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暗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暗示》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它的写作缘于《马桥词典》的完成,并试图推翻《马桥词典》的某些结论。“我必须与自己做一次较量,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揭破语言所掩蔽的更多生活真相”作者如是说。

作者简介
  韩少功,当代作家,湖南长沙人。曾任《海南纪实》《天涯》杂志主编、社长。现为海南省文联主席。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十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丙崽》,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大陆、台湾及法国的文学奖项,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韩少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他的作品总是长久地吸引文坛和读者的关注,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最新书评    共 2 条

wushen    韩少功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字之外的具象领域,这个领域阔大而又深沉。虽然如此,它却不像文字那样,有时高深莫测地让人难以接近,弄得我们只能在其边缘打转,始终不得要领。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个个具象,这些感受细腻而又准确。甚至在我看来,相比较于文字,韩少功认为具象带来的东西,包括生理上的感受,如疼痛,才是实实在在的。看他描写两个教授体验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生活,让人捧腹之余,不禁觉得有些荒诞,因为看起来是那么的虚幻。   虽然这是一部思想性的著作,但其中所举的例子大都来自作者的知青生涯,中间提出的对于文革时期诸多事件的理解在我看来不乏与人论辩的味道,但我意不在此。我很不幸,看书的时候想到了苏力举过的一个看黄片的例子。他曾经摘抄过一段一位学生记载其室友看黄片的经历,目的似乎是想证明影视这种声像对于人的不同感染力。拿韩少功的理论来看,声像正是文字之外具有代表性的具象,这个例子又可被视为一个佐证。我不是要多举一个例子,而是借由这个例子想到了苏力的一贯批判。他说有些人是看到一些词就会冲动的,譬如黄碟案中的“家中”、“警察”,前者构筑成了一个私人的权利领域,后者则相对应地就代表了所谓的公权力。一个内容丰富的事件就这样被两个词语绑架,除了那个干瘪的对抗结构,他们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苏力的贡献如果要我来说,这是一个顶了不起的地方。他带领我们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认识法律的诸多要素,而不是只在一些词语中打转。   在这个意义上,读苏力的学术论文和韩少功的短篇是一种的同样的享受。后者的知青生活是鲜活的,没有靠拢在一组组概念之下,苏力描写的基层法庭也同样如此。总而言之,两者都是非格式化的。内容丰富而不教条,让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以及他们对于种种人情世故的深刻体察。     详情 发表于 2013-8-17 11:28
西西弗     孩子已经快两岁了,叭嗒叭嗒地乱跑乱撞,极其可爱。霞却说,这两年生了他,就天天关在屋里带他,简直就是同社会脱节了,感觉日子不知怎么过的,而衰老却是明显感觉得到的,外表老了,心态也陈了。       外边一直在下着大雨,一直下了很多天,仿佛不会停止一样。有很长时间的静默,大家不知说些什么才能将这段长长的空白的岁月填上。而日子的确在不知不觉中百米冲刺一样,眨眼即过。只有孩子在乱动乱叫,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存在,以一种新的生命的延续来宣布这一切的真实性——日子的确是这样过过来了。       这几年的确在一份平淡中,不知不觉的流过了,而这两年的每一日每一夜,却像是深深划过我的肉体般,深刻,真实,而又永生难忘,过得不快,也不觉得慢,但每一个日夜交割处,那色泽的记忆却永远难忘。直到,昨天翻开终于找到的《岁月》,韩的话又让我欣慰了:       “回想起来,记忆最深的生活也就是最困苦的生活,那让人心有余悸的记忆,几乎可以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也许正是由于害怕这种记忆的丢失,我一次次情不自禁地制作着困苦,就像孩子无聊时情愿把自己的指头咬疼。”       “人都希望生活安逸,但安逸和舒适加速了时光,缩短了我们的生命,是一种偷偷的掠夺。这是一种两难。”尼采说过,要使你的生命变得长些吗?让你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人的生命理性长度是既定的,那么生活的方式与态度就决定了你感性生命的长短。这,也就是平时常常说的“生命有限,生活无限”。度日如年与度年如日不恰恰说明了这点吗?当你的记忆里满满的填充着生活的脚印时,你的生活是精彩的;当你生命的落叶满地,而脑袋里却空乏贫瘠,这时你难免会悔恨自己的虚度,埋怨时光的无情。       看霞追着孩子跑这跑那,强迫着灌下牛奶,又忙不赢地换尿布,客厅的电视放着无聊的台剧,那满屋的虚幻的相片,仿佛我一眼就能看穿的她的人生。有些人的一生,一马平川就能看到底,有些人的人生,却沟沟壑壑,充满惊惶。有时问问自己,想要哪种人生。其实,也想要那种庸碌得将自己窝在大沙发里,听听音乐,看看小说。可是永远的知道,这样的日子,不适合我,不可能适合我,它会让我形如行尸。那前方的路,其实大都由自己选,注定了要选这样的路,那么有些东西就必须承受。       危险,还有广义的危险,包括贫困、歧视、动荡不安等等,能使我们的感官充分地开放,对信息的吸纳力成倍地增强,身边的任何动静都难以错过或逃出我们的关注,并且最终成为记忆烙入心头。只有凭借感觉的丰收,凭借具象在记忆中的丰富储存,人们才能证明生活的存在,证明自己不同于病床上那些植物人。       这两年,的确对信息对知识的吸呐力成倍地增强,敏感度增大,仿佛痛苦一边撕扯着你的身心,而另一边却在不断地不甘地筑造一个理想的小庙,即使这样的“建筑”让人看得心惊胆寒,胆心不已,可内心的执拗又从不允许自己认输。有时想想,是感激这样的岁月的,是享受这样的日子的,是一边痛着一边爱着,一边哭着一边笑着。记忆也就如此的真切而绝无一点虚伪和无聊了。      人似乎只能在两种死亡中选择。      肉身的死亡,或是感觉的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语)      我还没有作出决定,还得想一想。  详情 发表于 2013-8-18 11:05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7:45 , Processed in 0.25932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