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该版本为历城张希杰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本抄录。
      该版本是现存最早而有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版本,对研究《聊斋志异》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版本是我最爱的版本,不知道别人怎么看。
        我没有研究过蒲先生个人,但这本书确实是我最爱的书,爱到无法舍弃。我丢掉过很多东西,友情、爱情、金钱、工作...但这本书一直随身,它让我知道我还有梦。
        我想你如果会看,那么总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点什么,世情、人情、爱情、友情,又或者你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版本的精妙之处在于横排简体古文,没有任何注释或者灌水之处,简单的上下册,除了标题就是正文,极适合夜读。
      
      聊斋这样的书,若是配上无数的注释,插图,考据等等,会非常干扰思绪的飘散,于是也就没有颜如玉或者八大王这样的奇遇可能发生了。世界更加浮躁,若是想找一方宁静或者舒缓,这个版本最妙。另外,我非常非常喜欢它的封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读《聊斋》,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在此生求索的乐趣,要远远小于化身到另一个世界去的乐趣。所以,我们晚上要做梦;而在睡觉前,最好读一读《聊斋》。
      
          喜欢《聊斋》中的一些篇章,主要都不是因为那离奇的故事,而更多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世外仙境。反过来说,若光有《山海经》那样的白描又嫌单调,所以还是有故事的好。
      
          罗刹海市,夜叉国,雷曹,翩翩……中国古典文学里还有多少这样疯狂的幻想?那些人在评价的时候,总忘不了加上“这寄托了作者的忧愤,对时局的不满……”,诸如此类的东西。让我们仅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白日梦,当作对自由的向往,不是更美吗?
      
          在我看来,他真正叛逆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对封建礼教的调戏,二是对科举制度的报复。后者比前者要做得好。因为,那些放荡的女性形象,要么是妖,要么是鬼,要么是仙,偏偏就不是人。这是很不彻底的地方,而在他之前的冯梦龙收集的吴越山歌,比这厉害多了。后者,如《苗生》这样的篇章,则跳出一只老虎,把一干迂腐儒生吃个干净。
      
          忠孝节义,是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老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要批谈继承,批判继承。这是一种矫枉过正。很多时候,一批判继承,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喜欢那些好人,尤其是痴人。在现实中,我越来越不相信好人的存在了。人都太聪明了。聪明人是不会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
      
          一些事情:
      
          最喜欢的形象是婴宁。蒲公的描写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真把人读痴了。恍惚间,婴宁化作我曾十分倾慕的一个女生,此人也善笑,但她狡黠是真,憨痴是假。她一作那不解风情的憨痴之笑,我心中思量千遍的话便怎么也说不出口。唉,现在想起来,胸口还是痛痛的。
      
          我的《聊斋》是从爷爷那儿借的,如今已成了遗物。还记得,一次电视上播一部台湾电视剧,主题歌是黄安唱的《样样红》,爷爷立刻向我指出:“这是《聊斋》上的‘小翠’”。
      
          爷爷也曾指着书上的某个小短篇对我说:“你看,‘胡田’,那就是咱们这里。”
      
          我家距离蒲松龄故居那边不远,乘车大约要一个小时。但我一次也没去过。因为我知道,那和我心中的聊斋,很难产生什么关联。
      
          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那时,学校图书馆搞了很多小彩电,每台搭配一个VCD机、两副耳机,基本上是为情侣设置的。我第一次带她去,选的电影是《教父》。她第一次带我去,选的是《倩女幽魂》。她当时很骄傲地向我宣称那是她最喜欢的电影,惭愧的是,我竟然对这片一无所知。但看了不一会儿,我知道了,这原来是“聂小倩”。
      
          可惜,一直到最后,我们也没能成为情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状态不好,夜不能寐,昼不能起,回望床头的小书架,诗词觉太艳,史哲觉太淡,忽然看见了《聊斋》上下册,就从下册开始读,三两日已近半。
      
      我以前专门说过和电视剧《红楼梦》原声音乐的故事,这些在记事前后就已接触的事物,于我总是有一份近乎先天的亲切感。《聊斋志异》也是其中之一。
      
      幼儿园时,就在爷爷床头看见过这套书,那时候书名四个字,我一个都不认的,问大人这是什么书,答曰聊斋,也听不懂。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和聊斋的亲密接触,凡是和爷爷睡一张大床的时候,必定要缠着爷爷给我讲读那里面的故事,从画皮到劳山道士,当时当地的情景,如今想来,依然历历在目。记得听画皮的时候,爷爷讲到那书生隔窗看见自己的情人竟是厉鬼,捧着臭皮囊细细描画,我吓得一骨碌钻进被窝,任爷爷怎么哄,就是不肯出来。后来听到邋遢道士让别人吃自己的鼻涕口水,而这吃下去的秽物再吐出来时竟然成了救人活命的心脏,总觉得太过离奇,加之不如童话里王子公主式的完美结局,所以不怎么喜欢。
      
      不知是不是因为山东省就是《聊斋》成书之地,省内和该书相关的文化产品也很多,从原著到小人书,从戏剧到影视,一个山东人从小到大,多多少少的都会在不同场合接触聊斋。那时候还有一部山东电视台拍摄的《聊斋》,主题歌的歌词是乔羽乔老爷子写的,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谁能解得开
      
      这词真是深得原书三昧。歌是当年的山东大妞彭丽媛唱得,现在也是接班人的夫人了。人生际遇,竟至如斯,比之书中的故事也不逊色吧。
      
      长大以后再读聊斋,发觉书中除了志怪的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关于男女爱情的,确切点说,关于男性人类和女性狐鬼的爱情。男主人公往往贫困潦倒懦弱无能,女主人公却大多美艳异常神通广大,相遇不是野庙就是荒斋,时间不是夜深沉就是黄昏后。男的总是一见倾心见色心动,而且色胆包天急不可耐到不是抱住求欢就是偷捏金莲,女的倒也不拘俗理不嫌清贫,估计书中“遂相欢好”及类似的语句出现不下几十次。
      
      于是有不少人说蒲松龄在意淫,《聊斋》不过尔尔。从书中看,“狐狸精”无论如何也是个正面形象,不知怎么一传再传就成了现在魅惑男人破坏婚姻的贬义词。也难怪,书中的狐狸女鬼们,明丽不可方物,却不嫌贫爱富,对这些空有诗书才难为稻粱谋的落魄书生青眼有加,只这一点,就坏了人间世态炎凉的规矩,自是天下女子,特别是凭几分姿色就眼高于顶的女子之大敌,再加上个个身怀绝技,或点石成金一夜暴富,或能掐会算趋利避害,男人们人见人爱,女人们不能相容。
      
      我这次卧读《聊斋》,觉得“意淫”二字,真是折杀蒲松龄了。男女欢爱,人之大欲,古往今来的作品里把这事美化,神化的,何止聊斋。如此说,《红楼》是不是意淫,琼瑶是不是意淫,金庸呢,难道女的拿郭靖杨过,男的取小昭双儿,都是来意淫的么。罗密欧意淫了朱丽叶,梁山伯意淫了祝英台?大谬。
      
      《聊斋》里的爱情故事,情节尽是虚幻离奇,却能打动人心,是因为沉在情节下面的,是活生生的爱情,现实感非常强,这也是为什么《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不及《聊斋》之处。虽然前两部书的作者都是国家级的才子文人,而蒲自己只是个落魄书生,充其量是省内知名。正因为如此,《聊斋》是如此的草根,如此的平民,在我这山东人看来,有种特殊的亲切感。你看那些牛鬼蛇神,不过是敢爱敢恨的真豪杰奇女子。就说“狐狸精”们,她们或许很“随便”很放肆,可是一旦定情之后,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对感情的热烈和投入,让关系的另一方,男人们,显得如此失色。
      
      蒲松龄写《聊斋》,有神鬼仙怪的传奇故事,那是连幼儿园的娃娃也能听懂的。还有呢?他郁郁半生之后,会不会把在尘世中不可得不可遇的,也借神仙之名托鬼怪之形写进了书里呢。现实中得不到的正义,有仙人来伸张,现实中得不到的爱情,有狐鬼来成全。莫非天道,真的只存于天上,那人间呢,花面迎逢,世情如鬼。不知聊斋的风格如何定义,如此浪漫的现实主义,还是如此现实的浪漫主义。
      
      去年我回国去看望爷爷,发现床头的那套聊斋已经破旧的散了架,如今已经二三十年。不知道爷爷这位典型的山东书生,在这二三十年间,从书中看出了几番滋味。我不敢以读书人自况,却每每在聊斋里看到山东书生的影子,自己身体里的某一部分,似乎也在回响共鸣。他说这是原则,世谓之驽钝,他说这是道理,世谓之迂腐。我总是莫名自己心里的乡土情怀和草根情结,怕也要去到记事以后懂事之前和《聊斋》“亲密接触”里寻根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前天下午去吃面,带着一本聊斋志异。虽是辛辣的面,却也吃得清爽。
      
      小时候,表姐有好多连环画,我也经常看,最喜欢的一本叫做《凤仙》。有个书生住在郊外的寓所,环境好,有天竟然有人在他房子里偷欢被撞见,那一对男女也不是糟糕的人,只是仓促走掉,说以后再来赔礼。过几天却送来一个妹妹,比那之前的女子更美,名字叫凤仙。姐姐叫八仙,还有一个什么仙,也是个姐姐,却忘记了。和一千零一夜里的三姐妹不一样,这里的三姐妹都是互相帮助,成就姻缘的。后来是怎么回事,忘记了,这几个仙大约也不是花变的,只是一群狐狸。喜欢是连环画里把这几姐妹都画得好看。
      
      后来读唐诗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鬼诗,因为说的大约就是有才情的鬼。我也很喜欢,虽然是不见了,却有青绿山水那样遥遥地告诉你她来过。吃面那天顺手翻到的是《绿衣女》。聊斋的故事不如阅微草堂的恐怖,大约因为不营造,只是讲故事,讲的奇妙好玩。绿衣女当然是妖精,只是婉妙可人,来的时候就说我当然不是人啦,但你看我能吃了你么?就是来和你好一下的。书生当然也愿意,有一天说你唱歌我听吧,绿衣女不同意,说是怕人听到,后来还是唱了。这就是却不过的情,没办法,按照古人说法是孽债——只因这一唱便要丢命。但她还是唱,声音细细听不见,但认真听却真是好听。
      
      虽则短短一个小故事,不过百把字,最后却也动人。那一回缠绵完了,差不多要天亮,绿衣女要走,“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只是心怯。乞送我出门。’”,要走了,又说“‘君佇望我,我逾垣去,君方归。’”她这样怯怯地说话,实在是我见犹怜。新文学时期最好的情诗,我一直以为是汪静之那句“我一步一回头瞟我的意中人”,似乎是妩媚,其实是哀绝。又想起徐志摩写情书说,“是真爱不能没有悲剧的倾向”,就是每走一步都是在深渊上面,不知道下一步踏出去还回不回得来。本来是死不足惜的,大家都只是匹夫匹妇,但奈何心里有那个人了,也就变成了千金的性命,丢不得。所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却又怕一不小心,担待不起,又怕万一有个闪失,那是步步都不能错的。任是江洋大盗,妖魔鬼怪,好高的法力道行,都处处担心自身难保,只因承了恩情。
      
      那绿衣女爬过围墙,书生却听见外面一阵怪声,跑去看,却只看见一只大蜘蛛张了网,正自狰狞。书生去细看,一只小小的绿蜂都快被蛛丝缠死了。救下它,缓过气来,就悄悄飞走了,后来再也没来过。书生也自是惆怅了一阵,后来当然不必细表,考取功名了吧,后来也记得年轻时的这一出,但他是凡胎,死了就再没人晓得。她呢,好不容易修来的人身,大约就废掉了,但也够了,修成人身本来也就图一点人世的情事。
      
      阅微草堂笔记里时时处处有鬼写的诗、文,都是惨淡得不行,但写得似乎也不好。要看鬼诗应该读一读李贺。“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是感时,还好,不凄绝,但平日里写的打打杀杀,打杀的不是胡人,只是光、影、树、城。凡是人间的事情他都不懂得,只晓得一破再破。他倒不是鬼,他是被鬼缠了身,样样事情看来都是有了化身般的不可信不可亲,但他又要与它们亲近,只落得个支离破碎。人家来和他好一回,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他是“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他是“我有迷魂招不得”,他是“九节菖蒲石上死”。
      
      古人说,菖蒲花,难见面。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做李贺那样的人,不能写决绝的诗。昨天我去湖边走,看见湿地里菖蒲已经发了芽,回家检视去秋掏下来的菖蒲子还在。菖蒲花不好看,黄黄的不见得娇媚,虽然那样难见面,见到了却也不过如此。但这是彩头,不能随便胡说,过天合适了,买些花盆,年年种它几十株。
      
      我且看看这菖蒲花到底有多难见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我小学二年级,认字不多,这个版本后面有白话文翻译。我半文不白的看着这本书,发一些“蒲松龄考不取功名才谈狐说鬼”这样的老鸡蛋话,被父亲的战友们啧啧称奇,当年我好像非常想进入成年人的谈话世界,尽管后来我又那么抗拒这个世界。
          开始看要偷偷看,因为里面那些半懂不懂的男女情爱,担心被家里人斥责。我记得义气的红玉、爱笑的婴宁、屈死的梅女……,记得画皮里吃了癫道人的痰呕出心肝来挽救好色老公的妇人。
          跟这个书一个颜色的还有一本《宋代辞赋……》,我从高处的书架上取《聊斋》往往会出错,抽出一本《宋赋》来,被老爸看见了以为我孺子可教,后继有人,对我不遗余力的栽培了一番,其实……(我恨《秋声赋》!)。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班级组建“小书库”,学生们要群策群力贡献自己的藏书,我的书凑不够数儿,腆着脸把老爸的三国、水浒、西游、东周列国志都化为己有。我老妈连夜在这些书的扉页上写下我的名字,其中,就有这本《聊斋志异》。这本书,终于名正言顺变成我的书了……
         这本书的影响我至今无法预料,它在其他孩子还恐惧这个世界未知的神秘的时候,把那个世界以一种幽玄、古老、遵从善意法则和因果报应的方式呈现给我。怪力乱神我从来没有怕过,我一直尊重或者默认一种难以名状的存在。与其说是我胆子大,倒不如说是这本书给我垫了底,我掌握那个世界的法则。
          篇幅都不长,绝无刻意的装神弄鬼,平常的好似你家后墙院飒飒作响的大树底下一会儿就自然冒出一个娇滴滴的美人来跟急色的年轻公子一夜偷欢,而后故事徐徐展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电视已烂熟于心,书还是头一次看,夜半寂静无声,一杯清茶相伴,读两段妖鬼狐魅,时而艳羡书生良缘,时而怯惧环顾是否鬼魅在旁,有时神伤不忍,有时又义愤难遏......不欲睡去,不欲天明,不觉入梦时,自己也幻化了,有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故事都看过,如果版本不同内容都同的话。中学时在地摊上见过这本书,老哥不给买。想看看是不是有原抄本的笔迹,也想看看与其他版本到底是不是有不同之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9-27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版本是铸雪斋的排印本,简体横排。
      排版密,故事基本不分段,故事之间不换页。
      无注释,无评,无绣像。
      如果想看影印本的,应购上海人民版。
      孔网上目前10元左右可拿下,但影印本的则价不菲。
      我不知,本想买影印本的,结果买了排印本。
      不过看评论,似乎很多人蛮喜欢这个版本的,简约,让人直达故事三昧。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8:57 , Processed in 0.0652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