景会造成不同性格和其他人的区别对待,它对这一古已有之的社会现实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或许我们可以说,它在讲“屌丝的逆袭”是多么艰难吧。
        当然,阅读英国小说时,要有他们社会的那种正义感和正式感,体会对话间的智慧,尤其本书,不要当作是简单的商业类型文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9 08:20:2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此书名头极大、排名超高、号称“历史推理神作”,但仍无法掩盖其背景的过于“专业”。
      
      对于英国大众而言,这一段历史或许如同赤壁的火、玄武门的箭、正大光明后面的遗诏一样耳熟能详。但对于缺乏英国历史基础、或者缺乏兴趣的普通外国读者来说,要看完整本书,实在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光是里面的各种亨利、乔治、爱德华、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就足已让人头晕脑胀。
      
      在节奏上,这本书也属于典型的“黄金时代”风格,情节推进较为缓和,没有诡计、没有悬疑,再加上男主角全程卧床不起,当然更不会有任何动作戏份。
      
      或许作者出生于一个高尚的时代,所以严重低估了政治手段的龌龊程度。至少对于早已熟悉中国厚黑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里的核心阴谋,实在是有点太“小儿科”了。
      
      如天使般单纯的铁伊女士哪里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每天都有各种黑幕上演,其厚黑、其猖狂、其令人发指,无论理查三世还是亨利七世,都必然会甘拜下风。
      
      找到历史书里的一个“疑似”谎言,就足以成就铁伊的“神作”。如果让她知道这世上还有谎话连篇,甚至以混淆黑白为己任的历史书,不知道她会不会昏死过去。
      
      世道险恶如斯,铁伊女士是应该庆幸呢?还是庆幸呢?还是庆幸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4:51 , Processed in 0.0626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