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 0
|
秋花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北窓舊
说是说“意义失格”、其实在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应该是“意义不在”才对吧。想出这样一个“语法失格”的标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读完这本书之后几天以来的混乱状态。读完这本书一定需要写出一点什么才能缓解故事本身带来的难受和无力、就如书中和泉学妹通过寄给“我”的小纸条来发出“救援信息”一样。而這個草率的标题的另一作用、未始不是为了掩蓋那更草率的、本文原來想好的标题——听上去有点像落语的“今天在地铁上被人踩了一脚”的展开——亦即是对这本书的感想和某句著名的台词——“这样的事情绝对很奇怪啊”( 「こんなの绝対おかしいよ」)。事情就是这样。
既然某推理小说鼻祖这样说了、“萌妹子死掉最喜欢了”、那么如果被推理作家杀掉的萌妹子不是很多的话、便是对这位幼女控鼻祖的亵渎了吧。推理作品、或者说更广范围内的各类小说中、充当被害者、责任者、当事人和目击者的美少女比比皆是。仔细想想“被物语杀掉”的美少女、或许应该比又老又丑又色的财阀地主多少要多一点吧。或许基于这样的判断、作为美少女日常推理作家的北村熏老师在第一部长篇、且是第一部死人的长篇中将被害者的身份颁给美少女也是不足为奇的吧。——夏天在庙会上异口同声嘲笑“我”这个学姊的、住在“我”家附近的津田学妹和和泉学妹自幼时驯染、形影不离。然而在秋天学园祭前、津田学妹竟从天台坠楼身亡、而天台当时竟然是密室状态。津田学妹死后、和泉学妹完全坏掉、而此时“我”却在自家邮箱收到了疑似和泉学妹寄来的、本应虽津田学妹一起烧掉的课本、以及说明“津田学妹是被谋杀的”纸条……经过一番家访和调查仍不明事实的“我”、带着同学给出的伪解答、找到了园紫大师、解开了所谓“谜题”。——而这真相本身的揭开、亦并不能给和泉学妹、乃至任何的当事者以安慰。
少女为什么一定要死呢?若是像那位“海边安娜贝尔李、已在潮骚中永眠”的推理小说鼻祖询问、恐怕会得到不知所云的回答吧。文学家们的回答或许迂回、说的却不过都是同一个老套的逻辑——因为人都是要死的所以美少女在最美的时候夭折比起衰老后的正常死亡是更符合美学的、起码有着“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荫成且少休”的作用吧——然而如此一来、另一方面的反论则是美少女作为“人间”的夭折仍会勾起悲春伤秋的感兴。而在这方面、推理小说作者无疑是仁慈的、推理小说的情节演进和解谜都必须符合“常识”和“逻辑”、所以任何在推理小说中被杀、或是杀人而后被杀的美少女、都必须基于某种原因的。不是先天性心脏病就是后天性中二病、不是被青梅竹马瞬间萌发的恶意推下铁道最后被善意的父母装进箱子就是偶遇坏掉的作家被装进箱子、因为耽饮的父亲和冷漠的母亲、因为自己本是乱伦的产物而又同时在乱伦等等。——推理小说首先是“小说”、也就是说首先必符合“杀掉萌妹子”的文学母题;而推理小说又须是“推理”、必须说明美少女的被杀是有“某种原因”的是需要找到“真相”和“凶手”的。所以说推理小说本身被赋予了“告诉大家萌妹子为什么死掉”的职责——告诉大家美少女会死是因为她不仅仅是美少女——或者说“美少女”是小说而“美少女”之外即是推理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告诉读者美少女死掉自有其“苦衷”的推理小说正是设定颇多的童话故事也亦未可知。
然而如一些同光体诗人一样、四十岁才开笔的北村熏老师在《秋花》中、所给出的“美少女之死”的理由与那些童话故事相比、却是那么的老辣、残酷和“日常”。两位学妹都出生在“同样”而有些乏味的幸福家庭、与女校的同学老师也没有违和的人间关系。就这样在毫无“理由”、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津田学妹从楼上坠下;且从另一方面讲、事件的发生与其说是意外和天灾、其实还是可以追究得到“凶手”的——只不过将“凶手”找出来、将事件的真相寻出、对任何一个当事人非但没有丝毫益处——且更加令人感到一种“他人”视角上的无奈吧。正如故事最后园紫大师所说、对和泉学妹和津田学妹的母亲来说、对凶手和事件的“原谅”仍然是不可能发生、而所谓“救赎”亦只是大概会这样而已。没有什么能为事件的发生负责、就算是这“日常”的世界也不能。这样的真相、无疑是看过所有推理小说中最残忍的吧。(没有看过《为了赖子》、但似乎没有这本书那样“日常”和残忍吧。)大概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小说中“有凶手制造密室”的伪解答吧。在《秋花》的前作《夜蝉》中的第一个故事里、北村老师描写了一个到最后也没有露面、为了把书店当成图书馆而不惜百般布置的罪犯、无疑令人不寒而栗。相比之下、《秋花》中的两位学妹间的羁绊是那么的温暖——甚至让人怀疑她们的原型是不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而结局呢?——无非让人感叹“这真是悲剧”之余感叹“接下去还是悲剧吧”。而整部小说亦被“赋予”了近现代文学的“彻底没救”、“反正大家都要死”的特色、从谜底来看、亦如芥川的(而非北村老师的)《六之宫公主》那样“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一般。「いままで」是悲剧、「それから」仍是悲剧。事情就是这样。
故事当中的一段情节很有象征性——“我”针对邮箱中收到的暗示津田学妹并非自杀而是有凶手的纸条展开分析、以为这是和泉学妹受不了津田学妹的死、而希望有人“可以为之负责”、希望自己被当成凶手、希望别人来“责备自己”的一种“补偿心理”。从故事的结局来看、和泉学妹是知道津田学妹坠楼的“真相”的、之所以向“我”求助、也只是徒劳地想要找出“少女之死”的意义罢了。而此处接到这个“作为意义搜寻的求救”的“我”、其实不仅仅是作为女大学生、高中前辈和邻居的“我”、而是脱去“引号”这层外衣的——我——也就是说作为故事作者的北村老师和作为读者的“你”吧。此处的和泉学妹是在向读者和作者发问——作者能不能究竟能不能给津田学妹的死赋予如其它推理小说一般的“意义”呢?而读者又有没有能够闯入物语赋予意义的魔法呢?究竟是不是有人、有原因为津田学妹的死负责呢?
当然、算上和泉学妹自己、也没有人能拯救她。就算“揭开真相”这一过程也不能。事情就是这样。
名为“春樱亭园紫”的解谜家和落语师又能为和泉学妹做些什么呢?在河滩上面对走向江户川的和泉学妹、这个园紫大师也只能程序化地说一些“你这样死掉津田学妹也不希望”、“人活着要留下什么才好”的说教聊尽人事而已。——《知堂回想录》记载了一则事件、有学生想要自杀、友人找到他很崇拜的知堂、希望知堂能加以劝解。而知堂对这个一心想死的学生、也只能说些“要对父母负责”的套话。后来学生没有自杀而对感谢知堂说“幸亏有先生来劝我”之类的、而听到这话的知堂则陷入了“其实什么忙都没帮上”的愧疚。这样的感受、或许可移之于园紫大师吧。自杀或许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说自杀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给他们带来麻烦的人、不是恐惧于自杀、大概就是园紫、知堂二位老师的心情吧。和泉学妹向拉住她的园紫大师问道“你是警察?”、可见故事中的园紫大师对于和泉学妹来说、亦不过区区“他人”而已。而在园紫大师、他对于这两个学妹之间的故事也不过是听“我”说起罢了、津田学妹的死在他不过是听到“我”的“伪解答”时的一句“怎么可能”和上述哪种程序化的劝解、根本不能和隔着锁住的天台门亲耳听到津田学妹坠楼的那位老师相比吧(那个老师除了一生的自责和坏掉之外、也是做不了什么的吧)。这样的他人感、真是令人难受。
事实上和泉学妹和园紫大师的确是故事中人间关系最远的。对于故事中的“我”来说、津田学妹是学妹、而和泉学妹只是是学妹的青梅竹马。直到津田学妹去世、“我”才从台风暴雨中被“我”捡回家的和泉学妹口中知道她们在幼儿园门口花坛的相遇、她们在中学里和班级上孤立转校生的团体的斗争、她们的从小形影不离、她们的羁绊、她们为了长跑练习而骑脚踏车去江户川、她们……而另一方面的园紫大师、亦只是对“我”关心爱护的前辈、头脑聪明的解谜家和崇拜憧憬的落语师而已(“我还是喜欢着园紫大师”什么的不过是封面文案这样说而已)。在北村熏如JK一般松散的文脉下、整本书中“我”与两个学妹和园紫大师的交通的比重、是比不上“我”与小正她们的调笑的。两个学妹和园紫大师亦只是轻巧的“他人”吧。实际上、津田学妹的死亡物语的“真实性”正在于其“我”的这种程序化吧。事情的真相或许对和泉学妹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也一点都不能治愈她、对“我”却又是旁观者一段难受的体验而已。这种不能介入之感、就是这样吧。
或许更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是在本系列的续作《六之宫公主》中。当时的“我”从别人口中听到和泉学妹恢复了以前的状态、而且看上去“坚强了许多”。且不论江户川边“我”和园紫大师看到的和泉学妹当时是真的想自杀还是煎焦于津田学妹的死亡、《六之宫》时间轴上已经完成考入短大目标的和泉学妹、有没有得到救赎?或者说、彼时的和泉学妹是“坚强”呢?还是“只剩下坚强”呢?——这似乎不是很难的问题吧。而听到和泉学妹近况的“我”、想到“今后若没什么大事的话便不会和她(和泉学妹)见面了吧”。这样的“补刀”技巧、没有带引号的我恐怕只在另一位以文笔艰涩著称的西尾维新老师那里见过。
回过头来看、津田学妹与和泉学妹的关系、恐怕不是catch ball而是真正的撞球吧。不过这撞球的情况或许会复杂一些——是那种母球反切很难打的九号球进之后、绕球台三颗星进袋吧(打过撞球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这不是罕见的情景)。对她们之间的故事、“我”和园紫大师是残忍的、故事需要他们说出残酷的事实。故事的作者是残忍的、竟然用老道周密的文笔和辞彩写着这样日常的悲剧。书后的解说者是残忍的、完全没有体察到这故事的残酷而只知道夸奖作者的匠心。而最残忍的或许是这个没有引号的我吧、身为相对日本的西海中洲人、非但无力带着返生香闯入故事、为那雨中在停车场呆坐的、阴天在江户川边望天的和泉学妹制造可以治愈她的推理和魔法、且在这边说了那么多废话。
详情
斜阳院
人终究只是秋花,是最脆弱易碎者,经风即死,且再无重开之时。阿基琉斯式的“永不凋零”只是史诗中才有的。实则许多人死去便死去了,甚至草率得像一句玩笑。即使身后尚有旁人的记忆或纪念,也并非因此便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人生。记忆和纪念的承载者也是要死的,对于这些承载者的记忆和纪念也总有一日会终结。“我”的学妹津田去世了,自幼陪在她身边的“我”的另一位学妹,和泉,也是有死的。所以记得她又如何?“我”也是有死的。所以记住淋雨的和泉、心如死灰却终究得到救赎的和泉又如何?圆紫大师也是有死的。所以那天讲出那个让人心酸又难忘的真相又如何?总有一天,星球会消散,星系会解离,宇宙也将迎来涅槃寂灭的时刻。所以珍视过什么又如何?忏悔又如何?告解又如何?执迷不忘又如何?说到底都是像秋花一样的东西,都是有死的、将死的东西。说到底,即使我们是会犯下过失的、会内疚难耐的、会遭受爱别离苦的、懂得记忆、永远不彼此遗忘的秋花,即使如此,即使如此,即使如此……
如此简单易懂的事情,真正读过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感到难以接受。
详情
deep
“春樱亭圆紫与我”系列的第三弹有点儿令人忧伤,不禁让人会感叹这真是一个悲剧!在《秋花》中北村薰的文笔依然出色,并继续着他的“掉书袋”,从中可见大叔本人是多么喜欢看书和热爱文学。这个系列看完第三本,我觉得可以基本上对这个系列小小总结一下了:
在推理层面上,一般由“我”遇到令人疑惑的事件开始,先由“我”做一番推理,并做适当的信息收集工作,然后就轮到圆紫大师出场,往往在喝茶吃饭之间解决问题,基本上这个应该也算是“安乐椅”式的推理吧?但在圆紫大师展开推理之前,从“我”手中掌握的相关信息中,读者方面应该很难做出什么方向性正确的推理,而由圆紫大师从这些信息中导出结论后,再回过头去看那些已经给出的相关线索并展开前后联想,只会让人更加感叹北村薰心思的缜密与推理手法的强大。另外,他的这个日常推理系列,总体上的氛围还是属于“治愈系”。
在文学层面上,这是个“落语”系列,当然会涉及不少关于“落语”方面的相关篇幅,这对于不了解这个文化的人来说,看的过程中应该是比较难以理解,而在行文方面,他一般都会在文中提及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引经据典之用,他还偏好景物描写,注重情景交融,让人物的心思与景物交相辉映。
在阅读层面上,如果能忍受北村薰这种非常女性化的细腻文笔以及浓厚的文学性,那么坚持看完后的感觉应该会很不错,并且,通过这些事件,还可以看到“我”这个女大学生也会随之成长,而围绕在“我”身边的人和事,也印刻下岁月的痕迹。
总体上来说,北村薰的小说适合精读而不适合速读,一杯茶在午后闲暇时光,或者临睡前的台灯之下,是在惬意的时空。如果是偏好重口味本格推理小说的,可能就不会对他的文字产生亲近感了。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5:28 , Processed in 0.22368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