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全集 - 故事新编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4-21 10:17: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复习现代文学的时候,读到鲁迅。这是在此书中与鲁迅的第几次相遇,我已经全然不记得了。因为太多,多得令人数而厌其烦!可又不得不称赞这位大师级人物的深厚功底,实在令人钦佩。从小学到今天,鲁迅的作品大概就是读的最多的,光是语文课本上的,就不少了^_^
    那时,我还总批评这位先生写东西不符合现代文法,比如“之所以……的原因”之类,显然是病句嘛。可是,不晓得为何,即使如此,这位先生的文字在冥冥中扎进我的脑海了,以至于现在回想起许许多多的课文片段,都很容易。爸爸常常说我是鸭子的嘴,煮不烂,嘴硬到不行。所以,要我承认我喜欢鲁迅,这个我总是批评的先生,是很困难的。可是,事实总是胜于雄辩的。若毫不在乎他,又为何还记得那些N年前的老课文,哪有功夫去唠叨人家的语病呢?
     为了显示下记忆力尚好,我开始回顾:《孔乙己》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藤野先生》的不修边幅,《故乡》中的伙伴润土,还有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社戏》、《祝福》、还有圆规一般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姿态;《药》中的夏瑜;还有可笑的阿Q,《友邦惊“诧”论》啊,《论雷锋的倒掉》啦,《朝花夕拾》我竟然还可以全文背诵,还记得家中的那本《伪自由书》;《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物以稀为贵……浙江的大白菜……美其名曰龙舌兰”;妈妈大学语文上的《风波》和《坟》,还有唐弢写的那些关于鲁迅的文章,总之,关于鲁迅的记忆太多了,他们附在一册又一册的语文课本上伴我长大,留给我的竟然是十几年的记忆和成长。
     今天又读到他了。回到今天我想说的《故事新编》,这是鲁迅在30年代创作的历史小说集,里面涉及的人物都是我们熟知的,如女娲、庄子、后羿等,特别的是鲁迅将沿着他们本来的故事展开新剧情,重点随知被转移,比如,《起死》。这是讲庄子的,但他却让死与500年前的庄子复生,让他与现在时空中的自我对话,这令我激动的想起中学的某日,我曾写过一篇给李鸿章的信,竟有着惊人的相似。当然我的远不及鲁迅大师的故事巧妙透彻的评析社会,展露冲突,却也圆了我的心愿,表达了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同乡的问候,虽然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遭万人唾骂。
    读到《奔月》又是一番激动。《奔月》里的主角是后羿,可是鲁迅并没有重点写后羿当年的赫赫战功,而竭力铺写其功成名就,由英雄变成凡人的遭遇和心境,不仅是外在的冷落和遗忘,更是昔日战士对于失去对手的疲怠与无可着落,以及纠缠于琐事的日常生活,自身精神的平庸化。写到这里,难道没有想起什么吗?没错,就是《孙悟空》,五月天的第5张创作专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的主打歌。
     阿信的重点不在写当年齐天大圣多么神通广大大闹天宫,没有写他英勇无畏斩尽妖魔鬼怪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竭力铺写500年后,英雄变成凡人后的落寞。“金箍棒那么神勇,现在只能掏掏耳朵”、“齐天大圣是我,谁能奈何了我,可是我却不小心败给了寂寞”“西边取完了经,东边一定还有,朋友们好不好再叫上我重返光荣”这不正是战士失去了对手的疲怠和无可着落吗?说师傅经常寄卡片来问候,说八戒手机老是不通,好色本性却依旧,说沙僧植发治好了秃头,都有了论及婚嫁的女友……这些不都是日常的琐碎吗?昔日的英雄神仙,如今都变成凡人,也要平平淡淡的过起居家的日子了。面对这些,过去就争强好斗的孙大圣该怎么办呢?都说鲁迅写《奔月》是对先驱者未来命运的思考,那么这些英雄的未来生活到底要如何继续呢?还记得在刚听了《孙悟空》的时候,我几乎热泪盈眶,心中感慨万千,却无发表达,孙悟空唱的更是让我的心得到了共鸣。也因此写下了那边有感于孙悟空离开峥嵘岁月后的日子的文章。不可否认,那一刻,鲁迅先生,阿信,还有我,至少在那一刹那的感觉上,产生了共鸣,虽然最有可能的是他们影响我,也许吧 ,那是多年来鲁迅文章对我潜移默化的熏陶,或者阿信小时侯跟我一样无意读过鲁迅的文章?有这样惊人的巧合还真的是非常令人激动。只是不知道阿信写孙悟空的时候有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经历,有着怎样的故事,而我,却知道自己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那些回忆,那些故事。 或许现在的生活压力令我很苦痛,可是,能像今天这个夜晚,能在读书中找到知己朋友,听到那些共鸣,又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这种感觉就好象火车开进了隧道,刹那间,我可以忘记周遭,能看到的只有前方的光亮,有一个方向在指引着我,能感受到,列车在咣咣的行走,永不止尽,永不退缩,两旁的车窗,是被拉伸、压缩、扭曲成的很多的线,快速得向我的身后风驰电掣般逝去,消失殆尽。我知道,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流年,是岁月的流逝。我可以不去理睬,虽然拉不住,却也不用吵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把握我脚下真实的感觉,要憧憬的应是前方那还没有触及到的的曙光,它一定很温暖,已经在向我召唤。向幸福出发吧,去自己能发亮的地方!
     我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郁闷,是因为自己把自己困绕了。我太过在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已经离开的人,却忘记了脚下的和明天的。太悲观了。我做一个表面乐观,心情却有糟糕悲伤至极的忧郁小青年,又会被谁理解?最后自己对着花花草草叹息吗?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长大。今天我似乎突然顿悟了。是时候该跟他们说再见了。也许我会一辈子不忘记,却不能一辈子去停留。如果要在相见,请来追我吧,我要先走了。
     很对不起鲁迅先生,我走题走了很久,是我想象力过于丰富?还是因为我走到了迷宫,不过虽然找了好久还是终于找到出口了。要感谢鲁迅先生写的那些陪我长大的文章,那些故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吗?今天我就和阿信同在了。在我的世界里,鲁迅和阿信都是我的朋友。不能同庄子一样在21世纪复生,却可以在精神的世界里结伴同游,不亦乐呼呀~呼,终于敲完了,北京时间1:19。周公在唤我了,同去吧,好梦^_^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4-21 10:17:24 | 只看该作者
   《理水》
  很久以前看过,当时暗暗称奇的是有人说鲁迅写的大员们是国民党,禹及随从则是共产党,治水指的是抗日。觉得鲁迅不能这么腹黑吧,阶级分析法真是无耻。不过看到禹说“我讨过老婆,四天就走,生了阿启,也不当他儿子看。所以能够治了水”,突然觉得,禹也不是和我党一点渊源没有。
  
  一个短篇里边,信息量太丰富了。
  文化山:北平学者建议战时把北平撤走军事设备变为文化城的荒唐想法。
  拄拐的学者是潘光旦,研究遗传学之类。鸟头先生是语言学家顾颉刚,而鸟头先生要告的平民则是鲁迅本人,否则一个平民怎么会“平静而麻木”地说出那么有力量的话。
  伏羲朝小品文学家是林语堂,林语堂讽刺“进步青年”口叼香烟拿两本什么斯基的译著,鲁迅借用说口吐蚩尤之雾,蚩尤就是赤化的代名词。当年鲁迅和我党关系还没那么好,也不妨碍他借机讽刺林语堂。
  莎士比亚是讽刺一干人,当时徐志摩等人借莎士比亚标榜,有人通过论莎士比亚论普通民众的无理性,也被鲁迅拿来讽刺了。
  综合起来,鲁迅嘴真贱啊。一篇短文就像扫帚一样抹黑了一群人。
  
  但鲁迅的才华不仅在于嘴贱。对人物的刻画淋漓尽致,头上有包的人如何推脱见官,别人如何劝解和义愤,最终答应了,勇士们又暗暗的嫉妒。全篇尽是这样的透骨三分。
  
  看完了就一个感觉:写的真好啊,流光溢彩,后世的恶搞文,再也达不到鲁迅的高度。
  
  《采薇》
  对这篇不是很带感,鲁迅要讽刺的到底是什么,没太感觉出来。
  不过华山小穷奇拦路抢劫那一段,真是赞,幽默感十足,还那么接地气。
  
  《铸剑》
  因其思想性,铸剑是故事新编中最被看重的一部。
  宴之敖者,原来就是鲁迅。鲁迅的自解,宴的宝盖从家,下是日和女,敖为出,宴之敖者,就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
  从外形的描述上,鲁迅对黑瘦情有独钟,从禹到宴之敖者,显然出于自比。这点小小的自恋可以原谅,跟古龙男主角”淡淡的微笑“相比,鲁迅令主角黑瘦算是体面的了。
  开端的眉间尺玩老鼠一段,看得人揪心又恶心,感同身受,我觉得这肯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无端愿为世人复仇的黑衣人,“我的灵魂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这岂非作者的自表。
  
  《非攻》
  倒是全书里最不出彩的,基本完全忠于原著,翻译过来而已。但是结尾墨子的遭遇有点荒诞意味,另,看注释又把我惊到了,为什么墨子学生宣扬民气就是讽刺国民党?为什么“救国募捐团”又是国民党的把戏?不提国民党你们会死吗?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D豢养的这些文人,除了阶级分析还有什么狗屁。
  
  《奔月》
  作为一个老牌光棍汉,鲁迅写起家庭生活倒是很纯熟的,男人怕老婆的心理,活灵活现。
  另,鲁迅不仅对别人嘴贱,对自己也是挺贱的,别人用来调侃他的话,他一律照单全收在小说里重复一遍。“去年就有45岁了”,“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老爷还是一个战士呢”,“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这些话你以为说的是谁?就是作者自己。
  
  《出关》
  《道德经》的诞生经过。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尴尬遭遇。
  
  《女娲》
  女娲造人,及补天。造人也就罢了,造完的人的形形色色足供观瞻。女娲两腿之间的小人,请求女娲穿上衣服以防风化那个,是鲁迅看了别人的文学批评——“含泪哀求请青年不要再写这样的文字”感到“这 可怜 的 阴险 使我感到 滑稽”,就有了个这小人。在神(女娲)的眼里,世人的特点是可怜、阴险、滑稽。
  
  《起死》
  
  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起死骷髅的事,是辩生与死,但鲁迅调侃成了死人回生后的窘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4-21 10:17:23 | 只看该作者
  鲁迅的《故事新编》很显然是“新”的,然而这种“新”并不是建立在对传统故事的情节内容上的改编创新,而是在于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的陌生化。下文中笔者将以《奔月》为文本案例发表一点鄙陋之见。
  
  《奔月》改编自民间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却一反神话故事的文学写作手法,融入了日常生活语言,产生了双重陌生化的效果——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是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化反照,而去除艺术修辞、融入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学写作则是对现实世界的二度符码化,剥离了神话故事因遥远和想象而产生的崇高性,在语言的陌生化上进行对常规的背离,实现了“新”的效果。
  
  小说不再将重心放在“离开”地面的嫦娥,而是将关注点集中于“被远离”的后羿,我所指的“被远离”并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嫦娥奔月离开他——羿在传统神话中一直作为善射的英雄形象存在,技艺高超、力大无穷,射下九日拯救黎民苍生。然而英雄的未来是什么?在射杀封豕长蛇、为民除害之后、光环逐渐隐去的英雄会有什么结局?小说很明显地给出了答案,英雄终将陷落倾覆。这并不是小说的情节内容所告诉我们的。
  
  首先,《奔月》中人物的叙事话语中始终存在着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当下,另一条则是过去。羿在对话或是心理独白中,不时出现对过去的回忆,回想当年遍地的野味和穷奢极侈的生活,回想当年射杀封豕长蛇的无限荣光。顺着羿的回忆,我们跟着他在当下踯躅不前,在过去的时间脉络里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这种间接呈现的时间程式也使羿作为当下的人物开始远离中心,游离在真幻之间;过去的时间线索呈现的回忆性人物在不断放大中,更是给当下以离心的压迫。巨大的反差和失落反照在现实的旧豹褥以及已然无用的强弓劲箭中,也通过时间的双线模式产生隐喻性的对比和反差——英雄或许依然是强弓劲箭,但是在全然不同于过去的当下时间体系中,他是失落的、无用的,他只能是旧豹褥,带着褪色的荣光而被遗忘。
  
  从空间结构而言,羿不断被迫“在远离”,因而也就不断被动地“被远离”。小说中,羿每日出门打猎以养活家人,因而他每天的路线是离开家再回归,即他的存在方式正是在“离开”和“回归”的往复路线中求得生存甚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正是因为他的高超射术将近处的飞禽走兽赶尽杀绝,他不得不走到一天比一天更远的远方去打猎。“我准备再远走五十里”,“所以我决计明天再走得远一点”——这种看似主动选择的远离是带有怎样自我欺瞒的悲凉愿望?那遥远的远方确实有值得历经千辛万苦去抵达的希望?正因为远离和回归是他的存在方式和价值所在,外在的价值标准已经强加给了他无形的责任和压力,一旦羿不能离开或是离开后不能顺利归来,他作为英雄的真实存在性就会被强烈质疑甚至否决。所以羿正一天天被迫地远离他的家、他的英雄形象、他的权威所在,当他越走越远时,他与原点的距离的拉长也逐步疏离了他与家的联系,逐渐削弱了英雄存在的真实性。生活逼迫他不得不一天天地远离,离开得一次比一次更远;时间无形无声地告诉他生命的轨迹正是如此延续,永远更远,趋向无穷而永无止境。于是英雄就这样永远处在“被远离”的倾向中,被生活远离,被时间远离。
  
  此外,我们很容易注意到的一点是,《奔月》中的羿是一个不断被质疑的英雄。所谓“质疑”并非对英雄的身份认同上的否定,而是对英雄形象的存在性上的质疑,简而言之,即并非质疑“羿是否为羿”而是怀疑“羿之所以为羿”。小说中的“质疑”主要是对话语言上的,从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进行这种语言暴力上的呈现。直接者如被射死母鸡的老太太,她并不知道何为“夷羿”,但她全然否定了羿射杀封豕长蛇的英雄壮举,只道是他欺世盗名占逢蒙之功为己有。这种质疑在于质疑者是被蒙蔽的愚昧民众,而英雄总是孤独的先行者,他的声音无人倾听,他的崇高无人知晓。另外一种间接的质疑在于嫦娥和侍女对弈的疏离和遗忘,那个曾经高大的英雄形象本该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里,但事实上只有羿一人在独自舔舐伤口回忆过去。是他老了么?侍女说的他有时像“战士”或是“艺术家”,战士是没有过去未来、只存在于当下、永远在战斗的,艺术家是独立于时间概念之外在狂舞创作挥洒生命的,所以这种深层的质疑深深抹杀了具有时间性的英雄,在质疑中,英雄也就不复存在。
  
  因此,通过对《奔月》一文进行形式主义解读,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传统神话的改编故事,它是一曲充满感伤和落寞的悲歌,为曾经崇高光辉却最终走向落寞的陷落、不可避免地被倾覆的英雄而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5 15:11 , Processed in 0.0519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