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荣辱二十年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8:3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证券教父”阚治东的人生是中国股市20年沉浮的一个缩影。
  他曾盛极一时。作为申银万国的总裁,他写下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主承销第一只A股、第一只B股,发行第一张金融债券、第一张企业短期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6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4:52:3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的感觉就是很难受。作为一个即将毕业踏入证券业的年轻人,为中国当官的不作为以及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感到痛心,首先觉得阚治东遇到了大好机遇进入证券业,其次觉得他是中国政治的杯具。看完多半年了,但每次想到这本书都是很复杂的感觉。一句话,一定程度上亲近政府,离政治越远越好,阚治东行事这么谨慎的人况且被黑掉。在中国政治风险太大,藏于表面之下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对业内朋友力荐,会比较有感触,对外人也就没什么了,都是叙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21:31:31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对一部电影还印象很深刻,那部电影名字叫做《股疯》,讲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市民为股票疯狂的景象。中国证券行业还很年轻,仅仅才20多年,如果按人的年龄,正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然而这个青年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挫折,所以这本书,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真的很有意义。
  
  说说书中的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静安证券业务部是中国的第一个股票营业部。
  
  国债最初叫国库券,叫这个名字是为了符合社会主义的宣传:“既无内债,亦无外债”
  
  国债初期在上海买盘大,各个外省城市卖盘大,不少人靠在外地买回国债在上海卖发了财,比如杨百万。
  
  1986年发行的5年期国债,年票面利率达到10%
  
  延中实业,上海实际公开发行的第一家企业股票,居然是一家街道企业。为了怕认购股票场面冷清,宣布对认购者进行抽奖,一等奖是一套房。排在第一名的认购者被该企业聘为了董事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是为了树立上海改革开放形象及金融中心,并且为了和深圳争夺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头衔仓促上阵,由第一任总经理借款500万办起来
  
  第一只股票飞乐电器的公开发行,政府出动了警察、特警,开放了至少三个体育馆,险些局面失控,造成了冲击体育馆大门、踩伤人员等情况
  
  新股申购采用过认购证,购买认购证的人获得一次新股抽签机会,由于购买认购证的人少,当年认购证的中签比例达到了10%,发售的207万份认购证为上海人带来了100亿的股票收入
  
  青岛啤酒是第一只全国性的IPO股票,认购证以2元一本发售,共卖出2.8亿份,新股定价为每股6.38,发行了1亿股,认购证的成本计入发行成本后,每股的实际成本从6.38变为每股12元,发行成本过高的问题凸显
  
  当年新股发行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件大事,至少都由副市长牵头督阵每只股票的发行,维持股票发行价的稳定成为了头等大事
  
  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万国证券、海通证券看空国债,而国债由于受到财政部要对期货对应的国债品种923贴息的影响,期货价格猛涨,万国证券为代表的空方抛出天量卖单,将期货价格在收盘时候打压在147,随后招致国务院的专门调查,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被判有期徒刑17年,万国证券危机之下被迫与老对头申银证券合并,同时国债期货品种被取消,中国此后十余年开始了没有金融期货的时期,直至股指期货的出现
  
  
  阚治东与新鸿基老板私交好,曾讨论收购新鸿基证券,扩大海外业务,却因为有人向上海市政府领导打小报告作罢
  
  深圳与上海争夺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并有后来居上的架势,为了对抗深圳,上海市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的小组,专门负责提振股市,具体为维护和提升股价,申银万国、海通等上海主要券商参与,对陆家嘴等股票的购买,使上证指数超过1000点,上海交易所也参与了股票交易,后来被国务院组成的调查组查处,认为在世界证券历史上,交易所亲自参与交易,空前绝后。部分银行和作者等几家券商的负责人承担了主要责任,以操纵股市为由被免职,替人受过
  
  
  名噪一时的南方证券积重难返,作者作为总裁身陷囹囵,大鹏证券原总裁徐卫国、万国证券管金生、君安证券张国庆、陈浩武等全遭受牢狱之灾
  
  
  这本书建议与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搭配,很多事情可以相互印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6 12:19:41 | 只看该作者
  只是设为推荐,而不是力荐,因为这本书本身其实并不讲究行文技巧,只是平铺直叙的说记忆、回忆,所以共鸣者自共鸣。我自然是看得心潮起伏,却也完全不能确定别人如何,作者本意或许就是如此。
  
  然后我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我想,只有把工作作为真正人生乐趣的人,才会欣赏此书的。
  
  以工作为乐趣的意思就是,不工作比工作难受。
  
  也没什么可解释的,也没什么可说明的,反正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世上总会分两种人。
  
  所以,以工作为乐趣的,就希望此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灾难,都来自于工作。
  
  也没什么可解释的,也没什么可说明的,反正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世上总会分两种人。
  
  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9 22:38:44 | 只看该作者
  1. 政府是万万不能得罪的。组织要你顶包,你不敢不顶包;不顶包你这一辈子就完了,顶了包领导才能念你的忠诚,让你再起。
  2. 看这里面各种人物的浮浮沉沉,就会发现我党的干部任免跟古代的官员升迁谪调没本质区别。
  3. 阚是个肯干事实也有能力的人,但是必须是在服从领导的大前提下。
  4. 比较阚与文中的其他人(比如贺云),除了有能力,你还得经得起组织的考验,还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能一蹶不振。
  5. 不留恋权位和财富,这也是阚一路挺过来的重要因素。他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甩手走人把自己撇开的,但那意味着东山再起将成为不可能。所以虽然整本书看似充满了怨念和辩解,但阚其实是个高情商和深刻理解国情的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29 23:22: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证券市场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市值规模还是发行规模在全球都是有份量的。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证券市场设立的时间短,制度建设和监管落后一直为人诟病。阚治东这本书是中国证券史的最好概括。
  
  以下是对这本书提及的重大事件的梳理:
  
  1、静安证券营业部。1988年前,国内没有专业的证券公司,证券业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下属的信托投资公司扮演了证券公司的角色。1986年,工商银行下属的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成立静安证券营业部,为股票交易提供场所。1996年11月,邓小平向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赠送飞乐音箱的股票。凡尔霖专门赴静安营业部走访,与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黄贵显握手的镜头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主席与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所经理的合影”。
  
  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9 17:59:16 | 只看该作者
        花了四天的时间把36万字实打实的看完了,对于长久不看书了的我而言这算是个浩大的工程了。总觉得平时心浮气躁的读不进去,这学期打算好好的重新填一下肚子。可是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可以说是完全超乎我先前的预期,难怪人家说文盲从来不承认自己没文化,看完这本书后,我默默算了下从预备班开始到大二的整整九年时间我是荒废了人生的一个十年没有好好看书。
        诚如我当初买这本书的初衷,我并不是单纯奔着为了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去的,虽然说作为当事人亲历事件有很强的话语权,但是若想更全面的了解一个时代的事情,我会选择更为客观的旁观者,吸引我的是阚治东那段无人堪比的经历。中国的证券市场非常年轻,在短短二十年之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多少天才新星在历史的洪流中一闪而过,就消失于天际。而作为上海滩证券三猛人的阚治东是有骄傲的资本,作为唯一一个全身而退在证券市场活跃至今的元是值得自豪的,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更加坚信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阚治东就是阚治东,他不会“差点”成为管金生。所以可以说这本书吸引我的就是阚治东这个人,为什么这个人可以在327国债事件中全身而退,为什么这个人在南方濒临破产之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什么这个人在深陷泥潭之后又可以再度撇清,为什么这个人可以成为东方不败的神话?这一系列的看似的“偶然”“运气”其实早已说明了一切。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想把他扔掉,这是脑残么,为了上海政府的过失背了一次黑锅,去南方还要背第二次,这他妈的算什么事啊。的确,我和阚治东生在不同的时代,我实在不能理解他作为一名party一员的那种莫名其妙的忠诚,那种所谓的服从组织安排,那种所谓的坚守岗位,那种所谓的好是政府的,出事算你的,这算哪门子事啊。但是这种体制不是我一句尼玛就可以改变的,阚治东也是在被一次又一次刀插得伤痕累累之后,选择在体制外创业,这后话再说。但是,除却时代赋予他的烙印之外,我不得不说他的个人性格真的太明显了,而且是和我截然相反并且迫切需要的特点。
         我在看书的时候发现阚治东真的是个很有意思而且有点矛盾的人,他其实是有中国士大夫精忠报国的理想的,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能力全部倾注在他所在的申银证券,所在的证券行业却保持清廉。北大荒的插队经历又让他有那种承担一切的勇气和责任感,最重要的是讲义气所以在申银出事的时候他选择了承担所有的责任,当然或许也是这个特点使得他在出事之后得到了那么多方面的帮助。或许是日本的留学的原因,我觉得他身上也有那么一丝丝的武士刀的精神,所以他坚决申诉。但是矛盾的点又在于他是一个很稳,很谨慎的人,在银行的工作经历使得他每一步慎之又慎,又有些许的死板。他虽然讲义气,但是却又不善于人际关系,也在上面栽过跟头……这样一个如此矛盾的综合体实在是太有趣了,我身上有一半的特征和他极其之象,但是我的鲁莽,我的不合体制走路又有些像管金生。偏题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阚治东在南方被如此误会曲解的情况下没有盛怒拍屁股走人,这样的涵养功夫是我辈尚且还得再修炼几十年的。
        其次再说说这本书里面表现出来的市场环境,可以说阚治东那个时代是中国的证券时代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的黄金时代,就像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及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一样,阚治东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当时中国还未开始的行业,他是走下来的成功者,我曾经记恨我们无法恢复那段辉煌的时代,我现在却庆幸,因为生在那个时代,又有谁能全身而退的呢?机遇夹裹着危机,不讨论市场体制的问题,我其实非常佩服那第一批的淘金者,敏锐的嗅觉和摸石过河的勇气都让他们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对于这批元老我们应道铭记和宽容。当然依我看,那些最搞笑的操纵股价和扰乱市场罪是最莫名其妙的,因为行为在先法律在后的判决怎么都不该成立,何况我一直认为股场如战场,技不如人那就认输。这其实是中国政府对于股市的陌生,有些行为过于急切,只看到盈利面不看到风险面等等多方原因造成的,我已经不想吐槽了。但是不得不说就在他仍有所顾忌的情况下都展示出一个如此惊心动魄的内幕,我不敢想象那背后更是会怎样。这个以后再说吧。
         或许把阚治东放到西方市场他会不如管金生的光芒闪耀,但是我们都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不得不说这是阚总赢得实至名归。通篇我好像把他夸得很好,其实这倒不是我真的多喜欢他的性格,中国证券市场起步的时代是巨大的机遇和巨大的危机并行的时代,这其实和三国的背景很类似,对于这种乱世而言,既能身在朝廷又能善终归老的实在不多,或许他不如有些英雄闪耀,但是这绝对是有生存的智慧。
        通篇文章写写停停,还带吃零食,完全就散的不成样子和没章法没中心了,要熄灯了,我也懒得改了,就这样吧。
                                                                                                       
                                                                                                   2012/2/16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 10:15:38 | 只看该作者
    对证券感兴趣的朋友这是一本绝对不能错过的书,中国第一代证券人的回忆录,作者二十年的沉浮历程让我看到了中国证券市场这二十年间从无到有的历史画卷,让我看到了老一代证券人所不懈追求的梦想与光荣,也让我看到了体制内部的明争暗斗,举步维艰,不禁感慨在官本位主导的社会环境以及官督商办的国企体制下,想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受到的制肘实在太多。
  第一代证券大佬们个个都叱咤一时,但却没有一个“全身而退”,这一代人悲壮而又传奇的经历鉴证了中国证券市场这二十年曲折迂回的发展,现今他们都已淡出历史舞台,是非功过在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前也已经不重要了,但他们的故事仍然会继续流传下去,他们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所做的贡献一定会被历史牢记。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5 01:20: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月前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最近一周加速看完。
  重点阅读了书中关于作者参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以及挽救南方证券失败的部分。何小锋老师对阚治东其人嗤之以鼻,但我认为,单就这本书而言,其中记录了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发展和诸多内幕,非常值得一读。
  首先说一个书中有趣的细节:
  新时期中国最早的交易所雏形静安证券业务部仅仅有12平方米,当时的员工和交易股票数量均为个位数。1986年,纽交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到访静安业务部,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黄贵显进行了接待,西方记者拍下了一张“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主席与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所经理的合影”。这也许就是新中国证交所的第一次对外交流活动吧。
  该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1996年上海市政府为了与深圳争夺金融中心地位,联合在沪券商、上交所、主要银行及财政部门,推动上海股票市场行情,这可谓是一次有组织、有目标、有秩序的坐庄活动。其中,申银万国、海通证券、上海国投和君安证券分别被要求坐庄陆家嘴、金山石化、申能股份和四川长虹四只指标股,进而联合推高股市。在那时,指数与价格的涨落不是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决定的,而是由各种“闲不住的手”所左右的,领导说涨到多少点,那就能涨到多少点。为了推动上交所交易的人气与行情,为了与深圳市场相抗衡,上海市某分管领导在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上果断提出“如深圳市场往下微调,上海市场一定要稳住;如果深圳市场稳住了,上海市场应该往上推;上海的证券市场应不失时机地站住1000点,各个方面要同心协力,要用实质性的动作去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看来,这些要求颇有喜感,但在当时却是常态。然而,等到上证指数在沪政府的呵护下涨起来了,上海市场交投活跃了,《人民日报》发布的一篇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管你谁是金融中心,瞬间把沪深股市统统打到跌停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OSS后面更有大BOSS啊!政府是最大的庄家,因为政府可以配置资金,而真正的牛庄,却可以不费一分一厘,仅用点喉舌,就可以把市场打到冰点。
  至于阚治东其人的经历,我只能说,他的两落三起,是时代和个人选择共同催化的结果。在中国证券业起步时期,他赴日深造、参与创立上交所、申银证券、就任申银万国总裁,既是国家与行业的需要,也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后参与创投、私募等也都是在行业发展起步阶段果断乘东风而上的个人抉择。而至于他人生的两次低谷,从书中来看,却让人感到,在某种程度上他是替罪羊。这固然由于作者这次著书多有为自己喊冤叫屈的动机,但从大局看,申银万国坐庄、南方证券破产两次事件,其中的复杂程度自不必说,牵连人马极其繁多,纵使阚治东能够呼风唤雨,他也只能是整个棋局中难以自保的一颗棋子而已。当东窗事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舍卒保車也许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从整本书中可以看到,阚治东能够经历这一番番沉浮,他的魄力与勇气并非凡人能比。然而,过于张扬与高调可能也是他屡屡受挫的原因。我认为,在金融业这样的行业中,最终能够获得成就的,恰恰是阚治东这样的一群人,但这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要堵上一生的前途。遥想当年管金生在327国债事件中的一搏,使他沦为了十七年的阶下囚,至今不能获得自由,而张国庆和尉文渊等中国证券业教父级人物的人生也几经沉浮。当然,其实钱与权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之中也许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逻辑。南方证券覆灭时,阚治东遭受了21天的牢狱之灾,一批公司高管遭到调查和处罚,而当年曾经在深圳主政、经历南方证券盛极而衰这一过程的于幼军市长、许宗衡市长,你们今又安在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15 21:39:27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事情可能没有说透,说明白。也许作者还无法这么做。但透过这个,可以体会这段股市历史。不要预设前提,要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是你,面对一件一件的事情,会如何做?不要事后诸葛亮,不要理所当然。
  同情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思路。但对这段历史不要失去自己的简介。
  对这段刚刚过去的年月进行回顾,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很少有的勇气。这种叙述,到目前为止,是很稀少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20:29 , Processed in 0.0727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