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后七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06年,刘梓洁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后七日〉,惊艳在座评审,夺下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在那时,作家陈芳明早已赞道:它开辟了散文的全新版图!而今,我们终于盼得《父后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编导的同名电影。
      长达七个年头的酝酿,刘梓洁将此自比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学、工作与生活的岁月。书中处处可见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乡移民,对乡愁与生存的深刻感触,而她独特的叙述节奏与风格,更在此被鲜明地展示了出来。
      讲离去,能令悲伤轻盈;写思乡,却童趣横溢;独居独行在城市与爱情里时,竟又有如旅行异国般,无处不入地自适!如此寻常却饶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里感性真挚、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着刘梓洁的笔下几度回望,我们不自觉地、俯伏成一名离乡的游子,在那一篇篇回忆絮语中,找到了属于你我乡愁的共同记载。

    作者简介
      1980年生,彰化人。台湾师大社教系新闻组毕业,台湾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肄业。曾任《诚品好读》编辑、琉璃工房文案、中国时报开卷周报记者。写散文,得过林荣三文学奖首奖;写小说,得过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写剧本,得到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但其实写最多的是采访报导。问她最喜欢写什么?她会借村上龙的话回答:「我喜欢赶快写好出去玩。」因为爱玩,写了好多年才终于出了第一本书,与同名执导电影《父后七日》一同面世。

    最新书评    共 8 条

    追风筝    翻看第一篇时,总是忍不住想起爷爷去世时的场景,可能台湾和闽南的风俗还是很相似的,大家都需要繁复和程序化的葬礼仪式来完成对逝者的告别。傅佩荣说过,仪式是用来昭告他人,一个新的身份、新的环境需要大家去适应,记得当时家人电话来说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爷,突然中风倒地,就再也没有起来过,电话一头的我当时就懵了,从自习教室回到宿舍,哭了一下午,晚上买了张机票就飞回来了,凌晨到家时,爷爷已经在灵堂,只剩下呼吸以及熟悉的面容、身体,静静地躺着,我过去握握爷爷的手,爷爷再没醒过来,天亮时,天堂的门也开了。之后就如书上所描述的,开始了持续好几天的送葬仪式,仪式慢慢地进行,悲伤和不能接受的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减退,最后在殡仪馆,看着爷爷被送入火化炉,大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了一场,全部的不舍和难过就在这一场哭天抢地的哭泣着宣泄出来,也是爷爷的逝去让我第一次不惧怕鬼魂。  详情 发表于 2013-7-22 19:35
    七星海    (一)   短短的一篇散文,记录父亲走之后的点滴故事——很多东西用台湾的国语写就,没有注释的话真不是很容易懂。不过文章贵在情真意切,文字上稍有隔阂也能忽略不计。“说到底最感人的,终究仍是生死之间的惘然与遗憾,终究是那伴随死亡而来的内在缺失。那是不可收拾的伤痛。”父亲去后,一日一日记述,在悲伤中还能保持淡定的心情,琐碎的细节读来也不觉得十分冗长,每一桩事都是仪式,让失怙失亲的人在麻木疼痛中渐渐明白,斯人已逝,自己所做的一切仪式,都是为了告别,都是为了强化你后知后觉的意识:斯人已逝。      可是淡定的气氛,恍惚的心境都在最后一刻崩塌殆尽,所有悲伤地情绪在某一瞬间全部爆发,积蓄了排山倒海的力量。七日后的一日,在旅途中的女子,反射性的想给父亲买香烟,这一霎那,父亲死亡的味道忽然袭上心头,这种时刻才最真实、最逼真的让她明白,父亲已经不在了,永永远远的不在了,从此天人两隔,再也没有机会买一条香烟送给嗜烟的父亲。淡淡地写下,在飞机上哭泣了一个半小时,机长的提醒,请您收拾好情绪,准备降落。      爆发的力量,很强烈。      除了《父后七日》之外,书里收录的其他散文也都有这样淡淡的力量,不着痕迹、不花大力的行文,不炫辞藻,不靠哲思,全文读罢却有让人激动的力量,但这种激动,也依旧是淡淡的。      (二)   我的姥爷2010年去世,之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或许是姥爷一周年前后吧,父母两人为了点琐事拌嘴, 真是琐事而已,真是小拌嘴而已,连音量都不曾提高几分贝,我甚至忘了爸爸是不是说了句过激的话,只记得我妈忽然就蹙了眉心,含了一泡眼泪,委委屈屈地说:你不就是看我爸已经死了,就欺负我么。      我爸立刻服软,拿纸巾,端热水,放低声音说好话。      我在一边目瞪口呆。      第一次知道成年人吵架,甚至是为人父母许多年以后,还可以用这种小朋友的桥段——我让我爸爸来打你!——这也算是一种炫父呗。对女儿们来讲,父亲总是能撑起一片天,无论父亲多大年纪,在心底,总还是有这样一个念想。      (三)   可惜我自己的老爹虽然和我老妈吵过这样一架,但是仍然对这个命题十分懵懂。作为一个十分忧心621型社会结构的保守知识分子,他当着我的面,不止一次说过如下反动言论:      “人活那么久干嘛用啊,老了就是麻烦多,拖累社会拖累子女。我就觉得我活到60岁就够本了(这个标准后来修正到65岁)。你放心好了,等我老了绝对不给你添麻烦。该死的时候我绝对不拖着。”      这话听了好几遍,多糟心啊我。在我无声的有声的抗议好几遍之后,老爸这种言论总算是稍微收敛了些。      但愿他以后能做一个快乐的健康的老头子。         (四)   有朋友的微博上是和爹地的合照写着“老王抗癌,老王加油”之类的说明, 老王年轻时做过飞行员,据说是个相当意气风发的人物,哪怕人到中年也能看出当年帅气的痕迹。病了之后,消瘦一些,但是依旧坚强依旧帅气。朋友最近结婚了,微博才换成喜庆的婚庆装扮。      看着心爱的女儿带着幸福出嫁,据说是老父心酸又开心的时候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0:18
    二月初    父后七日,短短几张纸,好似旁观者般的无稽,死亡带来的悲伤竟如此的浅淡,像一缕清烟薄雾。大概因为父亲是个乐观的人吧,所以“我”就按照父亲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吧。。      而后悲伤却是如此一触即发。也许就像母亲说的“反正你父亲都走了”。那“我”也可以照着自己的方式来了:随心支配,来哀伤,来思念了。         书里有一段作者为了帮琉璃制品写文案、写故事特地背的东西。      ——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看到这一段非常喜欢,也许是这两天有太多的烦恼想不通,也解决不了,看了这些心经,心有稍许的平复——心无挂碍故无恐。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有平复心的力量。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22:18
    薄荷的    今天看的是刘梓洁的《父后七日》。   这世上,我最害怕的,我希望也是唯一害怕的就是死别。从我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就开始害怕,直到现在更上升为恐惧,而我将会一直恐惧下去。   《父后七日》作者描写了父亲走后七天,又悲又喜荒谬的葬礼。   (我忍不住,好想把我看到的告诉你,男护士正规律地一张一缩压着保特瓶,你的伪呼吸。相对于前面六天你受的各种复杂又专业的治疗,这是最后步骤的名称,肯能平易近人许多。   这叫做,最后一口气。   到家。   男护士取出工具,抬手看表,来,大家对一下时喔,十七点三十五分好不好?   好不好,我们能说什么?   好。我们说好。我们竟然说好。   虚无到底了,我以为最后一口气只是用透气胶带黏个样子。没想到拉出好长好长的管子,还得划破身体抽出来,男护士对你说,大哥忍一下喔,帮你缝一下。最后一道伤口,在左边喉头下方。   (无伤无痕)   我无畏地注视那条管子,它的末端曾经直通你的肺。我看见它,缠满浓黄浊绿的痰。   (无病无煞)   我知道好多事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就连,哭与不哭。总有人在旁边说,今嘛毋驶哭,或者,今嘛卡紧哭。我和我妹常面面相觑,满脸疑惑,今嘛,是欲哭还是不哭?(唉个两声哭个意思就好啦,旁边又有人这么说。)   有时候我才刷牙洗脸完,或者放下饭碗,听到击鼓奏乐,道士的麦克风发出尖锐的咿呀一声,查某囡来哭!如导演喊action!我临时演员便手忙脚乱披上白麻布甘头,直奔向前,连爬带滚。)   我看到这几段文字的时候,觉得幽默、调侃的同时,又深刻地感受到守丧的悲伤与深沉的哀悼。   父丧后七日,从乡下回到喧哗热闹的台北,在摇滚乐震天价响的酒吧与好几个大学死党相遇。   (我就着半昏茫的酒意把头靠在他们其中一人的肩膀上往外吐出烟圈顺便好像只是想到什么的告诉他们。   欸,忘了跟你们说,我爸挂了。   他们之中可能有几个人来过家里玩,吃过你买回的小吃名产。所以会有人弹起来有惊讶又心疼地跟我说你怎么都不跟我们说我们都不知道?   我会告诉他们,没关系,我也常常忘记。   是的。我经常忘记。   于是它又经常不知不觉地变得很重。重到附后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   这个半秒钟的念头,让我足足哭了一个半小时。直到系紧安全带的灯亮起,直到机长室广播响起,传出声音,仿佛是你。   你说:请你收拾好您的情绪,我们即将降落。)   “是的。我经常忘记。于是它又经常不知不觉地变得很重。”整片文章最最触动我的就是这句话。因为经常忘记,所以经常记起。父丧之痛从未忘记,对父亲的怀念将是永恒。   我知道,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悲哀,就是你看到某样物事,心里想着我要买给某某,他一定会很欢喜,可是半秒的念头,你想到这个人已经不在了。   所以,我希望着魂灵的存在。也许我看不到,但是心里却知道,某个我珍爱着的人,他并没从这个世上消失,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详情 发表于 2013-9-14 18:29
    bright    看过不少台湾作家写的书。白先勇、三毛、吴念真…   觉得他们的文章大多都很精,但也有不少写得其实并不好。   而《父后七日》这本书中,我觉得也就只有几句话写得好,值得一读罢了。难道台湾如今的文学水平已经下降到这种地步了吗?这样的作品也能拿奖?  详情 发表于 2013-9-15 11:33
    馒头烤    刘梓洁的《父后七日》,花两个半天看完了。前一个半天是我寒假结束前去西西弗瞎逛的时候,后一个半天开学后第一天上课的晚上。      我一直喜欢那种文字朴实无华,并且充满人情味和生活的烟火味的作品。在我看来刘梓洁是这样的作家。      写父后七日,描述得好像很荒谬,夸张到父亲的葬礼变得好像变成了特定的演出,我们都是演员,跟着土公仔走一个又一个的过场。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有多难过才写的这么看似轻松诙谐吧。最深沉的悲伤要到最后才爆裂开来,永恒的哀痛,要到第八日才播种心中。      她说“我很佩服阿嫲,她总是能将思念和心愿说出来,即使带哽咽,也一次比一次克制。”每当逢年过节,家里给去世的亲人供饭,或者上坟扫墓时,父母或者叔伯或者已经成家的兄长姐姐们也总是能在这样的仪式中说出他们对已故要说的话或者要祈求保佑的愿望。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但我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这种能力,说出思念和心愿的能力。思念和心愿都是属于自己的内心被掩埋的东西吧,而我恰好还没有学会把它们掏出来,摆在人家面前。      写乡愁,或许也不是乡愁,只是回忆过去罢了。返乡者从城市回到自己在台南的乡村的家;爸爸带我们出游,去了“民间”、“王宫”,重游故地才知道,童年的路可以重复走很多次,但是我们却和童年越走越远了。另外,我才知道,原来台湾的拼音不是用字母组成的啊?!      一个人住很多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个标题。我不是喜欢猫的人,可是看她两篇关于猫的文章,我都快笑喷了。两只青梅竹马的猫猫,你居然以他们是姐弟为由不让他们交合,并且还先后带他们去做了绝育,完了还有严加看守防止他们犯事。人家猫猫一睡觉你还以为他睡饱了晚上要犯事,所以人家一睡你就去吵他。看到“哎呦我本来就很爱睡嘛”,还以一只猫的口吻来写,我真的笑喷了。好吧,我承认是我笑点太低而且很奇怪。      她写大学时去采橘子,被农夫发现,然后报警被查学生证,登山社的学长独自下山去取钱,把三个女生和他们偷的一百斤橘子压在农夫哪里。这件糗事确实还蛮浪漫的。      她说,我相信,悲伤的、失去的、琐碎难耐的,只要把它说的好笑,也许就写得下去,看得下去。我喜欢这样的云淡风轻的乐观,只可惜,我还差一点幽默。     详情 发表于 2013-9-21 05:17
    阿耐    我一直保持着不看网络言情小说的习惯,我总觉得那样的文章太没有深意,什么都浮在表面,难以让人生出爱意。作品的好坏,并不是文章内运用了多么优美的表现手法,也不是作品的文字有多么诱人有多么梦幻,而是其表现在世人面前的现实。《父后七日》以短短的四千多字,将女儿对父亲离世后的悲伤展露无遗,没有太多的悲情是因为下意识里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还能嬉笑,是因为不愿意接受父亲离世的事实,直到父亲去世后的某日,对父亲离世的痛苦与悲伤终得以释放。“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悲伤其实早已深入骨髓了。      这部作品,是可以与灵魂对话的,他所展示给读者的内容足以击中灵魂。父亲扮演了太多的角色,在人生中出现得最早,却总因各种原因离开,作为儿女,虽百般不舍,亦无可奈何。   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只是没想到到最后,还是以眼泪收场。生命的短暂,虽然早已预料到,但真的到了离别的时刻,还是有太多的不甘。   幸而,我的父母都还在身边,还可以一起生活,还可以欢欢喜喜、吵吵嚷嚷过余生。愿生命一起安好~~  详情 发表于 2013-9-22 07:28
    柴郡猫    “不要隐藏泪水与脆弱,最坚强的人,总是平和地与它们在一起。”      “尽管我可以不断开车重游,但事实上,我离那条童年的路,已经越来越远了。”         我爸没死   顶多看她写的出葬那时候的“讲究”的礼节会想起之前爷爷出葬的时候   全家轮班填香火不能断   但是看《父后》我却不停地流泪   一个人的夜里守着幽暗的台灯平躺着让泪水均匀地顺两侧流下      你知道哭是分两种开始的   一种是鼻子突然酸得心绞痛眼泪随后扑漱漱掉下来   还有一种就是——我现在这种   鼻子没堵可是眼泪一条一条无声地流      我可能是在为未来我爸爸死去而哭吧   我真不孝      “不要隐藏泪水与脆弱”所以我果真就毫无理由一点也不去抑制地哭了起来   突然想起那个考完试的高一期末   秀不知从哪借了一本郭敬明刚出了几个月的悲伤逆流成河   我承认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哭的泪人   只是那是在家的晚上谁都不会瞧见   那天我本想失去安慰你期末没考好   哪知你一个抬头两只红眼把我吓的没话   你说你在看书举了举手上的小说   我只能无语地坐在你身旁      至今我都不知道你是因为女主角太悲剧哭得凄惨还是为自己将要从小班分出去哭的难过   不过,今天晚上我浮现出那双眼睛我觉得你是在为别人哭的伤心吧,因为我现在也是      ——AM3:00,1212/12/11            “父亲走后的七天,葬礼成了一场又悲又喜的荒谬闹剧;但,七天结束后,对父亲的四年却开始无止尽地蔓延。”              详情 发表于 2013-9-26 04:3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6:24 , Processed in 0.27553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