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想 彷徨 选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10 00:41
  •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7:0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梦想、彷徨和选择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人”
    (三)
    “令人感兴趣的不是发现,而是人从中引出的结论和行动准则”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恶心》描写了青年历史学家安东尼·罗康丹为写一部关于法国神秘冒险家的历史来到一个小城收集资料,每天都是一连串机械乏味的日常生活图景:在街上散步,到饭馆进餐,与酒店女老板调情,回旅馆睡觉,偶尔记下一些所谓的研究心得。罗康丹完全生活在自我感觉之中,深深体悟到外界的荒诞和毫无意义,于是千方百计避免与身外的人与事发生联系,一旦周围的世界侵入他的意识,就会使他感到“恶心”。因此,他对一切人与事都有一种疏远感,都漠不关心。在他看来,身边出现的人们身上都笼罩着传统和现实社会的阴影,他们甘愿放弃自由,选择做社会习俗的俘虏,其得意与失意都是咎由自取,只能由个人负责。人一旦屈服于既定的社会现实,按照别人赋予他的角色去生活,人就等于变成了物,丧失自由就意味着丧失了自我的尊严和价值。
    “恶心”感令罗康丹茫然不安,他意识到这样下去自己将会发疯,于是他决定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力,去重新安排未来的生活。小说将结束时,他打算“试写”;另一本书,“必须能使人透过印出的字和书页,猜出某些不可能存在的、超出于存在之上的东西”,这也就说说,罗康丹要通过创作新作品的形式,来重新确定自己的存在本质,完成从“自为存在”向“自在存在”的超越。主人公这种对未来的设计和期待也体现出人总不能由于认识到世界的虚无和荒诞就坐以待毙、无所作为。正如加缪在评论中所说的:“看到生活的荒诞,这还不能成为目的,而仅仅是个起点,这是一个真理,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由此起步。令人感兴趣的不是发现,而是人从中引出的结论和行动准则。”
    罗伯特一直向往着“天边外的梦想”,却永远也没有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他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痛苦着。这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困惑与焦虑,有梦想有追求但又被现实中的种种诱惑所羁绊,一面蓄积着“向着天边飞”的冲动,一面又被生活死死地系住高翔的翅膀。然而徒有梦想是不行的,人必须做出点实际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追求。饥饿艺术家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纯粹的饥饿艺术,而且是尽情而忘我地展示。他的表演没人能够理解,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充满着彷徨和不被理解,但是只要梦想还在,就不能停止追寻的脚步。罗康丹认识到现实世界的虚无和荒诞,依旧没有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力。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毕竟还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所以,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在告诉我们世界的荒诞和虚无、人心灵的痛苦和焦虑的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积极行动的可能性。人在寻找精神归宿和心灵家园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种种痛苦、焦虑、困惑、愁闷,但人并不总是消极被动的,在这种种不如意之中仍可看到希望的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9:46 , Processed in 0.0510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