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课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0:4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7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5 11:10:25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年大三了,从同学那里看到了这本书,问怎么样,他说是一个大学老师写的,专门写大学生的,很真实,很深刻,推荐我看看。想来无事,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书可以看,就借来看看。
      
            《上课记》我觉得大致可以分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006 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2007 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第二部分:2008 我们都是主角;2009 抵抗陈规戒律;2010 在生活的角落,每个孩子都在发光。
      
             其实看2006年和2007年的部分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感触,王小妮老师只是在讲一件件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又琐碎的小事情,而这些小事情的主角就是一个个的大学生——具体来说应该是海南大学的大学生。可他们又不只是海南大学的大学生,他们是中国(在这里我不想把香港和台湾算进来)万千大学生中的一群小小的代表。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你自己,你同学,你大学校园的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两年的上课记中,王小妮老师每篇写得都比较短,有的篇幅甚至只有100字左右,有时候你不仔细想,还真不知道她老人家想表达什么,不过大部分文章还是在结尾时来一两句她老人家的感想,给你一个思考的方向。不过,王小妮老师是从2005年开始给大学生上课的,2006才是她上课的第二年,接触学生的时间毕竟不长,对大学生的现状感触可能不是很深,所以这两年的文章以记述为主,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也只是一两句。
      
             不过本书的转折点到了,读到2008年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不同了。从2008年的标题《我们都是主角》,就可以看出,王小妮老师不再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写她所教的学生,更多的是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由他是主角转换成他们是主角。表面上的一个变化是每篇文章的篇幅变长了,讲的事情也更加有血肉了,不再只是简单地话了一个人体骷髅画像。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王小妮老师开始对大学生以及大学生身上放生的事继而大学校园的事发表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对大学很平常的事情——考试作弊、点名、鼓掌、奖助学金及军训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重要的是王小妮老师并不只是一味地自说自话,而是发放问卷调查同学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听听这些被人忽视的小脑袋瓜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写一些他们的看法,再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虽然可能不能代表每个人,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管子让我们窥窥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读到2010年的部分的时候,还是比较期待的,因为我自己就是2010年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事实证明,后面的部分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尤其令我感慨有几篇:《发问》、《迷茫》、《关于梦想》、《背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大学生麻痹冷淡,是我们没有发问的空间和环境。我们的压力太大了,父母辛苦打工赚钱给我们交学费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三明治一样在两遍紧紧的压着我们,压得我们没有了棱,也失去了角。可即便我们变得像奶油一样光滑,还是滑不出去,那两边小小的空隙紧紧得吸着我们,像章鱼的爪子一样紧紧地抓着猎物。于是我们的梦想被岁月磨得简单到一眼就能看穿,什么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为世界和平而奋斗,这都是瞎扯,面包和蔽身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说我们物质,只能说是不那么精神。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背景》这篇文章,看得我一阵心酸。王小妮老师给我们揭开了真相,真正带我们走进这群大学生的心里,文章没有作者个人观点,只是把学生写得东西抄下来,完全原生态。简单抄写两句。“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都对感情抱有怀疑,贫困家庭的孩子对社会阴影面多有一丝敏感,不能说一定的环境一定出什么样的人,但这种影响一定存在。”“生活在小镇的我就缺乏了一些自信。”“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官二代心里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权利办不到,<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让我这贫家子弟感受很深……”
            
             其实最大的感想是看到有个老师真正关心的是学生,而不是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自己的学术成果。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不容易,很羡慕海南大学的学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9 18:53:46 | 只看该作者
      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会禁不住为这些孩子担一点忧,一座不那么一流的海岛大学,一个很难糊口的专业,一群并不天之骄子的学生。
      人们习惯性地关注优秀的群体,往往忘了自己也只是砂砾。
      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个疯子说,我们的目的不选出聪明的活下来,而是批量的活下来……所有的历史、辉煌,都是普通人创造的,而不是那些天才,不是那些聪明人。托尔斯泰也认为历史的原动力是多数民众,民众的努力造成每时代政教文化各方面的“大势所趋”。
      如何去教育,将心血播撒与广大的土壤中,愿其成长,突然特别感慨王老师前篇所言“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二
      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和《上课记》的时候,都会想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利他主义者。
      一些书、一些事情会让人产生一些愿望的勇气,比如想做一个好老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只是霎时的热情没有途径与方法,一切只是空谈。
      朱光潜老先生所言“有志者事竟成”的三层含义在于:一要起念头、二要认清目的和达目的之方法、三是抱必达之决心。显然,要成事难的不在于念头,而是目的之认识和达目的之决心。
      我想我们有起过太多念头,往着哪一条路用心的走都会有所进展,只是别总停留在念想。就如卢梭所言“人生最大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
      
      其他一
      果然生活是最好的素材,附录的学生作品很生活很棒。
      记得一句“当你贫穷的时候,你闻着工厂的废弃,才觉得那里有生存的希望。”这是我们怎样都写不出的体悟。
      于是更能理解为什么路遥是这些学生中排名第一的作家。
      二
      我喜欢这个梦想:保持正直,清醒和善良,到死。死时能向自己微笑,不对任何人有愧疚。
      
      以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8 20:36:08 | 只看该作者
         《上课记》这本书我会看也是比较偶然,主要是某天无聊打开新浪好书榜看见这个作家的名字很青春,想看看年轻人的教学心路,不料书本内容与简介南辕北辙,这王小妮也绝不算年轻人,起码她也和我父母一辈,曾下乡当知青。最令我惊讶的是她的性别,没看书之前我以为她是女的。看完书以后我认定他是男的,文字风格和有些语句都提示他是男的。后来上网搜她的简介又发现她是女的……很崩溃。诚然我希望他是男的,可以让我对社会有多一点希望。因为她在书中如此执着坚持,她推行的那一套理想主义,如果能在社会上生存下来,会更有说服力。女性的生存比男性的生存容易一些,至少在中国,我是这么认为的。
      
        无法用三言两语讲清楚,这本书究竟表达了什么内容。它是大学教学的一些片段,一些镜头。作者的精神,思想贯穿在字里行间,她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这个社会,衡量大学教育,衡量这些农村的大学生。无论她的理想是否能实现,无论她的学生有没有被她深远地影响到,像王小妮这样的老师都应该被教育界珍惜,应该被文坛珍惜,他们对道德的坚持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所在。
      
        书是写的很触动人心的,尤其其中有一句话:"现实往往以理想主义的失败收场,因为人不能不害怕,不能不自保,但你得坚信,世上是存在对和错的。"曾几何时,我也有过迷茫,有过挫折,尝试过出卖自己的道德去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然而这同时会令自身痛苦不堪,因为违背了自己一直信守的道德标准。
         
         彷如夏日的一壶冰水,冬天的一壶热茶。《上课记》为我在这浮躁不安的年华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念,重新找回了失落的自己。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21:18 , Processed in 0.0857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