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人处世经商成功真谛的后人的道路指南。
      曾国藩和胡雪岩的影响如此之深远,在于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曾国藩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作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直至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
      无人能出其右。而胡雪岩则从一个出身贫寒的钱庄小伙计,赤手空拳在商界开辟出一番天地,既富且贵,成为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
      他们取得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以及经商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成就其丰功伟业。这些绝学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一种深刻总结。同时,这些绝学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体现了他们对变化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指明了一个人达到内圣外王的道路。这些绝学,对于今天那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稳慎之绝。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须"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可以使人稳打稳扎,少犯错误,有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做到稳慎,必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凡事力求稳妥,谨言慎行,戒骄戒傲,时时刻刻小心行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磨砺之功。曾国藩认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人如果不通过不断的磨砺来提升和完善自身,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软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得以浪费,而妨碍自己事业的成功。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不断磨砺自己、不断调试自己以外别无他途。这需要做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身必兼治、培养浩然之气。
      圆融之道。曾国藩认为: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处世也必须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圆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事物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牵手之智。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越善于注重与人"牵手",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和资源就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到这一点要注意在广交朋友的同时选择朋友,学会借梯登高,宽和得众,不占人半点便宜。
      用人之律。曾国藩认为,天下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众人拾柴火焰高,曾国藩手下人才辈出,这为他成就丰功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曾国藩的用人之律。他在求才、选才、育才、用才、驭才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这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进行管理时学习和借鉴。
      进退之智。曾国藩认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在人生的进退问题,尤其是如此。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退的过程,如果在该进的时候不前进,在该退的不回收,就会让自己遭致失败。曾国藩把握了进退的智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不但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也使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圆世之智。胡雪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以须要以"圆世"为圭臬。"圆世"哲学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一个真正懂得"圆世"哲学之人。胡雪岩的圆世态度,既在通,又在活,还在融,归结在一起,无非是要达到圆满无憾。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目际,触是状态,满是结局。人生如此,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结交之术。胡雪岩认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为朋友着想。胡雪岩喜欢处处交朋友,时时帮人忙。这让他四面都见朋友环绕,处处都见友情赞助。朋友多,事情当然好办。而这正是胡雪岩的结交之法的妙用。
      用势之妙。胡雪岩认为: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这是他的用势绝学的精妙阐释。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说,"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胡雪岩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他懂得用势的缘故。
      谋划之策。胡雪岩认为:无论是处世还是经商,都必须要有谋划。有了这些谋划之策,胡雪岩对整个时事的了解和把握总能够先人一步,他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并从容应各种事件,从而建一己之功。这与一旦和纷乱时事中茫然无措的人们相比照,胡雪岩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
      掌控之招。胡雪岩认为:对于人才必须学会掌控,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为我所用。胡雪岩的对掌控之招的运用,使他身边的人才济济,并且时刻忠诚于他,为他出谋献策,出力卖力为他成就商业上的胡氏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然之要。胡雪岩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达到泰然处之而不乱的境界。胡雪岩的这种境界来自于他的对己泰然,对事泰然。对己泰然是充分相信自己,勇什么时候都能不放弃对自己的信心。对事泰然就是自己的自信,来事泰然就是勇于决断,对于事情的结果拿得起,放得下。处事泰然造就了胡雪岩这个"一等一"的成功商人...

    最新书评    共 4 条

    一叶    能臣巨贾      一叶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通览全书,获益匪浅,曾国藩、胡雪岩两位名人传授处世绝学,让人了解许多不可不知的要领,书中诸多实例及史料,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时代切身体会二位的智慧和谋略,不可多得。       曾国藩的“稳慎”之道令人印象深刻,事事如履薄冰的心态和时时稳扎稳打的态度,是他成就事业的第一要义,稳慎当头,实则成就自身的基准圭臬。曾国藩的磨砺之功也非同小可,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初期有很深厚的儒家底蕴,但是在朝廷明争暗斗加剧和太平军四起的特殊时期,其认识到儒家绝学以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遂潜心钻研法家,明了对待暴民需以暴制暴的道理,儒、法交融使得书生出身的曾国藩成为了经世致用的中兴能臣,而其晚期对道家的研究也到了一定境界,不断的磨砺探究是曾国藩在乱世屹立不倒的不二法宝。而那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名言也让我们对曾国藩的睿智和洞见拍手叫好。       相比曾国藩,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经历也毫不逊色,其结交之法、用势之妙、谋划之策、掌控之招、泰然之要,无不让人赞叹佩服,胡雪岩的发家史告诉我们,一个商人最重要的不是会赚钱,而是有眼光,无论是初期结交王有龄,还是后期仰仗左宗棠,甚至到开风气之先与洋人做生意,都显示出雪翁超乎寻常的独到眼光。而胡雪岩对财“取之有道”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真正的商贾巨富,都遵从守信重义的古道,胡雪岩从“利益”看到“利义”,正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包括雪翁“天下无废才”的人才观,和存乎一心的用势、借势、造势、做势绝学,都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此外,本书从特殊的角度展现了晚清那段特殊的历史,史料丰富,眼光独到,值得玩味。     详情 发表于 2013-8-16 01:01
    花小绳    早晨一边吃早餐一边随意翻看曾国藩,看到一段,大意是说在曾的价值体系里,"忠诚"是最重要的品德,正是因为忠诚,所以他才在太平军势如破竹的时候临危受命,组织乡军抵抗反贼,即使孤立无援也从来没有退缩过,历经磨难最后终取得胜利。其中许多典故如"屡败屡战"之类的,甚是感人,也让人见识到"忠诚"二字的力量。      可是我有一个问题:绞杀太平天国这件事,究算不算一件好事?"忠诚"这两个字,放在宏观的历史大环境中,究竟有没有意义?假如有,那么它应该如何来定义?评判标准是什么?      就像现在我的疑问:曾国藩自以为自己是忠诚不二的,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理学教育里,早早让他有了根深蒂固的"君为臣纲"的概念,而他所做的,不过是依照着这一套历来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价值标准来行事罢了。他的"忠诚",只是忠于皇权,忠于当朝统治。那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没有曾国藩,假如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取得了胜利,假如历史改写后近代中国是被一批更为英明的统治者们所统治着,近而之后几十年那些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都不会发生,那么,曾国藩这一系列的所谓"忠诚",又有什么意义?      想起路人甲姐姐说的,改朝换代和我等小民有什么关系,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名字存在下去,有什么关系。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假设有一天,美国攻进来了占领了我们的领土,我们成了被殖民者,我们也不应当抵抗,也不应当保留一丁点所谓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因为----被谁统治不是统治?中国人民在谁的手下吃饭,都一样能活下去。更何况,可能在美国的统治下,中国人民会生活得更好。      我真的不是在举反例来否定,而是,想到这个问题,觉得思路有些零乱。想不太清楚。      人类最热衷于做的事情,就是先划分界线,然后再热热闹闹地认亲戚。例子很好举:外地求学时乐此不疲地参加同乡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政治上,中央领导人有所谓的"上海帮","广东帮";连超女被淘汰时,都会气势挥虹地喊出一句:"XX赛区的选手永远是最棒的!"这只是小范围内的"先分隔后抱团"模式。当有需要时,这种分隔可以被打破。比如有外族来入侵中国了,那么管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大家同仇敌忾,燃起熊熊的爱国热情,共同抗击外敌。于是这分隔范围自动扩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要是再扩大一点呢,假设现在有外星人侵入地球,那么谁还会记得"国家"的概念,大家肯定是一致秉承着延续人类血脉,维护人类尊严的信念,共同抵抗外星侵入者吧?于是这时候,分隔范围又自动扩大到地球生物和别的星球的生物之间。      既然这分隔范围的界定可以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我很置疑,这种"先分隔后抱团"模式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这么说吧,春秋时候有140多个国家,要人民都这样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宁死不降,那统一后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以这样的逻辑推论下来,那就是说,所谓的"爱国","民族气节"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东西罗?可我总觉得,这样说不对。哪里不对,我说不上来,总之就是觉得不对。也许,我的脑袋里,也潜藏着另一种形式的"君为臣纲"呢?呵呵,谁知道。      这真是一个想破我脑袋也想不清楚的问题。于是不想了,回到曾爷爷。      曾爷爷开始一直是走儒家路线的。直到之后政治生命受挫,在人生的最低谷反思己过,偶然的机会把目光转向"黄老之道",进而三观发生巨变,人生得以拉开新的篇章。我总认为,曾国藩能够成就辉煌的一生并受后人(包括毛爷爷)世代推崇,其中有一点原因是,别人只一心入世,他却保留了三分出世的心。正是这份出世,使他甘于"处下",时时不忘谨慎谦卑;又淡薄名利,戒奢节欲,故而不留话柄,不受人牵制;最后更可贵有"功成不居"的通达和"激流勇退"的果敢,避免了无妄之灾,保全了名节。他这个人,应当可以说是洞析世事,明察人生的。俗称"看得穿"。      然而,他却因观念里的"忠诚"二字而做出的一系列杀戮行动,我想说,其实,他还是没有看穿阿!终是没能逃脱封建教育,封建思维的禁锢。用兵使得多少生灵涂炭,血腥杀戮所造的罪孽,又要多少辈子才还得清。      而何为真正"看得穿"?佛经上说:"凡有所相,皆为虚妄"。是不是藐视一切,无视一切了,才是真正的看穿了?那我宁可不要这样的"看穿"。      于是不管怎么说,我始终是崇拜曾爷爷并视他为偶像的。因为在我看来,生而为人,无需对得起地域,无需对得起国家,无需对得起民族,更无需对得起历史。(这些概念本来就不好界定,也就谈不上对得起对不起了,不是吗?)      对得起自己,足矣。曾国藩,他做到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16 03:57
    最爱读    我语文水平不高,觉得作者同样水平也不高。叙述一点逻辑都没有。并且很怀疑作者的语文水平。错误实在太多了!语法一点都经不起推敲!  详情 发表于 2013-8-18 20:44
    白月光    最近都在看有关曾国藩和胡雪岩的文章,百家讲坛关于胡雪岩的讲座我也全部看完。曾在政界权倾一时,胡雪岩在商业写下传奇篇章,从一个放牛娃到当时的中国首富,为奇人。这两人都有很高的天赋,但是同时又是历经曲折的,真的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两人都有很大的识人智慧,胡雪岩能在王有龄落魄之时就料定此人日后必成大器,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冒险帮助他,胡雪岩也真的是很有远见的一个人。果然王有龄日后果然当了大官成了浙江巡抚,而胡雪岩也水涨船高,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这两个人的智慧和魄力都是让我很佩服的。做人学曾国藩,做事学胡雪岩也有一定道理。不过还听过一种说法,做人用儒家,做事用法家。  详情 发表于 2013-8-30 15:0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23:00 , Processed in 0.26326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