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号特工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23:5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里奥褪去秘密警察的外衣,他一心想要做个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当妻子瑞莎和两个女儿被选派踏上前往美国的“和平之旅”时,里奥嗅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息。果然,瑞莎在美国离奇身亡,里奥决心前往美国追究真相,却遭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1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1 13:26:39 |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囚禁一个人,但是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个人,但是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但是你杀死不了思想。”——前巴基斯坦女总理贝娜齐尔·布托
      
      
      昨日,读完了汤姆罗伯.史密斯的《苏联黑暗时代三部曲》,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总算是读完了。《44号孩子》给我带来的是震撼;《秘密演讲》给我带来的是反思;那么这个最后一部《6号特工》给我带来的是什么?——是读到真相之后的凄凉。如果说前两部至少作者还给读者们留下了希望还有某些人性的光辉,那么第三部小说《6号特工》给人留下的无非就是把一切希望都加以摧毁,剩下的只是黑暗的深邃。
      
      
      
      小说的背景转移到了60年代中期,这一时代发生了很多事情: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赫鲁晓夫倒台,美国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遇刺,越战以及反战,切格瓦拉遇害,中国的文革爆发,国际恐怖组织诞生。地球在东西方阵营冷战的对抗下,动荡不安。反抗、怀疑、张扬个性这是时代的潮流。主人公雷奥的妻子瑞莎随团带着两个养女卓雅和埃蕾娜去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去参加音乐交流,却不经意卷入了苏联特工部门对美国黑人著名歌手杰西.奥斯汀的一场暗杀,而被美国警察扣押。而美国的FBI的特工为了国家稳定的政治目的,掩盖了这场暗杀的真相,间接导致了瑞莎的死亡,美国特工把此暗杀案归结一桩普通的毫无政治阴谋的桃色事件。这当然引起雷奥的不满。在此后的十五年里,雷奥几次想偷越国境去美国调查自己妻子的死因,都没得逞。后来雷奥被派往阿富汗训练那里的安全部队,在苏联侵阿的背景下,雷奥以叛逃者的身份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投诚,以换取调查妻子被害的机会,几经曲折,到达美国后,雷奥终于找到了那位知悉真相六号特工,在得知真相后,心灵得到解脱,从而返回苏联,他的后半生在监狱的黑暗中渡过……
      
      
      
      读此书,给我带来两个思考题:
      
      一,政治会不会考虑真相
      
      二,坚持理想主义是不是一种偏执
      
      
      
      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政治会不会考虑真相”?人们常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小姑娘”,而粉饰她的动机就是政治,所以“历史本就是当代史”。在书中,当雷奥质问6号特工叶茨,既然是苏联人暗杀的奥斯汀,那么“FBI直接告诉公众,这是共产主义的阴谋,不就可以了吗?”可叶茨则说下了这样一句话:“FBI越是告诉公众,这是共产主义的阴谋,公众就越是会相信,这是FBI的阴谋。阴谋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即官方的版本是真实的,但它听上去仍然像个谎言。你越是大声说出真相,人们越是向别的地方看。共产主义者不能直接构陷FBI——他们没有相应的能力和手段…他们立足于这样的事实:黑人社区会非常自然地相信所有对FBI不利的事情。”这也就是说当年在民权运动,特别是黑人争取平等运动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一个知名的黑人被杀,即使真是被苏联暗杀的,但很多人还把事件视为美国政府说谎的言辞。当美国官方无法让民众相信真相时,只好就伪造另一个真相来掩盖事实。不揭破苏联人的阴谋恰恰是维护自己社会安定的另一种方法,而牺牲的只不过是雷奥的妻子的名声而已。正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有多少历史事件的阴谋论的调调和争议由此产生,影响了全球多少人。《华氏911》、《脆弱的变化》都是对美国政府如此不信任的代表作。
      
      
      
      我国网络军史作者朱世巍曾在他的著作《东线》穿插过一个《美国和‘美国梦’》的短评。他认为:“在众多学者看来,美国是一个档案开放的国家,他们的历史如其官方材料所展示的那样透明而清晰…但遗憾的是,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解释清楚其历史上几位总统死于非命的真正内幕,也从来没有解释清楚其历史上几次重大战争的真正起因。在所谓‘公开化’,‘透明化’的背后,是用堆积成山的可公开材料掩埋起来的真实,和以众口一致的大众传媒压制住的少数派声音。在所谓‘极权’国家,采用保密和书刊检查制度来隐瞒事实,其结果却是众人皆知。相形之下,美国人相反的手段却更为高明有效。正如一位从事特殊职业的朋友所说的那样:美国人的秘密是‘真正的秘密’。”他说的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其思想也证实了小说中FBI特工为什么要制造另一种真相来掩盖真正的真相。一旦大部分民众陷入这种对政府和官媒“不信任”的状态,那么这种“状态”极可能都被人所利用,无论是外国势力还是国内某些势力,也许也会是政府自己。
      
      
      
      政治需要真相吗?也许有时候会公布真相,但政治的首要选择的是利益。从来都是。戈尔巴乔夫所谓的“政治应该是纯洁的。”纯属一句蠢话。
      
      
      
      其次我们考虑第二个问题“坚持理想主义是不是一种偏执?”
      
      “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间谍。他们是信仰者,拥有关于革命、平等与公正的梦想。他们是一个合法政党的正式成员与支持者。共产主义并不是罪恶,但这不起任何作用。他们政治上的忠诚,使他们的生活被置于严密的监视之下。”这是小说中诠释着美共在美国FBI的监视下的处境。此问题出自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杰西.奥斯汀。一个黑人著名歌手,同时也是一个左翼民权人物,虽然没有称得上是民权领袖,但作为歌手,影响力巨大。杰西.奥斯汀应是整部书最为纯洁的人,给人感觉有点脱离现实的乌托邦崇拜者。他自小看到了美国白人给黑人处于火焚的私刑,从而心底上产生了对苏联社会主义的信仰,希望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无论肤色自由的社会。于是苏联政府想把其变成为对欧美反宣传的政治工具,他的两次来访都经历了苏联安全部门的掩饰,就像斯大林对罗曼罗兰的来访做出掩饰那样。尽管他最后识破了苏联人的伪装,感到有些失落,但却没有动摇他对乌托邦信仰坚定的理想。他的唱片享誉全球,却只愿住在贫民窟。他拒绝美共的资助,不参加美共邀请的煽动性演讲;他洁身自好,面对苏联女特工的性暗示,没有一点动心。他是如此热爱社会主义信仰但却与苏联体制格格不入。到了最后,苏联特务机关觉得他没有任何价值,于是就把他暗杀,想以他的死来引起美国种族冲突。这是一个多么悲剧性的人物。
      
      
      
      我还记得十几年前,当捷克公安部公布了对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的原稿采用现代刑侦技术发现的确有伪造嫌疑,以此推断出这个曾经打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数十年的经典报告文学有可能是苏联官方伪造的。在那个苏联解体,东方阵营几乎全面瓦解的年代,得出这种结论许多人不由得不信。而却有点儿不信,特别是当我用心读这本书第二章的这一段:“死神啊,你真是姗姗来迟。我当然希望许多年之后才同你见面。我还想过自由人的生活,还想多多地工作,多多地爱,多多地歌唱和遨游世界。要知道我正当壮年,还有很多很多力量。而现在我却没有力气,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我爱生活,为了它的美好,我投入了战斗。人们,我爱你们,当你们也以同样的爱回报我时,我是幸福的;当你们不了解我时,我是痛苦的。如果我曾得罪过谁,那就请原谅我吧。如果我曾安慰过谁,那就请忘却我吧。永远不要让我的名字同悲伤连在一起。这是我给你们的遗嘱,爸爸、妈妈、妹妹们:这是我给你的遗嘱,我的古斯蒂娜;这是我给你们的遗嘱,我的同志们;这是我给所有我曾爱过的人的遗嘱。如果你们觉得,眼泪能洗去悲哀的思念,那你们就哭一会儿吧。但你们不要难过。我为欢乐而生,我为欢乐而死,如果你们在我的墓前放上悲怆的天使,那对我是不公道的。”
      
      
      
      
      我想如果一个人临死前,提到的是叫人们去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人民,要欢乐不要悲伤。仅是这一段就代表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这难道是假的吗?如果说这真是苏联的政治宣传,那么叫人用心去爱生活,爱家人,爱社会,这又有错吗?真理难道要区分它存在是小说还是纪实的载体吗?关于这本书是不是伏契夫写的,我无法得到历史的真相,但我却感受到此书作者所表达的真谛。但是我想像这样热爱生命、热爱自由的理念肯定是与斯大林体制毫不相容的。
      
      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期,捷克斯洛伐克的青年作家协会刊物《随笔》4月号上刊出波兰学者柯拉柯夫斯基的一篇评论斯洛伐克作家穆尼亚齐科的有争议作品《第7天的夜》的文章。柯拉柯夫斯基文章一开始就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他说,论述社会主义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不是社会主义。于是,他一口气列举了69条不符合社会主义特征的现象。诸如:
      
      1什么罪过也没有的人,一直要呆在家里等候警察上门的社会。
      2因为是所谓罪人的兄弟姐妹、子女、妻子,所以也有罪过的社会。
      3一说出自己的意见就要遭遇不幸、不说自己意见能过"幸福生活"的社会。
      4一点意见也没有的人,能过好日子的社会。
      5因为是犹太人,所以生来就不幸的社会。
      6这个国家的军队比其他国家先占领他国领土的国家。
      7赞美国家领袖,国民内心都感到高兴的国家。
      8可以不通过审判,处罚人的国家。
      9可以自己任命自己为领导人的国家。
      10一间房间里可以住10个人的国家。
      11文盲和天花痘一样多的社会。
      12全体国民都不可以到海外旅行的国家。
      13特务比护士多,监狱比医院多的国家。
      14官员人数的增长比工人多的国家。
      15不能不说谎的国家。
      16不能不犯罪的国家。
      17拥有殖民地的国家。
      
      ……………………
      
      这些内容绝大部分都与当时苏联老大哥的社会体制和现象相同,也和当时几乎社会主义国家类似。无产阶级理论不乏:“民主,自由,平等,宪政”这些字眼,然而具体到他们阵营的国家,却变成了违禁词语。理想看上去很美,但事实正好是相反的,可悲的。难道对社会主义信仰是一种错吗?也许在西方广大信仰普世价值的人眼里,所谓社会主义其实一个理想与实践毫不一致的笑话。就像FBI特工叶茨怒骂黑人杰西.奥斯汀对苏联这个国家的崇拜——“苏联人没给过你任何东西,他们甚至连自己的人民都养不起。你怎么会去爱他们,而不是我们(美国)?你怎么会去歌唱他们,而不是我们?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美国梦,杰西,难道你不明白吗?你他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美国梦,这真他妈丢人。”
      
      
      
      
      奥斯汀没有能力反驳叶茨对他的谩骂,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推崇只是因为对他来说那是一种单纯的追求人权的信仰,而他非赞同苏联的体制。他赞同社会主义的理念,却不容于苏联的政治体制,于是成为苏联特工暗杀的目标。他要把一生给予美国民权斗争,他从来没想过叛离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国,却因为他赞颂社会主义受到美国白人的憎恶;导致FBI坐视他的死亡。
      
      
      
      
      奥斯汀的死证明了现实社会的政治不存在理想主义。在政治上要追寻理想主义是要付出代价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2 15:06:09 | 只看该作者
      才云鹏
      
      里奥在时隔十五年之后,去调查早已死去的妻子被杀真相,究竟有什么意义?有的人会说其现实意义绝无,但《6号特工》告诉读者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之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分野就在于你是否将生命和尊严画上等号。如果你喜欢苟延残喘地活着,那么,思想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你认为你还算是一个人,那么,任何人的死去,都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头等大事。思想比枪炮更强大,在历朝统治者都深谙此道时,草民们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呢?
      克格勃的思想经过秘密警察们的出色表现后,成为前苏联统治的最强大武器,终于变得比枪炮更强大,甚至压根就用不着武器,一个斜窥的眼神就能将你吓个半死。在这种强大的恶氛下,人们逐渐自觉开始对斯大林顶礼膜拜,那发出异议的声音只能在个别人的内心里悄悄地回响。但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忘记尊严和自由的概念,真正的思想就永不会死,当真正的思想再度站立起来时,他的威力比枪炮更强大,甚至强过克格勃、FBI等一切专制主义恶魔。苏联暗黑时代三部曲之终结篇《6号特工》里的里奥,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这样一个能够坚信自己的信念,并为之终生奋斗的人,即使他曾经做过那么多的坏事,我也彻底原谅了他。《6号特工》从正反两面,告诉我们思想的强势:如果是恶的思想,人民将生不如死,如果是善的思想,则不论多么艰难,势必会澄清迷雾,还世界和人心一个明朗的空间。
      读《6号特工》,你的头脑里会不时闪现出裴多菲的诗歌、索尔仁尼琴的小说、昆德拉的名言、法国大革命等等无数豪言壮语与激烈的战争场面,但当你最后全部读完之后,你的脑海里被另一个人牢牢占据,他就是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鲜明地指出,即使在民主立宪国家,民主的缺陷亦即多数人的暴政也是如影随形的,并据此坚决地反对暴力革命,崇尚真正的自由与平等,而其获取途径则是改变对政府的传统认知,使政府建立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原则之上,同时致力于民主机构和民主习惯的培育与发展,“使自由从民主社会中生发出来”。
      十五年的调查之路,最终,通过里奥放弃了报复之心而结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对克格勃的沉寂、新的暗黑势力的崛起以及FBI的险恶勾当的描述,看似平静实则沉痛地抨击了曾经暗黑并且现在依然存在暗黑的世界,这是一部真正的史学意义上的控诉小说。但最后,我们欣慰地看到,和平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争端,对如何和平解决现实的不平等遭遇,作者用托克维尔似的理念给了解答,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答案,我们不需要第四部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0 22:40 , Processed in 0.0609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