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93|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皮火车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9:5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绿皮火车》是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012年初的歌游记合集。包括“一路”“二歌”“三人”三个部分。这其中有不少文字出自他在《南方都市报》开的“首如飞蓬”的专栏。周云蓬天南海北地游唱自己的歌,认识一些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周云蓬应该算是个可怜人,按照世人的定义来说。我特意用“世”而不是世俗的人,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世人兼俗人,与那些雅人是搭不上话的。不是出生就看不见而是后来失明怎么讲也不能说“瞎了好,不见世间许多肮脏龌龊”之类的混账话来敷衍。那不叫闲云野鹤,云淡风轻,而是王八蛋逻辑,因为这苦难,没临到说这话的龟子儿自个头上。
      读周云蓬的书之前,我也活了二十多年了,时常想着要感同身受一下盲人的痛苦,经常闭着眼睛在家里乱摸,要不就是绊一跤摔破皮,要么就是踢破了腌萝卜的大玻璃坛子,逃不了一顿恶打。我看书里周云蓬也有着经历,他兴冲冲的跑回家没留神把包好的饺子给撞倒了,被乃翁揪住一通胖揍,他觉得很委屈,自己不是看不见么?!我家里不算有钱,但周云蓬记忆中的童年我在不少作品中都曾见过,逼仄的一方屋子,水檐围出一眼天井,光头好的时候可以坐在下面写作业,大人在旁边择菜洗米,母鸡也在旁边拱。不懂的人还道是家庭生活气息,其实内里的物质的贫乏,精神的困窘,都从人心底一波一浪的漫上来,呛的个七死八活。很多那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会迫不及待的逃离,即使看不见,也因为看不见,遭的罪也就更多。周云蓬童年一家子挤得是工厂里头的筒子楼,我也曾很小的时候看过,窄窄一条过道,出不了几米就是一堆煤球,辟出两间稍宽敞的厨房与厕所大家共用,若是画图纸的不晓事把两间靠一起,冬夏世界便整座楼的老小都遭了灾。这样的艰辛,我不曾经历过,但近近的蹲在跟前望着好多次。
      本以为,作为盲人作家,周云峰定是会写出一番不同的文字来,细细读下来,倒是也没有太多的出乎意料,这也是好事,故作惊人语我是很讨厌的,杜甫作为诗圣存着惊人的心倒是可以理解,他自己也坦诚了是“为人性僻”才耽佳句。每章后的歌词我都直接略过了,真是对作者不住,我实在不爱歌曲,凡带词的不论什么风都受不住。但是文章确好,序言里,柴静写作者与老罗“两只大动物一样咻咻的对峙着”,咻咻肯定是气咻咻喽,这性格很可爱。我就不由的对作者很有好感。我是俗人,不大受得了仙风道骨,也烦人见着社会新闻就团着胳膊说高屋建瓴的风凉话。所以看作者写他去三峡旅游,碰上奉节的导游免费做“历史系教授”水准的讲解,去欧洲看儿童剧的(他是只能听兼别人讲了)。我看着文字的时候,觉得动人,读着读着就难过得很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走在铁路旁
      
      偷爱警/文
      
      走在铁路旁
      我弹着吉他
      老牛对我望呀
      和风来作伴
      一步一步走呀
      一声一声唱
      炊烟多潇洒呀
      陪我走回家
      
      绿铁皮缓缓挪动,一位盲人歌手依靠在着厕所门边,回忆游走的景象。拿起一支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生活中的幸福瞬间。记录中,看到一些,帮助他的人,撵他的人、爱他的人。绿铁皮在移动,哼唱着民谣小调,勾引你进入,这个诉说与聆听的的世界当中。
      
      这是一部写真集,么有修饰,赤裸裸的展现,全因老周太懒。你我将会品尝到,生活伴侣的滋味。不是鸟粪味的咖啡,而是甘烈的北京二锅头。有海量的朋友可以尝试下,觉得无污染,纯粮食酒。老周还备上几道小点,摆在这里共享品尝。诗词歌赋的素白绘笔,显示出灵动的画面感。比激情小电影还要真实,有情趣。生活就是如此荒诞,也如此甜蜜。失去中得到,得到中失去。随遇而安的自由手笔,老周的生活,忒惬意。
      
      围观的人群,在站台边,与老周胡侃了几句。最近身体好啊呢?老周说:“卖唱不卖身,相安无事,多谢。最近想家了,想要媳妇了。想早点跳下这样绿皮车,收获一个安稳的窝。简单点可以,没有马内也可以,没有电炉子也可以。但就是不能么有知心爱人,最起码可以捂被窝,唠唠嗑。”虽然老周有音乐、文字、朋友,但缺少爱情的生活,食之无味,丢之可惜。枯燥单调的生活,会让老周在爱情缺憾中,老去窒息。诗歌是他的生命,歌曲是他的灵魂,肉体,需要一个鼓励,需要真实的她来慰藉。情感是人生重要的课题,去迎接和面对是必须经历的,走上那列绿皮车,人群里出现另一个人,她叫绿妖,听闻老周的窗口,老周可以站在窗口向外张望,她是老周心怡、可靠的知己。
      
      老周是歌手,非猪名歌手,写作应该是老周吃咸了、喝高了、无聊了的时候,闲来之笔。文字中回忆从前,描述那一场场的演出经历。老周的歌曲,是民谣梯田中,一块良地。自给自足的耕耘,收获。周围人都跟着沾光加喜悦。果实饱满,珍罕备至。只是这为勤恳的耕作者,涉世太深,看的太明朗。某些时候,也会在黑暗中品尝伤感,在徘徊与忧郁之中,孤枕难眠。
      
      寂寞沙洲冷,社会压力的存在感,已将溢美陈词的典范教育,焚烧在熊熊烈火当中。行走江湖多年的老周,自创修炼出一套武功,抵挡黑暗的宿命,生活的糜烂。千万别和老周探讨啥色彩问题,他比那个乐啥啥厉害得多,老周不光懂得色彩搭配,还能使唤彩虹阳光的力量,调剂生活的颜色。老周始终能够,绝佳调整阳光的角度,照在长发飘飘的脸蛋子上。
      
      绿皮车慢吞吞的往前开着,老周没有腻歪、烦躁、郁闷,很好很健康的微笑着。快乐、蓬松的精神状态,使老周这个怪才,多了一丝励志感叹。整车厢的人,都不会觉得,他是在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在战斗。
      
      看书的时候,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老周很像《船主与漆工》里的漆工,举手之劳,没想到,得到意外犒赏。老周帮助了你我,同时也在坚守着,他固执的信得道义。说大点,促进河蟹色会大发展持续推进。说小点,社会温情中,存在着暖意,人情味添加剂,还是非常有必要适当添加的。老周内敛很多,他只是个卖唱的文艺青年,如果他肯卖点肉,全国的粉丝会以几何倍数增长,但老周的肉太糙,恐怕肯买老周肉的,都是些头疼脑热的猪。所以老周挺聪明,诗词歌赋展示他另一层价值,个性灵魂,树立起贞洁的牌楼,任凭风雨侵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初识周云蓬,和讯博客正如火如荼,我崇敬向往的梅师某天在其博客签名里突然写了一句:“如果去北京,一定要去听周云蓬”,令我对周云蓬起了关注之意。“云蓬”这个名字比较普通,那时梅师正热捧郭德刚,我只当这位周云蓬是某位相声新秀,天津电视台那档周末节目,主持人老郭旁边就站着一个叫什么“云蓬”的老郭的胖徒弟。归齐一“百度”,才知道这位周云蓬原来是个歌者,唱民谣出身,还是一个盲人。最令人惊喜的,竟然是沈阳铁西艳粉街那旮的人,跟著名的艾敬和没啥名气的梅师共同喝一个自来水公司的水长大。抛开梅师不可避免的地域观念,我在下载收听了几首周云蓬的歌后,就深深地被打动了,梅师说有机会去北京听周云蓬,确实与曾经同乡同街没有关系。
      从此,周云蓬的歌谣伴随我每个周六洒扫庭除,《沉默如迷的呼吸》、《中国孩子》、《煮熟的鸭子要飞走》、《空杯子》……,他的歌谣如沉重的呼吸,在污浊的空气中飘荡,让人跟着他的歌谣热泪洒面,悬起心弦。尤其那支《中国孩子》,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饿极了他们会把你吃掉,还不如旷野中的老山羊,为保护小羊而目露凶光”。 相信一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绿皮火车》是周云蓬的第二本书,全书分路、歌、人三个专辑,以一个歌者,一个盲人歌者的视角,记述了作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是作者博客的结集,因此,每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博客的痕迹。令我困惑的是,作为一个盲人,周云蓬是如何用电脑如果写微博,如何观察感知他生活旅途的所闻所觉,并诉诸文字呢?特别是在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他是如何看得到那满街的艺术家,那剧场里满是孩子的呢?
      妇产科博士出身的畅销作家冯唐对周云蓬和《绿皮火车》评价很有意思,他认为这位活得自在、自然、自得,不仅弹唱、行游、衣食无忧,而且还写诗、上微博、泡姑娘的老周,是装着看不见,以此回避世间真正的黑暗,以此用触觉和听觉而不是视觉来感知妇女。
      在这本《绿皮火车》里,周云蓬确实是一个明眼人,并且目光犀利,瞪着这个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周云蓬新作《绿皮火车》看完了,确切的说,是除了歌词之外都看完了。其实,那些歌词都是很美的诗,但是作为只在中学课本里看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我来说,对诗的爱好真的一般,因此歌词被直接略过了。回到《绿皮火车》,这本书是老周(作为仅是见过一面的观众,老周这个称呼有些别扭,但是直呼其名又不太好)一年来的演出、生活和这许多年来的一些朋友间的交往。
         
          绿皮火车单篇首次发表在《独唱团》上,有许多没听过他歌的人借此机会认识了他,我是因为《中国孩子》那首歌知道了他,后又从《牛羊下山》那张专辑在他身上看到的古风兼具幽默。然而,作为一个读者,我宁愿他给这本书换一个名字,因为觉得他多多少少是在借《独唱团》的光(实际有非常之大的可能不是),而他的号召力已足以单独存在并绰绰有余,就像他在书中写的,演出信息只需在豆瓣和微博上发布就有足够的观众报名并且到现场观看。即便如此,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
         
          书里写他在绍兴、大理的生活,柴静的采访,回忆多年前绿妖读给他的书,巡演以及某些颁奖演出时的囧事,他确实是乘坐绿皮火车从东北来到北京、走过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就像他在书中提到的感受,那些迅速成名的歌手就像是坐着高铁“嗖”的一下就到站了,而他是坐绿皮火车“咣当咣当”着来的,有时候连硬座也没有,车速慢但总会到达终点,还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
      
          书中写到老罗组织他们为曾轶可录音,写到一个中年男人忘却的体面(这也是老罗勇敢且可爱的地方),写到他第一本书《春天责备》做活动时柴静和老罗的“喧宾夺主”,写到第一次见面时黄耀明背的双肩包,写到在阿维尼翁连续演出二十多天,这些都是他的经历。
      
          书看完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也就是写经历而已,他可以提供更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文\Shirleysays
      
      我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一不小心跟周云蓬攀上了乡亲。认识他是通过文字,《春天责备》和这本《绿皮火车》。特意地想听他的歌, 听的是《沉默如谜的呼吸》。说实话,不爱听,唱的就像念经。听着听着,就上了道儿,经文像种神谕,里面有反抗、有斗争、有悲伤、有缅怀,最重要的是有真诚。原来,老狼的《同桌的你》是民谣里的邓丽君。
      
      那篇《绿皮火车》开板儿说的铁西区,是沈阳的重工业区,居民绝大多数是工人,还有数不清的子弟小学。如今,那里高楼林立,早已经没有了高耸的烟囱和叮叮当当的制造声。就算周云蓬看得见,也未必会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变化是不变的永恒。幸好看不见,归家的感觉才未改变。绿皮火车是他年幼时治疗眼睛的希望;是他年少时追求理想的远方;记忆很神奇,会延伸到人的梦里。火车就经常扮演神奇,陪他在路上。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九岁起就失明的人,如何从东北去到西南、从沈阳奔向西藏、从国内迈向国际、从大陆游向对岸,终于与心爱的女友蜗居在世界的角落。所以,书中《路》里的文章显得异常珍贵。读周云蓬的文字,心中有种畅快的感觉。你会发现他下笔之前不怎么想,情好像顺着他的心尖儿流出来,有一种真挚的温暖。比如他讲吃饭,果然提笔就写,“一盘油豆腐烧肉、一盘茭白,还有一盘芋头、两碗米饭、一碗黄酒,结账二十五元,不是美元”。他的心是通亮的,每一道菜、每一碗米、每一杯酒,都是生活对他的馈赠。他的幸福感让人嫉妒,尤其点明不是美元的时候,那种小小的自豪感,是欢快的真实。他说,能活着就挺好。
      
      也许你会说,周云蓬是眼不见心不烦,生活中坎坷的事儿多了。那就听他的歌吧,一个流浪的民谣歌手的那些歌,他看不见路,但却将灵魂的旅途唱得清清楚楚。与其说他坐在黑暗的心里,聆听世界,不如说他心里的黑暗皆透明。黑暗能禁锢我们的思想吗?如果能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心还不够透明。周云蓬一路走一路唱,不是民谣在路上,而是生命就在路上。他既唱《小王子》,也唱《失业者》,歌里有他纠结无奈的心,也有他心生的美好。
      
      周云蓬走了很多路,也遇见很多人。绿妖算是最重要的一位吧。绿妖的粉丝比周云蓬多,我就是看绿妖在《花溪》上的文字长大的人。可绿妖对柴静说,上哪儿去找这么有趣的人?周云蓬的文就像他的人,简洁洒脱、趣味多多。有时,你会觉得他说话特别拧吧,绕来绕去地腹黑你。就像在诠释王小波思维的乐趣的真谛。这方面,罗永浩最有发言权。
      
      周云蓬就是这么一个爱唱爱笑、爱喝酒爱交友的东北汉子,可他又有爱赋诗、爱读书、爱写矫情文儿的江南书生气质,他就是一个发光的综合体,照亮我,温暖你。周云蓬说,“走得再远,也是困守在自己的监狱里。只有好书能为我们提供越狱的机会。”我们不是肖申克的囚徒,我们可以像周云蓬一样不惧怕黑暗,读好书,回忆绿皮火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知道周云蓬就是因为那本《独唱团》,在《独唱团》里做开篇的的那篇《绿皮火车》在本书中一样是开篇,而且很有点主打的意思。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太一样,又去翻了一下《独唱团》,原来在《独唱团》里的题目是盲文。接近最后的那篇《我的爸爸》,隐约觉得在哪里读过似的,但一时想不起了。
      
      周云蓬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一个曾经看见过却又不能再看见的人,他心中的世界自然特别不同。冯唐说他曾怀疑老周是不是装着看不见,我心里也有这样的念头。看他的文字,完全是一个正常的感知角度,他读书、娱乐、逛街、发微薄,不知情的人来读他的文字肯定想象不成这出自于一个盲人的笔下。然而,老周的文字中又的确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最能体现出这种特别的是他的歌词。他的歌词深沉而执着,文字却幽默而豁达。书里收录他的一首歌《山鬼》,正是这种特别味道的代表。个人很喜欢这一则,这是在他的文字中几乎没有出现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我想就那么一次,在《那些租来的房子》的最后,他写到“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之无穷”(是不是有点史铁生的味道?!)。相对而言,老周的文字则更多的是“你上海我,去一笑而过”的幽默和豁达。
      
      或许是因为老周本身的特别,使得他本人好像有了一种魔力,很八卦的事情在他的笔下却变得温情脉脉。就比如老罗为曾轶可录歌那档子事儿吧,本来让人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最后倒显得老罗既仗义又厚道。还是允许我八卦一下吧,话说了看上去那么靠谱的柴静不也向老周当面求证过这个问题嘛。老罗居然喜欢曾轶可?!果然猪也有上树的时候。O(∩_∩)O哈哈~
      
      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柴静说的很对,就是他“到处乱跑的记录”。虽然书的内容被分成了路、歌、人三个大的部分,但因为体裁的不同,还是感觉有点多、有点乱。好在老周是个很会生活的人,他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技巧运用到了他的文字中,让人读来轻松享受,近300页的小书一个下午就可以完成,这本书的装帧调调我很喜欢。另外,我觉得吧,老周可能有点“偷懒”,如果肯再用力一些的话,他肯定会有更好的作品诞生的。封面上有一句话:保佑我暂时成为小孩子专注地一笔一画地写下去,别长成面目可憎疲于应酬的傻大人。那么,我们就祝福这个“专注的孩子”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想象的贫乏,失明于我们而言似乎只是意味着黑暗和惶恐,同样的,失明的人如果做出了一点本来正常的事情,也会被残暴地贴上类似身残志坚的标签。语言的暴力因为人心的原因,变得更加凌厉。比如,我们用“老年痴呆”来标签我们的长辈,而同样的病状,在台湾被称为“失智老人”。语言不同带来情感上的取向,可见一斑。
             和语言一样,视觉也承担着类似的功能。因为太习惯于“看”到,所以看不到变成了可怕的事情;因为太习惯了用眼睛看,所以完全无法想象不用眼睛同样可以洞察万物。正因为如此,一定会有人觉得周云蓬坐着绿皮火车南北乱转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定会有人惊异于他对世界那么形象而具体的描述,一定会有人会好奇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变成一个既文艺又有些愤怒的歌者。如果说周云蓬被视力所限,那些人只不过是受限于其想象而已。
             佛教里有一种说法叫“不着相”,字面上是说不要过于纠结于万物的表象,换成歌词就是说“不要相信墙上的字 虽然很大”,再换一种说法就是不要过分相信你看到的东西。这是我在看周的文字时的最为直接的反应。因为不借助于视觉形象,所以才不会被各种纷扰的表象所迷惑,就像他在书中写到他向那个在西北遇到的女子表达爱意一样,不是因为外表,而只是因为感觉,这难道不是更接近于所谓的爱情的定义么。
             任何会引发自己思考的文字,都会有些共有的特质,比如总会让自己反思,面对同样的城市与生活为什么自己会如此迟钝,甚至要通过别人的文字才能看到自己。世界在那里,生活在那里,有无数种可以到达的方式,文字、诗歌、民谣、视觉、触觉、听觉,不一而足,所以不必执着于任何一种,更不必因为自己执着于某一种而排斥其他的方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在读了一学期的毫无感情的学术书籍之后,来阅读这样直指人心的文字,我不知有多么激动……
      其实一切只为自由,事业的自由,爱情的自由,人生的自由……
      要走出去,我们要返回要归家,但是最后还会发现是回不去的,出来了就是出来了~
      在北京这个不让做梦的地方,我还想在心底保留一份简单,那是从小对这个世界最单纯的希望~
      唯有读书,不停地读书,才能逃出自己的监狱,融入成千上万种不同的人生中去~
      
      
      
      
      一辈子很长,要跟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                  序P2
      
      关键要看是不是诚实,如果内心的声音不是那样的,就别那样。 序P3
      
      不愿意总被群体意愿附体……关键是谁也无法指认哪里才是自我的边界,并且……他们心很软,不会先锋到把时代远远地甩开。  序P4
      
      要像划船一样,自己有个舵,不要逆流而上,那也是一种做作。但是允许个人把舵左偏偏,右偏偏,船为什么要有这么个东西,因为个人有一方向,人要有一点调整。    序P10
      
      啊……北京 北京
      你永远都不黑天
      所有人都无法再做梦
      啊……北京 北京
      你的太阳永不落
      所有的梦都被你戳穿      P19
      
      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之无穷。       P87
      
      我们耐心等,幸福可以来得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     P92
      
      太阳出来,为了生活出去,
      太阳落了,为了爱情回去。           P108
      
      上帝坐在空荡荡的天堂,
      诗人走在寂寞的世上,
      ……
      俯瞰逝去的悲欢和沧桑,
      扛着自己的墓碑走遍四方。          P112
      
      我们的父辈和我们的祖先住在我们的方言里,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我一开口,你就知道我从哪儿来。虽然脚下没有属于我们的土地,但在方言里,我们和祖先可以入土为安。  P168
      
      因为我们看到过蓝天,
      我们就成了无助的失业者,
      ……
      夜晚太明亮,我们睡不着,
      幸福的人在哭,苦恼的人在笑。
      请把灯关了,请把灯熄了,请把歌停了。  P184
      
      走得再远,也是困守在自己的监狱里。只有好书能为我们提供越狱的机会。  P215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8-27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周云蓬的《绿皮火车》终于到了。原先我并不了解周云蓬,从韩寒《独唱团》的第一篇文章中才知道这个富有传奇特色的盲人歌手,后偶见左小诅咒等人提起,不免有些好奇,又见新书封面是我喜欢的类型——素雅、童趣、简洁。我向来对封面和排版苛刻,就算不喜好安妮宝贝的文字,也会因为封面素净而买来一本尝鲜。
      
      
      
           今日濛濛细雨,靠在床边翻开《绿皮火车》,周云蓬的文字不做作刻意,没有有些文青的矫揉做作,而是随性而至,用粗线条勾勒出他细致的内心。他踏遍祖国河山,还在外国音乐节演出,虽然他不能用眼睛看,却描写了很多景色,使我诧异这些文章究竟是不是出自一盲人的手笔。周云蓬说就算他看不到,他也会用心听,再补充一定想象力。
      
      
          在记忆中,我只乘过两次绿皮火车,最近的一次是六七年前同父母于南京归来,一车子的民工携带了一车子的假冒皮鞋装满了整节车厢,他们身上的汗臭味和鞋盒带来的拥挤惹得整车人都不满,纷纷向列车员抱怨。民工们斜靠在我们座位边,风尘仆仆地拿着满是茶垢的玻璃杯灌开水,列车内弥漫着一股劣质皮鞋散发的怪味。一个女列车员在我们强烈不满下,终于露面了,但她匆匆抚慰我们几句,便接过一民工笑呵呵递过去的香烟后如烟雾般散去。几个在常州上车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看到此状不住摇头,他们甚至没进车厢,而是在厕所边的过道上皱着眉头,站累了就蹲着,仍旧不肯进车厢。
      
          第一次是大约七八岁时去湖北丹江口,我祖父的兄弟定居在湖北的家。去的时候也只有绿皮火车。那时候印象不清了,只记得这真是我第一次远门。父母买了很好吃的鸡,酥得连骨头都能咬掉。
      
          母亲说,见到山了,就说明到了外地了。上海人,对于山的概念不深,小学时郊游,最远的就是去佘山玩了,东佘山有游乐园,西佘山有天主教堂,爬得气喘吁吁。等到我大了才知道,佘山海拔才七十多米,而上海海拔最高的地方也不过是金山区海域几公里外的大金山岛,一百出头的海拔。不拿几千米的山比,就拿浙江的丘陵和上海的比,上海的山简直就像青春期少女刚发育隆起的小乳房。
      
          火车摇摇晃晃,伴随着哐铛哐铛的铁轨声,我看到了大片大片金灿灿的麦田随着微风泛起波浪;我看到一个个撅着小鸡鸡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在河里嘻戏,还有火车钻入山洞漫长的漆黑一片。
      
      
      
          周云蓬的卖唱和流浪的辛酸,我不能全部理解,我也体验不了他失去光明的痛苦,但我欣赏他的豁达、乐观和幽默,他还有个爱他的女人绿妖时时刻刻陪伴着他,充当他的眼睛,在这点上,我想周云蓬还是不幸中的万幸。
      
          周云蓬曾在绍兴住过一段时间,绍兴的灵秀气质给予他不少灵感写专栏,他爱喝两元钱一碗的黄酒。我也爱喝黄酒,这恐怕是所有江南男人的共好。我也能喝藏人家里酿的五十多度的青稞酒,虽然甘冽,但我还是喜欢江南酒的那股温存,不张扬却暗暗憋着一股后劲,温一温更加醇厚芳香。
      
      
      
          雨声在窗外仍然淅淅沥沥,今日上海已进入梅雨季,恐怕这雨未来得连绵不绝几天了。几月前,我和朋友也去了绍兴,绍兴多雨,可这雨却不惹人厌,默默无声得滋润着,把青石板洗刷得光影鉴人,绍兴几千年的风韵不在大格局,而是弥漫在街巷河道里的小桥乌篷船中。我和朋友穿着汉服撑着伞徜徉在鲁迅中路上的那几天恍如昨日。
      
      
      
           再过两个月,我要去湖北,与之前不同,七岁是探望亲戚和顺带旅游,这次是独身求法。我要乘上滚烫的绿皮火车轰隆轰隆,满身热血之汹涌犹如余华笔下十八岁的出门旅行,伴随着求法之心的期盼和祥和一起入眠。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09:34 , Processed in 0.0504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