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苹果笔记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份写给21世纪读者的爱情宣言。
      温特森第一次借用网络这个媒介,书写爱、激情与时间。
      2002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轰动巴黎伦敦两地。
      阿里是个孤儿,被养父母收养,在禁止阅读、写作与爱的“垃圾之屋”长大。后来,阿里成了一个作家,每晚坐在苹果笔记本前,给任何需要故事的人讲述故事:《神曲》中保罗和弗兰切西卡的爱情故事,《亚瑟王》中骑士兰斯洛特与皇后之间的爱情故事,珠穆朗玛峰攀登者马洛里的故事,或是郁金香来到荷兰的故事。这些故事重新讲述之后获得新的意义与生命。
      与此同时,阿里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已婚女子。她们在巴黎相识,在卡普里热恋,最终在伦敦分离。
      个人的爱情,与各种伟大的爱情,并存于虚拟的空间里,交织成一份动人的爱情宣言:爱比死更强大。
      ——
      读温特森的小说,你应当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它将是一段身不由己,甚至可以说是被挟持的旅程。——张悦然(中国作家)
      《苹果笔记本》无关一见钟情,它没有那样瞬间或突然发生的事。它具有更微妙的力量。它轻盈,光滑,迂回,丰富而古怪。——阿莉史密斯(英国作家)
      温特森是她那个时代最受尊崇的作家。——《卫报》
      一份勇敢的爱情宣言。文字极为优美。——《洛杉矶时报》
      温特森写爱情,如同梵·高画向日葵,深情而专注,总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表达主题。——《娱乐周刊》

    作者简介
      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1959年,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自小由笃信宗教的夫妇收养。当时家中有六本书,其中《亚瑟王之死》激发了温特森对书本和写作的渴望。1978年,温特森开始恋爱,离家出走。她在殡仪馆、精 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1985年,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出版,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由她亲自改编的同名BBC剧集也大获好评,获得各项国际大奖。
      温特森自此一跃成为英国文坛最耀眼的作家。英国BBC电视台的“女性时间”曾与橘子文学奖合作,推出一项“女性分水岭小说”提名票选活动,温特森有三本小说入选,是入选频率最高的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激情》《给樱桃以性别》《写在身体上》《艺术与谎言》《苹果笔记本》《守望灯塔》等。
      2006年,温特森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授予英帝国勋章(OBE)。

    最新书评    共 4 条

    半个火     1)“要有自信,”他建议我说,“即使你犯了错误也要有自信。只要安拉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错误的,那是你唯一要穿行的道路。”    “如果这条道路通往的是无有之地呢?”他耸耸肩。“那就将这无有之地变成某地。”       2)如果真像你所说,没有什么是存在的,那就没有一个像未来的地方了。       3) 最微小的意外开启了整个新的世界。    我们正好住在同一家旅馆。我们都是前一天到的,我们的同伴在大厅里突然认出了对方,张开手臂,相互拥抱,像是老朋友。这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因为他们确实是老朋友。    你和我之前从没见过。我们踌躇不前,带着羞涩的微笑,有些不适宜这些我们无法分享的友好。       4)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安排和太少的时间。太多的家具和太少的空间。而在她的婚姻之外,没有什么能牵绊她,没有什么能束缚她。她所找到的空间必然是外部的空间。一个没有重力也没有重量的空间,那里也在点点滴滴地走向自我瓦解。       5)在我们周边,在一些过世的法国人雕像下面,一群年轻人将明信片塞进背包里,喝起了瓶装可乐。阳光很刺眼。每个人都很快乐。我为这身处异乡的轻盈,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解脱感到快乐。我伸直我的双腿。我舒展我的心智。我的心智向前到达了还一个没有边界的地方,一个在我将它从它的狗屋里释放时才能占有的地方。       6)在想象中完美的任何事情,落到现实生活里就会是一团糟。       7)这是多么奇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随意做爱,但爱确是禁忌。我正在谈论的是真实,是巨大的激情,它们也许并不允许爱、便利或幸福进去。真相是爱会敲碎浮冰一样敲碎你的生活,就算你的心是一艘“泰坦尼克号”,你也终将沉没。       8)她说,“你仍然喜欢做爱吗?”    “你说的好像我做了切除手术似的。”    “我认为你是的。我认为有人已经切除了你的心。”       9)爱是死亡永恒的敌人。爱是死亡的孪生兄弟,诞生于同一时刻,都在为控制而战斗,如果说死亡带走了一切,爱也在做相同的事情。然而爱比死更为艰难。       10)一座石岛。四面环海,有鸟群从上空飞过。    这座岛像是从大海的沉思中升起的一个想法。       11)他讲手放进口袋里。然后他看了看手表,然后他戴上了太阳眼镜,然后他出去俯瞰港口。然后他又折回来,在商店外面来回踱步。然后他又走了,拿出一个硬币放入望远镜中。我猜这个男人是带着遥控生活的,总是不断地更换频道。一旦发现没有什么吸引他,他就按掉开关,然后凝望天空。       12)渴求的事物从来不会在你已经邀请等候的地方。       13)最后一辆有轨电车疾驰而过,在路的拐弯处,连接车厢的橡皮折子演奏出手风琴一般的声音。       14)过去是有磁性的。它牵引我们进入。我们不能自已,与其他事情上一样,我们不能自已。我们编造精致的解释,合情合理的解释,持续咏唱那些并不是属于我们的强大事物。       15)我犯了很多错误,已不能说,“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做”。不管怎样,生活不是公式,爱也不是食谱。相同的原料煮出来的东西每次都会不同。       16)如果时间是垂直堆积的,也许就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同时存在的现实层面。我们在地平面上经历着属于我们的现实。在不同的层面上,时间会在别的地方。我们会适时地出现在别的地方。       17)不存在不刺穿手足的爱。爱的巨大愉悦也是爱的巨大疼痛。       18)我打开电脑屏幕,看着熟悉的空白空间向我漂浮而来,继而被填满。空白空间是我的领域。       19)一个人在生活中除了屋顶、食物、工作和爱之外还需要什么?我爱的人就在这里。我可以工作。屋顶在哪儿,食物在哪儿又有什么关系?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11:48
    韩墨谦    一切,只有在时间中,才是真正的存在。   看了某一篇评论,才算理解我用一周的时间很吃力的读完的书,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试着想象了一下全世界人民知道这个消息后,找来莫言的文字来读,是什么感受。是否像我一样,难以接受勒克雷齐奥和北岛一般,感觉译文晦涩生疏。   于是断言,文学这东西,需要很多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做铺垫。只有理解了存在在历史中的文学,才明白其真正的意义。      然而世上之事,哪个不是这样。      鼓励我看完这本书的一大动力,便是其中精彩的碎片化的观点,关于爱、时间、死亡的观点。但仔细品味其中每一个,似乎又太过单一。直到了解了作者的价值观和叙事方法,用时间将这些精彩的碎片串联起来,让它的美更加耀眼,才有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你也在这里。”      在被时间包围的隧道中,我们匆匆行走。时间从身体上滑过,被挤压得变形。   在时间中,我将各种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认识自己、经历感情、走向死亡。   就像是这本印刷出现问题的书。中间的几十页被替换成之前内容的重复。跳过这几十页的空白,我猜测其中的内容,仿佛在回忆几年前的自己。模糊的空白。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00:40
    毛掌门    我觉得这次在出版社实习,将永远改变我的阅读习惯了。作为一个永远的读者,我会戴上一副编辑的眼镜去审读每一本书,不知何年何月会摘下来,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写一个书评,我都分不清楚哪些是读者的感受,而哪些又是一个青涩的编辑新手的感受,且把它们混在一块儿说吧。   这是多么晦涩的一本书啊。每一个我认识的汉字,组成了一句句我完全看不懂的话,又形成了好多页不知所云的文字。在困惑的下一页是简单的故事,但是所呈现出的内涵,或者是表达的形式……我没有见过。   我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但是还是愿意给打四星,这是一次让人云里雾里,但又感觉似乎触摸到了什么的阅读旅程。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有一块儿完整的时间让我从头读到尾,在地铁上,住的公寓和出版社,断断续续看完了这短短的七万字。亲爱的翻译,谢谢你啊,你给原本就隐晦难懂的书无故平添了一些人为的阻碍,这个备受争议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写作方式,与我们读者之间本来就颇大的沟渠,你把它挖得更大了。如果说通篇直译过来,倒是会有一种怪异独特的魅力的话,我相信这并不是你刻意去选择的这种翻译方式。而且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广岛之恋》。《广岛之恋》我看了三遍,那是多么好的一本书啊,翻译也很赞。   小说的作者珍妮特·温特森,我原本就知道她的同性恋和被收养的背景,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一直代入,觉得这写得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很可能是,但也有可能不是。所以看完以后有点好奇,要是之前对作者一无所知的话,看到那些朦胧的同性之爱的描写,会不会更加惊骇,会不会更加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本质。   我在新星一月的书目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跟我的想法有出入,不过这个倒是无所谓。里面提到的卖点说是向乔布斯致敬,我觉得实在是很牵强。不过书的封面设计我倒是很喜欢。   不管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一个菜鸟编辑,让我很愤怒的一件事是,全书区区七万字,居然有5个地方是明显的错误。头儿说社里允许有万分之三的错误率,看着挺低,可一万个字就允许错三次啊,我要是真买了这本书,估计要气得掀桌,其实也差不多了。   靠,写了这么多,都没什么对书里内容的感受,不能怪我,我没有真的看懂啊!现在再来翻一遍。   加一句,其实这本书写得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情怀吧,我觉得,或者是一种感觉。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12:10
    如雨乃    真相在伤口里   卢德坤       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都肇始于人类情感能延展到的极境。在温特森那儿,所谓人类情感,绝大部分时候就是爱情的同名词。如果说,书也是有性格的,那么,温特森的书表现出以下种种“负面性格”:偏执、狂狷、冲动、蛮横、倨傲、自负。在日常生活中,在情爱关系里,我们分秒不离这些“负面性格”。我们不喜欢这些“负面性格”,希望能抹平它们,而我们主流社会的规训,也试图抹平这类“负面性格”,但这注定都是要失败的。温特森,就像是一个永恒的不合群者、钻牛角尖者,钻出了很多“负面性格”,将其延展再延展,剖析再剖析,收获了很多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正面力量。面对这种正面力量,有人会欣喜无限,有人会惊恐万分。《苹果笔记本》,正是这种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极端情绪的书。    《苹果笔记本》无关数码IT产品。小说叙事者、主人公“我”是一个作家,用苹果笔记本电脑写故事,给另一个主人公“你”听,这似乎就是情节与标题仅有的联系了。不过,取这样一个题目,我猜温特森或许有这层意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有了新技术可倚持,但交流的仍是古旧的情感问题。重点不在新技术,而在老问题。现在困扰人的,2046年可能还在困扰人。“我不知道科学是否会构建出有关宇宙的宏大理论。但我知道那并没有使阅读我们的心——这纯文本——显得更容易些。”(第74页)那么,人们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地讲述老故事,看看是否会产生新的意义。“不管怎样,生活不是公式,爱也不是食谱。相同的原料煮出来的东西每次都会不同。”(第167页)    在素材方面,温特森用的还是老一套,《苹果笔记本》与已出版中译本的温特森作品《激情》、《写在身体上》一样,讲的还是一个女人爱上一个有夫之妇的故事。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温特森曾与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同时也是英国著名作家、2011年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的妻子帕特·卡瓦纳陷入热恋,还一度私奔过。后来,卡瓦纳回到巴恩斯身边。2008年,卡瓦纳因脑癌香消玉殒。    《苹果笔记本》的主干情节为:“我”和“你”在巴黎萍水相逢,互相吸引,又时有龃龉。起初,“我”对“你”似乎不是特别上心。一夜情之后,“我”醒来,“你”已不见踪迹,“我”这才知道心痛。之后,在意大利,“我”无意之中发现了“你”和“你”丈夫的踪迹,遂跟踪、诱惑、重燃爱火,后在伦敦再次分离。    “你”是这样一个女人:既要刺激也想安稳,生活就像是“一个顶上插着炸弹细棍的蛋糕”(第30页)。离开“我”后,“你”在虚拟网络世界与“我”联系。有一天,“你”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想要“有一个晚上成为别人的自由”(第2页)。于是,“我”当起了山鲁佐德,给“你”讲故事,让“你”在不同的故事中成为不同的“别人”。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时代:罗马帝国时期、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奥斯曼帝国时期……“我”和“你”幻化成各色人物:将郁金香带到荷兰的土耳其小厮与意大利某公国的公主,《神曲》、《十日谈》均描述过的保禄与弗兰采斯加,亚瑟王传说中的“第一骑士”兰斯洛特与皇后格尼薇儿,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与珠穆朗玛峰等。用温特森的话说,这一对对都是“伟大而具有毁灭性的恋人”,都是用来比拟《苹果笔记本》中的“我”和“你”的。这些故事,虽然面貌不同,但在温特森笔下,仿佛什么“三部曲”、“四部曲”似的。    温特森,是我读过的最有力的作家之一。她的有力,一方面表现在瑰丽又不失精准的譬喻上。比如,她说情人热恋期的日日夜夜是用“铆钉”连接起来的(第18页)。又比如,她形容周五夜晚,长龙般车队的刹车灯光与尾气中,是一种“有害的深红色的回家时间”(第27页)。温特森的有力,另外还表现在对惯常理念的敲打上。这里面,有大勇气。比如说,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会“又爱又恨”。但温特森不这么说,她会说:“你经常与你鄙视的人睡觉吗?”(第102页)就算再亲密的人——或者这种事只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会发生好像会撕裂一切的情感战争。但你不能说,因这种情感战争,你就不爱那个人了。一切都撕碎了,但你还在爱着,这正是令人绝望之处。温特森的说法摈弃了人们说“又爱又恨”时的那种娇俏味,直白,掷地有声。负面情绪带来的正面力量,会迫使一些人去问日常生活的智慧不会迫使他们去问的问题:爱上不可企及的事物,爱上本该仇恨的事物,你该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温特森的答案是:“我有意将自己置身于痛苦的方式中,作为考验、衡量,想看看将会有什么行程——阻止我自己闭合。我并不想闭合上伤口。”(第171页-172页)为什么要这样?温特森说,这个世界,只会告诉你部分的真相,但不是所有的真相,这个世界,否认与心有关的真相。“身体可以忍受妥协,思想也能被它诱惑,但只有心在抗拒。”(第38页)与心有关的真相,就在你被刺穿的伤口里,多挖挖吧!    温特森的写作,一向有碎片化、哲学化的特质,这一点在《苹果笔记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或许,我们可以将《苹果笔记本》称为温特森的“恋人絮语”。温特森自称,她用的叙事手法是《塔木德》(犹太重要典籍)式的,故事中套故事,地图中套地图,存在各种可能。在我看来,这种手法,也可以称之为“盗梦空间式”的,一层层深入。但温特森的写作,在最好的时候,又像是臻于化境的“自动写作”。她从一己之感受出发,仿佛不用怎么特意经营,就呈现出深邃的智性密度。有些读者可能会嫌温特森的故事密度稀松,这固然没错,但温特森的写作,是大而化之,也是披沙拣金。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00:4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18:43 , Processed in 0.438379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