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0:3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7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5:24:43 | 只看该作者
  如此博大精深的一本书,我刚刚开始看,谈一点小感受。
  开始读这本书时,精炼的古文让我望而却步,很想求助于翻译。师兄跟我聊道:以明示下者暗。细想,这才是中国古书的魅力所在。道理说的太明白,接收者很容易就不加思考的接受,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内涵还是没有参透;同时说的太明白,可以延伸的点也少了。这种不说透的魅力就在这,半遮面纱,给你琢磨的空间。
  后面,师兄跟我谈到领导者一个策略:领导是一种半神半人的东西,如果不能让下属对你产生崇拜感,就很难带着一个团队乘风波浪,攻城拔地。 从这个角度说,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同时维持一定的个人崇拜,可以是的下属死心踏地的跟着你,对危险无所视,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勇往直前。不能让下属产生我也能行的幻觉。不能上下属产生可以随意质疑你的底气和依据。
  这个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乌合之众》,不要高估群体的智商,所以集体中会出现通晓人性的领导者,靠的不是紧箍咒来束缚孙悟空而是取得真经,成佛普渡众生的信念。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对全局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心中了若指掌,面上却应该不动声色,在给予下属适当的信任之余,更应该把握分寸,不把自己全部的、真正的意图全部显现出来。
  聪明的领导明白,将自己的想法暴露给下属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一个透明的领导对于下属来说是毫无威信可言的。下属因为完全了解了领导的喜好、憎恶、计划、图谋,明白领导每一步的意图与用意,面对领导便不会心存敬畏,轻则从中取巧,重则使领导处处受制。 “伴君如伴虎”,从下属的角度说,因为上司想法的想法无法确定、不时变化,自己行事定然考虑周详、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领导而招致祸患;从领导的角度看,向下属显露的越少,自己真正的想法就如同苏轼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给了下属揣摩、发挥的空间,也给了自己变通回旋的余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1 04:08:54 | 只看该作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从基础做起,认识剖析自己。做人很简单,如何做好一个人却变成“绝非易事”。短短千余字助张良名扬天下,文不在冗长,鞭辟入里,如厕都可通读全文。言语简单,意欲深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6 17:39:13 | 只看该作者
  白话素书浅释(原著黄石公)
   2010-01-28 21:23:18 来自: 公元前N多年(梦回大唐)
  白话素书浅释(原著黄石公)
  (谭威居士著)
  
  
  译序
  
  原序浅释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
  
  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
  
  三、修身养志[求人之志章第三]
  
  四、坚定志向[本德宗道章第四]
  
  五、奉行仁义[遵义章第五]
  
  六、安于礼仪[安礼章第六]
  
  
  
  译序
  
  谭威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兹简介于下。
  
  一 、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二、 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无异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
  
  三、作者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
  
  四、作者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茍得’(反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和非神观念)。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
  
  五、作者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事业能否亨通的关键。作者提出‘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借鉴。
  
  大凡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都和个人的修养,能否协调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人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乱的,因此将‘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国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军事。‘败莫败于多私’、‘阴计外泄者败’、‘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等,对于指导政治或军事行动,有著同样的意义。
  
  综上所述,《素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的价值,很值得一读。
  
  限于水平,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乞望方家教正,以益后学。
  
  .张商英〈原序〉浅释
  
  黄石公《素书》共六篇,按《前汉列传》《史记.留候世家》记载了黄石公于圯桥授张良的《素书》,世人多以为那就是坊间流传的《三略》《古兵书》,(旧传为黄石公所著),这实际上是传之者误传。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有盗墓贼打开了张良的坟墓,于玉枕中获得此《素书》。
  
  《素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书有秘戒:‘此书不许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所传非人,一定会受到祸殃,遇到合适的人不传,也将受到祸殃。’呜呼!黄石公竟如此地慎重!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便将此书传给了他;而张良未遇到合适的人选,便把此书陪葬在坟墓中了。
  
  五百多年后(晋末),此书由盗墓贼得到了,从此,《素书》才流传于人间。然而,所传播的也只仅仅是黄石公的文字而已,至于他备极深邃精湛的含意,哪里是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
  
  我个人曾有这样的看法: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未尝不是互相作用的,古来圣贤对这个问题都会竭尽一己的心力,唐尧非常敬畏地尊循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将天体七政(日、月、五行)运行的道理运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顺了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洪范九畴》—一为五行,二为敬用五专,三为农用八政,四为协用五纪,五为建用皇极,六为又用三德,七为明用稽疑,八为念用庶征,九为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傅说(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绩卓著,与伊尹齐名)常陈述自然规律;文王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周公设立天地四时之官,又设立三公,调和治理各种政事;孔子欲行无言之政;老子以常有、常无作为立议的开端。
  
  《阴符经》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其哲学思想、理论认识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鬼神莫测的变化,尚且都逃不了吾人的学说,何况是讲究上下级关系的刑名之学、爵位大小的度数之说一类的问题?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曾使用这一条,劝汉高祖封韩信为齐王,奠立楚汉相争的成功基础。
  
  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曾使用这条计谋,劝说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安抚了开国的功臣。
  
  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使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取消分封六国后裔为侯。
  
  书中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招来商山四皓(西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贤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路)里先生,因避战乱,而遁迹隐居于商山,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汉高祖即位,欲延致为官而不得;后高祖欲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吕后用张良计策,以厚礼迎四人到朝廷,随太子见高祖,高祖见太子得此四人说:‘羽翼成矣。’于是打消废太子之意。见《史记》留侯世家。),使高祖决心立太子刘盈为帝。
  
  书中说:‘吉莫吉于知足。’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提出愿受封于留地,告老不问世事。
  
  书中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使用了这条计谋,抛弃了人世间一切享受,跟从赤松子周游四海去了。(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帝喾之师。《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颜师古注:“神农时为雨师。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想想看,运用黄石公的几句遗粕弃滓,尚且能够灭掉秦国和项羽,而使刘邦开国称帝,更何况是对《素书》能够全然掌握、确实理解的人呢?
  
  自从汉朝以来,研究文学、辞章的学者甚多,真正懂得造化大道的人极少,像诸葛亮、王猛(十六国时前秦大臣,有政绩)、房玄龄(字乔,有政绩),裴度(中唐大臣,有政绩)等人,虽然号称一代贤明的宰相,他们对于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全然加以理解,这就是此书之所以不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的原因。
  
  我认为:‘有’为万物之母体,‘无’为天地之原始。“能超越‘有’、‘无’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够大道用之于‘非有非无’之间的就是神异之人 (此两句言道无一定,在人变而已)。从‘有’入手,达到‘无’的境界者为圣明之人;由‘无’启步,达到‘有’的境界为贤能之人”。(此两句言圣人之大而化,贤人之造其深。)
  
  黄石公素书六章浅释
  
  谭威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茍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茍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三、修身养志[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
  
  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四、坚定志向[本德宗道章第四]
  
  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
  
  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
  
  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
  
  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
  
  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
  
  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
  
  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
  
  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
  
  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
  
  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
  
  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
  
  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
  
  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五、奉行仁义[遵义章第五]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
  
  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
  
  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政府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六、安于礼仪[安礼章第六]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
  
  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
  
  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
  
  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
  
  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7 21:50:10 | 只看该作者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包含了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生活策略等各个方面。 其中的一些语言,对自己是有直接帮助的。
  
  如“以明示下者暗”;“多许少与者怨”;贵而忘贱者不久;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9 05:45:43 | 只看该作者
           修身养性的一本好书。
      推荐。
      在沈阳机场买来,一直多次翻阅。
      要用一生来领会的书吧。
      很棒!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2 08:26:08 | 只看该作者
  真如书的前言介绍此书对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压制住我的狂躁。了不起的古人。了不起的智慧。黄石公大智者也。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8:09 , Processed in 0.0595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