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0
|
遗嘱集 |
最新书评 共 1 条
Salome
看完译本之后看了看原文,感觉简直见了鬼。之后翻到译者后记,想找找作者是不是从法语版翻译过来的,结果找到了这么一段话:
“译诗通常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是老生常谈。[...] 读者耐心阅读就是,不必存心和译者作对,句句挑错;还有就是,不可快读。[...] 依译者浅见,只要汉语译诗有诗的韵味,而且基本忠于原文,就可以说做到了不至于愧对原诗人和中国读者了。”
顿时中枪。我就是存心和作者做对的读者吗?但读了原文真心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中世纪的作品翻译本来就非常稀少,作者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树碑立传了,但翻译质量不能保证,也能这么理直气壮地说出来,有点儿让人看不过去。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句,这个领域真的没人做,大家多体谅,我先翻一翻,期待后人能翻得更好呢?翻译要求的是信、达、雅,如果不能忠于原文,那就根本不能称得上是翻译。汉语要有诗的韵味什么的真的不敢多说,个人觉得有点儿舍本逐末的意思。而且中世纪的时候叙事诗太多了,跟后面严格追求语言和格律的诗歌非常不同,有没有韵味什么的真的不重要。
看在中世纪的份上,给四星。
顺便赞一下翻译后面附上的论文。可惜都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评论。看到Gilson的都被标为是近期研究,实在是……如果能有八十年代之后的就更好了。但也不能苛责作者和编辑,毕竟内容太专。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4:08 , Processed in 0.38301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