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最大,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
  《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第一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主义者,到绝对的不抵抗主义,再到国际仲裁主义;从无病呻吟到乐观主义;从宗教情怀到性别观念;从上课修习、转学哥大到博士学位问题,到新文学革命),指出胡适“实验主义其表,实证主义其实”的真身,创获极大极丰,诚乃胡适研究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江勇振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印第安那州私立德堡(DePauw)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
  《张君劢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So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19-1949 (社会工程与中国社会科学, 1919-194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erforming Masculinity and the Self: Love, Body, and Privacy in Hu Shi” (男性与自我的扮相:胡适的爱情、躯体与隐私观),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3.2 (May, 2004), 305-332;
  “Womanhood, Motherhood and Biology: The Early Phases of The Ladies’ Journal, 1915-1925” (女性、母性与生物界通律:《妇女杂志》的前半期,1915-1925), Gender & History, 18.3 (November 2006), 519-543;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新星,2006年)。

最新书评    共 3 条

小林绿     不用翻开书,书的封面就是胡适的高清无码正面照。款款西装,笔挺两手握着东西,眼镜下露出迷人自信的微笑。还没见过如此迷人的男性的身影呢,怕是由内心发出的。    这只是套书的第一部,暂时还只有第一部。讲的大概是胡适出生到他去美国留学的这段时间他做的事。    如果只是单纯写他做了些什么那就太低级了,作者江勇振用事实分析的胡适的思想历程。“他从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先是变成一个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公民,再一变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世界公民;从世界公民再变成一个绝对的不抵抗主义者。后来,再蜕变成国际仲裁主义者。”而这些思想的变化都是他在美国留学改变的,思想可以变得如此快,跨度这么广,可以知道那句赞胡适是天才的话不假。    且这本书用了接近六分之五来写他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对这部分我也是挺感兴趣的。他在大学里是个正人君子,非常入世。表面上可以看到胡适是个非常在乎名利的人,实际里,没了这些世俗的追求,又怎会换来文化革命呢?写他在留学时的生活真的是很好,我不愿在此说明,只期待你去读读。作者有一句话说:“留学的精髓不只在于求得学位,而更在于知识的取得、视野的拓宽以及气质的变化。在这方面,胡适堪称留学生的典范。”又,我很喜欢这个传记作家,他像是在毁胡适,反过来想,他又像是无尽地赞誉胡适,踩在平衡木上不倾斜,功力深厚呀!    才刚刚看完,我就忘记从胡适身上学到了什么,但觉得有些东西已悄悄潜入我的意识,驻扎在我脑海里,对,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又,整本书谈论了那个时期的很多方面,信息量太大,不过实在是喜欢,谢谢作者。  详情 发表于 2013-8-3 05:09
寡国小     算是大不敬吧。在酒醉的状态下写这篇文章。是关于胡适先生的传记。之前看过不少名人的传记,每一个都可以算是呼风唤雨的伟人,如果不叫伟人,就叫有权势的人。或者是篮球明星的传记。这次的名人有点专业,文化人,胡适。可能自己的偶像已经转移向文化巨人了吧。    台湾的一名大学教授,叫江勇振写的。这位先生也许是为了多几个码字钱,也许是真心热爱胡适,反正,他的胡适传记出奇的长,有三四册,我看到第一册就有600余页。看就看个过瘾,自己也就选了一本这样厚的传记。无语,只有服气。胡适的年代,之前看过蒋梦麟、牟宗三、梁漱溟、徐复观、季羡林等人的介绍文章,很为当时的人的汉语修养所折服,高手中的高手啊。胡适也是一个这样的高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然后十来岁时去上海接受了英文教育,考上了庚子赔款的美国留学生,自此接受西方教育,在美国没几年就能写作英文诗,在英文演讲中获奖,在英文征文中获奖,受邀去美国的多所大学演讲。而此时的胡适不过二十四五岁而已。如果说,这是一个文化碰撞激烈的年代,出这么些少年英雄不足为奇。可是,直到如今,文化的碰撞何曾停歇过。胡适在美国留学七年,整个文化气质被改变了。季羡林留学德国11年。都是贯通中外、古今的大家呀。无比羡慕崇拜。    看到这么些前辈高人的成长,知道了人生的高度,给我指引了方向。他们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他,再高的山峰,也需要一步步攀爬。看这些传记,也就是时不时给自己灌输动力,要尽性,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经常审视、反省自己的生活,使生命过得更有意义。紫醉金迷,不是理想的人生。胡适认为健全的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追求自己的完美,第一,须有健全之身体;第二,须有不屈不挠之精神;第三,须有博大高深之学问。以此自勉吧。   写了这么些不相干的事情,说说这本书吧。物以类聚,胡适交往的都是文化塔尖的一拨人,看他们的交流与对话,真是有华山论剑的感觉,只有仰视的份。这本书给我的最真实的感觉就是这样,高度,视角,我不得不仰视。    今晚,利用酒醉的时间写了这么篇作业,也算是不虚此晚了。明星的孩子满月了,和以前的老同事们喝了酒,尽兴,欢喜。真是时光如梭,自己的孩子也6岁了。珍惜时光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5 20:14
木质弹    首先,江勇振先生的确在搜集史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看得出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其次,愚以为,作者有嫌疑卖弄自己的高明,卯着劲要发人之所未发。他的书有一个大前提,即认为胡适”爱惜羽毛“,故意用日记、四十自述、口述自传等材料把自己打扮好了,让后来者看不到真面目,只能按照他胡适确定的框框去解读胡适。这不失为写胡适的一种视角。在过往是胡非胡的辩论中,这种逻辑与手法也一再出现,唐德刚先生做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即是一例。但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思却有些过于耍小聪明了,潜台词似乎在说人不如我,我有一双慧眼,能识破胡适老小子的装扮伎俩,而今我就是要戳破他的假面具给大家来看。如果作者是带着这样的意图去写胡适,那么即便搜集再多的资料,却也难免超出自我构设的藩篱。至于出版社在腰封上写的什么超越余英时、周质平云云的话,但愿只是为了宣传,而不是作者的意愿。      实际上,看江勇振的其它几本书,如《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亦有这种感觉。一些论述实在有些牵强附会,过度阐释,不足以服人。      再及,待过一阵腾出手来,我或许可以整理出一篇关于胡适与韦莲司的文章来。不是为了八卦,而是确有新的材料来证明一些问题。关于胡适与韦莲司的关系问题,早前余英时先生、周质平先生,以及这里的江勇振先生都曾花功夫研究过,但韦莲司究竟何许人,他与胡适的恋情究竟从何开始,这种奇妙的关系在双方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或许都可以再讨论。愚此前在康乃尔大学翻看过韦莲司的档案,估计江勇振先生多半先于愚看到过。在档案里,韦莲司与许多国际学生都有通信,包括中国学生、印度学生、冰岛学生等。她似乎是在担任某种国际学生组织的秘书角色(这一点待细查)。如果将其工作上的往来信件认为是与胡适之间的情书,恐怕是不合适的。      江勇振先生的计划是五卷本的胡适传记,规模可谓宏大,但史家下笔,先非得有胡适之所言:”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然后亦当努力做到陈寅恪所言”同情之了解,了解之同情“。如果掺杂过多的发人之所未发的意图,则可能适得其反。这不免令人想起《海角七号》的男主角,人家说他”唱歌太用力了“,江勇振先生写这本书大概也有这个问题。  详情 发表于 2013-8-5 22:05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3 01:28 , Processed in 0.05413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