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94| 40
|
《简·爱》 |
目录最新书评 共 3 条
张宝
《简.爱》的结局太完美了。如此深爱自己的他,怎么能看不见自己。罗切斯特先生眼睛复明的那刻,真是幸福的太深。
简的故事很不幸、很离奇,可细读下,却又带着无限的幸运、无尽的幸福。
童年时的不幸,那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小孩子,你能靠自己怎么样呢?
父母双亡,让她寄人篱下,肉体上的折磨却造就了她内心的极度强大,简是坚强、勇敢的,她敢于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甚至是命运,她要用这股来自生命的韧劲去改变自己、自己的命运。
劳渥德学校
那个给予了简知识智慧的地方,在那里,简读书学习,虽说也有波折,但总体还算顺利吧,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其实一直是个善良纯真的好孩子。命运之神让她远离传染疾病,健康充实却压抑地在那里生活了八年,如同修女般的压抑枯燥。
桑菲尔德
这是一个让简真正成熟真正快乐的地方,因为这里带给了她尊重、安逸、幸福。更确切的说是,她收获了一份爱情。
简以家庭教师的身份进驻桑菲尔德府邸,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却成了她心底最温暖最柔软的存在,它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简深爱的那个人,有了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更美丽动人了。
他们是怎么相爱的呢?
两个人的外貌都无法用好看、漂亮等字眼来加以形容。可心灵的美好、灵魂的碰撞、精神的吸引往往比外在的力量强上千倍亿倍。
罗切斯特先生怎么能抵挡住这样一个弱女子的高声疾呼:“我们是平等的!平等的!”
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找到一个精神伴侣,找到一个你一抬头一回首、一个眼神,一颦一蹙,他就懂得的人,有多难?
亲爱的简和罗切斯特先生是如此的幸运,他们的爱情,同沟通、共进退。
如果一切都美得不切实际,一切都顺利得不可想象。那就不是命运,也不是人生了。
当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已婚,其妻不仅是个疯子而且还一直住在桑菲尔德府里时,勇敢的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他的这位疯妻子,就是一直深藏在桑菲尔德府邸的那个不可告人秘密,当简得知的那刻,有种忍不住地撕心裂肺地痛······
无论我多么爱你,多么离不开你,多么在乎你,如今我都要选择离开。只有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读到这里,对于简的离开似乎有点不解。可,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女子,如简,她怎能不选择离开?面对着深爱的人,却不能爱,不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留下来,唯有痛苦、唯有堕落。
圣约翰家
离开后的简,抛弃一切的简,孤苦伶仃,一文不名,来到了圣约翰家。这一段经历,真可以用离奇来诠释。
简一直是个孤儿,彻头彻尾的孤儿,没有亲人,没有一个亲人,而这里,圣约翰家,她却遇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亲人,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他们又是多么美妙的人啊。有亲人陪伴的感觉又是那么美好,这段时间,简虽然备受相思的煎熬,但身心可谓是完全自由的。
无论是谁,追求的永远是真爱,哪怕是崇拜、是喜欢,也要对方真的爱自己。所以简没有选择圣约翰,这位一心只忠于上帝的牧师。
一股强烈的愿望从心底流出,使她迫切地想知道任何关于罗切斯特先生的消息,自简离开他后,她就再没得知过他哪怕一点儿的讯息,她可曾知道,她的离开,让罗切斯特先生的心,经历了何等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当她得知他家破人亡,双目失明时,仍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地爱他,那种幸福,也只有当局者自知。
简,不爱慕虚荣,不爱花俏,更不爱金钱。
在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热恋时,罗切斯特先生是多么愿意把他的所有,尽他最大的努力把一个女人的所有梦想都给简,可是简不需要,她知道她的爱不需要这些外在的物质进行装饰,只要有颗真诚质朴爱的心就好。
在她得到遗产的那刻,她将这笔钱一式四份,分给了她的表兄弟们,也许为了感谢,也许为了弥补他们的不平衡,可更多的是简真的觉得金钱相对于她强大的内心,是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她的内心深处从不向往华灯初上时的纸醉金迷。平平淡淡,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像简.爱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女子真的太少,那时,哪个女子不愿站在最绚烂的舞台上跳上一段最迷离最醉人的探戈?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世人的焦点呢?也许简没有经历过,没有体验过那种快乐,她的年少青春都是在简单朴素中慢慢熬过来的,从未向往过,从未期待过,那样就真的好吗?这样就真不好吗?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觉得那样好,可是你偏不,谁又能证明你错呢?
简回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那个她用灵魂深爱着的爱人。如今,她变得富有,他却开始一无所有。
此刻的简真正感觉到她是被需要了,一切都名正言顺,一切都可以光明正大起来了,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她爱的步伐······
聪明智慧勇敢坚强的女子 在得到幸福的那刻,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吧。曾经的苦难比起此时的幸福,算得了什么呢?‘
写于2011年3月24日。
详情
看不惯
如果把基督山伯爵的情节比作波澜壮阔的大海,那简爱只能说是山间平静的溪水;如果把读完飘给人感觉比作夏日热情的骄阳,那简爱就像是秋日的萧瑟,让人怜惜落叶,感慨万物寂寥。
故事的背景没有设定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在,情节只是从一个十岁的被收养在舅妈家的孤儿身上缓缓展开。寄人篱下的简爱在盖兹海德受尽欺辱,甚至连佣人也看不起她。但是故事开头的一幕就描写了她奋力地反抗表哥的欺负,用弱小的身躯与残暴、压迫做斗争。不仅如此,她还一针见血地揭露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虚伪。从叙述她在盖兹海德短短的四章里,我们清楚地看的,眼前这位矮小、不美、卑微的女孩,并不普通,她身上蕴藏的争取自由平等,不惧强权的精神让我们不经为她感叹。
在劳渥德修道院的时光使简爱获得了知识和修养。那儿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简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博览群书,成为一个精通法语,饱读诗书,会缝纫,会画画,拥有智慧和见识的知识女性。八年之后,她离开劳渥德前往桑菲尔德。
在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是简爱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那里简遇到了其貌不扬但却有着高贵心灵的罗切斯特先生,并且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罗切斯特也渐渐发现,这位身材矮小的家庭教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他。故事由此进入高潮。就在简爱走上婚礼殿堂,即将获得幸福的时候,灾难从天而降----那个阁楼上的疯女人竟然是罗切斯特的元配妻子。留在桑菲尔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却要沦落到做罗切斯特情人的地位。在财富、鲜花与尊严面前,简爱毅然选择了后者。她愤然离开。
离开桑菲尔德,简爱将要面对的是不仅是孤独,还有可怕的贫穷。她身无分文,沦落到要饭的地步。最后晕倒在一户人家门口。即故事发生的第四个主要地点----圣约翰家。这户人家的三兄妹不仅收留她,还把她当作朋友一样照顾和看待,在那里,简爱找回了自尊,找到了心灵相通的朋友。另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简爱的叔叔去世,简爱获得了一份巨大的遗产,她还发现,圣约翰家的三兄妹居然是她的表兄妹。她还清了他们的人情债,也找到了拥有亲人的快乐。
在简爱与圣约翰的交往中,她的反抗个性有所减弱,她甚至说,只要能相信是上帝的旨意,就能嫁给他。但是罗切斯特超乎自然的声音唤醒了她,她离开圣约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这时的罗切斯特在大火的摧残后,已经成了一个残废,并且贫穷。而简爱凭借她的那份遗产,跻身上层社会。她却心甘情愿成为罗切斯特的拐杖,慰藉他的心灵。当读者读到这里,情不自禁留下感动的泪水。故事也以简爱和罗切斯特结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画上句号。
简爱不以情节的扣人心弦取胜,也不以人物的呼之欲出取胜,而是通过大段的心理描写,让故事中人物与读者产生强列的心灵撞击,让精神与精神对话,以此奠定它的文学价值。
故事的女主角平凡相貌平平,却用她桀骜不屈、追求平等的个性吸引读者眼球,发人深思。在现代社会,有许多比简长得漂亮,各方面条件也好许多的女孩子,她们却纸醉金迷,为了走捷径,放弃自己的尊严,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如果她们能看看这本书,我想,或多或少会有些受益吧。
详情
Ferla
本来看简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在中途不小心又跑去看了一半<parade's end>结果就是剩下的一半简爱如有神力相陪,刷刷地狂飙到最后一页,还觉得不过瘾。
现在想想,简爱也是一本不错的书。
简爱这个人物形象一直在我脑海中修正,从在舅舅家到学校里的,给我感觉一直都是那种阴冷令大人头疼的人物,她那种与所有人针锋相对的性格不怎么讨我喜欢。到了后来去了桑菲尔德庄园做老师,印象稍微改观一点,变得有点冷淡但是内心友善的倔强型女孩。特别是她把所有人都分析得很透彻,仿佛能直视他人内心的犀利眼光让我很是佩服。随后离开桑菲尔德到了沼庄后,她与亲人相认时的那种激动与财产平分时的坚决让我又觉得这位女孩其实没有我想得这么冷淡,她内心也热情如火。
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三处——
一是拒绝罗切斯特先生的所有衣饰礼物。
这处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感觉这段在确定了双方关系之后,罗切斯特就迫不及待地带着简爱去置办衣服,给予他礼物与装饰。这段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这段描写中,罗切斯特先生还是暴露了自己那种封建贵族仍残留下来的大男子主义,认为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这个时候女人不是他的心灵伴侣,而是一种展示自我地位与力量的象征,如果自己的女人越是雍容华贵,越是证明自己的强大。就如同远古时代喜欢把猎物的头骨做成项链戴在胸前。虽然罗切斯特先生在那一段中没有特别生气的描写,但是看得出来他的玩笑之中隐隐包涵着他的专制独权,不允许触犯的底线。
二是在财产平分时的坚持。
这处最大的感受是感到英国社会中金钱的重要地位。虽然观点有点奇怪,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为简爱不重钱财的美德而感动,而我对当时人们对她的举动反应分外剧烈而感到玩味。其实我们现在社会也会这样子,把金钱看得十分重要。虽然我觉得简爱这一行为也没有特别值得这么别人激动,书里的那些人为什么这么为她痛惜状,但也许只是因为我没意识到五千英镑到底值多少。假设现在有人会把自己100万分一半给别人我也会对这个人刮目相看。什么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会觉得不管金额有多大,都不会为当事人扼腕痛惜呢?
三是与圣约翰是否结婚上的坚定。
这一处让我感受很深的原因是在于我似乎看到了从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化中一直胶着的两股势力,绝对的理性与情感的放纵,用尼采的话就是日神与酒神。到底什么是人?绝对的欲望释放不过是动物的冲动,绝对的理性则是压抑了人性。而圣约翰的那种唯上帝至上的追求,让我不寒而栗。这种把自身化作至高道德的追求,虽然值得钦佩却不值得推崇。而且为了自我绝对的理性追求而忽视他人的人性需要,也让我对他的疯狂感到不适。
简爱在一些重大决定上的果断和坚定的原则,让我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位女人,比如她表哥圣约翰向她求婚的那段,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在爱情上追求平等与真心,所以她果断拒绝了圣约翰出于为上帝服务的目的的求爱。也许吸引我的地方是简爱的坚定,没有让我百分百沉迷为她着迷的原因也是因为她太“坚定”。我觉得她的坚强最初如同一块未打磨的金刚石,很坚硬也很锋芒毕露。我一直钦佩的女人应该是如水般坚韧,有自己的底线却要学会变通。例子就是她与舅妈吵翻以及在学校里的倔强。不过那个时候的简爱也就一个小孩子,不会懂得什么是让步与宽恕。后来在学校与海伦成为朋友,也成为了老师,也慢慢变得收敛起来整个人是一种处事不惊的姿态,也是一种成长吧。随后她在与罗切斯特先生追求爱情地位上的平等上毫不让步,让我更是感受到这位坚强女性的魅力。
换个位子想想,自己以前看小说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那些特别圆滑的女配角,现在这么一想,这样的女生才是更值得佩服,她比周围人更懂得如何周旋与变通。这应该是生存的法则之一,却要默默地承受非议,就以为她们太有“心计”,比不上“单纯的”女主角来得可爱。
====
如果我昨天看完简爱就来写感想,绝壁就是满屏幕的感叹号。
只因我看了缺爷的<parade's end>后,我整个人就像开窍似的,看简爱小说就像看电影,不断地在脑海里想象整个画面。尤其是把男主角想象成缺爷那款,更是让我感到满腔玫瑰。(其实我也知道他们无论从外表还是性格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不知为何一想到他们背后都顶着“英国男人”这么一个旗号,我就没有对他们两者被我在脑海中混淆而感到任何违和感)
理性一点来说,他们两者都有很大差异的。(单从外表来说,缺爷扮演的Christoper就已经完胜了好吗!!!!)
但就如同一句话:“不管个体如何千差万别,你我相同之处总是多于不同之处。”(名言乱扯了好吗!!)
首先英国男人那种闷骚的特质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最近看的好多英式题材电影,从《狂野目标》《热血警探》《BJ单身日记》都觉得这群翩翩绅士明明就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沙漠之火,还要装一副鸟样和憋屈,表明我不跟你们这些一般人见识。作为一个标准颜控,按理说他们不应该入我法眼的。他们很多人身材都不咋的,身体多毛四肢又短,特别还要留着我很不屑的两撮鬓毛整个猿人未开化状态。但是就是萌到我一边说这群熊孩子一边又两眼冒红心继续看。所以我还是抵御不了闷骚男是麽。= =
其次,简爱和PE之所以给我这么多千丝万缕的种种对应感,我以为他们是同时期的。结果上网一查也的确是同时期的(...什么逻辑)——维多利亚时期。唉再一次感觉自己的英国史不够用,迫切需要恶补一下常识。对于这个时期的认知只停留在蕾丝边蕾丝边还是蕾丝边。
接下来就是故事情节。最近看的英式爱情喜剧多了,结果发现处处都有勃朗特姐妹和简奥斯丁的影子。真怀疑英国人民对她们的热爱是不是已经深入血液中了。
也就是一句话,看简爱之前建议先看一部维多利亚时期为题材的电视电影。但是不建议看简爱的电影版。【男主角不好看我会告诉你麽= =】
========
经过四爷的分析后,才发现阅读中不可言喻的奇怪原来是来源于简爱身上的世俗性。
为什么简爱在听完罗切斯特的解释之后仍要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为什么简爱一直不敢找回罗切斯特直到听说他沦落成瞎子隐居山林才去见他?
四爷说,这是一部打工女奋斗的故事。
简爱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反抗性。但占主导并贯彻始终的却是她的自卑。
她自卑自己的不漂亮,自卑自己的家世,自卑自己的身份。全书从头到尾都不自觉地强调自己的外貌如何如何,而正是这种自卑是她选择不断反抗不断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也可以理解成欲望。一种希望变成更好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让你不断向前,另一方面这种不顾一切的动力有时候看着让人心生悲悯。很多不必要的偏见和枷锁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就像一头驮着重物的驴,眼前的红萝卜不过是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倒不是说人不必要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而是说有些时候不必要太过于苛刻。
不过如果人没有这种“苛刻”,也许也超越不了自己吧?
古代有个词叫“权变”,意思是灵活应对随时变化的事情。
到最后,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灵活选择自己的刻度。
四爷提出一个当时被我忽略的一个问题,明明罗切斯特与他老婆之间的过去已大白,为什么简爱还要选择离开?这不是女性争取自由独立的借口,一个真正爱对方的人应该原谅理解对方,共同解决问题。我还是可以理解简爱为什么选择做,但在四爷的点拨下我没有当初对简爱的敬佩。简爱的选择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解读。是做情妇还是做独立的女人。是坚守真爱还是保全名声。她的离开可以说是对自己名誉的捍卫,也可以说她屈服于传统观念。简爱身上的反抗性,体现在女性经济独立,体现在人格独立,却在婚姻上仍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束缚着。
还有一处败笔就是最后的大团圆结局。
四爷说这就像一个打工妹突然摸彩票中了大奖翻身做主人。
许多人对这个结局分析了不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有一点可以确定,生活不会像这样美好。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37 , Processed in 0.321720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