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D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06年,一本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第二年,作者与其爱妻双双自杀,共赴黄泉。这段长达六十年的爱情故事的结局,让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直线上升。
      写书的人大概没有料到,这纯粹记述两人感情经历的爱情告白,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以往写过的任何一部著作,给读者、甚至是严肃的思想界的同行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书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形象光辉,盖过了他以往的任何一种身份。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这个“丈夫”形象,才长久地留在世人心中,成为永恒。也是这个形象,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安德烈·高兹 (AndréGorz,1923-2007)。
      《致D》是高兹写给她妻子多莉娜(Dorine,1924-2007)的“情书”,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爱情的墓志铭。法国哲学家高兹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向多莉娜回溯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那时,他已经知道身患绝症的多莉娜医治无望,很有可能会先他而去。面对缠绵病榻、体重只剩四十五公斤、身高缩短了六厘米、在他眼里“依然美丽、依然优雅、魅力无穷”的妻子,他感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爱,以致抑制不住要给她写信的狂热欲望。他要告诉她自己是多么爱她,多么后悔没有更多地向她诉说自己的无限深情,没有更早地表白人世间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爱,他说要用这封信重新组构爱情的历史,为的是把握它的全部意义。他所以要写这封信,还是为着理解他经历过的、也就是和妻子共同经历过的一切……
      高兹和多莉娜最后双双弃世的决定是最自然不过的结果。高兹,已经看到爱人灵柩的男人,终于作出了最终的抉择:“我们都不希望我们两人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死后继续活着。”高兹最后选择的不是哲学家的选择,他说为爱而死是唯一不能用哲学解释的观念,当爱成为两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发生共鸣的方式时,就已经超越了哲学。(摘自杜小真《哲学不能解释之爱》)

    作者简介
      安德烈高兹    出身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商人家庭,原名为霍斯特,父亲是皈依天主教的犹太人。反犹运动兴起后,他于1939年来到中立国瑞士洛桑读书学习,学习化学。1946年,他结识了来这里举办讲座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让·保罗·萨特。1949年他与女友多莉娜结婚并定居巴黎。他曾以米歇尔·博斯凯的笔名活跃在巴黎知识界。1955年开始以戈尔兹为名发表作品。高兹先是在《巴黎快报》工作,后在1961年进入《现代》杂志编委会,是主要策划者之一,直到 1983年。他还是《新观察家》创办者之一,主持经济栏目。他发表的第一本书《叛徒》是自传体论著,由萨特写序。他的主要著作有《历史道德》(1959)、《困难的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告别》、《劳动的变革》(1988)、《现时的贫困,可能的财富》(1997)等等。
      袁筱一,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主要译作有《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卢梭著)、《外面的世界》(杜拉斯著)、《流浪的星星》(勒克莱齐奥著)、《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著)、《法兰西组曲》(伊莱娜内米诺夫斯基著)等,著有《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我目光下的你》、《最难的事》等。

    最新书评    共 1 条

    水清而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是读过的最动人的情书。透过文字,可以想象高兹自杀前是含着一种怎样的温情和爱回忆自己和D走过的路程。   从一而终,举案齐眉,与子偕老的眷侣,现实中很难找了。而高兹在D患绝症,无法忍受病痛后,毅然选择和D一起自杀,不一人苟活。是需要怎样大的勇气和怎样深的爱!     详情 发表于 2013-8-4 02:59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16:17 , Processed in 0.398740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