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0
|
MONSTER-怪物-02 |
最新书评 共 16 条
Vivica
《怪物》中其实探讨了许多主题,串联自然,实属难得。
一开篇,作为初出茅庐的医生,天马和自己斗争了许久,才作出了要救约翰的决定。
从此富贵无关、名利摒弃,他在这一段里,完成了对自己的第一次救赎。
单独切开来看,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励志题材漫画~
可命运哪那么容易就放过他,原来自己费尽心思救活的是一个怪物,
救了一条命,害死无数人。
原来自以为对的决定大错特错,原来自己的救赎,建立在他人的生命上。
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全心追踪约翰,想要结束自己的错误。
最喜欢的部分,是天马医生跟着杀手训练自己那一段,
充满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式的悲壮意味。
明明是善良和柔弱的普通人,却要学会开枪、学会杀人,
从此明知故犯,要踏上和魔鬼一样的路,
以恶治恶,那是医生对自己的第二次救赎。
因为如此,作者大概心生怜悯,安排一段天马与缅甸小女孩的相处。
训练的日子,仿佛是迈入地狱以前最后的平静。
他救了那个孩子,让她不用一世生活在“恨”里,
他教会其他人放手,自己还握着执念,明知是错的,也不得不握着。
越往后看,宿命的意味越重。。。
救与不救,都是罪
详情
Galaxy
我忍不住转载一篇来自百度贴吧的好文。
重点谈的是约翰及其关键情节,让我恍然大悟啊。
原文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92386230
(【】表示我自己的一点插入语。)
作者:流浪汉查理
----
故事最早要从1960年代开始说起。
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捷克斯洛伐克,有被称为“内政部”的秘密警察组织,而这时内政部中出现了一个才思敏捷飞速窜升的年轻人,他就是德裔捷克人(估计是苏台德区的人)弗兰克.波那巴特。
波那巴特是一个幼儿教育和心理学的专家,他立志于进行这样一种实验:
挑选体格健壮,头脑聪明的男女结合,生下带有父母双方优良基因的孩子,然后在施加高强度和高度现实主义的洗脑教育,然后培养出“超人”(力量和智慧,知识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的人,更可怕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来担任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栋梁和指导者。
这种实验毫无疑问是类似于希特勒在纳粹德国进行过的人种实验【名为生命之源】(希特勒的实验因为时间太短而没有实验成果;如果时间够长有了成果的话,估计和《怪物》里的差不多)。
当然,波那巴特的实验体系最早并不是这么完备,它经历了很多的雏形(朗读会),也有不少对于其雏形的模仿品出现(511幼儿之家)。
而在1975年前后,波那巴特的理论体系达到了顶点,他开始了大规模的现实实验:数十对男女成为了实验的对象,其中包括约翰和妮娜的父母。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约翰和妮娜的父母选择了逃跑,但是像“约翰”和“妮娜”这样的孩子肯定不止一个或者两个,但他们最终应该都是作为“实验第一阶段的产品”和“实验第二阶段的原料”被内政部回收了。
作为一个实验而言,如果“标本”足够多的话,应该要尽量尝试使得相同的“标本”经历不同的过程,再观察它们的不同反应:波那巴特的这个实验应该是有这样的条件的,所以很可能有一些父母没有逃跑,有一些父母逃跑之后被杀了,有一些父母逃跑之后被杀的是母亲(约翰和妮娜则是父亲被杀),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同类标本的不同实验进程”。
约翰和妮娜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到了大约8-9岁,然后波那巴特从他们的母亲那里带走其中的一个(很有可能是要观察带走的那一个和没有带走的那一个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知道其他的实验体的命运是什么(从妮娜的记忆中“听到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惨叫”估计是有实验体受不了考验而死亡或发疯);但最终决定成为这个实验的最终成果的人只有一个(为什么把数十个孩子在实验中淘汰到只有一个?或许这种仿佛训练忍者一样的死亡淘汰法,更能使得活下来的人比死去的所有人更有使用价值吧):
妮娜。
妮娜就是未来捷克斯洛伐克的指导者(差一点捷克要有一个女国家主席了;我今年要到捷克去旅游的,正准备看看有没有齐多克桥):所有参与到这个实验中的内政部官员在“红蔷薇别墅”进行庆祝,庆祝未来的国家有了伟大的领袖。
但是弗兰克.波那巴特这个实验的始作俑者这里出了问题:
波那巴特应该是那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和历史上那种奇怪的人物一样,他对于建立功绩之后获得的高官厚禄并不是太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更多是建立功绩的过程(这种人的代表:韩信)。他对于国家的未来什么的不感兴趣,他只是非常想要创造出完美的“超人”:美丽,强大,聪明,Pefect。
他被自己的创造物迷住了:那怀着双胞胎的母亲,那美丽的双胞胎。【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浦泽直树表达得实在有些突兀啊】
为什么要把这么美丽的创造物去交给那种该死的国家,去做什么该死的领袖?国家只是因为可以利用他的力量让我做这个实验,我才和国家合作;我现在反悔了,我不想按照约定把完成的产品交给国家了:他恐怕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毒死了在场的所有人,放走了妮娜,并且告诉妮娜“人类可以变成任何东西,可是绝对不要让自己变成怪物(因为你是如此的完美啊:这是他的潜台词,正是因为完美所以才不可以让自己变成怪物来破坏这种完美)”。
然后,他埋了所有人,逃跑了。
妮娜回到了母亲居住的“三只青蛙”,却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只有哥哥约翰在(估计母亲是受不了必须选择一个孩子交出去的精神创伤,自己一个人走了)。
她把在“红蔷薇别墅”中看到的都告诉了哥哥,而惟独漏掉了波那巴特最后的那句话(我估计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在那种恐怖中肯定也什么都不记得)。
约翰正在看波那巴特的《没有名字的怪物》,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为了不让有这种经历的妹妹如实验的目的一样成为怪物一般的存在,他决定像《没有名字的怪物》中的怪物一样,吃掉妹妹的记忆:
他用洗脑的方式让妹妹以为被带走的,被选中的,要变成怪物的是他,同时也对自己进行洗脑。这样一来,要变成怪物的就是他,而不是自己的妹妹。
从这个时候起,他已经决定要让自己代替要变成怪物的妹妹做尽所有的坏事,同时也会为了保护妹妹不惜做任何坏事。
他烧掉了“三只青蛙”,带着妹妹逃跑了。
在翻越捷克和德国边境的时候,兄妹两人为沃尔夫将军所救,哥哥被带到了仿照波那巴特早期构思建立的“511幼儿之家”里。
这种雏形的仿制品哪里供得起约翰这个魔王,没过多久就被约翰搞了个天翻地覆。约翰从511逃出,带着妹妹一起逃跑,后来被东德贸易局的官僚里贝特收养。
1985年,里贝特逃亡到西德。这时已经逃亡到西德的波那巴特在看到了电视上约翰和妮娜的图象后,像所有的艺术家一样,禁不住想再对自己的创造品“看上最后一眼”。
【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就在这儿了。】
于是他去找了里贝特夫妇。
而在约翰的脑海中,波那巴特的到来象征着妹妹或者自己又要被带走,而里贝特夫妇则等同于抛弃了自己的母亲,自己拼着性命保护妹妹的目标就要落空了。
于是他采取了保护妹妹的方法:杀死背叛他们抛弃他们的人,然后逃走。
但是他杀死里贝特夫妇的行动被妹妹发觉了,当妹妹质问他“是不是都是你干的?所有对我们好的人都是被你杀死的?”的时候,他能怎么回答呢?
他不能说波那巴特来过了,因为这样会刺激妮娜让她回忆起自己才是怪物;
他不能说这是为了保护你,因为被波那巴特带走的不应该是妮娜;
他不能辩解。
他只能让妮娜杀死自己。
妮娜开枪了。
可是他被天马救活了。
他毒死了院长等三人,只是因为天马是他的恩人,而让这三个人死是天马的愿望。
然后他就带着妹妹逃跑了。
他知道妹妹不会再愿意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把妹妹寄放在佛多那家之后就自己一个人离开了。
9年过去了,他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寄养家庭,他构筑了全德境内自己的犯罪组织:黑道银行聚集来的金钱,右翼集团的情报网,被洗脑的连续杀人犯组成的部下集团。
但是这些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要两个东西:
代替妹妹成为毁灭世界的怪物;
保护妹妹。
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变数:他要让妹妹回到【关于佛多那夫妇,作者流浪汉查理在后文补充了约翰杀他们的动机;但按照其它的分析,约翰本来应该打算在杀掉佛多那夫妇后结束这一切(所有可能令妹妹不幸的诱因,包括他自己),所以应该不是简单地想要把妹妹留在自己身边吧……】自己身边的计划失败了,妹妹开始追寻两个人的身世。【因为天马的介入,故事才正式开始。】
如果一旦让妹妹发现身世的真相,那一切他为了保护妹妹所做的努力就都化为乌有了。
所以他开始湮灭一切可能引导妹妹发现身世的线索:佛多那夫妇,511幼儿之家的前院长的记录,红蔷薇别墅。
但是他都失败了,妮娜恢复了记忆,妮娜记起了自己才是被带到红蔷薇别墅的人。
他长久以来所做的事情都失去了意义:
妮娜变成了怪物,而世界上不需要两个怪物;
他所做的事情是为了保护妮娜,而他失败了。
他决定要毁灭自己,不仅是因为自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还因为“做坏事来保护妹妹,但没有能够保护妹妹就只剩下做坏事了”的负罪感(之前他可以用“我这是为了保护人”和“我是怪物”解脱,而这两个解释都不成立了,那做坏事的约翰就只有死了)。
于是他毁灭了自己的组织,决定把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都埋葬在弗兰克.波那巴特所在的小镇里。
而在小镇里他无比讽刺地发现了波那巴特的双胞胎画像,那种幸福和美丽让他知道了波那巴特其实是不希望他们成为怪物的,而他长久以来所做的一切就是徒劳,是为了防范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怪物而把自己变成了真正实际存在的怪物。
他绝望了,他希望天马杀死自己。
而天马又一次救了他:前一次是不知道他是怪物而救了他,这一次是知道了他是怪物依旧救了他。
故事的情节大体上就是如此(当然细节方面非常缺乏)。
接下来要阐述几个重要的概念:
1.对于养父母的谋杀
里面被谋杀的养父母有好多(千万不要看得别人不敢收养孩子才好,笑)。我个人把他们分为三类:
一.里贝特夫妇
这一类人是被约翰当作抛弃他们和背叛他们的母亲的代替品,一旦这类人出现了“背叛”的征兆,就会被约翰杀死;同类的人有给他们玉米吃的捷克夫妇。
二.约翰的养父母们
这一类完全是作为约翰的利用对象:进入一个家庭,利用里面可以利用的资源,等到资源利用充分,这对夫妇就变成碍事的人了(妨碍了约翰寻找新的家庭和寻找新的资源,并且还会破坏约翰作为一个领袖应该要有的神秘感和崇高感:人类总是害怕和崇敬自己不知道和不了解的东西,所以他们宁可把胜利归结为“神风”之类也不肯总结战略战术上的经验);对于碍事的东西一定要消除掉;约翰在和妹妹分开后所有的养父母都是这一类。
三.佛多那夫妇
这一对是为了保护妮娜不想起自己过去的记忆而杀的,因为佛多那夫妇知道关于约翰的情报,而顺着这些情报去追查约翰就必定会追查到妮娜的秘密,把这条线索从头上就掐断是非常重要的。
那个帖子还继续讨论了4部童话和“名字”,我就不一一引用了,有兴趣的人请看原文:http://tieba.baidu.com/f?kz=92386230
详情
殛乱
序
Monster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很多条线被作者一条条拉出来,然后慢慢编织到一起,最后成为一幅“怪物”的画像。
浦泽的手法太大师了,所以显得尤为不慌不忙,导致我第一遍只看到第5话就放弃了:完全不知所云。
第二遍再看,还是多亏了在网上闲逛时看到的一篇评。就是那遍著名的《Monster群像》。评论里作者对一个人的描述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重新把原著找来再看一遍。
这一看就不可收拾。并且看完之后,有许多话堵在心里想说出来,但由于太多太杂乱,所以一时间未能付诸笔端。现在距我看完Monster已经快两个星期了,正好有空,所以就想上来说点什么。
真的只是“一点”,为了向浦泽这部作品致敬,也为了给自己留下一点纪念。纪念那个叫约翰的怪物,纪念人性中永远不灭的光辉,纪念整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人——沃夫冈·葛利马。
以上,是为序。
之一:约翰
“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
——题记
我一向喜欢BOSS级别的人物,但是我不喜欢约翰。或者说,不能把“喜欢”两个字用在他身上。
一个可以把人类当成蚂蚁玩弄的人,一个即使全世界毁灭也可以活下去的人,一个“没有名字的怪物”,这样的人,你能“喜欢”他吗?就像天马在故事里大声喊出来的那样:“约翰看不起的,是所有人类。”
不巧以及不幸的是,我也是人类。
人活在这个世上是有立场的,我的立场是人类,所以它不允许我喜欢一个怪物。
但是我记得他,我会一直记得他。
我会记得他温柔微笑的模样,金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出美丽的光芒;我会记得他用手指着自己眉心的模样,他说“往这儿开枪”;我会记得他抱着书对安娜说“欢迎回来”,他捡起地上的松子递给安娜说“全部都是安娜的”,他牵着安娜的手一起跨过边境,那里有“结束的风景”。我还会记得,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看着互相残杀的511师生,把一块浸了布的油丢进火里,火光照在他稚嫩的脸上,竟是如此动人。
我还能记得很多很多,但我已不能再说。再说下去,就骗不了我自己了:
其实,我是喜欢他的吧。
其实,我的立场也不是那么绝对吧?
正如故事中反反复复的分镜和回忆片断里所说:人哪,是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的。
我们真的是“人”么?我们心底没有一只Monster么?我们的立场总是那么高尚那么道德那么肯定么?
我不敢说是。
谁敢说是呢?
那么我们也不必对Monster作出一副“我胆小我害怕你好坏”的样子,因为那是欺骗,你在这样欺骗自己——
我永远是个好人。
你永远是个好人吗?能说出这话而不脸红的,已经可以不朽。因为你已经变成了那“任何东西”中的一种,最可怕的一种。
我们是人类,我听见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响,仿佛这样就可以暗示我事实就是如此。
然而事实是什么?有人真的敢把迷障拔开吗?
《圣经·旧约》里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
对我来说,约翰是那不可触碰的“真”。而他如此美丽。
王菲在《暗涌》里唱: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正是如此,所以我才要说:我不喜欢约翰,一点都不喜欢。
之二:天马贤三
能平等地对待所有生命的,那不是人,而是神。当然,也许他有另一个名字,Monster。
——题记
天马这个人刚一出场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你我他的其中之一。但当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走进约翰的手术台时,这个人性格中神性的一面开始闪现。
因为支持他的理念是——生命是不分贵贱的。
是的,天马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英雄,一个HERO,不是现在流行的那种“以杀止杀”的HERO,而是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正义,善良,高尚,美好,温暖,所有之类的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或者至少是故事后半段的他身上)。
这样的英雄是不能杀人的。
所以故事的后半段,天马一直徘徊在杀与不杀之间。就如他的教官休葛·贝伦哈特所说,世上有两条路,拿枪的路,和不拿枪的路。也正如故事里所宣扬的,人生也有两条路,正义的路,和邪恶的路。
是的,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件事:天马是个完完全全的正面人物。
然而我对他的感觉却不是应该出现在一个正面人物上的,因为我害怕他。
我害怕他,就如同面对约翰时会战栗。
当一个人足以和Monster抗衡时,他还是人吗?
我说过,人是有立场的生物,有立场就必然带来不平等。正如故事里爱娃所说“人的生命当然是不平等的啊!”
是谁告诉你人人生而平等的呢?
是神吧?
那么一直坚持这个信念的天马医生,是不是也不再属于“人”的范畴了呢?
单从这几十本的漫画来看,天马医生仅凭他个人“人性的光辉”,究竟影响了多少人呢?几乎所有出场的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尊敬他,依赖他,“看得起”他,哪怕是报纸和新闻铺天盖地的通缉令,也不能阻止人们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地相信他。
——这是一种何等可怕的力量!
善,究竟是什么?竟能带来这样可怕的力量!
如果说约翰是不折不扣的Monster,证据是他仅凭几封书信,几句话,一个写在沙地上的名字,或者仅仅是他的存在本身,就能让这么多的“恶人”替他去杀人,供他驱使。那么同理可得:天马也是仅凭他几句话,几次举动,几个小细节,就能让人们对他付出信任,就连那个从小就不再相信人的律师,都因他而改变了自己人生的信仰。
——这又该是何等可怕的Monster!
为什么人们不害怕这样的人,这样的力量,这样一种类型的Monster呢?
是不是“善”本身就是世上最强大的东西,所以才这样肆无忌惮地走进人心,让人们半点不对它设防。
而那些被贴上“恶”的标签的生物,生来就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呢?
那么这样,你还敢说:人人生而平等吗?
不是的吧?
其实哪怕是天马本人也不能肯定,他这样说:“我不知道我所做的究竟是不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患者的善恶。我的罪,是救了那个少年一命。但是……医生有权力根据患者的善恶来选择是否要救他们吗?人命……是等价的……我不知道……即使是现在,我也无法判断……”
是的,他在追逐约翰的那个过程,或者说,约翰引导他一步步走近自己的过程,是对“生命没有贵贱”的肯定,还是否定呢?
如果是肯定,那他要是真的“杀死”了约翰,不就证明了这“不平等”吗?但如果是否定,那所谓“善”的力量和信念,又该何去何从呢?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说的,不是鼓励你不走正道,也不是在讲述正道的艰苦,而是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人间是应该有正道的,哪怕它再沧桑,它也必须存在。否则人类凭什么称之为人并以此自傲呢?我们同野兽,或者说和Monster的区别何在呢?
这个界限是必须分明的。它关系到人类的自我认同。
至于故事中的天马医生,他已经被抬得太高,我不必再说得更多了。
最后有个细节让我很高兴,天马的冤案被平反之后,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从大幅到小幅最后归于零。天马这个人终将被人们遗忘。
是的,人类是如此健忘的生物,而我们从来没有后悔去忘记。
之三:沃夫冈·葛利马
不管是什么样的超人或怪物,到死的那一刻,他也一定变回人类了吧?
——题记
这是我在整部作品中最喜欢的人,正是因为看了关于他的评论,我才决定去看第二遍Monster的。
这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极好,永远温柔亲切的笑容,普通人也能看穿的骗术都可以让他上当,还有刚出场,他就遇到一个被同伴欺侮的孩子,孩子的鞋被抢走了,于是他将自己的皮鞋送给他,还对他说:
“人啊,没有鞋子也活得下去的。因为人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光着脚丫的。”
这么一个“好人”,却是东德的间谍,是那个可怕的邪恶的511幼儿园出身,后来被训练成间谍的“不良之徒”。说他“不良”,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所有的表情都是训练出来的,吃到好吃的东西应该露出什么表情,看到美丽的风景应该露出什么表情,和人谈话时应该露出什么表情……这一切都是大脑的运作,而不是情感的萌发。
可怕吗?可怕吧?
对了,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超人苏坦纳”的出现。
“超人苏坦纳”表面上是那个每当他快要被打死时就会来救他的“英雄”,实则是童年的境遇实在太残酷,于是主人格不堪重负,从而产生了一个和动画片《超人苏坦纳》里的主角一样的副人格。
于是每次他从绝境中回过神来的时候,都会发现满地的尸体,是啊,那些欺侮他的“坏人”全死掉了,可是为什么看他的表情却像是在哭呢?
他明明是不会哭的啊!
连他亲生儿子死的时候,他都没有哭。因为哭是最难练习的一种表情了。……当他真正哭的时候,却只能像个孩子一样问天马医生:“我现在是什么表情?”
沃夫冈·葛利马,又一个511幼儿园人性试验的失败品。而失败品一般是不能活得太久的。
于是,最后他死了。
最后一集,葛利马又一次被逼得走头无路,他又一次把敌人杀光,但是这一回,超人苏坦纳没有出现。
这一回,只有这一回,是葛利马杀了人,而不是苏坦纳。
浦泽在这里为了催人泪下,特意让读者看着他死去。
到了最后,一直到了最后,他悲伤的泪水才真正落下来。
“人类,不能抹杀自己的感情。感情只是迷失在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就像别人寄给我的一封信,经过几十年后,才送到我手上。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抑或真正的幸福呢?超人苏坦纳的大结局,他一定……会变回人类。”
是的,超人苏坦因变回了人类。
这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结局。
详情
绯云黛
我是在看过死亡笔记,大剑这种商业片后,经人推荐下看的MONSTER。
这部作品最初给我的感觉并不好,个人感觉相比DN之类的动漫下,MONSTER人物画的线条既简单又丑。
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我是看到哪集才开始对这部作品认真起来,放下其它的事情只专心的看它,只是记得它的前几十集在我看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可是感觉是很清晰的,当我渐渐觉得这根本不是一部漫画,当我发现曾经以不耐烦的心态看完的前几十集其实是那么有味道,当我觉得几乎里面每个配角形象也能深深刻入人心,当我忍不住搜索网上对这部作品的各种解析时,我不得不对“动漫”这个词有所改观。曾经对于动漫的不屑一顾,现在却是深深的感叹:原来动漫是可以如此有份量,有深度的。
我自认能力有限,MONSTER只完整的看过一遍,但关于它的许多精辟评论却看了不少。可尽管这样,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完全消化MONSTER。
自MONSTER后,又在网上搜寻动漫的内涵作品,看过十二国记,虫师,奇诺之旅等,却再也找不到比MONSTER更有深度的作品了。
虽然MONSTER的结尾有点差强人意,但浦树老师的表达方式和功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不称为“神作”的。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0 21:14 , Processed in 0.28967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