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0
|
37°2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九命猫
多年前,我去家乡一家碟屋,看到《37°2》,也就是《巴黎野玫瑰》或者《Betty Blue》,我其实是为了找部可以学法语的电影。碟屋老板很激动地跟我说,这个片子他看过,很好看,给我试碟,其实我明明是看到一开头就有十分劲爆的sex场景才决定买的。。。老板说,这姑娘一直认为她老公是个天才,其实他就是个庸才,人人都这么觉得,只有那姑娘认为他是天才。我回来发现,老板完全错了。小说男主角不是庸才,他最终成功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而那时姑娘已疯狂,毁灭。这是个悲剧故事,但我忘不了长达三小时的冗长片子里动人的激情,虽然我说不出来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就是忘不了。
忘不了,以至于受到灵感激发,也想写两个疯狂的人相爱的故事,未曾与人交往过的我,其实只能以自己的性格为基点,写男女两个分身,因为满意自己雌雄同体的性情,我不觉得这是个太大问题。我甚至去问一个男同学,你家的小动物死去,你会哭泣吗。也问另一个男同学,如何去塑造一个有点叛逆、有点玩世不恭气质的男孩,他告诉我,北京有很多这样的男孩。因为一直没想清楚这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于是小说也放下了。如今我也许知道了一切答案。
我一直在断断续续看这部原著小说,而我总能在图书馆借到它,没错,它现在就躺在我床上,我枕头边,我到现在还在看!每次看的体会都不同。当初我对作者的文笔不以为然,接着会赞叹他惊艳的比喻,看到现在,渐渐明白了作者的妙处。他应该经历过很多苦痛,才能如此贴切地描写感官的触动与疲乏,男人的兴奋梦幻,女人的脆弱迷狂,人在生活理想与困苦现实中的挣扎与刺痛,爱情从肉体激情到精神契合再到相濡以沫(哪怕是悲情的)过程。
这部电影,这本书,在我脑海里盘踞半年了,挥之不去,开始是电影原声里的萨克斯乐句,后来是越来越激扬的钢琴声,再后来是阴郁紧张的提琴伴奏……如果谁听过这部电影的原声,一定明白我的形容。我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放心地交给这些音乐,让它们替我承载我所受的折磨。
书我会看完的,小说也会写完,我也是个文艺青年,还带着我的白猫。一如故事的结尾——
……然后我去放了一段音乐,那只猫咪从窗户里钻进来了,夜晚又恢复了平静。
"我看见屋里的灯亮着,"她说,"你在写东西吗……"
"不,"我回答,"我只是在思考。''
详情
蓝色的
贝蒂让我想起泽尔达。
不同的是泽尔达毁了她的男人,而贝蒂成就了她的。她们都为骄傲和才华目眩神迷,为远方和希望奋不顾身。可是生活的拖沓和沉静,是连绝望都扼杀的死水。
偷一个哲学上的名词,全书都充斥着一种“存在主义者”的焦虑。贝蒂想要新的生活,想要为她的男人骄傲,想要拥有一些东西,然而却永远只能喃喃自语,挖出眼睛。这样的女人有一种致命的黑洞般的吸引力,穿透灵魂。
“My soul is pierced. I'm half agony, half hope.”
而“我”呢,写书之前,写书之后,抢劫之前,杀人之后,生活却都没有什么不同。它的美好是一盘美味的肉酱,而黯淡是被啤酒盖划开的手指。所谓的意义理想情绪之类,不过如此。
=====
读中译本的外国文学总会激发起描述的冲动,比如说拿起核桃来吃,脑中便闪过“她从敞口的塑料袋里漫不经心的掏出破碎的坚果,将硬壳拈掉把微涩的果仁塞进嘴中。”这样真是没有用的句子来~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9:14 , Processed in 0.25996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