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彷徨之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野圭吾作品:彷徨之刃》主要内容简介:正义存于人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法律保护的是受害之人,还是凶手?无辜少女惨遭凌虐杀戮。在丧女的悲痛面前,世间哪个父亲不悲怒交加?长峰重树亡命天涯,发誓要为女儿报仇,要血债血偿!苍白的法律与复仇的渴望激荡长空,那把彷徨之刃将刺向何方?
  
    点击链接进入:
  《同级生(东野圭吾力作,与《放学后》并称“校园推理两大高峰”:最隐秘的人性,最激荡的青春!)》  
  《名侦探的守则》  
  《名侦探的诅咒》  
  《黑笑小说》  
  《东野圭吾精选集(第2辑)(套装共10册)》  
  《东野圭吾精选集(套装全10册)》  
  《红手指》  
  《新参者》  
  《美丽的凶器》  
  《超杀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恼》  
  《鸟人计划》  
  《东野圭吾:杀人之门》  
  《东野圭吾:怪笑小说》  
  《东野圭吾作品:彷徨之刃》  
  《单恋》  
  《毒笑小说》  
  《分身》  
  《黑笑小说》  
  《流星之绊》  
  《东野圭吾天王套装:巅峰杰作一网打尽(套装共4册)》  
  《放学后》  
  《时生》  
  《幻夜》  
  《变身》  
  《恶意》  
  《宿命》  
  《白夜行》  
  《嫌疑人X的献身》  
  《平行世界爱情故事(东野圭吾悬疑经典:将爱情与超现实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
  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大阪,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出道20余年来作品逾60部。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随着写作功底浸润日深,涉及领域也不断延伸,对社会现象的剖析日渐精微。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人瞠目骇然。
  1985年,《放学后》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7年,《名侦探的守则》入围第18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
  2000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
  2001年,《单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
  2003年,《信》入围第129届直木奖。
  2004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创造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本格推理小说 BEST10”)第1名一并收入囊中。
  2008年,《流星之绊》荣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新参者》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年度第1名。
  2009年,当选“年度日本最受欢迎男作家”。

最新书评    共 29 条

布布徐    周末,花了大半天时间看完东野圭吾的小说《彷徨之刃》,和他的大部分作品类似,他又一次拿起了“手术刀”,冷酷、无情剖析着人性之恶。这种恶,与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爱,法律制度的无力,媒介对灾难的消费,群氓的狂欢交织拆绕在一起,足以让我剩下的小半天都沉浸在一种无法自拔的难过之中。   两个少年,作恶多端,除了抢劫、殴打、要挟他人,还以迷奸少女为乐,为了不让受害者报案,将犯罪情节录制下来,恶行累累。   一位父亲,妻子去世,相依为命的15岁女儿,却在一次烟火大会后再也没回来,做父亲的,将孩子当作无可替代的宝贝,见到的是孩子赤裸的尸体,和被凌虐的令人发指的录像。   这位父亲,该怎么办呢?   寻求法律救助么?对不起,法律要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在这样的法律的“包庇”之下,无非在管教所待几年,再次出来祸害社会,甚至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名,少年的名字不被曝光,案件也不会公开审理。   一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为恶行滔天的少年犯罪分子辩护,说犯罪的少年有着不幸的家庭和悲惨的童年,说希望以他们的犯罪行为为垫脚石,教化他们,给他们新生,让他们重新做人。   一些媒体,事无巨细的描写犯罪细节,以博取眼球,请来另外一位受害者的父亲,不过是将其作为玩偶般在电视栏目里被戏耍,让受害者的父亲说几句悲伤愤怒的话,赢得一些发行量和收视率。   而作为普通民众而言,或者漠不关心,或者醉心于看媒体中披露的每一个犯罪细节,甚至可以这么说,那么多被凌辱的少女没有去报案,而是选择了沉默,是害怕录像暴露出去,成为大众闲暇时的消费品。她们被嘲笑,她们被特别的“同情”,她们让她们的家庭蒙羞。   这位父亲,在神秘知情人的电话指导下,开始了报复。但最后,他的报复仅仅进行了一半,就再也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法律,这所谓主持正义的法律,注定成为了悲剧的注脚。   忘不了警察久冢的一句话:“正义存于人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法律保护的是受害之人,还是凶手?无辜少女惨遭凌虐杀戮。在丧女的悲痛面前,世间哪个父亲不悲怒交加?长峰重树亡命天涯,发誓要为女儿报仇,要血债血偿!苍白的法律与复仇的渴望激荡长空,那把彷徨之刃将刺向何方?”   看完《彷徨之刃》,再回到现身生活中,这种悲剧又何尝不在重演呢?每当恶性故意伤害事件特别是性犯罪事件发生时,总有所谓“公知”在“追忆”犯罪分子的悲惨人生,说“他们值得同情”;一些媒体没有忘记的,是在受害者心口上再撒一把盐;而作为旁观者的你,我,我们,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求种子”,在寻找、在转发受害者的一切的一切,贪婪的看着这本来早已注定是悲惨的一幕又一幕。一些女性受到了伤害,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消费这种伤害呢?   当宽容无底线,当狂欢无良知,有谁会想起受伤害的人及其至亲一辈子无法弥补和修复的伤痕?  详情 发表于 2014-5-27 14:19
香草味    面对法律的残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读完整部小说,我所面对的问题。   故事中残骸少女的未成年男孩,既让人感觉愤怒,又觉得恶心。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我的立场都站在受害者父亲这边,直到最后,都觉得那位父亲好可怜。是谁夺走了他一直以来继续生活下去的依靠?是谁让这些未成年孩子一次次又一次的踩过道的底线?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法律保护的社会导致的。     详情 发表于 2014-5-31 20:45
skullt    东野圭吾的书有着共同的特点:问题尖锐而极端。故事中长峰的行为,在法律的角度上是错误的,但作者却有着超凡的能力,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反而默默支持这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女儿报仇,藐视传统、法制的是非观点。东野君的小说每一本都触碰着社会中锋利的棱角,揭开在正常秩序中,人们不易察觉的自己内心的阴暗一面,从未想过,曾以为世界观无比正直的自己,竟也会有支持社会反面的一天。东野善于在小说中构造特殊的社会状况,让读者一直坚持正直的心发生动摇。但事实上,在东野圭吾的书中,并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也不必一定要分清它在小说中的界限,也许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一套,在他的小说中并不适用,他有他自己的价值观,每个读者,也都有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在书中选择自己认为对的就可以了。  详情 发表于 2014-6-3 09:50
猫の小    彷徨之刃。   一读这本书,就很自然的和《告白》联系到一起了。   同样是青少年犯罪。前者是父亲,后者是母亲,同样是选择了亲自复仇。同样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拷问。      贯彻两本书的共同主线:法律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所谓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还要保护那些杀了人的人?   我同样也无法理解。      不同于《告白》,冷静残酷到可怕的森口老师完美地实现了她的复仇。而《彷徨之刃》的结局太过悲惨。长峰死了、杀人凶手却活了下来。   然而,这便是现实。      《告白》让我读的非常过瘾。《彷徨之刃》却让人扼腕叹息。      青少年犯罪,并非一代人的问题。     详情 发表于 2014-6-7 02:05
Olive    心一直被情节牵动,期待着最终长峰可以手刃变态少年凶手,看了结局才知道为何这部为东野圭吾最受争议之作。近期现实中发生了类似的案件,没有失去子女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切肤之痛,尤其是凶手竟然将凌辱杀害的过程拍摄下来让世人皆知,可以想象到父母亲人在看到这样的录像时的悲愤与痛彻心扉的嚎哭,复仇吗?如果是我会的,摊上这样的悲剧,你没有任何过错,只是你不幸的遇到了变态,你才发现法律的制裁是远远不能弥补你失去的挚爱,特别凶手是一个少年,法律给了杀人者重生的机会,而你所失去的仅仅是为了他重生的垫脚石,何况,没有丝毫血性的畜生,他用法律维系了生命,用生命继续作恶,你能看到他嘴角的冷笑,也许是嘲笑  详情 发表于 2014-6-8 04:33
Killah    不再执迷于本格推理的精巧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东野圭吾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更强大自信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对社会问题的冷静旁观与热心责任感。      在一开始就把犯罪场面平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随后的叙述中逐步就把本小说的意图完全明示,这是很考验读者耐心的挑战。从社会意义上来看,是讨论“少年犯罪问题”,而所谓“法与情”的这对矛盾实际上也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作为一个侦探小说家,东野在最后的结尾处,终于揭示了一个贯穿前后的叙述性诡计,也算是名副其实。      除此之外,整部小说在手法上其实就是很好莱坞式的展开,一面是身负痛苦为女复仇的孤胆英雄,一面是代表法律意志的警方的双重追捕。两方在能得到的信息和动用的资源上是完全不平等,但是却因为某些隐秘因素的存在而得到一种制衡。两方在赛跑,看谁先一步追到猎物,那个未成年的小杀人犯。如果拍成电影的话,所有的可看元素统统具备,包括男主身边总会出现的那位女郎,以及警方内部的摇摆不定甚至是反叛。   所以读者的期待已经从“到底谁是凶手”转变成主人公“到底能不能制裁犯罪”以及主人公将以怎样的身份和方式退场。      最后的高潮部分是个大场面,在渲染紧张气氛上,东野算是中规中矩地做到位了。      唉,惜乎自古英雄难过“圣母”关哪。终于还是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理由来搪塞读者们落空的期待,却也似乎是在对这个社会说,即使不公,又奈若何?     详情 发表于 2014-6-11 12:31
吐谷浑     读小说的时候,最惊喜的情节莫过于看到众多伏笔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隐隐指向一个呼之欲出的真相。       从严格意义上讲,《彷徨之刃》并不是一篇推理小说,而是一篇侦探小说。如果在阅读前抱着能看到《X嫌疑犯》这种严密工整而又才华横溢的推理的期待去读,大概要失望了,这也大概是这篇小说豆瓣评分没有过八分的原因。       然而,如果以侦探小说的观点来看,《彷徨之刃》可谓不可多得之佳作。坚毅的大叔、怯懦的少年、悲悯的警探、听从内心声音的丧子少妇……每一个齿轮在以自己的频率转动着,从自己的方向推动事态前进,“嘎吱嘎吱”,命运的齿轮由此转动起来……       关于少年法的事情固然值得引起人关注,但是探讨法律的正当性并不是一个作家的本分,东野圭吾只要忠实地把各色人等面临这一困境的态度和反应描写(或者)想象出来,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作家的职责。但在本书中,他完成得太漂亮了!所有人,无论主角配角、智慧或无能,所有人在困境下的决定共同决定了事情最终的走向。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普通人,仅仅是被放到了那个位置上而已。           详情 发表于 2014-6-11 19:52
阿里    其实看东野圭吾的书不多,除了近两天看的《恶意》、《超杀人事件》之外,就是很久之前看的《嫌疑人X的献身》了。从缺说她不喜欢东野圭吾的书,因为书很闷看起来很不舒服,但是这偏偏是我喜欢东野圭吾的地方,虽然看完之后都很闷很不爽,但是却总是能够让我想到很多东西。      我不知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彷徨之刃》到底该不该算一步推理小说,通篇基本没有推理的成分,故事讲述的是单身父亲长峰的女儿在从烟火晚会回来的时候被几个少年迷晕QJ拍下QJ录像,后来因为给她注射毒品过量而造成她的死亡,因为犯罪是未成年人,并不会被判重刑。得到告密者资料的父亲长峰在嫌犯之一的家里发现录像带,正崩溃发狂之时嫌犯归来,一怒之下他将嫌犯杀死。但是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时冲动,他得到另外一个嫌犯的动态之后便拿了猎枪去追杀凶手,并且寄信给警察自首,告诉警察等他报仇完毕将会自首。      主要分为三条线。长峰的部分,警察的部分,还有诚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小的线索,比如后来那个受害者的父亲,电视台,以及何佳子,除了最后告密者那里算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梗以外,其他的部分基本是毫无隐藏的,上帝视角一般将案件的发展全数摆上了台面。但是如此直线的一个故事,却一环一环地扣住了人,直到最后结局——   长峰扣下扳机,他以为他终于能够为女儿报仇了。   枪声响起,倒下的却是他。   我看了下豆瓣上的评论,很多人都在骂何佳子,要不是她在长峰开枪的时候叫住长峰,长峰就不会犹豫了就把那个死小孩给杀死了。我自己合上书的时候也十分不爽,她这么一打岔,长峰不但没报到仇,还白白丢了一条命。他闭上眼睛的时候会想什么呢?   会有仇怨吗?   其实仔细想来,他大概也不会太恨何佳子吧,倒是何佳子……对她来说真的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么?果然是太圣女心怀了吧,太想当然了吧。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种事大概只有本人知道吧,你一个外来人凭什么跟人判断?不知道这最后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她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东野圭吾在后面并没有过多地提到她,不过我倒是蛮像看到她后悔哭泣痛苦的模样。虽然并没有如愿。好吧我真心不喜欢她。   对那几个对长峰怀有同情的警察感觉倒是好一些,虽然最后是一直对长峰最同情的警察将那致命的一枪放了出去,还是会叹息。他也只不过处于自己的职责罢了。      东野圭吾是故意这么做的。故意把少年犯塑造得那么可恶,故意让长峰显得那么好人善良,让读者同情长峰的同时对那几个少年犯深恶痛绝,然后再给一个这样让人不舒服的结局,不过也是,确实是这样的结局,才能让人引发更多一些思考,如果最后只是报仇成功了,得到的震撼一定不会这么大吧。我不懂法律,不知道在中国少年犯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是有的时候真的觉得,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很多时候就是看生日是哪一天这个界限,还差一天成年和刚成年一天,这样的人的思维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是法律就是这样死死地将人用这样的数据分类了,搞得好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从这一点下工夫。      看到豆瓣上有人说中国的法律注重的是“惩罚”,日本是“救赎”。其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无法说是绝对的吧,你不是他,你不是受害者,你不是加害者,你怎么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适合的呢?或者说每一个案子有每一个案子的标准吧,但是这种东西根本就是完全个人感情用事的,根本不可能公平的。   就好像我一直以来对拾金不昧要表扬,不归还却是犯法这件事表示很囧。道德这种东西如果受到法律的制裁会变得很奇怪吧,但是这也只不过是我的想法罢了。      在这本小说里,作者不止一次借故事中人物表达这样的疑问:法律保护的到底是谁?   其实这个问题也真的是千万个人有千万个答案吧,他是未成年人,他应该得到保护,你是受害者,你也应该得到保护。只不过是看谁离的利益离这个答案更近一点罢了。        详情 发表于 2014-6-13 15:48
bleu    这本书是以快速的方式看完的,看的时候有一种紧迫感,逼迫我快点看完。情节在前面就已经叙述完毕,让人期待接下来的发展。不得不承认,看完前面几十面,我陷入一种不理智的精神状态,我理解长峰重树,甚至觉得是我的话也会毫不犹豫的杀了凶手。像那种人,凭什么获得宽恕,凭什么在毁了别人的人生之后假借着重新做人的名义活着。法律不是应该伸张正义吗?拯救了失足少年,就足以磨灭他们对社会造成的伤害了吗?      我想这也是久冢选择提供消息的原因。身为警察的他,对这些事情看得多了,也更能够理解被害人家属的心理。警察维护的只是法律,法律更多的是维护加害人而不是被害人,难道以让整个社会更好的发展为理由就可以忽略掉被害人家属的感受吗?谁也无法保证加害人就一定会改过,但无疑被害人家属的心情明显是没有被考虑到的。更有甚者,被害人家属完全无法得知准确的信息。警方以种种借口拒绝告诉家属完整的实情,就像是最近发生的东莞理工女生被害案一样,被害人在其家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对被害人进行解剖,事后也没有再进行解释。家属有权力知道实情。警方不该为了会发生混乱、需要应对更多麻烦、为了维稳就隐瞒。      书里有一段长峰重树的思考——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惨案,来源于整个社会的漠不关心。法律的不完善应该负责,不管教好儿女的爸妈应该负责,社会大众对这些案件的冷漠应该负责。是社会放任了这些无知少年犯罪,社会纵容他们,杀人也不过是进一趟警局的事,会有什么影响呢?所以如果到了那一天,不幸正好降临到你头上,那也是之前种下的恶果。      最后的结局尽管不为我所接受,犯罪的少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应该是出于作品文艺性来考虑,不可能写出迎合大众的、大快人心的结局,就是要以悲剧性来警醒世人,让大家卷入其中,去思考自己心中的正义标准。      另一点是有佳子的做法。这本书里,有佳子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积极寻求正义答案的人。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讨厌她,我觉得她最后只是实现了自我对正义的满足,并没有帮助到长峰。可能还是因为我更倾向于让那个少年死吧。我实在觉得那种人渣是不可能悔过的,如果他悔过了难道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觉得自己不该活在这个世上了吗?有什么权利一定要用别人的血泪来作为他新生的垫脚石。所以有佳子的想法是很幼稚的,那个少年没有可能真心道歉。但是很欣赏他在车站劝说长峰自首那段。她说的是对的,长峰其实也是这么认为。杀死凶手并不能减轻他心中的悲痛,如果因为想要复仇使自己变得更加糟糕想必也不是绘摩希望看到的。绘摩一定希望爸爸可以走出失去女儿的阴霾,在接下来的生命里努力开心的活下去。      如果结局是这样反而好一些,长峰就不会到最后这样死去。      关于到底什么是正义?谁也说不清,法律能够做到的是很有限的,真正需要的还是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真的思考和切实的行动。在现在这样的世道中,除了司法才存在还应该要有黑暗骑士的存在,解决司法无法企及的部分。  详情 发表于 2014-6-18 09:07
譬如朝    昨晚临睡前,终于把《彷徨之刃》结束掉了,获得的感受并非连贯性的,好几次停下来想大发言论一番,接着阅读下去,又会把先前的情绪覆盖掉。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对作者的立场很好奇,东野是支持复仇的吗?他对《少年法》是持批判态度吗?我知,答案定不是清晰绝对的。             一、那些少年怎么了?       书中不止一次写道“现在年轻人到底在想些什么?”令警察困惑,也令读者困惑,我甚至还有些激气。其中一个警官提到过去发生过的一起事件,几个少年因游戏机引起纠纷,最后虐杀了同伴。事后,他们父母带着他们来自首,那些少年哭得犀利,不是因为杀了人而哭,而是被警察抓,自己可怜自己,甚至辩解说是父母和环境让他们心灵受到了伤害。      前不久,那起少女拒爱而遭毁容的事件,引起了多方关注。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最后判了有期徒刑12年,因不满判决,仍在上诉中。犯罪嫌疑人有无悔恨,不得而知。对于少年犯的量刑,日本宽容得多,在《彷徨之刃》中,有写到即使是杀了人,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只多在感化所待几年。      回到小说中来,菅野潜逃后,警方在搜捕中,发现和他一起逃亡的女孩,竟然是性侵事件中的其中一位受害者。问她恨不恨菅野,她回答“普通难过”。奇怪吗?不奇怪,其实这种心理随处可见,只是在这个女孩身上毫无掩饰得表露了出来。菅野,伴崎没有为自己做的事情而后怕,只要不被怀疑似乎就没事,可以说,那些少年心理还处于婴儿期,一个牙牙仔,你不去教育他,那么他就会像动物一样只识得掠夺。偶尔会看到一些孩子抢同伴的玩具,看谁不惯就欺负谁,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也是衣冠楚楚的。生活平凡得很,它不会给出太多机会去测验一个人的心地。             二、感到愤怒       让我感到愤怒之事,一是菅野和伴崎,两位性侵罪犯的母亲。她们在警察询问的时候,都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犯事了,其中一位明知整个过程有拍录下来,却可笑地说那是孩子们玩游戏。不是她们无知,她们心理清楚得很,在大是大非面前,把公益和良知摆埋一边,不,也许她们从来就没有过那些。她们从小被教育怎么成为一名得体的太太。日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多次给我这种感觉,他们的女性似乎缺乏是非观,社会责任,道德,公理,这些名词都无关于她们。      另一件让我很怒的事,是媒体的行为。周刊只关心销量,不断报道和渲染,以及骚扰事主。电台节目仿佛作秀。那位支持少年法的律师,像个小丑般在完成他的演说。从这,大概能看出作者的立场了。少年法确实存在问题,这样的法律并不能起到遏制犯罪,惩罚罪恶的作用。            三、无关正义       既然法律不能做什么,那只有自己来了。被害少女绘摩的父亲,长峰,开始了他的追凶之路。在冲动下极其残忍杀害了伴崎,然后寻找逃亡的菅野,对于这样的行为,我表示同情理解但不赞同,这和书中媒体对路人采访得到的结论一样。以暴制暴绝非正义,也不可能得到社会支持,很简单,因为不能允许“复仇有理”这样的想法紮根。那什么是正义呢?法律?法律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地位,是统治者的工具。现代法治社会,法律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法律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完善中的,冠其以正义之名,是否太过理想主义了?      我想起了Themis,蒙着双眼,手持天平和宝剑的正义女神。公正,公平,原本在我心底是很清晰的。东野圭吾利用少年法的漏洞,加之对受害者家属感性的同理心描写,设了个套,让我陷入了矛盾中。刚刚读完时,我对结局很不满,长峰把猎枪对准菅野,还没射出子弹,被包围的警察击中,而尾声又揭露出一个秘密,一直给长峰报信,偷偷协助他复仇的神秘人,竟然是一名警官,这便是彷徨之刃。现在想来,这样的结局真是妙,将矛盾与彷徨推向了极致。            ps.推荐一部日本电影《告白》,根据小说《告白》改编而成。     详情 发表于 2014-6-25 11:2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4:09 , Processed in 0.45580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