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加西亚的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这是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故事很简单,但其中却学期着学习与创业的道理。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1859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父亲既是农场主又是乡村医生。哈伯德年轻时曾供职于巴夫洛公司,是一个很成功的肥皂销售商,但他却不满足于此。1892年,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进入了哈佛大学。他后又辍学开始徒步旅行英国。不久他在伦敦遇到了威廉·莫瑞斯,并且喜欢上了莫瑞斯的艺术与手工业出版社,即凯姆斯科特出版社。哈伯德到美国后,试图找到一家出版商来出版自己那套名为《短暂的旅行》的自传体丛书。当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后,他决定自己来出版这套书,于是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哈伯德不久就被证明是一个既高产又畅销的作家,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随着出版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纷纷慕名来到东奥罗拉来访问这位非凡的人物。最初观光客都在他住处的四周住宿,但人越来越多,已有的住宿设施无法容纳了,为此,还特地盖了一座旅馆,在旅馆装修时,哈伯德让当地的手工艺人做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没想到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于是,一个家具制造产业由此诞生了。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到1910年已经拥有了500多名员工,同时出版《菲士利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也达到顶峰。然而一切都随着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爱丽斯在路西塔尼亚不幸遇难而结束。公司的重担落在了儿子伯特身上。尽管伯特十分努力地工作,但依然抵挡不了公司的衰落。
  今天,罗依科罗斯特人生产的东西正在被人们疯狂地收藏;罗依科罗斯特公司的装订术、冶炼术和家具制造工艺也以其固有的魅力和独特的制造工艺为人们所喜爱。阿伯特·哈伯德这个名字也因《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而声名远扬。
  在美国陆军史上,安德鲁·罗文上校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把信送给加西亚。罗文是弗吉尼亚人,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作为一个军人,他与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将信送给加西亚,他因此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立功之后,罗文曾在菲律宾服役,因作战勇敢而受到嘉奖;退役后,他在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于1943年1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

最新书评    共 2 条

superb    之前微博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小熊对小猫微博的好友怎么有那么多美女十分好奇,于是就问小猫到底有什么绝招,小猫说这很简单呐,你只要发个微博上去:“其实长得不是那么漂亮的女孩也很好啊,待人和善,没有大小姐脾气balabala…”,然后把在下面点赞附和的妹子都拉黑,反复几次,妹子均分自然就上去了嘛。小熊对小猫惊为天人,小猫淡淡一笑,深藏功与名。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之于现在,与其说是一本企业管理的经典著作,倒不如可以理解成对员工价值观的可见考量,当然,有趣的是企业在对的读后感评选中“拉黑”的到底是点赞符合的还是其他。   当我们在看过越来越多的书,面对过越来越多的现实之后,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疑惑与不解,不解于对一件事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看,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情本质却不尽相同。归根结底这只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丰富多彩的世界总有丰富多彩的答案,“大千”世界就是因为其“大”,才有那么多的“千”奇百怪,没有对错,只在于其到底符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洗脑书,就像我第一眼看到封面时的感觉一样,但如果在热血上脑准备开喷之前静下心随便翻几页,除去非作者的序一、序二,后记之类而言,这本书本身也并没有那么讨厌嘛。一百年前作者面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浮躁倦怠所发出的呐喊与呼吁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用心良苦,虽然先哲们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先哲们的成功心得还是可以听其一二的,但当然咯,也不是所有成功者的心得都值得听取。对于这本可以算作成功学鼻祖的书,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对我们讲述如何成功,而是一种价值观的灌输,价值观本无对错,错的是在价值观传播过程中有目的地对价值观的传播实例的曲解而造成的对价值观的绑架。   这是一本很美国式的针对一百年前美国的书,哈伯德可没想过自己的这本书以后会在中国企业中风靡,要是他知道,那他一定会出一篇中文版序,然后在里面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从小就对它很痴迷对听说自己的书在中国很风靡感到十分得惊喜所以特意对中文版进行了重新校对以适合中国读者的理解”。但是没有嘛,所以就有了特意解读的存在。哈伯德一步步的循循善诱到了中国读者这里,很多就变成了一步一坑:“什么嘛,在中国这一套根本走不同!”、“这样做根本不现实嘛!”、“我还有父母要养呢,怎么能让我倒贴?”、“你还让不让我娶媳妇了呀?”、“连个温饱都没着落,还谈什么理想”…说来也是,中国人的内敛含蓄现阶段终究还是适应不了欧美式的自然直接。就像柏杨老先生写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曾一度成为禁书,而在他之前有个美国人也写过《丑陋的美国人》,却被美国国务院拿来当行动参考。    群体心理学中有一种“自我辩解”的说法,我们观察和解释信息的方式取决于对某种信念和行为的赞同程度,为了减少不协调,个体会歪曲客观世界。当我们面对上面的一步一坑束手无策时,为了减少“我们还不够好,怎么这么没用”这个事实对自我肯定的不协调,其中的一条出路就是歪曲这条一步一坑的路的正确性。这本书现在的不受待见,这大概算是一个原因。   所以,这本典型美国式说教的书其实并不适合中国,或者确切地说现在的中国。豆瓣上这条评论感触很深:这书如果都能看出好来,中国就不是发展中国家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11:54
贝斯特    《致加西亚的信》       失业者的吹毛求疵使他们摇摆不定,也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来越窄。杰出无需证明,更没必要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错误。选择去过一个完美的生活。达到目的,做想做的梦。把信送给加西亚!         《邮差弗雷德》    要多想知道就得多留心、对自己工作中的人性因素有深刻认识的邮差弗雷德成功了!要仁慈!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异常艰辛的战争。从平凡到伟大是一次一件事慢慢做起的,随着自我的不断重塑,逐渐从一日一事过渡到更多。做弗雷德应该被看成一种机遇、而不是责任!         《共好》    松鼠的精神:有价值的工作!海利的精神:控制实现目标的过程!大雁的礼物:互相鼓励!“即使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也决不能放弃价值观,否则它就成了一时兴起的口号,是权宜之计”。         《细节决定成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认真可以把事情作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但注重细节不是吹毛求疵,否则会影响效率。          励志书籍,只是一种精神助推器。真正值得我们汲取的是那些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不朽,仍然经典的作品。就像巴尔扎克。  详情 发表于 2013-7-31 16:3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1 13:44 , Processed in 0.25097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