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从天才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00: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书关注的是现代科学中的师承关系链及其影响。作者罗伯特.卡尼格尔在书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展现了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63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1:21:51 | 只看该作者
             在考试临近的一周,我开始疯狂地阅读各种课外书,从《普通生物学》到《编码的奥秘》。科学松鼠会的一份推荐书单,让我开始尝试了解每个领域的神奇之处。书单很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种原始的渴望,我知道我要去做。书单的第一本,罗伯特卡尼格尔的《师从天才》。
             昨天中午,在图书馆的社科文艺书库,我找到了这本描述科学史的书。书的破旧程度告诉我我不是第一个来访者。在书的内容提要中,我看到译者说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让读者看到“观念的争执,实验的成败,对事业与关系的考验,学术荣誉的得失”,近观“那些科学实践中的深刻人性”,领略“令人难忘的探索者的精力和事业”。
             书围绕着一条师承关系链展开。James A. Shannon,Bernard B. Brodie,Julius Axelrod,Sol Snyder和Candace Pert,这是师承关系链中最重要的几个人。他们是生物、化学、药理的集大成者。你也许在百度上完全搜索不到他们的信息,也许在维基百科上也只是寥寥数语,甚至会对这本书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但是他们是的的确确是现代药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物学的创始人。
      我翻开了这本书。
             对于书中科学人的伟大之处和奇特的人格我不愿意写。因为即使想在寥寥数语就概括数位伟大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科学素养、领导才能和独特个性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只想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这感受已经超出了这本书的主旨。
             这本书重燃了我的科学梦。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而想象力和创造力似乎在这十年内被消磨殆尽。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身上看到他们在极小的时候便显出惊人的天才后,我一再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对于自己的能力的质疑也消磨了斗志,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Candace Pert是书中描述的师承关系链的最后一环。很难想到她在20岁时还只是一个鸡尾酒招待员,一个孩子的母亲。而7年后她便成为了阿片受体的发现者,成为了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翘楚。这个成功并不是想象中的巧合,而是她的导师Sol Snyder给她的指导和她不懈的努力造就的。我并不奢求可以功成名就,但这本书将我心底快要湮灭的科学家之梦重新点燃。
             做一个建筑师,而不是砌砖工。这条师承关系链上的大师们,除去获得诺奖的Julius Axelrod,剩下的几位都默默无闻,他们虽然还频繁地出现在医学生厚厚的卷帙上,但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们头顶的光环开始黯淡下来。但他们是建筑师,而不是砌砖工。Brodie在Shannon的影响下开始测量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而不是仅仅注意到服药的剂量时,他打响了新药理学革命的第一枪。当Axelrod开始区分在神经元突触的事件之复杂顺序时,他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神经药理学。而Snyder和Pert则发现了阿片受体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来研究它时,也引发了一场革命。这些科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且用新的方法解决了新的问题,还留下了一大堆问题让别人继续研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从事一种革命性的研究。而反观现在的名人——并无贬低之意,仅仅是关心的方向不同——Bill Gates也好,Steven Jobs也好,也仅仅是科学殿堂的搬砖工,而不是建筑师。回头看看计算机领域,让一个大学毕业生简述最终状态机的原理或是在纸上画出一台计算机中的寄存器多路选择器内存的结构,也许他会犯一会儿难。现在的教育更多的关心上层建筑,而很少去关注底层基础——这样只能培养出搬砖工,也许是卓越的搬砖工,但永远也不能培养出建筑师。
             有自己的风格。书中介绍了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由于他们师出同门,所以实验风格也如此相近。他们推崇实验为先,认为一个实验比再多的论断有用。他们相信直觉——他们的直觉往往是正确的——所以他们成功。他们宁愿做十个“脏”实验也不愿意花大笔的时间去做一个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他们喜欢一目了然的结果。他们敢于尝试,不会被前人的思路禁锢。他们往往像孩子一样,对一些“公理”提出挑战,非要获得确切的论证才肯相信。他们喜欢与技师和学生交流,并且当他们取得进展时,不吝夸奖。他们的脑袋里总会有新想法,但只要新想法被实验否定就立即放弃这个解释,转而寻找其他的更合理的解释。他们事必躬亲,年逾古稀仍然在实验室抛头露面,并给自己的“徒子徒孙”提出中肯的建议。风格并无谁对谁错,但养成自己的风格,并坚持下去,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尊重自己的老师。这条师承关系链并不是十全十美,相反的,争执和绝交充斥其间。Bernard B. Brodie,Julius Axelrod由于诺贝尔奖而起争执,Sol Snyder和Candace Pert因为拉斯克奖而互不理睬。原来认为如此伟大的人应该不会在乎利益名誉,但恰恰相反,他们孩子般的天真对于自己成果的保护超越一切。他们争执都是因为成果归谁而吵。但这完全没有动摇他们对于自己导师的尊重。在文章的作者采访他们时,赞誉与尊重充斥在他们的话语中,即使当时曾经恶语相向。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导师为学生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和研究设备,而学生往往是真理的见证人。在这里引用一段话——出自Daniel Levinson的Seasons of a Man's Life作为本段的结尾:
             如一切恋情一样,导师与学生关系的进程很难顺利,并常有一个痛苦的结局……导师常常会剥削、压榨、嫉妒、文过饰非、强行控制;而学生则常有:提出贪婪的要求、依恋型仰慕、自我否定型感激及骄横型忘恩负义。至于谁有此类行为,为谁而为,则常常搞不清楚。关系结束后,双方常会怀有一些最强烈的感情:仰慕和藐视,欣赏和怨恨,悲伤、愤怒、痛苦及宽慰——正如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结束后一样。
      
             未完待续。等我再读一遍,再继续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05:21:4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读完了《师从天才》,这是一本Harriet Zuckerman于1996年出版的书,国内2001年就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十年后我才看到这本书,真可谓落后啊。然后就是悔恨,悔恨自己无知,为什么不早点读书,这书中所讲的很多我便可以避免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找工作一定要到高校,因为再破烂的高校都有图书馆,都有书;再烂的书,也是书,而且我往往并没有读过。当然这句话也安慰一下我来到这里。
      书中选择了药理学这一条师徒链讲述了师徒的关系(香农---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斯奈德---帕特),及师徒链对个人学术成就乃至性格的极大影响。我不得不承认,就像书中所讲的那样,早年,一个科学家的早期声誉多半取决于你在谁的实验室干过,是谁的后代。往往是你只有入了门才能做事,才能被认可。(在中国官本位思维模式下,该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后导师给你的推荐信在等级森严的科学界又是多么的重要啊。所以寻求一个名师真是太太重要了。其一,跟随名师,你能够学到他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这些东西是伴随你一生的,not those experiment data of papers. 其二,你在与老师的冲突、崇敬等感情之后,会沾染上一些性格的因素,并伴随一生,其三,一个好的导师会引领你进入他的“家族”,把你介绍给科学家们,当然你得是优秀的。你被他家族的人认可接受是相当重要的。其四,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对科学问题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判断力,发现去研究哪些问题,怎么研究,是否值得研究,何时下手,这些是关系到以后维生的问题。即便你以后不再从事这个传统等级森严的科研工作,这些思维也是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能力才是一个人读了博士之后获得的最宝贵,最重要的能力。(而真的不是那些paper,尤其国内即便是百优也多属于拉瑟的paper。)第五,很多流行书都说你将来怎么样取决于跟谁一起工作,那就选择跟名师一起工作吧。
      这些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其一,敢于冒险,喜欢尝新。反传统。第二,立刻行动,赶快通过实验验证。第三,寻找关键的科学问题,寻找有挑战的问题,寻找有实际价值的问题。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模仿。第四,强势。科研上十足的贪婪。第五,努力,工作时间很长,也并没有因为获得了一些成就而放弃实验,一直在实验桌旁做实验至到很老。第六,年轻有为。第七,百折不挠。第八,指导、扶持、鼓励学生。第九,我想他们是更全面健全的人吧。相比较国内,大多数导师人格并不健全,甚至不乏扭曲之人。第十,不懈的追求。第十一人,慧眼识人。
      而作为导师的人们,现在要做的便是不断地读书,在人格上,思维上,个人素养上,科学成就上不断完善,建立人格,attract追随者。当然能获得香农那样砖石般清澈的智慧最好。
      我看得是中译本,书中还描写了很多事件的细节,细节,使得所有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自己周围。每个人的想法,境遇,决定的背景也交代的清晰,从一个一个的决定中,人物的个性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有机会我还会再去读一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4 07:54:5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类型的书很多,但医学方面只看过这一本。
      07年冬天买的,看过一遍,还可以。
      09年初认识一个协和的妞,送她了。
      据说书里的内容和她们的科研工作很象,也是作医学实验和杀很多小白鼠。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21:18 , Processed in 0.1364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