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 0
|
卡夫卡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时间的
《卡夫卡》很好看。里面有很多卡夫卡的信,这个躲在他作品背后的人,看他作品就知道他活的艰辛,但要看到那些信件,才知道他是在地狱上空走钢丝过来的。
他对和他两次定了婚约的菲利斯写了那么多可怕的信,那些信足够抽走一个正常人的生存基础,我最后只奇怪菲利斯竟如此强悍,她没有被摧毁。
他喋喋不休地揭示自己对一切的无能为力、虚弱、身体不健康,他无力承担一个婚姻,更没法给她想要的“漂亮房间、有品位的装修、社交、愉快的生活”,他想结婚后他和她每天只能在一起一个小时,因为其余时间,事实上是他所有的生命都要用来写作。
他说,无法忍受不能跟菲利斯在一起生活;但跟菲利斯一起生活也无法忍受。
他们通了5年的信,他的信出版成600页的书,那比他哪一部长篇小说的字数都要多。他们两次定了婚约,又两次解除。
他的生活,是一根悬在地狱上空的细细的钢丝,他只能用一种痛苦的方式走在上面,脚下是煮开的沸水。
到卓越和当当上转了几次,和卡夫卡有关的大部分书都缺货,比如他的好友布罗德写他的第一本他的传记,他给菲利斯、密伦娜写的书信。看来我要到潘家园去看看拉。
详情
imoran
红色革命年代,我们不知道卡夫卡。改革开放,我看到了《变形记》,以为看到童话,可是教科书告诉我说,这是对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控诉他们不把人当人。可不是呵,翻身一觉,变成甲虫。教科书还告诉我们,卡夫卡,这位小公务员(事实上是保险公司职员),一生没有结婚,在资本家的压榨下,不到四十岁就因病去世了。当时我义愤填膺:多可怜的人,老婆都娶不上。从此我幼小的心灵中,就产生这样一个概念:卡夫卡=万恶社会的控诉者+童话作家+可怜的未婚男人。
改革持续深入,村上春树泛滥,卡夫卡附身显灵。卡夫卡变成焦虑的当代人的代言人。每个人都自称卡夫卡,卡夫卡是红酒加咖啡加令人误解的爵士乐的小资精神领袖,地盘越圈越大,面目越来越模糊。在“卡夫卡”的万丈光芒之下,我不敢仰视,绕行而过。
如今我极端无聊,如今我也是一个孤身男人,于是我捡起了卡夫卡的小说和传记,发现他比博尔赫斯还要令人痛苦万分。然而痛苦好过红酒与咖啡的麻醉,它逐渐还原了卡夫卡的原貌。我感到非常吃惊,幼年时形成的概念多么准确。卡夫卡确实是万恶社会的控诉者,他未卜先知地控诉了将来的人们对他的误解。卡夫卡是个童话作家,早已预见未来人们在他的“童话”里面无所顾忌地解构,成为小资们当仁不让的精神领袖。他故意夸大与父亲之间的对抗关系,好让人们解读出反抗父权进而反抗专制,于是卡夫卡摇身变成革命领袖。然而,与他的感情生活相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卡夫卡,这个男人,他以为他的童话(写作)与婚姻是无法同时并存的,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拖着对方却订了婚又解除婚约。我看着他与菲利斯的一波三折,初时好笑,继而扼腕。我怀疑卡夫卡是否真懂得恋爱,他的爱情——假如可以称之为爱情,是在信件里渡过。这两个人其实基本都不真正“认识”了对方,可他们竟然可以相互说“我爱你”。他太敏感,太害怕家庭生活不完美,但是他又如此渴望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他痛苦却无能为力,于是“矫情”地放任自己的病情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安心。那位将卡夫卡燃烧殆尽的米伦娜这样悼念他:“……他是一位孤独者,一个害怕生活的明智之人。……疾病赋予了他一种近乎神奇的敏感,以及一种极端坚定的精神上的纯洁;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病来承担他对生活的全部恐惧。他本人羞涩、胆小、温和而善良,但他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残酷和痛苦。……它们反映出一个由于看透了世界而对其无法忍受,从而不得不走向死亡的人——他出于一种理性上的错觉,一种高贵的错觉,不愿意让步、不愿意像其他人那样寻求庇护——那带有嘲讽的、审思明辨的目光。……”可是啊,这个人终于在一生最后的一年,过上希求了一辈子的家庭生活,即使没有一纸婚书。也许他会领悟:原来婚姻与他的童话并不对立。一个爱他的人,并不需要爱他的小说。然后,我读着他在病榻上最后一段日子,热泪盈眶,不忍卒读。
卡夫卡,可怜的人。我知道,其实你不过一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0:46 , Processed in 0.23120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