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むかし僕が死んだ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あたしには幼い頃の思い出が全然ないの」。7年前に別れた恋人沙也加の記憶を取り戻すため、私は彼女と「幻の家」を訪れた。それは、めったに人が来ることのない山の中にひっそりと立つ異国調の白い小さな家だった。そこで二人を待ちうける恐るべき真実とは…。超絶人気作家が放つ最新文庫長編ミステリ。

    最新书评    共 4 条

    清道夫     看了大家评论,我自己也有买一本回去研究研究的冲动了。    刚开始我还以为就是一本小说,看看评论,它不仅是一本小说,而且更是一本内心的流露。    对于推理小说我更别提有多喜欢了,等我读完之后我来写一篇评论!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5:07
    栗子       东野圭吾的书我从来都不是当做推理小说来看的。而对我来说,推理也只不过是阅读中的副业,要表达的更重要的东西,是随着推理的深入而一步步明了的。从看《嫌疑犯X的献身》开始我懂得了看东野圭吾小说的要义。作为推理小说,一开始就把凶手写出来,当然不是再让读者去找出凶手。甚至比起找出凶手,读者更不希望的是真正的凶手被找到。那个为了掩盖真相不惜杀掉无辜之人的冷血无情的石神,和那个为了保护所爱之人不惜自己犯下重罪甚至扮演跟踪狂的石神,都让我惊讶。这个人到底是有爱,还是没有爱?      说回《过去我死去的家》。这个故事推理的成分和故事的成分基本杂糅在了一起。随着两人在旧别墅里发现的东西越来越多,其实也是沙也加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      “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亲人的爱,以后也不会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沙也加背负着不被爱的过去,时时刻刻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不完整。她甚至控制不住自己对自己孩子的厌恶。   而我对此动容,或许是因为同感。一直以来都对自己存在着疑惑,因为过去虽然真实,却又好像那么空虚。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总觉得有种缺失感。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从自己的过往里消失了,或者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所以不管获得了多少东西,不管现在再怎么幸福,也总有什么东西在提醒着,自己是不完整的。   有些心理学家把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归咎于儿时的经历或许是正确的吧。不是说幼年时期心智不成熟容易造成创伤,而是说那时候的我们,对世界和人心的感知都更为敏感。就像在白纸上画画,最开始的框架打的太过猎奇的话,无论之后再怎么用线条和色彩去修饰也不能矫正成柔和的风格。      现在的我可能就像一幅底稿冰冷生硬的画。或许谁也不觉得我的童年缺乏关爱,但我自己明白:因为生命中没有过父亲般的男人的角色,所以从来没有体会过被宠溺和疼爱的感觉。因为严肃理智又粗枝大叶的母亲,自己最渴望的理解和倾诉的爱,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幼年的生活中,有衣食住行的关心和照顾,有在学习和成长上的监督和敦促。但是情感上的倾诉被无情地抹杀,心灵深处的交流被冷淡地回绝。所以虽然现在心中再有千言万语,宁愿在心里百转千回也不愿意对人吐露半分。就算是和亲近的人在一起,也只谈琐事,生怕交浅言深。不管是在爱情还是友情的关系里都对自己极度地没有信心,不敢自作主张地认为自己在对方的心里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因为一开始被给予的爱,就是粗糙而冰冷的。所以我只会小心翼翼,变不成美好而又温暖的人。      就像从小就在照片里都没有笑容的沙也加,往后再怎么顺利地工作、结婚,再怎么努力地去幸福,也都只是外表。她其实还是那个只跟“我”有着共鸣的、生硬而孤傲的人。因为都有着不被爱的曾经,所以在不会爱人这一点上产生了共鸣。因为不会爱人而产生的“理智的爱情观”——就算是爱人也不能互相束缚,要在思想上彼此理解——这样的想法也产生了共鸣,并且引以为傲。我不能否认自己也是这样,以爱情中的理智为傲,其实只是不想承认,自己根本不会好好去爱别人罢了。      妙美的父母是为了保护她,才在她失忆后一直让她以沙也加的新身份活下去。但是她放不下自己对于过去的缺失,所以一定要去那栋老房子。当一切明了之后,她也就能放下对过去的执念,以沙也加的身份好好地生活下去了。我也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也不过是为了掩饰那些过去给自己留下的遗憾和伤害,试图把那些伤口美化成文身或勋章。《过去我死去的家》这本书就像是我的那栋老房子,经由对它的探求我明白了自己那种缺失感、空虚、小心翼翼和自怨自艾的来源,也就能对它们释怀,带着这些缺憾坦然地生活。没有了那种扭曲的优越感,或许也是一种好的改变。也不再会像从前对那些“庸俗人”不屑,因为已经明白那种排斥感,其实是来源于羡慕。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东野圭吾的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执念的原因吧。人格健全的人看书是为了自我充实,而有缺陷的人看书,有时是为了自我救赎。有的时候我们从书中看到了没有看见过的世界,而有的时候,也看到了没有看到过的自己。  详情 发表于 2013-9-2 03:18
    Phoebe    故事的开篇一直都没有吸引到我,所以开始我断断续续的看着,但是慢慢地随着沙也加走进了别墅,随着事情的真相慢慢地揭开,就如侦探的本能的吸引,我一口气把书给看完了。直至最后,除了东野大叔一惯给予我的沉重感觉外,还感受到了如《流星之畔》那样的兄妹之情。同时,也感叹着这样的情节在东野大叔的笔下居然可以写得如此的引人入胜,东野大叔的作品真的是保持一贯的水准啊!      这部作品从情感上可以说分了好几个线,一个是祖辈间的,一个是父辈间的,还有一个是兄妹间的。3条线环环相扣,把一个家庭的悲剧组合成了一个畸形的家庭电影。以坟墓做象征意义的家,代表着祖辈间恨得至深爱得至深的感情。隐藏的房间,代表着兄妹间互相依靠的感情。日记,则是父辈间的那种得以遗传的憎恨的代表。随着沙也加的记忆逐步的恢复,这个家最深沉的悲剧才得以释放。      到底,父母对子女那种期待到了要扼杀子女的未来,这种的期待还要在这个世界上蔓延多久?  详情 发表于 2013-9-2 04:00
    lobe     看过很多东野的书。除开X和白夜行,几乎都是电子书啊我摔。这本也一样。于是不管在哪里都看。床上,吃饭,走在街上。拿着我的诺基亚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看小说的感觉,突然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也是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路一边看漫画。小时候真是从不在乎路人的眼光和视力的问题啊。    突然觉得这样的感觉跟书中的内容有契合的地方。都是想到小时候不是吗。好吧我承认生拉硬套了。说回东野的书。好像几乎每一个长篇都有好像照镜子一样的男女主角。都有相似的童年阴影。于是乎造成了各种性格上的缺陷。外表欢乐内心阴暗。各种不能说的秘密。还有就是IQ上的各种超越常人。以此来掩盖种种阴暗的过去。    虽然内容上几乎看一部忘一部,这部可能很快也会遭此厄运。但是我还是爱你啊东野。    以上是我蹩脚的书评。     详情 发表于 2013-9-3 11:58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0 22:55 , Processed in 0.21692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