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的唯美主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唐诗的唯美门义》内容简介:诗是通往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灵;世界上任何一条路最后都会归于诗,包括生与死。
      在本书中,作者用绸缎般精致细腻的文字,以超越常人的丰富想象,贯通中外,融合古今,用最通俗华丽的笔法解析了唐诗的美感。其文笔优雅灵动,其风格姿肆纵横,其神韵悠远绵长,其思想深邃博奥。
      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什么都不得也会有个阅读快乐。诗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的空间、时间与心灵。一次哭泣、一团云烟、一枚手印皆因诗成为永恒的存在。于是你的阅读,从触碰卷首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作者简介
      苏缨作品:
      
          《诗经讲评》(2010年)
      
          《纳兰词典评》(2008年)
      
          《人间词话讲评》(2009年)
      
          与毛晓雯合著:《纳兰容若词传》(2009年)

    最新书评    共 6 条

    jeyo    多年来读唐诗,确实像作者所说,先弄懂大概意思,然后搞清楚中心思想,这是套路,而有的诗,确实无法按这个套路来,比如意象派,比如唐诗中的李商隐,还有的诗,按普通套路无法体会作者的心境。感谢这本书,让人对唐诗又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有考据、有援引,还有比较,古今中外地比较,非常渊博。先是对李商隐的诗解的好,但最解的好的还是从哲学、从美学角度,用散文的方式来解的。   比如,“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解为:这样的自然场景正如同人的情绪,痛苦并不撕心裂肺的,也不是排山倒海的,它就是那样淡淡地存在着,亘古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亘古以后也还将是这样,甩不开,解不脱,让人在看不到希望的世界里始终郁郁寡欢着。正是渲染着这种绵长而无望的等待。   再比如,"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缘”,这两句可谓把时间之浚长无垠写到了极致,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时间,便没有了优美与闲适的情趣而是产生了巨大的压迫感,觉得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神仙真人,在时间面前都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无能为力。所以,李贺的文字虽然一点没有慷慨激昂的感觉,却营造出了美学上所谓的“壮美”。所谓"壮美”,通常的译法是"崇高”,这里它不再是描述人的精神修养的曰常语汇,而是一个西方美学体系里的专业术语。作为美学概念,"崇高"是个西洋的东西,在中国本土几乎是完全没有的。   “崇高”的根源是痛苦,而同样对于痛苦,中国的正统是压抑痛苦,只许淡淡地流露,西方的传统则是热爱痛苦,唯恐痛得不够,苦得不够,这可以说是东西方审美观念上的一个最核心的差异。所以中国没有悲剧传统,寥寥有几出悲剧也会被接上光明的尾巴,而没有悲剧传统则很难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崇高”。这对我们似乎难以理解,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还不够悲吗?王国维不也说李后主的词是以血写成的吗?但是,李后主的词再怎么愁,再怎么痛苦,也属于抒情诗的范畴,而在叔本华的美学体系里,抒情诗位于文学体裁之序列的最低端,大受轻视,戏剧才是这个序列的最高端,我们由此可以想见悲剧与"崇高”处于何等的地位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16:41
    摩诘    周末的早晨睡饱醒来,躺在床上,用苹果读在当当或京东买来的电子书,尤爱其中的诗词。感觉岁月缓慢流逝,让自己的思绪慢下来。其中的美境慢慢品味,如饮醇茶,口齿留香。这是怎样奢侈的一种幸福!余生发现唐诗,开启一个专属自己内心的秘密花园,已经成为生活的习惯。天地有大美,愿追寻大哲庄师,寻找自己的逍遥游。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17:26
    不愿冒    通往诗国伊甸的小径   ——读《唐诗的唯美主义》      邂逅一本好书就像邂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那一刻,再怎么华丽的语言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   2010年研究生考试前两天,我放下了课本和笔记,径直去了那个山城(河北张家口)比较有名的一个书店。这个书店的老板很有意思,他去北京等地进货时,每种书他只要一本,而且这些被他选中的书,他可以卖,也可以留着自己看。如果卖的话,都按照书后的标价,一分也不少。   在书店里迅速的扫描着,不一会目光便停在了《唐诗的唯美主义》这本书上。当时也没多想,掏钱就买了。   后来回到住处,撕去外面的塑料包装,小心的翻着,当时只有一种心情——我买对了。对于大多数备考的人来说,那两天他们都在临阵磨枪,而我却在一页页欣赏着那本书,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即将到来的考试。耳边还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本多ruru的《美丽心情》,现在每每回想起来,仍旧让人沉醉。   来到暨大后,有一次在图书馆五楼随便翻书,又跟它不期而遇。时光的飞逝虽然有时候让人感到惋惜,但它偶尔也会在我们的意识里发生逆转。我抽出了它,又一口气看了两天。   诗歌是美的!   诗歌作为一种人类情感自然宣泄的方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欢。从物质层面来说,诗歌虽然不是我们生存的必需,但若从精神层面来说,人是有情动物,而人生也是有情人生,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自然而然的、甚至难以自抑地追求更高级的精神享受,而诗歌就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方式。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大序》)诗歌在西方人眼里,更是他们追求理想的一种表达。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电影《死亡诗社》里有句台词说道:“Science, business and medicine are what we are living on, but feelings in the poety are what human-being should have. They’re what we are living for.”(科学、商业和医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但诗歌里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我们人类理应拥有的东西,它是我们生活的理想所在。)   《圣经》里有个伊甸园,基督信徒认为那是人类远祖的居住地。中国的诗歌史上有个唐朝,闻一多先生说“诗唐”,而我则说唐诗是我们这个诗国的伊甸。说唐诗是“诗国的伊甸”,并不是说它是中国诗的源头,但就像闻一多先生说的那样:“唐诗的体裁不仅是一代人的风格,实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诗体。”从这个伊甸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各种风格的诗。所以,“有些人”很武断的看法(说唐以后无诗)我们应该舍弃,但我们却可以说,后世的诗歌的确都是从这个伊甸里产生的、或已经生了根萌了芽的。   由唐而今,历朝历代的人都在试图走进这个伊甸,其实也是在走进我们自己。   对于唐诗的赏析,简单的词句分析加一点本事介绍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唐诗的唯美主义》这本书虽也是赏析,但它就像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那样引人耳目。   这本书以“唯美主义”为切入点,试图找到一条通往诗国的伊甸的小径。全书共赏析了李商隐、李贺、杜牧等21位诗人的35首诗。没有按时间排序,也没有按文学史的发展来梳理。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专论和随笔两部分。其中专论部分以李商隐、李贺为对象,阐述唐诗的唯美主义;随笔部分为作者读唐诗的札记。结构上虽分为两部分,但主题却都是在构建“唯美”的殿堂。   这本书特立于其他同类赏析著作的地方在于:对某一首诗的赏析,从古今中外对比的角度入手,既有艺术上的解读,而更多的则是从文化上予以关照和阐释。这些解读与阐释,再加上本事的梳理,某些字词的训诂,有的还介绍了该诗的接受史,批评史,这些共同构筑起一个立体的美的世界。人类的种族、生活的时空等等会有所不同,但我相信人类的心灵是一样的,对于美的追求的渴望也是一样的。   这本书既是赏析式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本学术著作。对于喜欢诗歌的人来说,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精神陶冶;而对于有志于研究诗歌的人来说,则可以把它当作通往诗国伊甸的一把钥匙。   林庚先生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又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这正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不穷,终难尽其意。此古今作者所以各有一得也。”(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序言》)对于《唐诗的唯美主义》的作者苏缨、毛晓雯来说,她们的“一得”就是找到了一条通往诗国的伊甸的小径。正像该书的序言所说的:“诗可以延伸出通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路,包括宇宙和心灵;世界上任何一条路最后都会归于诗,哪怕这条路一开始和诗南辕北辙。”   对于我们这些仍在寻找“小径”的人来说,如果仍找不到,我觉得倒可以踏着苏缨她们找到的路继续往前走,因为她们在邀我们同行。在她们所开辟的小径上,她们不会跟我们收“过桥费”。   对于每个喜欢诗歌的人来说,这本书不啻为一处心灵的寄托。就像它的扉页上写的:“这本书描述的对象是诗,而它本身,也如诗般精致、雅丽、余韵悠长。不仅仅是美而已,它美得深刻而有力。这些美丽的文字,会似龙卷风般裹挟着你朝美的丛林一路飞奔,直至穷途末路,逼迫你折服。”   但在诗国的伊甸里,没有穷途末路,只有永远的美,永久的栖居。     详情 发表于 2013-9-7 00:11
    随运任     可以说,很多市场上流行的诗词美文都是一种对诗词的解析,领悟,只是个人情怀不同,手法不同,以至衍生出许多形形色色的美文、散文来。看得多了,总有虚幻的感觉,不知作者是在与古对话还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主题虽在,但离诗已远。       这本书写得很美,正如作者所崇尚的唯美诗一样,笔调什么的也在寻求唯美。插画也极力寻求古意,给书古雅的装饰。只是,遣词造句再美,若是渐离诗意之外,那么赏诗就变为一种个人的盛宴,别人看的是作者的文笔功底,真正能得到的却不多。       就当是一本消遣古典情怀的书吧。在清闲的午后,品着新茗,与古人作一次穿越。这样挺好,不用非得读些诗词的校本,才能入门的书,很适合去抚平心灵的烦躁。        详情 发表于 2013-9-26 08:22
    绿苔    至今仍记得其中分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很独到   很长很长的好几页纸   逐字逐句的分析 每一个词的典故都说到了 好几个都说到用典的几种可能性 而且很具体   但是貌似知人论世的方法用的不多 文中多从诗歌的本身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 少从诗人本身的处境 心境 以及人生观 世界观着手  详情 发表于 2013-10-23 19:15
    暮尘     好熊在天涯帖子里抱怨自己写不来抒情的部分,要找女生合作,最后就是找了这个毛晓雯呀。编辑也真是,非得要加上些唧唧歪歪的话,和好熊的风格很不搭调呀。    里面的插图实在是……唉,太幼稚,太儿童书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10-23 21:1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4:08 , Processed in 0.23739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