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食指的诗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9:4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食指的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0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19:38: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应该是02年时二十岁写的,突然想起来粘贴出来,也纪念一下十年前的自己
      
      食指的这首<想信未来>一直想说一些话,或可说一些纯个人的思考.
      三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道诗,确切地说是诗的一部分.一位同学从一本好像是白岩松写的书上抄录下来,送给我.于是我第一次听到食指这位诗人,第一次感受那种排浪式的意象组合所倒致的阅读上的窒吸感,也是第一次深切地为诗作之内的沉重蕴含所打动.时逢高中教材大幅度改动,便从高一同学那里借来了变大增厚了的语文教材,方才见了诗的全貌,也得知食指的原名:郭路生.
      在这里我不原引该诗的任何文字,想来也不必多此一举,更不想品头论足每个细节,目前我还不具备这个资历和能力.以下我所讲的,若有何不妥之处,就算是大风扇了我的舌头.
      一个行将20岁的我,看到了从时年20岁的诗人笔下喷泻出的文字.似乎是一瞬间我被从现实的校园拉到了一全完全空旷的陌生精神领域.通过这道诗,我那因个人生活经历局限而短视的目光得以隐约窥见与自己一辈之隔因为历史的车轮面迥然有异的青年们,还有那现如今我这一辈人很难真切地体会到的一个名词-----苦难.
      是的,我通过文字的联系而得见那种已远离太久的苦难,且由此得知那种极端无耐中苦难的可怕.
      从那以后也零散得内陆食指其它的诗作,但除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好像没有哪首能出其左右.而<这>诗更多的妙处,则是语言控制上的日趋成熟.就内涵来讲我还是首推<想信未来>. 这两首诗都写于作者20岁.
      我曾试想是什么让如此年轻的诗人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而同样二十出头的我们又与之有着什么样的根本差距呢?思考的结果还是两个字----苦难,苦难造就了一切.据说"相信未来"这四个字并非出自食指之手.苦难造就了一大批郭路生这样的青年,同样地催生出了"相信未来"这一共同的信念.于是我武断地言之:某种大的规律借食指之手创就了<相信未来>.假设没有食指此人,便不会有<想>诗,但诗的背后所潜藏及试图表述的坚定信念却是必然的存在.也正是依托了必然信念的表述,<相>诗才拥有了如此的艺术价值.
      由此,我得到了一句话,并自认为真理:所有艺术创作的真谛所在是潜藏于外在表现形式(文字,线条,色彩,音符)以及凌架于它们之上的真理一般的无形性规律的思想。
      就诗歌来讲,我认为真正创作者的作品之所以晦涩难懂是因为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阅历上的差别,也因为诗人启图跨越文字本身的世俗内涵便其表达的内在思想突现于作者眼前。在我看来”拨茧抽丝“更容易混淆视听,浪费读者的思考空间。
      推言之,其它艺术领域亦然。
      我这里所讲的真正的创作者不包括那些为名为利之徒。我始终认为创作者的根本创作动机只有一样——为表达。任何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而是由创作者的抽象思想到作品的具体表象再到接受者的抽象思想的这一传递过程。上文中所提及的文字,线条,色彩,音符等可以独立存在,但失却了传递思想的作用,便不能称之为艺术了.
      这话让我扯远了,再回到《相信未来》这首诗中吧。毋争义,世上不存在真正完美意义上的实物,《相》诗也是这样。诗的整体美感从第四段起便开始脱节,既便是前三段也因排浪式的意象运用而稍显空洞。
      我想大多数以诗为友的人都该知道食指的悲剧命运。就《相》诗来讲,作者确是太多倾注了个人感情的。他把满腔热情及整个命运的希望都泼洒在了“相信未来”这四个字上。一曲音乐,当狂风暴雨般的音符达到高潮时,往往便急转直下,像一根因过度紧绷而断的琴弦一样,留下的是无边的空旷。以前我认为那是艺术家感染观众的一种手段,然而如今才确信这是必然的规律。海子死前不久写过一首诗,大意是从明天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过分地期待着“明天”,就自然界地失去了“今天”。“今天”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实,一个失去现实的人,还能有什么得到吗?也包括生命!同样地,当年轻的诗人郭路生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向世人呐喊也“相信未来”这四个字时,面对空寂无应的现实,他同样被抛弃了,他那根过度紧绷了的思想之弦也不得不为此而断掉。那么一首诗预示着诗人的命运,我们还能苛求它什么呢。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想法,自然要有闭塞视听狂妄自大之处,但思而再三还是要有所表达,对批评者我持鲜花以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5 02:42:57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在书房,忽然隐隐约约听到稚嫩的童音在朗诵《相信未来》,原来是CCTV“温暖2008”晚会中的节目。这是我第一次在主流媒体听到食指的诗歌,听到他的《相信未来》,依然真切地感受到年轻时,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的震撼。这个不太冷,却寒冷的冬夜,因此有了些许暖意。
      
             去年,新浪评选出年度十大文化事件,其一是诗人余地的自杀,介绍的文字是:“如果余地生前的作品畅销,得到足够多的赞扬与财富,或许能够阻止这场悲剧”。当时,我就刻薄地评论说“如果这能成为他死的原因,那就有更多的诗人该死”。
      因为,我想起了相信未来的食指。那时,就想说说这位“从凄凉中看到悲壮”的诗人。
      
            1968年,食指写下《相信未来》时,年仅19岁。在令人压抑、迷茫的80年代末,忘了是从什么渠道,读到这篇20年前同龄人振聋发聩的人生宣言时,强烈的温热直冲头顶,醍醐灌顶。
      后来,找食指的诗,还读了他的《愤怒》:我的愤怒不再是泪雨滂沱/也不是压抑不住的满腔怒火/更不指望别人来帮我复仇/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我的愤怒不再是忿忿不平/也不是无休无止的评理述说/更不会为此大声地几乎呐喊/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虽然我的脸上还带着孩子气/尽管我还说不上是一个强者/但是在我未完全成熟的心中/愤怒已化为一片可怕的沉默。还有《疯狗》、《向青春告别》、当然还有《烟》: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而如今这烟缕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我推开明亮的玻璃窗/迎进郊外田野的清风/多想留住飘散的烟缕—— /那是你向我告别的身影。《酒》:火红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欢乐的酒杯是盛满疯狂的热情/如今,酒杯在我手中颤栗/波动中仍有你一丝美丽的眼睛/我已在欢乐之中沉醉/但是为了心灵的安宁/我还要干了这一杯/喝尽你那一片痴情。《难道爱神是......》难道爱神是踪影的风/只顾追逐天堂上轻浮的云/而忘却了在地狱里/还有两颗沉重的心/难道爱神是心舟的桨/无意间摇碎了月儿在湖心的印/而忘却了在波动中/还有两颗破碎的心。还有《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儿三部曲》等等。
            
            再后来,才知道,食指是个病人,精神病人。
            嗯,天才大都是极端的。再说,谁的精神是健全的呢?
      
             2001年,食指和另一位天才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后,他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道:
            “社会上怎么议论你,你知道吗?”
            食指说:“我把自己定位为疯子。我戴着一顶疯子的帽子,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爱怎么想怎么想,因为我是疯子。”
             他还说:“我是疯子,我在我自己的王国里是国王。很多东西,我放下了,我自在了。我不求酒色财气,我把这些放下了,我就自在了”。
      
           “我把自己定位为疯子。”
            ......
      
            食指在精神病院7年,住在5人共处的13平方米的病房。作为病区的区长,每天擦两遍楼道,一天洗六次碗,有了消毒碗筷后一天洗三次碗。每月只有500元的生活费。
             但他说,若人们想知道他现在的状况,可用四个字来概括:
             享受生活。
             食指说他喜欢李大钊的一句话:“从凄凉中看到悲壮 ”。
             他追求这样的境界:“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
      
             在世人向往“足够多的赞扬与财富”的时代,食指依然在凄凉中悲壮着。
             从文字中识心、识人,从中产生共鸣时,感受到了温暖,你知道自己有了支持,知道自己有了心有戚戚的朋友。哪怕他并不知道你,更不认识你。可是,有什么关系呢?
             我庆幸,在自己的成长中读过食指。
             诗人,你还好吗?
      
                                                                           2008-12-30 10:28:52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9:11 , Processed in 0.0614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