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 0
|
流年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dudube
《流年》:
1.年纪越长,越学会捂住自己的感情,喜怒好像都是瞬间之事,不会延长。而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于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越是清醒,越觉得不安。
2.我们每天都在说再见,对亲爱的人,或是陌生的人。却不知,这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字眼。像是随口许下的承诺,没有人会轻易的把它实现。
而那些被应许的人,则永远的留在了时光的原地。
3. 人生在世,真的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并不多。你觉得值得,那便是值得的。
4.每一天,我们都得不得面对这些失望,挫败,和或大或小的伤害,可是,若是我们舍弃这些过程,是否同样会错过许多的欢喜。
5.我们的感情和理智,总会留下一点余地,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若人只靠希望存活,一旦有落差,便会备受煎熬。没有期望,就自然不会有失望。
6.幸福,却永远都是天上的星,只能远远地看着。以为靠近,一伸手,却是空落的风。
7.总会有一些爱,是不能对他人提及的,只能反复默诵,在心内独自消化。一如恨。
8.这世间的爱情,是否都是一样。在浮光掠影中忘掉自己,循着一个影子来来回回的打转。
只是,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的生命会有多寂寞。
9. 孩童都是容易满足的,再大的苦难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丢了一块糖的得失。而孤独,则是任何年纪都会发生的事情。
10.人的心脏,只有那么大的一块地方,满了,就再也容不下了。
1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填不满的缺口,无以诉说,便只能隐秘在暗处,守株待兔。若是偶遇一束光,即便微弱,抑或是太过炽热,也会紧紧追随,不顾一切。
12.信你的人,自不用去明说。不信你的人,三千字的论证也只会觉得你是在找遍借口。
13.这世间的感情,不过是你来我往,彼此回报。哪里来的天长地久,相濡以沫,都是经不起吹拂的。
14.长到这个年纪,他早已经懂得,有些事情,即便你用尽全力,亦是无法改变,便不要再去奢求。
15.就这么一天天,一年年,年华好像飞鸟一般,不经意的栖息在某个屋顶。还未来得及恍神去寻,便再没了踪迹。
16.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相互选择,因为某个场合,某些举止,某种情感,或是相近的内心。
17.那么多的无忧少女,家境富足,父母疼爱,事事和睦,所有的一切都有人打点,自不必去明白这些烦人的事理。而对于延这种三无少女来说,若再不明事理,透彻规则,如何去存活。
详情
柏飞
一直对青春文学没什么好感,虽然自己也断断续续的看了不少。本身也有写过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所以在阅读上,有时候还是会显得挑剔一些。
但《流年》对我来说确实是个例外,我甚至不知道该不该把它放到青春文学的行列中去。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我从未在当下的任何一个“青春文学”的作者中看到过这样的文字。
先撇开内容不谈,鲁念安的文字有一种韵律感和镜头感,那种不急不缓,又娓娓道来的叙述颇具大家风范。我看过太多的作者,具体不点名。基本的遣词造句都不会用,只会胡乱的堆砌几个形容词。而《流年》却超出了我对这类小说的一定思维定势。鲁的文字,用词造句都相当的精准和用心,很有一些苏童早期的味道。
在小说的开头,他这样写道:
“夏延静静的听着赫林,一字一句,好像是某种散落的符号,悲伤的,隐藏的,细密的裹住她的心脏。17岁的夏延尚未能明白它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时候,她只是有所察觉,好像有什么事情在细微的发生变化,无法抵挡的在空气里湿润起来。”
而在小说的结尾处,赫林为自己的罪去救赎的时候,鲁念安写道:
“所有的人都听到了那声闷响,好像是发自于某种裂开的坚硬果实。有什么,在那一瞬间,停止了。他们从来没听过那种撞击的声音,每个人的心里都微微颤了一下。”
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鲁念安着笔异常的冷静与精准,而且,有一种淡淡的古典之美。若非有相当的积累和功底,是绝写不来的。
从内容上看,《流年》写了成长,生死,和救赎。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这本小说,它并不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类型,作者有意设置了一些障碍,而作为读者,你必须去聚精会神,才能跟随他的脚步。这也是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笔法应该是受了西方文学的一些影响,并不是以故事性见长,但《流年》的好,却是源自于故事以外的,那种情感性的东西。每一个人物都在不断的选择,每一个人物的选择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每一个人物,都把自己逼到没有退路。
我看过很多80后,甚至90后的小说,喜欢的有几个,蒋峰,七堇年,和笛安。他们算是认真的写作者,也还是算对读者负责的。虽然都是写青春,但他们不写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东西。我在看《流年》找到了当初看《大地之灯》时候的感觉。那种深沉和残酷,让人唏嘘。只是七堇年后来的《澜本嫁衣》《少年残像》《尘曲》等皆沦为骗钱之作,看不到一丝认真和诚意。
也不是没有不满意的地方,也许只是我个人的感觉,我觉得鲁念安有时候对文字的把握,还是有点过于的细致了。当然,这不是缺点。
ps;我最满意的,就是流年这个书名,不知道是出版社还是鲁自己的意思。我觉得不太配这本书。
详情
Grace
以同龄人的眼光来看《流年》,总免不了会带着挑剔的目光,传说中的国民偶像鲁念安的新书,说不上无懈可击吧,起码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流年》的人物都很鲜活,仿佛就在你眼前,一点一点立了起来,然后再被作者无情的摧毁。以至于最后你合上书,眼里、心里,都是他们的残影。尤其是赫林,对我而言,更是个挥之不去的人物。
赫林是个风一般的少年,至少在我的眼里他是这样的形象,他的头发或许该是暗红的,抑或漆黑的,叛逆而凌乱地竖着,脸庞有着硬朗的线条,而他的眼,一定是坚定地、倔强地望着你。
我从来不相信,放手也会是一种爱,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就算是不惜毁灭自己,毁灭对方,甚至是毁灭世界,都会想要得到TA。不敢表达的,不敢追求的,不敢挽留的,那都是因为爱的不够深,不够彻,不过都是些掩饰的借口。
所以,在我眼里的赫林,在某些程度上比辞安更爱夏延。他的任性,他的暴戾,他的不耐烦,他的等不及,其实都是在迫不及待地,争先恐后地,甚至不顾一切地向夏延传递着自己的爱意。只是当时手足无措的夏延,或许一时无法理解,无法感受。
同夏延的衣服一起被撕去,还有赫林仅存的那点耐性、理智,和自尊。
正因为是这样的少年,本还单薄的身躯过早地担起了重负,本应无虑的青春过早地承载了变故,本该纯白的眼里过早地蒙上了尘埃。
然而唯一单纯而永远不变的,只有对夏延的,那浓烈而绝望的爱,永远地停留在那早已扭曲的青春,黯然落泪。
守望的尽头是绝望,那绝望的尽头是什么?
不知多年以后,是否还有会记得那样一个少年,他总是浑身粘腻着血与汗的味道,你会嗔怪他、心疼他、担心他。但你却永远不会知道,他的每一滴汗,每一滴血,都是默默地在为你而流。
会自作主张地保护你,会遍体鳞伤地倚靠你,会如狂风般地占有你,会如履薄冰地珍惜你,会歇斯底里地毁灭你,会自始至终地,绝望地爱着你。
这就是赫林,他是《流年》里一抹最绮丽的红。
而那鲜红的血,最终却凝结成深不见底的黑,那是更深远的绝望……
详情
时生
延,如果你14岁的时候没有遇到辞安,我们是不是能够在一起?
如果,只是如果。
但我始终无法忘记,我们三个人曾经在一起的时光,好像彼此重叠在了一起。不被消退,不曾改变。
像是那些总是弥漫着薄雾的街道和巷弄,那些穿越了黑暗的笑声和脚步。
还有那些,被遗忘了的孤独。
我做错了太多的事,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我们的青春原来需要这么多人的陪葬,我才能觉得安慰。
你一天是个烂人,你一辈子都是个烂人。我曾经的不屑,直到终于与他们化为一体。
我只能接受上天的惩罚,将我锁在了这一座疗养院。因为一切都已经过去和消散了,没有什么再能成为我青春的陪葬品。直到,我从被封存的岁月中看到迎面走来的她。
延,我还是想你,一如你脸上深刻的刀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的名字——思研。
我亦不会忘了我们曾经拥有的,暗之年华。
详情
larrym
故事的最后,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这段充满意象性的文字让人很有触动,我反复看了很多遍。
“有一种孤寂是没有声音的。
它像一个无以诉说的秘密一样,隐藏在落下的水滴里,潮湿的雾气中,松动的泥土里,你看得到的最后一缕光芒中。
眼睛睁开,不要闭上。在这种蔓延着的孤寂里,所有的东西都在往后退。它在你的血液里流动,毫无知觉,不动声色。它像皮肤一样干燥,通透。你无法抚摸它,它消失于你所不了解的历史里。你只能保持那样的姿势,手臂张开,仰头,喊叫,停止。
却惟独不能看见。
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一开始就不能看见。你所深信不疑的那些,并不不是全部都真实。你以为你记得过去的样子,那些纵横交错的笔直道路,蓄满雨水的水洼,琥珀色的眼睛,像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提醒。
可是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再也回忆不起来那些细微的事件,好像是一场临时过境的雨,过于绵长。可是天晴了,那些遗留的痕迹都被冲洗干净,你忘记了它的一切。
这是不能向任何人说的事情,你只能掩没于心。你甚至不知道,它何时会出现,何时会消失。如同是没有来由的梦,在某一个未能察觉的瞬间出现,然后带走你的某段缺失的记忆。
你只能忘记它,好像忘记梦一样。
人们都会逐渐的忘掉这些事情,记忆不能被更改,只能被舍弃。它从那些摇摇晃晃的风里走出去,穿过那些狭长昏黄的小巷,留下深深渐渐的脚印。那个时候,也许你正准备醒来,指腹覆盖在你的眼睛上,一切都还未来得及。
那是属于未知的事情,汗水一样覆盖在皮肤上,将秘密轻轻裹起。好像是一座潮湿茂密的森林,那些丢失的孤寂以一种游戏的姿态隐匿在这里,在植物的尖梢处如同露珠一般的闪闪发亮,等待着被寻找,或是遗忘。
而有一天,你终会像一个孩子一样,顺流直上,沿着那些早已枯竭的源头,进入这片无人的沉睡森林,轻轻拨开挡住视线的干枯枝叶。
然后,发现它,找到它。
重新记起它。”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0 19:46 , Processed in 0.4240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