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飘(上下)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1:3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9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02:49:59 | 只看该作者
      今年22岁,如果是三年前我看这本书是绝对体会不到书里表达的感情。这三年发生好多事。有个女生很爱我,但我很努力都不能爱上她,我们带着很重的遗憾有缘无分了。我很爱另一个女生,但我们一起一半是快乐一半是痛苦,我们带着很重的遗憾有缘无分。爱情,就是这样,很难懂要和自己战斗。
      白瑞德一生都是这样,在不适当的时候爱上了思嘉,结果要花一生的时间去奋斗,去战胜思嘉的爱情,去战胜自己的爱情。
      白瑞德以极大的毅力去做到思嘉这个女人想要看到的男人,给她依靠给他物质给她成长给她灵魂,结果重感情的思嘉们念念不忘的是初恋,而这种念念不忘不过是自己心里无聊无益的心理劣根性,这种念念不忘的是思嘉们自己树造的光辉形象的情人。很多年后,她们都承认。
      思嘉们,不要上白瑞德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21:26:07 | 只看该作者
           很久就听说有一本书叫做《飘》,之所以迟迟木有看它是因为嫌这个书的名字太娘了,觉得内容也一定很矫情,但看书也讲求一种缘分,时机未到你不会去喜欢的。
      
           正好放暑假出去玩了一圈,也没背回来多少书,网上买的书迟迟寄不到(PS:当当网真是坑)就随手拿起一本我老姐的《飘》看起来。逐渐的被书中饱满而有张力的世界所吸引
      
          除了一些酱油角色,我喜欢书中描绘的每一个人,斯嘉丽,白瑞德,艾希利,梅勒妮,玛格丽特(最喜欢这个萌萌呆呆的黑人保姆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我所珍视的品质,勇敢,善良,理想,责任与智慧当然还有忠诚。不禁要感叹小说为我们勾勒的世界竟可以这么完整,看电影时我喜欢梅勒妮,看书的时候我喜欢斯嘉丽。每种方式所体现出的人物都高度的契合。是一部比较少见的电影和原著的完美结合。
      
         并且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的组合真心无可挑剔,就像罗马假日的情侣组合一样,当然还有梅勒妮的扮演者,满足了我对梅勒妮的一切想象。
         其实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是不少的,说不出来什么有营养的话以飨食大众,因为我自己就处于主人公斯嘉丽的境遇中,糟糕的是我还没有主人公有勇气,因为我不愿经历风雨之后才发现她一直在身边。我也不愿像白瑞德一样,爱的那么痛苦.
        至此,我的第一篇影评和第一篇书评,毕竟,明天有是新的一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1 02:34:02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更多精彩文章转自空间日志大全网:www.njhylight.com,空间日志转载网:www.doiio.com)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0 06:41:21 | 只看该作者
      佳丽斯,挺强的个性,倔强的人生,野蛮的生存。
      看完,突然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影子
      喜好也是完全凭感觉,一旦认定就不易改,多少有些不合理及固执。
      性格要强也倔强,一般不会服人,除了道理
      而在生存面前,感觉也会生存为王
      书里写的佳丽斯不思考和漂亮是区别
      佳丽斯这个镜子是看到了
      任性这头倔驴,还是不知道如何驯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1-16 07:27:5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1014页的小说《飘》和233分钟的电影《乱世佳人》,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两者有何不同,孰优孰劣。其实孰优孰劣本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况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Gone with the wind》,所以就不用深究了。但小说与电影毕竟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这倒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很显然,小说厚重而沧桑,电影华美而富有激情,这是它们不同的最外在表现。究其根本原因,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二者给它们欣赏对象的信息量不同导致了二者的不同。233分钟在电影中算是很长的了,但比起一千多页的小说它给出的信息量很明显少了很多。于是小说与电影在线索的设置,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上有了极大的差异。
        一部伟大的小说不可能只有一条线索,而一部好看的电影则很难有多重主线。因为读小说我们进行的是慢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以及各条线索的慢慢展开,而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追求一种感觉上的刺激,在更多时候会烦厌于平常的琐事。很多时候,电影代表的是大众文化,而书本代表的是精英文化。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认为电影超越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原因。很显然,在电影中,故事的主线被凝练了。《飘》这部小说有两条线索:斯佳丽与瑞特情感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的进行。在电影中我们主要看到的是第一条线索,而南北战争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出现,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描写。电影集中描写了斯佳丽与瑞特的爱情,使很多人着迷。这也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斯佳丽与瑞特互相吸引是必然的,正如阿希利与梅拉尼的互相吸引。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者必然相溶。瑞特与斯佳丽实在是太像了,他们同样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和对古老骑士制度挑战的勇气并且同样那么精明强干有能力。阿希利与梅拉尼同样,他们代表着旧思想,旧文化代表着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小说中的两对之所以能出现这么多的情感纠葛其实只有一个原因:斯佳丽的占有欲和对感情方面的幼稚。斯佳丽很喜欢所有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的感觉。而她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她几乎征服了每一个男人的心,除了阿希里。阿希里是睿智的,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他知道他不可能喜欢而斯佳丽也不可能喜欢他。用他的话说斯佳丽太“生机勃勃”了。而他总是生活在幻想和安静之中。最终斯佳丽由于阿希里的拒绝和的虚荣心固执地以为自己爱上了阿希里,最终造成了四个人的感情纠葛。其实瑞特与阿希里一样,也有着极强的洞察能力,这点在他们对战争的看法上可以清楚得看出来。理性的瑞特最终爱上了和自己十分相似的斯佳丽。而在一系列的变故中,斯佳丽终于认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瑞特而非阿希里。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瑞特的爱已经因为岁月的磨砺而枯竭,故事到此也戛然而止。作为小说的重要线索和电影的唯一线索,这条线索跌宕起伏人物情感变化微妙,这也是小说和电影最出彩之处。
        小说的第二大线索是战争。围绕美国的南北战争,作者描绘了美国南方所经历的自由美丽的田园生活,战火的洗礼以及战后艰难的重建三个阶段。在这个背景上刻画人物,鞭挞战争,歌颂劳动。在战争开始之前,作者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南方的恬美、自在、无忧无虑。这一百多页描写主要有开场介绍人物和与以后的战争的残酷作对比的作用。战争开始之后,作者没有把笔墨用于战争厮杀的描写,而着重描写的战争后方的情景,描写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战争对人信念的摧残(代表为阿希里)。战争同时也是瑞特的大舞台。在这场只要开始就必定失败的战争中瑞特用他的老练发了一大笔财。用他的话说:两种时机可以发大财,一种在国家初建之时,一种在国家灭亡之时。作者把国家灭亡之时的展示的机会给了瑞特,刻画了瑞特精明,狡诈和贪婪的性格。同样,作者把国家重建的舞台给了斯佳丽,在这个舞台上刻画了她果敢、算计、狡猾、顽强的性格。作者二人在各自的舞台上表现着自己,使人物形象深入读者的内心。用战争这条线,同时也增加了书本的厚度与深度。把感情的纠葛升华到战争以及人性的思考。
        信息量的差异也使小说与电影的人物描写有所不同。在电影中,导演只着重塑造两个人物当然就是斯佳丽和瑞特。这两个人物后来也作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人物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仅仅塑造两个主要人物未免显得干瘪。事实上,作为玛格丽特 米切尔最喜欢的人物,她花在梅拉尼身上的笔墨一点都不比瑞特少。但是由于电影的影响力远超过小说,特别是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巨大,所以在谈到《飘》中谁是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时,梅拉尼总是因为“太傻”而落选。而被作者塑造为斯佳丽梦中情人的阿希里也经常被评论为“没有能力”。但如果我们细读小说我们就能发现其实梅拉尼并不傻,战后她在亚特兰大妇女组成的各个组织中协调工作干得游刃有余,甚至合并了几个水火不容的组织,可见她的能力。同样阿希里也并不是没有能力用斯佳丽父亲奥哈拉的话说“(阿希里)骑马能得第一,打牌也能得第一,喝酒我也自愧不如,但是他出来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阿希里总是让自己活在虚幻的诗歌中,尽管他样样在行。所以阿希里绝不是小电影里那个懦弱、无能甚至可以说是“不能自控”的人。我们需要认识到,阿希里是一个能力极强的人。但是阿希里,梅拉尼一样优秀有能力,只不过属于他们生存的土壤已经不再在,所以他只能在往事随风飘去的慨叹中黯然神伤。
        由于信息量较少,电影没同样无法表现出小说中的另一中描写人物的手法:多层描写。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描写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是小说《飘》这部小说中出现的表现人物的方法。作者用了一种奇特的方法——寻找替身来描写生活在现在人的未来。例如作者着力叙述了方丹奶奶的经历,描写了她的语言。很多人都说,方丹奶奶这个人突然跳出来,在特定的章节变成了主角是不是赘述。但其实我们认真分析就能发现,方丹奶奶是“升级版”的斯佳丽。她的经历与斯佳丽及其相似。而我们也可以想象她的名言“别抱怨——面带微笑,等待时机”从成熟的斯佳丽的口中说出也是极恰。又例如埃斯佳丽的母亲埃伦,我们也可以看做升级版的梅拉尼。她们都是旧制度中的“优秀女人”。所以当我们在抱怨作者没把故事写到底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看下心来找找故事中“未来的人呢”?
        信息量使小说与电影的情节铺排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前文已经说了,电影的主线是被凝练、删减的。我们可以截取这两个片段来分析电影和小说的不同。第一个是斯佳丽对阿希里的表白。小说中作者用了将近100页来为这段表白蓄势、设疑。而电影中导演把前面的部分大幅简短,使情节紧凑。第二个片段是梅拉尼之死。小说中梅拉尼是因为难产而死,与瑞特、斯佳丽没有一点关系。而在电影中,梅拉尼的死却是因为劝说瑞特下葬邦妮劳累过度难产而死。我们知道,一个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冲突爆发的那一段。而电影中那种重叠冲突的手法无疑更有冲击力。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看电影就像看篮球,随时都有可能得分;而小说就像足球,破门不易,但一旦破门就会让人激动不已。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欢足球,正如有人喜欢电影有人喜欢小说。
        总之,《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部漂亮的电影,以上就是我看到的原因。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8:54 , Processed in 0.0519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