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7| 0
|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木鬼斗
朱先生:
见信问好!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谁,离您去世,已经59年有余。而离我希望你看信的年代,已经有69年。其实在今天,我们已经很少写信,世界变得很快。比如您翻译过的莎士比亚,已经被越来越多中国人所熟知。说来您一定会笑,您最喜欢的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我还在课堂上演过。以您对戏剧的挑剔,一定会讪笑不已,然后回头给宋清如的信中说:“现在的后生真是狂妄得要命,几个学生模样的人,缺少舞台功底暂且不说,连基本的台词都背不熟,居然大言不惭地演起了《仲夏夜之梦》”。
看到这里,想必你会挠头疑惑,坐在你那间贴满杂志插画的小房间,挠着蓬乱的头发:“他怎么知道我在给宋清如写信。”事情其实很简单,宋清如在60年后出版了您给她的书信,取名为《寄在信封里的灵魂》,一个您一定会喜欢的书名。
我非常希望您立刻就看到信,告诉您,最后您和宋清如结婚了,还育有一子,在上海的光怪陆离中,您不必再纠结宋清如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我也有一个坏消息,您会英年早逝,只得匆忙瞥一眼尚未周岁的儿子。这很不礼貌,但我实在忍不住想告诉您后来的故事,一如我在期待有人会告诉我以后我会变成什么样。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给您写信算是晚生贸然结识名家的不妥之举。我想了想,这封信是寄给二十几岁的您,那是您还没有成名,心里也就坦然一些。世界确实变得很快,但那只能算是身外之物变得快,70年后的我们,依然会茫然、困顿、纠结在爱与恨等琐屑中,也会思考自杀以及人类是否需要繁衍后代此类宏大的命题,一如您在30年代所经历的。
您的书信集,我现在读了两百页,刚好一半。您在信里有过的自贬以求怜爱,对于“有趣”二字的追求,以及自认为“无聊”的念头,发生在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身上,至少是我。我们还发明了一个字面很不雅的词——屌丝,来形容现在这种“矮穷挫”的状态。
终于写到了为什么给您写信的原因。是的,我在您的书信中,一个名家的书信中,读到了另一个我。我也曾给自己的女友每天写一封信,写了至少一千封,最后无疾而终。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我也会以“我那么无聊”之类的话来刺激对方,希望她轻轻地安慰一句:“不,你挺好的”,即使理智上我们知道对方并不排斥我们;而在她希望我们勇敢一点的时候,为了不让可悲的自尊心有一丝损失,我们倔着说:“哈,你知道的,我对你的喜欢是朋友之间的爱,我不会越过半步”。在安慰别人时,我们都颇有能耐,比如当宋清如否定自己时,您那么激烈地告知她是如何优秀,您并非因为实在找不到人而和她交朋友,可到自己身上,却反复怕对方嫌弃自己“无聊”、“无趣”。
还有,我也不喜欢每个纪念日,国·家聒噪的宣传;我也住租来的逼仄房间,每至月底,窘迫不已。我也爱看电影,无非看电影的方式,我们有所不同,我只去电影院看闹腾的电影。在为人处世上,我并不希望是如您这般,但事实上,我也学不到自来熟以及特别的热情。还有很多相似,恕我不能一一罗列,也是怕您觉繁琐。
当然,我们最像的是,我们都会小伤感,说一些似是而非,一时冲动的话。但朱先生您比我幸运,您有宋清如,我只有写给一个已逝的你和未知的她。但我依然谢谢您七十年前的信,让我意识到我所经历的寂寞、无聊、清贫,发生在名家、发生在七十年前,无关乎时代,这似乎是命运。
虔诚的祝福!
木鬼斗
2013年5月11日夜
详情
Red
书的第一页居然写着因为有些信件笔迹不清和外语意思不清没有收录进去。看来这本书并不是出版者的心头之物,也没有把写信的人看得很重要,草草而就的样子让人一下子心生悲凉,对写信者的悲凉。因为知道他很年轻就去世了,更知道他翻译的莎士比亚举世无双。
莎士比亚的译本好像没什么选的,每次看到的,除了版本不一样,译者似乎永远都只有那一位。而朱生豪的名字,是在我看莎士比亚很多年后才留神注意到的。他翻译的太好了,乃至于一开始好像忘了莎士比亚是一位用英语写作的英国作家,似乎那充满诗意的语言,用汉语表达出来的充沛感情,是浑然天成了,让人记不起去看一下翻译者是哪位。我想,这大概是翻译家的最高境界了吧。朱生豪于是变成了一个神秘的人。他似乎没有别的作品了,也没有别的传说了,他只有翻译的三十部莎士比亚作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卒几时?何许人也?好像也很模糊。
看到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位伟大的翻译家。他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在没有找到人生方向的时候,要容忍无尽的无聊和烦闷。看书信里面的内容,他早年的不幸的家庭状况,似乎给他带来了难以摆脱的痛苦。他在信里面对宋清如诉说着自己被无聊折磨的痛苦,但是又似乎很欢愉。他爱宋清如,但是只当她是弟弟,朋友。他说他是不幸的人了,如果不爱宋清如,会加剧这种不幸。其实年轻的朱先生不知道他其实是个幸福的人。他纵然无聊,但是有一个相知的人可以相互通信,可以诉说自己的心境,纵然贫困,但是最后他有了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华的目标,纵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所有的努力给后人送上了无尽的财富。用尽一生去爱,去追逐了,他在信里面不只一次的感叹天才的幸运,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也是一个天才。
书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感动的落泪。“写一封信在你不过是绞去十分之一点的脑汁,用去两滴眼泪那么多的墨水,一张白白的信纸,一个和你走起路来的姿势一样方方正正的信封,费了五分钟那么宝贵的时间,贴上五分大洋吾党总理的邮票,可是却免得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无心工作,悲观厌世,一会儿恨你,一会儿体谅你,一会儿发誓不再爱你,一会儿发誓无论你怎样待我不好,我总死心眼儿爱你,一会儿在想象里把你打了一顿,一会儿在想象里让你把我打了一顿,十足地神经错乱,肉麻而且可笑。你瞧,你何必一定要我发傻劲呢?就是你要证明你自己的不好,也有别的方法,何必不写信?因此,一、二、三,快写吧。”这样的爱恋,他们都知道一部分源于对方的吸引,一部分源于自己在无聊世界的想象。很坦诚很真挚很热烈很理智,拥有这样的感情,让人羡慕。
看完这本书,似乎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都是探寻生命寄托,渴望摆脱无聊的年轻人,都是喊着灵魂饿的厉害的悲伤者,也许我们大家都是天才。
详情
Summer
越想写个清楚看个明白,就越难做到。就像有急事急急切切想说与人听,反而疙瘩个说不清楚。
在唯一爱着的人面前,就越贴近真实的自己。书中每句每字都是要深深回味的,总觉得看不够似的,逐字看了两遍读了一遍。倘若在一个冬夜里读来,心中一定暖暖的。
朱先生是将宋先生当慈母一样来对待吧,于是你可以在信中看见他的撒欢,将一切不能说与人听的话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虽朱先生贫困年少辞世,然有着宋先生的思念疼爱,此一生是幸运的幸福的。而对宋先生来说,有着书信的陪伴,寂寞的时候那热热切切的话语能带来些安慰呢,不知她是否在无数个黑夜中与信中的朱先生阴阳相隔对着话,分别时,朱先生一定也会说,宋儿,我待你好!
详情
言笑晏
中午看了朱生豪的记录片
于是非常想看这本由她夫人编的书信集
中国第一个翻译出莎士比亚全集的人
佩服
而最佩服 以及心痛的是
他的译稿 被日本人完全烧毁之后
他在痛心了一夜后,
有勇气重新坐到桌边,重新从头再开始翻译。
要是我,绝对没有面对的勇气,只有逃避了再逃避,麻痹再麻痹。
谁知道
第二次快完成的文稿,
又一次 被日本人毁了。
他仍旧从头来过。
真的。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勇气以及毅力面对这些。
钦佩。
另外一件
他竟然一直都很痛苦 很自卑
一直在艰辛地翻译莎士比亚戏剧
不断被外界干扰 看不到尽头 没成就 没自尊 没钱
突然想到
怎么连他如次一个伟人
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有这样的痛苦 有无止境的渺茫感
原来人都一样 多多少少
走在路上 却无法确定 是否前面的路 有我们所期待的
还是 我走错了路?
走的这条路 是否是正确的路径
还是 有更加捷径的路可选?
让我想到一部电影(竟然是科幻片)里的一句话
我不管你信仰什么,相信它。
(I do not care what you believe in, but believe it.)
于我 有一针见血的力量
一直在道路上徘徊 以及质疑的我
没有安全感 没有信仰
不停地张望 前、后、左、右。
到底哪条路最好?
害人的完美主义 以及过分挑剔
是时候去摒弃了。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6:09 , Processed in 0.25606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