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大历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作者简介
  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最新书评    共 8 条

windru    断断续续看了一段时间,终于看完了   作者列举了几千年来各种王朝的体制和税收,强调了要成为现代国家,用数字管理,踏实的税收,是必经之路。   成书于90年代,但结尾处,对于将近20年后当今中国的处境做了较为准确的推演,也提出了将要面临的问题。      值得一读再读。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02:05
月半国    去年读过的。印象变浅了。是本小书在手机上每晚抽空读的,二十多天读完。但是在这本小书中,作者却尝试解读三四千年的历史,角度非常高,但是脉络非常清晰,往往一个朝代也就给一个整体评价。试图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子?历史为什么发展成这样?我觉得这非常重要。稍微复习了下历史,对南北朝的历史有了一个概念。  详情 发表于 2013-7-27 22:29
po_no1       孙中山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称羡的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却是一盘散沙。而也正是由于一盘散沙,才导致中华民族屡屡地挨打,才导致中华民族屡屡地出现民族的生存危机。然而孙中山尽管发现了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的这种现象,但是却没有找到造成中华民族成为一盘散沙的根本原因。造成中华民族成为一盘散沙的根本原因,就是儒家学说所极力宣扬的实用主义加机会主义的人生哲学。就是由于实用主义加机会主义的人生哲学的盛行,才不仅造成了中国人只顾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使民族成为了一盘散沙,而且更造成了许多中国人因为没有真正的精神信仰并产生了强烈地投机心理而贪生怕死、特别是极易为物质利益所引诱而选择当汉奸。         从表面上看,中华民族的挨打是因为汉奸,亡国是因为汉奸,而深沉的原因则是由于儒家学说的毒害才造成的。而一个民族一旦选择了儒家学说的实用主义加机会主义的人生哲学,就必然会因此而丧失正义与正气,就必然会产生强烈地投机心理而造成民族性格的弱化,就必然会导致整个民族成为一盘散沙。       在我国的历史上,民族的性格一旦弱化之后,接下来的必然就是挨打,必然就是王朝的兴衰更替。许多原本非常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只要接受了儒家学说,就必定又要挨那些继续留在塞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打。金灭辽,蒙古灭金,满洲则更是将蒙古、中原、西域、西藏一齐揽入了囊中,我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如此。       如果说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中,六个星期里就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人而很少遇到抵抗,其中还有武器装备方面的因素的话,那么在“扬州十日”中,扬州人十天之内就被手持大刀长矛弓箭的满清军队屠杀了八十多万,那就则纯属是性格上的原因了。性格越是弱化的人,投机的心理也就越发地强烈。投机的心理越是强烈,乞求的表现也就越发地突出。       许多中国人一贯乞求佛祖保佑、乞求观音菩萨慈悲、乞求贵人相助、乞求强盗发善心的习惯,就是由于民族性格弱化后才形成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因为乞求强盗发善心而造成的民族灾难比比皆是。   一个只知道温良恭俭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又拿枪口对付自己同胞,一个缺乏严谨认真,人心涣散没有血气,在外强面前两腿发抖的民族,即便有100艘航母战斗群,也是废铁一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f4c430102e13n.html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14:33
葫芦    跨年的一本书,读这本书真的花了好多好多时间,近四百页的书,内容中并无幽默,读起来却丝毫没有拒绝感,倒是每次读的时候都会让人有一种期待,真正读的时候也总会有惊喜,智者的妙语醍醐灌顶,宏观有全新的视角,微观有深入的见解,这样的好书不可多得,值得我看两遍,三遍,每遍用心的看,写了这么多字却没有真正的内容,关于内容的东西,还是留给下次读完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5:12
crinx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开拓性地创造出“大历史(Maco-history)”的研究方法,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归纳总结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成简明的纲领,以时间纵向与欧美历史进行比较分析,是谓“大历史”。      不可否认,黄仁宇先生所叙之历史,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中国的历史长河,创史家之先例。且自始自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为何中国文明的发展中未能衍生出资本主义经济?而其将关注点放在了“财税制度”上。众所周知,黄仁宇是明史专家,其中明朝的财税制度更加是其研究重点,也许其遵循“大历史”的研究角度,以小见大,从明朝的财税制度看见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顽疾所在。(事实是否如此,我并未深究,毕竟我不是历史学家。)      纵观《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先生从夏商周开始,洋洋洒洒阐述了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战役、艺术思想等等方面,而作者更为重点着眼的则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其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继而形成百年不变的官僚体系,而维系上下级的管理规则,则是一种以儒家为基础、几经修正的道德伦理的意识形态。此种统治形态,历经千秋的朝代更迭(现代中国除外)未曾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此种统治形态,产生于夏,基本形成于宋,而极致于明。用黄仁宇先生的一句形象而通俗的话来说则是“潜水艇夹心面包”(他是否意欲说“热狗”)。上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农民,两者都混同一致,缺乏个别色彩,其当中的事物则为“文化精华”(即道德伦理)。      这种体系的维持之久让人惊讶,可以这么说,统治阶级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两千年以来都是以自耕农所缴纳的税收为主。经济形态决定上层建筑体系,这就决定,统治庞大农民阶级的官僚体系的形成是必然的结果。为何这种政治经济模式能长久地代代更迭而没有本质地变化,或者说,在这样的层层级别之下,为何作为最低层的农民,却心甘情愿地被“奴役”了几千年(虽然当中的无数次农民起义,要不就是不成气候,要不就是充当了朝代更迭的工具)?作者在此提出了“数目字管理”这一关键词。所谓“数目字管理”,其实通俗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即为全国的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而政府则是在市场中作为秩序的维护者。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说,即为上层建筑通过对市场价格及其货币流通的统计数字为据,调节全国的经济生产运行状况,并以征税以及预决算财政来调控经济运行,继以制定法律法规来维护及规范市场秩序。作者认为,由于层层官僚体系构成的严谨与祖先崇拜情结普遍存在,决策层主动改变体制的根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施行“数目字管理”的方案也变得不可能。      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无疑是要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改变自身的政治体制,与统治方法,别说这有悖于常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以农耕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基础,整个封建王朝实际上对庞大的农民阶层的统治,夹于中间的商人其作用则是微乎其微了;再者,两千年来的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凝结在整个国家精神当中,儒家思想的“重农抑商”观点也是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因素之一。      总之,中国历史发展至今,偶然性不乏其中,但这里面的必然性是昭然若揭的。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自出版以来,引来不少专业或非专业史学家的评论,其中大家公认的硬伤在于微观史料的考证上的不足,有许多论点未免过于主观判断,给人以话柄。  详情 发表于 2013-9-10 23:11
云淡风    具有历史眼光的纵深, 深受裨益. 详略得当,角度新颖. 读到一半觉得实在是一本好书,故上来标记一下.留作日后查用.感觉比<<中国人史纲>>写的要精彩.   作者: [美] 黄仁宇   isbn: 7108010364   书名: 中国大历史   页数: 350   定价: 19.0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2  详情 发表于 2013-9-16 16:05
青春无    针对网上盛传的当代四大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雷海宗的《国史纲要》,说说我读过的感受,给各位爱好历史的朋友提供参考。《国史大纲》无疑是经典,在这四本中最好,但是这本书是竖排繁体字,根本没有简体版的,所以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但绝大部分字都认识,只不过读起来多花费点时间而已;《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著作,其特点在于上半篇从文化、生活、宗教等方面介绍,下半篇才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各朝历史,有利于你开拓视野,但是整本是偏文言文的,自我感觉这方面能力还不错,但是读起来仍很费力,基本上每页都有读不懂的地方,书中也没有注释,所以国学基础不是非常好的不要考虑这本书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是以旅美华人的视角来写的,所以有些观点很新颖,比如从气候、地理等方面论述为什么中国会产生中央集权制,但这本书实际上是一种评论性的书,写了作者对各朝历史的看法,很多地方完全看不懂,跟当朝历史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准备买的朋友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本书其中有一半是无用的,剩下的一半才有可读性,而且很多地方作者是以外国人的写法表述的,比如英尺、英亩、基督诞生前5年等,没什么概念;至于《国史纲要》,是四本书里含金量最低的,作者不过是对中国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而且书很薄,所以各朝历史介绍的很简单,作者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历史见解,所以这本书是为初学者准备的,跟《中国上下五千年》那种书类似。除了这四本书,要读历史方面的推荐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国史新论》,见解独到、明白易懂,绝对也是经典。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06:55
載酒江     读多了中国学人的历史著作,来看看“美国人”写的宏观历史著作,固然有眼前一新的感觉。但是整本书读下来,竟使人有疲惫之感,重复出现的“数目字管理”“中国早熟政治”之类的概念性词汇,往往会让人感觉有套用理论之嫌,东西方文化差异毕竟还是有的,就如治史,恐怕也不能等而观之,就如黄仁宇先生而言,亦大部是西方的理论套路,拿“大历史”的观念来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未免使人有水土不服之感,抑或我之理解层次尚未达火候。总而言之,这本书做为扩大眼界可读,作为理论方法来治史,恐怕非我所能知。  详情 发表于 2013-9-22 15:38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21:42 , Processed in 0.25545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