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邦妮一样爱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09: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柏邦妮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爱情——电影《邦妮和克莱德》里面的男女强盗相视一笑,在阳光下身中167枪,倒地而亡,成为60年代好莱坞青春爱情的经典。邦妮有一个论坛叫做“像邦妮一样爱你”,满屏都是她的文,跟帖的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挺无聊的,没有意思,也没有什么闪光思想,文字也很一般。
  我认为,书写得好不好,思想内容最重要,其次才是文字。
  这也许适合初高中孩子看?也没觉得能从里面获取什么营养啊,
  基本是作者的青春成长记录,但是,我没读出来有什么典型,有什么必要出这本书。
  如果谁想看,我愿意无偿提供,这样你也不用买了。
  同城的才考虑,我能做的分享就只到这一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
  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曾经对我说过这句话.原来出处在这里.在书店细看了那一章,里面就有许多让我感触之处,就买下了.
  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我们都要懂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读这篇是在邦妮的下一本《老女孩》之前,五年前仍然对邦妮的博客毫无兴趣,虽然关注但看着每天四五篇的更新完全无视的翻过去,然而现在却很珍惜邦妮写下的字字句句,这些都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到自己的变化。
     很喜欢邦妮在这本书中的最后几篇,描写好朋友的几篇,仿佛看到过往的自己,我们不会像电视剧中一样拥有每天跌宕起伏的剧情,也不会遇着什么奇闻异事或者倒霉到彻底然后来个人生大转折,但是我们拥有平淡的细节。
     依稀记得陪我一起哭一起笑的你,在冬天迎着寒风陪我聊电话的你,总是等到我生日12点发来祝福的你,当我站在十字路口彷徨无措时不断给出诚挚建议的你,喝多了在电话旁一直等到我睡着的你,在我神经大条的时候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你,又气又急骂我的你,发神经时陪我喝酒的你,无论何时一通电话就能让我见到的你(至少现在是,很怕以后会不是),谢谢有这些“你”包容一个这样的“我”,一个有时太任性、不懂事、过于逃避、总是神经质一般说些有的没的还有些矫情的我。如果要写遗愿清单,我希望你们能每天一直一直都幸福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从似懂非懂的年纪看邦妮的专栏,就喜欢她,喜欢她活在阳光里面的透明纯粹。我才懂,女人的心也是可以在阳光底下的,欲望并不可耻,我们美好而真实的活着,有尊严的活着。好不容易才找到这本书,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刻。这段时间面临各种压力与选择,我迷茫又压抑,变的不会说话,词语到了嘴边说不出来,好像那些修辞手法,那些主谓宾的句式,统统不会用了。如鲠在喉,咽不下,吐不出。我的心需要指引。
  《像邦妮一样爱你》引导着我思考自己的心,我到底需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的心在哪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力量,让我拨开厚厚的黑云看见温柔充满希望的晨曦。有人说看邦妮的书就像在与她对话。是的,正是如此,让我觉得温暖不孤独,让我有力量,继续往前走,轰轰烈烈向前奔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任何时候,任何人问你,有过多少次恋爱,答案是两次。一次是他爱我,我不爱他。一次是我爱他,他不爱我。好的爱情永远在下一次。“可是也许有第三次的可能,这一次你爱他,他也爱你,可是不理解不信任却使你们没有办法在一起...是否这次以后我们依旧还相信爱情?下一次,又会是怎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多么华丽的文字,也不是多么动人的故事。可是当我读到最后一页,“无论你是谁,谢谢你”,当这一行字映入眼帘,我突然就被邦妮的真诚打动了。
  
  她是摩羯女。
  但她有一个叛逆且骄傲的青春,而我只有中规中矩。她也爱过,深深受伤过,恨过,然后痊愈。
  她有梦想,也有为梦想不断努力的坚持。
  
  她说,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而守护这个家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心愿。她不希望父母再操劳,她希望自己能撑起一片天。
  
  
  她看很多很多电影,并能从中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再把它们写下来。
  
  
  记得在昂立上高口培训班的时候,老师问你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当时我写下的是,free writer。
  所以,出书的梦想,我也是有过的。
  并不是想要贩卖自己的故事,我只是觉得如果能为身边的朋友写一些故事,如果能让父母也出现成为重要的角色,如果能用文字将自己所不能言传的感情都让他们明白。
  
  他们的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肯定。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很羡慕邦妮。当然,我最喜欢的,永远都是有诚意的作者。
  
  
  女孩的美有一百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邦妮的喜爱,始自中学时代。那时她是南艺的学生,是《东方》杂志的撰稿人,是叛逆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为了梦想退学北上。我是头埋在课本教辅书试卷堆里的中学生,憧憬心能像邦妮一般勇敢飞翔。
    
    时间流过,邦妮与我都在成长。很长一段日子里邦妮是我在国外生活的必需品,邦妮满桌的私房菜杀伤力持久发酵。只要回国就不断在网上搜这本书哪里还有卖的,仅在当当就已经登记缺货N多次了。
    
    之后换了环境换了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每天写5篇blog的邦妮不再更新博客了,邦妮与大厨也已分手,才惊觉我们都变了。这个时候拿到这本终于再版的图书,为的是一个成长的轨迹,一个成长的梦。时间在眼前飞过。纪念我的学生时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就像我在短评里说。这本书的语言是不是美的,我的答案是是的。是不是积极的,我的答案是是的。但是我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读完的。
    我曾经跟天然呆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的书为什么看着就呵欠连天,那天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因为离我们本身太远了。书中所见到的那些人,书中所提及的那些事,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做不来,模仿不来,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达到,不是不努力,不是不相信,但是就是因为原因的存在,无法达到。
     之前我姐姐一直在说:“一个人要是真的想得到什么的话,拼了命也会去达到。”我之前一直深信不疑的姐姐,我现在真的对他已经不再深信不疑,因为我没有必要成为她那样的人,精明,理性,坚强甚至是强大。
     对,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像邦妮一样的人,那是她的人生,任何人复制不来模仿不来,我们每个人去好不容易上大学没有那个勇气提着书就回家。那里面有每个人对生活的成长的见识,有坚定有等等等等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离我们太远了,这本书不是写给读者的,而是写给书中的提到的人的。更像是一封长的情信,与我们无关的情信。
    早期的文章读起来真的很像安妮宝贝。我们都没有必要要去模仿她穿棉布裙抽烟怎么怎么的,但是从我的感觉出发,就是觉得书中的某些东西好像是有些读者的模仿对象,因为我当年就是其中的一个模仿者。我们读到刺青就想也去刺青,我们读到抽烟也去买包红塔山。
    也许这本书的不适合我吧。我最早看见邦妮的文章好像是在读者还是青年文摘上,是一篇叫做《比起娜娜来,我更喜欢奈奈》(题目好像是这个),邦妮有她的优点,有她的坚强,但透过这本书,你能够吸取到的不是坚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使出浑身力气来不顾一切。
    同时出版社能不能再出书的时候考虑下书的名字和书的内容的联系,不要什么样的文章都往里面塞。我的感觉是,影评部分好于其他部分,但是那些手写体真的没必要。看不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11-5 11:06:58 | 只看该作者
          先认识的作者,柏邦妮,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女生,写出来那封校内上疯传的书信“一个女生,二十几岁,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而且这封信居然被误认为是李开复写的,而我当初也居然没有怀疑,应该能看出来的,李开复怎么会说的如此细腻,表述如此女性化呢?李开复为自己辟谣,在微博上@了原作者,我也就是顺手加了关注。
          邦妮是个剧作家?或者是个影评人?最近出了一本书叫《老女孩》,我本想文艺的去发布会凑个热闹的,但是没有门票,只好作罢,于是又打算买来读读这本老女孩,然后调笑下我周围这些没有男人的女同学们,但是又怕新书不好看,于是打算先买本成名作读读,于是就有了这本《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完虽不是泪流满面,但也是心有戚戚焉,想对着她说,有这样的一本书,即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书中大多是邦妮之前几年在论坛的一些帖子,结集出书,让人一睹为快,但是想必当初论坛上几千几万人等着看新篇,而且可以直接下面评论,也是很幸福的事情。不想我现在关注的几个博客,即使读到新篇,读完也是故作深沉,感叹当世艰辛,却没有更多感性的恭喜夹杂其中。
          喜欢这本书,读它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的感情,实际上前不久刚被朋友骂了冷漠,感叹自己因为2b的以为自己是技术流,结果连感情都丧失了。书里有不少邦妮小女生时代的小感情,恋爱、失恋、对人、对物、对生活、对理想。那天在咖啡店读到她每天都在看电影,有时也会抵触,不想看,而又不得不看,为了是自己的理想在那里,工作在那里。我只想到了一个词——死磕,当时我就写了“生命中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当做自己的事业,都可以当做自己的理想,一旦你为之奋斗,免不了,你都要跟它死磕起来,看他们和电影死磕,和植物死磕,都是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而我却苦逼的和程序死磕,死的心真有了。”第一次读书的时候想到记笔记,看到有所悟的地方,在手机上记下页号,留待稍后摘抄回味,下面就是一些摘抄:
          不足20岁的男孩子,他们闭上眼睛,五分钟就睡着了。他们的眼泪,我会觉得这就是皇帝给也赢得贵重礼物,因此,夜莺喉咙出血,仍然会艰难婉转歌唱。
         
          我认为寻求伴侣,是为了完整生命,在对方身上寻求契合,但并非为了得到新生,改变生活,放弃自我,得到刺激和快乐。
         
          你曾问我,会不会介意你的黑,我跟你说,为什么要介意呢?又不是罪恶使你变黑。
         
          我相信每一次的喷嚏是你在想念我,没一回脸颊上的酥痒,是你悬浮在空中的吻。别人不让我们见面,我们不能互通音讯,我们却能找到无数神秘的方法。因为上帝是为爱服务的。
         
          文字是私人的,电影史公众的。文字是自娱,电影需要去娱人。我希望自己能享受这个过程,将一切工程当做魔法,将读者变成观众,将纸片变做胶片。并且一直快乐。
         
          真实不重要,人们试图寻找真实才重要。我的勇气来自一句俗语:“解读就是误读。”
         
          马龙-白兰度的名言“如果一家电影公司愿意支付我相同的薪水,一个选择是扫地,另一个选择是演戏,那我更愿意去扫地。我并不想赢得掌声,我只想做我自己,难道我只有在观众的掌声当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吗?”
         
          和朋友通电话,问,我们去打雪仗吧。她懒洋洋的说,我怕滑,还有衣裳谁洗,我说,我们杀狗来煮汤喝吧……她娇滴滴说,你真不爱护小动物。(得不到回应,是多么痛苦啊)
         
          善良的人看到别人的痛苦就暂时忘记了自己的不幸。
         
          脚下的路越来越不同,现在我们的烦恼不是哭一场可以解决,也不再是为了班级最后排的男孩子,更不是看搞笑漫画可以排解,但是好朋友啊呀,请你不管什么时候,都陪我身边。
         
          喜欢什么句子,多半和你当时的心境有关,自己并不大气,多半现在自己又是低谷,喜欢的风格就是如此。
          最后的三篇,讲述了她与好朋友约在一个城市见面,三个人写了三篇文章,记录了同一件事,同样的聚会,同样的几个时间点,三个人着墨不同,也看出了三个人性格的不同,文笔不同,但都爱着对方,聚会的过程中很开心,真正的朋友。因为自己终不会有这样的经历,所以羡慕。我也有如此亲密的朋友,但是大多不善表达感情,总不会把每次聚会写的如此生动。这也是我逐渐喜欢参加果壳网活动、看书、旅行的理由,去接触下那些不属于我们这个圈子的人,看看他们的生活,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感情,对待朋友,对待一草一木,让自己知道生活原应该丰富多彩,而不是因为学了理工科,学了技术流,就过于冷静、过于理智的对待世界,工作中就善于沟通,生活中就宅男本色。最近其实也发现了不少同事,都有文艺本色,不管什么方式,他们寻找着生活中更多彩的一面,想起来蒋方舟前不久写的《痛斥理工男》的最后一句“真正的geek,内心有一个春静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又含蓄的向往。”我想我不应该总是用文艺来标榜自己了吧,文艺毕竟不是一个靠谱男人的标识,而上面那句,深得我心。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7 12:24 , Processed in 0.0439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