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81|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由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0:0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
  ——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
  ★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封面的作家,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概括我的阅读感受——哭着哭着就知道太阳还存在着,只是看不见了(真的很复杂的感受)
  自由带给我们的真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但是还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这是人类理性的最后一种挣扎,这种东西是当下的充实和对未来的希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挺厚,翻开一看,50万字,我当时想什么破事儿值得写这么多字儿啊,要不买来一看吧,书的腰封上写的很牛逼,一看,果然挺牛逼的,光是这帕蒂、理查德、沃尔特以及其他人等的个个角色,都被这老乔同志写活了,那一个月里只要闲下来我就会想,帕蒂这个女人的后路会怎么走下去,沃尔特到底什么时候大爆发一场,对着帕蒂破口大骂,你妹的,我受够你了,你给老子滚出这屋子!哈哈,果然不出所料啊,在我看来这场爆发来的也足够晚的,等的我这看客整整大半个月午饭时间是陪着这书度过的。
      不过我想老乔估计特别不喜欢沃尔特这个人物,让他度过了艰辛的童年不说,少年青年时期也总是在一个朋友的光芒下带点自卑又自傲的活着,每天心里那些个小九九被自己喜欢的女人摸的一清二楚,抛下羞涩的性格好不容易追来的女人,谁知道最后竟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的朋友,而委屈下嫁的,你想这种打击谁能承受,这还没完,儿子瞧不起自己,女儿又太骄傲,老婆得了抑郁症还给自己戴绿帽子,最后的最后,以为自己终于得到了一个年轻女人的崇拜和无私的爱,还没享受几天滋润的日子,小情人出车祸死了,这杯具,让看客我都直接没有想法了。即使我也不喜欢沃尔特这个人物,他有时比帕蒂还像个怨妇,人性的弱点在他身上都展露无遗,但他毕竟深爱着帕蒂,一个男人即使事业没有多大成功,家庭也不尽如人意,但他有着深情的一面,就足以让人多注目一点。
      如果这小说改编成电影,我想罗斯来演沃尔特再好不过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读到大半时,觉得以“自由”为标题到不如“个人主义(美国的)”更贴切,书中的人物不正是因为成长在美国这片个人主义的沃土上而个个都太讲究个性,太强调维护自我的完整性才导致纷纷变得自私自利、麻木不仁、感受不到信赖和朴素的温情吗?然而看到最后,却发现作者的笔触里还有比单单分析人物心理产生因素之外更深广、更重要的东西。他提出一种共同的困惑:一种所有现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现代人都在感受着的困惑,自由这种人类追求了这么多年,标榜了这么多年,甘愿为之牺牲了这么多年的东西,到底最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自由真的是一种诅咒吗?表面上,自由赋予了我们更多为自我辩解的机会和权利,可是我们也越来越会为自己的胆怯找借口、找理由了。有时候,自由好像反而让人变得更懦弱胆怯了。
  小说的结局是个happy ending, 用爱和原谅结束了前面600多页的苦痛煎熬,也许还是有点太像电影,可是还能怎么收场呢,前面的人生错的太多,误解和执迷不悟的太多,已经乱的让人认不清来路了。这时候,哪怕一点点软弱,一点点同情和谅解,也会像久违了千百年的一簇火,一下子就消除了黑暗,照亮了心房。
  毕竟,为消极情绪追根究底并不是作者的最终意图,每一本真正棒的小说总会给人点亮这么一盏烛火,帮助人们更好的看清和理解周围的世界,然后更有勇气的生活下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本书是很好看的,主人公的生活并不好,可以说是混乱,糟糕,但却真挚。最后的结局很温暖,是我喜欢的。当我试着去描述那些内容时,贫瘠的词汇都显得太粗俗了。因为里面的人物像是故意走弯路一样去质疑人生或是世界,做了些叛逆或伤害爱的人其实也是伤害自己的事,所以故事并不优美,但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勇敢的,从另一面也看出他们并不是趋从现实地在妥协。结束了这本小说,跟随他们去了也许我一辈子也没勇气去到达的心理状态,其实是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惜福,感恩。之前的我也许内心还是躁动的,但现在经历了这本书里跌宕的人生后,决定坚持现在的坚持,幸福,快乐。
  人有时需要那份坚决,不去触碰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不值将近50元的售价
  整本书无非就说了,整个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妥协的产物,想要独立而自由的意识形态却反而成了追求幸福以及快乐的枷锁。
  就如同书中所说的,在这个商业包装一下即可,人们可能看到这些包装以及作者的成就而去购买了这本书,而不是书内本身的内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当沃尔特对帕蒂的爱已经渗入他的五脏六腑的时候,事实上,不管帕蒂做什么,他都是爱她的,哪怕她出轨了,不离开她是痛苦,离开她也是痛苦,最好的办法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分开--各自寻找自己的幸福--复合, 不管你把这当成什么,这就是人类的基因会做的事情,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她也这么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by周鸣之
  
  
  
  从美国著名作家弗兰岑的小说《自由》中读到关于后9·11时代美国家庭、社会与政治的段落时,颇有些怪异的感觉。一来出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偏见,600多页的大部头小说,加之以细致的现实主义笔墨刻画当代事件,不免生出今夕何夕的错觉(弗兰岑也以此非同一般的雄心被冠以“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名,成为近年来美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来,自由这个书名在当下语境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自美国民主进程两百年来,自由一说显然已太主流、太正确,以至于让人少了一份理直气壮。
  
   《自由》的英文版原有个副标题“一部小说”(Freedom:A Novel),我个人颇为中意,细品之下似有些双刃剑的况味。既明言是小说,一来可平息某些自由主义者打了鸡血般的热情;二来,一提政治便头疼脑热的读者也可大松一口气。
  
  故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原子化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丈夫沃尔特·伯格伦德是个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妻子帕蒂在成为家庭主妇前是个篮球明星,随后回家专心育子,转变为“一只殷勤友好的蜜蜂,快活地传播着社会文化的知识花粉”。伯格伦德一家温文尔雅、见过世面、举止得体,思想进步,无疑是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保守居民中的翘楚。但读者绝不会错过作者口吻中清淡的调侃,这几乎与那通常表现为蜚短流长的民间智慧合为一体,自然生长出一种敏感的怀疑来,要撕开这个完美家庭温情脉脉的外衣。
  
  矛盾几乎总是从内部开始的,伯格伦德一家也不例外。沃尔特发现废寝忘食为之奋斗的鸟类栖息的事业,被周遭解读为与煤炭开发商的同流合污;自己中肯的环保言论对年轻人似乎早已过时,大家只图一时之快,用偏激泄愤;儿子乔伊似乎是专门与自己对着干,非但挂上了精英的“共和党人”式的假笑,更与9·11后大发战争财的肮脏交易搅和在了一起。
  
  妻子帕蒂的痛苦或许更具象一些,作为一个去政治化的母亲,儿子的反叛本身就足以令她痛苦不已。雪上加霜的是,儿子的背叛是真正发觉了母亲的秘密,无论是他选择了贫穷而粗俗的邻居,还是投靠早年便与自己观念不和的古怪姐姐,都足以击溃帕蒂一直以来想要表现得多元、友好、成熟的价值观的虚无。
  
  或许对作者弗兰岑来说,生活的真相远远不止这些,痛苦的是对自己行为的复杂动机的深刻理解。沃尔特很快还会发现,他的诸多选择,无论是对帕蒂的爱,对环保事业的坚守,还是他的自我塑造,无不是要摆脱条条横亘在自己成长路上的阴影:是不公平对待自己的父亲,是粗鄙的哥哥,是感情深厚却永远处在彼此竞争关系中的大学同学。他或许还会发现自己对鸟类超乎寻常的热爱,不过是源自于雾霭中的惊鸿一瞥,那个飞扬洒脱的剪影寄托了被过多的责任所束缚着的,弱小而不自由的自我。
  
  这不免让我们想起哲学家对于自由意志之不可能的论调,叔本华有言,“大家都相信自己先天是完全自由的,甚至涵盖个人行动,而且认为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开始另一种生活方式,从经验上,他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并不自由,而是受制于必需品,而且不顾他的所有决心,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这就形成从他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生活,他必须扮演自己谴责的角色”。
  
  如果600多页的小说,所讲述的不过是主人公“在既定路线上又向前移动了一格”,未免显得太过抽象而厌世。弗兰岑小说最为动人之处,恰恰在于个人对于自由意志彷徨无助的探索,主人公们在左冲右突中发现,原来世界留给意志自由的空间竟是如此狭小。就在这小到可怜的区域里,无不充满了沉重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6月4日号
  官网地址:http://www.eeo.com.cn/bookreview/
  小站地址:http://site.douban.com/106727/
  经济观察报-书评 微博:http://weibo.com/u/2526630955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在忍受两人轮番轰炸的同时,卡茨感到悲哀而漠然。沃尔特和女孩就这个世界被糟蹋到了什么程度进行了过于详尽的思考,似乎已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全线崩溃。他们被一种观念牢牢攫住,然后彼此劝说直至对方信服。他们自己吹了一个大泡泡,之后就被它带着一起脱离了现实。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一个人口总数为二的世界里安家落户。”
  
  
  
  
  
  我们追逐自由之始,也许正是失去幸福之时。自由从来不等同于幸福,也许恰恰在它的对立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8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谈论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最近看了一本书《自由》,在阅读时,思绪像捅了马蜂窝一样都钻了出来。旧的体验,新的发现,一下就充满了脑子。书里几乎没有出现过自由这两个字,但是扉页上的话提醒着读者: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自由,甚至在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的时候,就定做人生的一个追求。那个时候,自由的意义仅仅是想要摆脱束缚的一种渴求与欲望,狂热的生命力的一种声张。稍后,我觉得自由意味着可以选择,可以改变。如今在现实、责任与道德的缝隙写下自由这两个字,不得不问自己,自由是什么,自由能带来什么?以前我一直以为:自由即使算不上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吧。你想走向幸福,自由便是必经之路。但近来却有点认同作者的迹象:自由和幸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幸福该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却太与个体的体验与理解有关,雄鹰与雄鸡的幸福又能有什么相似之处。如若幸福果真与自由无关,那么自由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奋力追求?
  小说里作为自由主义者的伯格伦德一家人,帕蒂溺爱儿子冷落女儿,并且一直都爱着丈夫沃尔特的朋友理查德并最终出轨,举止言谈怪异,抑郁症缠身;乔伊因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而背弃家庭,高中就住进了女友康妮的家中,上大学后发现康妮是个怎么都摆脱不掉的麻烦;沃尔特和女儿只能在工作和学校的空间里躲避并维护着自己的一小片空间。自由让这一家人彼此愈来愈远,帕蒂无法拉近自己与儿女之间的距离,沃尔特与帕蒂感情却始终似是而非。而独居的音乐人理查德,看来是最自由不过了,多年的努力,唱片最终成功之后,却无法继续而放弃了音乐去做装修工。自由似乎让人变成了一座座独自承受的孤岛。其实仅仅自由并不能让人变得更好。自由对此结果无能为力,因它只提供给人选择的空间与可能。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由并不比顺从带来的更多。是否应该放弃呢。不,绝不!唯有自由比我们能想象得到的珍贵更珍贵,也比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困难更困难。
  途径不该变成目的,不能为了自由而自由,然而空间可以转化为能力。当你获得自由的时候,你应该获得野生动物一样灵动的眼神,而不是酒鬼耷拉着的眼皮下木然的眼球。让自己成为自己是每个人的责任,而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是最高的道德。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应该作为选择自由的前提,而不是摆脱束缚。如果你能够对自己负责,能利用自由并让自身变得更好,才有资格享有自由;反之,看着自己跌进深渊而无力把自己拉起来的,还是不要把自由变成毒品。诚然谁也无法一开始就获得这种能力,所以才要在自由带来的风雨中,吸取营养,自然生长。而强大的心灵与强烈的渴望将指引着生命前行。
  一度我很疑惑,《自由》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魅力迷人的角色,却一直让我着迷。其实吸引我的不过是,人物在做出各自的选择后,心灵与心理上的挣扎与前行。人性大于天,而只有自由能让人性自然的伸展。自由的思考去确定内心真实渴望的追求,自由的选择去顺从人性最想要呼吸的期望。善恶美丑会冲破躯壳生长出来,自然生长、痛苦挣扎、肆意释放、奋力反抗。这一定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都能够承受的,可能会因对立而分裂,因承受而崩溃。但是这些与幸福无关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更多未知的自己,让灵魂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自我去较量,去调和人性的种种倾向。如果失败,能看到自己的限量,如果成功,那成为的自己一定是坚定、淡然、纯粹、真实的存在。自由实在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拥有,连幸福也为之黯然失色。
  最后用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来作结语: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3:13 , Processed in 0.0718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