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25|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球状闪电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1、质能转换定律猜想:如果物质都是波,那么是不是一个波的消灭能把另一个波推到很远的地方?
  
  2、观察者盲区猜想:因为不存在时间,那么实际上波存在于所有的空间,那么是否人类只能感觉到处在某空间的波的一部分?
  
  3、根据猜想 1和 猜想2 ,是不是在质能转换定律中,波从来没有消失,而是一个波从能被人类看见到波不能被人类看见,会导致另一个波能被人类看见的部分发生短时大幅跃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1.年轻时候喜欢看科幻,不太喜欢看武侠,打打杀杀的,至少科幻还有实现的可能。
  2.里面有外星人接管地球的情节吗?哦,对了,那是多少舰船文明的神降临到地球的另一个故事,当年《科幻世界》有的一篇。
  3.里面最后一个情节是一个花瓶里一朵量子态的花,觉得写得很唯美,让人印象深刻!
  4.技术流,Hard core SF。
  5.鼓励科学精神。学文科的我也要学点理科的东西哇。我有科学家的执念吗?哈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将近一个月了,最近没怎么看小说了,总觉得看小说累,一字一字的,为了保持以后每看一本小说,写一份书评的习惯,还是决定不拖了,将书评码上。
  
  此时的我正在努力回想,刘慈欣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初读刘慈欣的小说是奠定其大师地位的《三体》三部曲,至今仍然最喜欢第一部,第一部的写实,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辅以大量的悬念、谜题等元素,最后加上叶文洁那特有的坚强,以及孤独,便是我对第一部最大的怀念,有时候始终觉得悬念、谜题这些东西一旦被揭开了,就没意思了,维纳斯的断臂情节吧。
  
  回到《球状闪电》(下文以《球》代替)。
  
  《球》的开头便是一段华丽诡异的破碎画面,柔和的月光下,悲伤的童年回忆,是主角追随球状闪电这么一个神秘物体的开始,人生需要目的才能活的有意义,这便是开头作者所要表达的,只是对于主角来说,这个目的的来源实在是有些过于惨烈。
  
  惨烈,伴随着所有试图揭开球状闪电的人,前苏联的大批研究人员便是如此,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遗迹最宝贵的30年,面对的却是毫无规则。
  
  抓狂,愤怒,平静,绝望,似水流长,归于平静。
  
  特有思路,一针见血,当你试图找出它的时候,其实它往往就是已经存在那里了,只是等待发现。
  
  到了这里,笔者认为《球》最精致的设定已然走完了,后面的怎么发现,离子状态下是否存在生命的这些,似乎都是为了给爱情来上一次华丽的补刀。
  
  说到爱情,爱情从来都不是科幻小说下的主题,但是当你觉得科幻其实很无聊,科幻只是为了突出爱情而编制的外衣,那恭喜你看到了刘慈欣小说的精髓之一。
  
  淡然,命运,这些都是刘慈欣的爱情现状,在以目的为大前提下,刘慈欣的角色总是非常的淡定面对自己的爱情,叶文洁如此,林轻也是如此。
  
  林轻在第一次上山的时候,遇见主角便已经知道这是爱情了,但是在目的的驱使下,命运的奔轮中,她选择视而不见,选择背负自己儿时的梦想,虽然这个梦想已经被扭曲了,但是生命意义已经如此,也就无法改变了。
  
  《球》在笔者的眼里,更像是又一次的科幻小说被爱情话,更像爱情小说。
  
  林轻最后的粒子化,花瓶的粒子玫瑰花,有如标题一样,原来她一直都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无比浪漫的科学构思,非常惊艳,但觉得大刘文笔仍是致命硬伤,虽然偶尔也有惊喜,但大多情况下还是令人惋惜,有时太矫情不自然,有时又像白开水一样,结尾林云和父亲对话有点像作文。说实话,这个构思让别人写出来会好很多。如果有个什么小说构思家就好了,刘实在短于表达,真是可惜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是非常讨厌科幻小说的人。
  
  在某种不知名的动力蛊惑下看了三体,便一发不可收拾,一鼓作气三本都看完了。但看完地球往事系列之后有一种莫名的遗憾,想知道更多的故事,于是又看了球状闪电。然后也算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在三体里面,丁仪要求接触水滴。
  
  虽说没有三体那么庞大的世界体系,但球状闪电还是给我了非常好的阅读体验。总结就是刘慈欣的书可读性很强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1、宏电子这个概念很优秀,但是在非激发状态下能够被肉眼观测这点不现实,如果肉眼就能看见那在历史上的天文观测中肯定会被发现的。
  2、最后林云和被绑架的孩子们一起照相,问题是那些恐怖分子呢?好人量子化,坏人无尸骸,至少也得交待一下啊。
  3、主角父亲画的画和郑关于球状闪电数学模型留下的笔迹理论上也应该是量子态,被观察时就会消失,可是主角一直能看见,难道是因为主角的存在感实在太弱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
  “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枝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着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
  “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很早很早就听说了刘慈欣的三体,这次阅读老刘,是想把他的长篇一网打尽。第一本就是球状闪电。
  同样,很早就听说过球状闪电这个名词。但是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现象,也没有专门去找过资料。从开始看这个小说,我就在忍住我去Google搜索球状闪电的冲动。我心里觉得很好奇,老刘几年前写的未解之谜,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我忍住好奇之心,跟着老刘的脚步,随着老刘的文字,深深陷进丝丝入扣的情节设定和美妙的谜题解读之中。
  一开始就是主人公遇到的灾难。14岁的少年亲眼目睹了球状闪电在一个雷暴之夜飘入家里,目睹了它在爆炸之后造成的灾难和种种怪异的情景。这个让主人公刻骨震惊的夜晚,促使了主人公从此之后所有的人生目标都为追求球状闪电的真相。
  他花费了无数的日日夜夜埋头苦学,一切都为了球状闪电的真相。渐渐地他发现了前人在球状闪电的研究中已经付出过的心血和代价,他毫不畏惧,仍然坚定地走在路上。
  在他追求球状闪电的真相过程中,他遇到了林云。那是一个充满执着和坚持的人,一心只向着自己目标走的人,是新概念武器研究者。两个人在球状闪电的研究中越走越近。
  然后,随着谜题渐渐揭开,丁仪出现了。这是小说里一个开了挂的人物。前人多少心血无法解开的谜题,他只需要几张白纸和一直铅笔,然后就一直的演算,所有的东西都慢慢浮上水面。丁仪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老道,一语道尽玄机。
  【我无所谓,我所研究的东西,尺度要么在十的负三十次方厘米以下,要么在一百亿光年以上,在这两个尺度上,地球和人类都微不足道。 “生命微不足道吗?”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生命这种物质运动形式,与其他的物质运动相比并没有更高的含义,从生命中你找不到新的物理规律,所以从我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死与一块冰的消融没有本质的区别。】
  看到这么一段话,真让人感叹。
  老刘也不得不说是个才情十足的人。每个人的性格丰满,故事紧张刺激的同时,谜题的解读也让人觉得说服力十足。球状闪电居然只是一个电子!居然有宏观粒子,有电子距离原子核几百公里的原子。这得是什么样的想象力阿。而且他还用这些宏观粒子给我们讲量子论的理论和现象。现在我真的很有兴趣去看《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最令人觉得诡异的是有意识生命体的量子态,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看完书之后,我第一时间Google了球状闪电。它竟然到现在也仍然是未解之谜!
  很期待地继续看老刘的书,下一本,超新星纪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7-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好的科幻小说最大的帮助是:看世界的角度又多了一种,也许不真实,但确实多了一种新的可能。大刘的书就如此,《三体》改变了我对宇宙多年来的看法,对于人类的未来也指出了一种可能;《球状闪电》则让我开始思考量子态,开始怀疑周围是否也有量子物质,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全是真实。哈哈有点入迷了。
  
        喜欢丁仪的一句话:很多的非自然现象,正是自然现象的一种表现。如今世界上依然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很多科学还解释不了的事情,或许真的是科学还未达到能够解释它们的水平。
  
        正物质和反物质的对立,宏物质和现实的对立,如果真的存在,我们感觉广阔的世界可能只是宏世界里的一个细胞的大小而已。那么宏“我”呢?宏宇宙呢?无法可想。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3:10 , Processed in 0.0533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