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 21
|
我的青春回忆录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青色
01年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陈凯歌的《少年凯歌》。
09年冒出了这部《我的青春回忆录 陈凯歌自传第1部》(下简称《青春回忆录》)。
01年的《少》版我买过,觉得写得很好。本来以为《青春回忆录》是陈导新写的一部,特别是《青春回忆录》的副题“陈凯歌自传第1部”,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象是陈导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回忆,目前刚写完第1部,新鲜上市。
于是在网上买了这本《青春回忆录》,结果翻开来,陈先生在自序里第一句就把我放倒了:“再想不到,一本十几年前写的小书,仍能在2008年末再版……”
我晕!赶紧看目录,果然和《少年凯歌》的目录几乎一样,只多了附录里的三篇文章:
1“千里走陕北——《黄土地》导演阐述”写于1984年(共8页)
2“张国荣的眼睛”(共2页)
3“《梅兰芳》的拍摄初衷”(共2页)
也就是说如,和《少年凯歌》相比,出自陈导的文字大概只有12页的新内容(且这12页采用的是上部1/4留白的版式,12页能容纳的内容就更有限了)。
唉,太让人失望了。
不过似乎也不能怪陈导,因为看后记里有个叫黄斌的说:是他张罗修订出版《少年凯歌》的,并且是他建议更名为《我的青春回忆录》。至于到底修订了什么,则语焉不详,难道“修订”只是指增加的那些图片?
而副题“陈凯歌自传第1部”以及什么时候出“第2部”则答案不详,难道我应该将副题理解为——陈凯歌的“第1部”自传?
总的来说陈导这本书还是很好看的,但如果买过《少年凯歌》且手头紧的话,似乎不用买这本了吧?
唉,这书名改得,你就是改成《少年凯歌——修订本》也显得真诚一点嘛。
详情
温暖先
书名:《我的青春回忆录——陈凯歌自传第1部》
作者:陈凯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读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像喝一听雪碧,我爽快乐呵地喝完,再泛几个气嗝,却也惬意。读陈凯歌的《我的青春回忆录》却不行了,我得支一盏台灯在桌上,抚平心绪,不时或作沉思皱眉惴惴状,正如品一杯苦茶。
一直以为,对于一个电影导演而言,那些似乎与电影毫无干系的人生经历反而会是更重要的。关乎电影的一切可以成其为导演,电影之外的人生才成其为自己。这也刚好与潘桦老师之前在通话中所提的“唤醒你自己的生命”的教诲不谋而合。陈凯歌在本书中所做的正是唤醒自己的生命,而且是最悲痛那一部分的生命。他说“本书的主题是克服恐惧”。不是谁都能坦然讲述自己在别人大声呵斥之下痛哭流涕的怯懦和举手推搡自己父亲的愧疚。那本就是一个个疮疤,揭开来给人看,便需要脱下光鲜的衣袍,屈下高人的身段甚至放下不可触碰的尊严。但是在把这一切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摆在外人面前之后,再重新穿着打扮的陈凯歌,姿态也便近于超然。这样的意义必然不是在于“我甚至把最丑陋的自己暴露给你,你终于对我无可指摘”,而更在于“我甚至可以面对最丑陋的自己,或许我可以无往不利”。陈凯歌说“因此,这是我的自供书”。
当一个人及早地能有一个机会认清自己的时候,他应该是幸运的。“文革”便是少年凯歌的这个机会。撇开他为这个机会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言,他终究还是幸运的。他在认识自己的同时,顺便认识了世事和生活。单作为一个后辈,一个学生,一个追随者而言,再次审视陈凯歌的风光得意照时,已觉不再那么闪亮,遑论他本人背负着对自己的否定走过几十年生命。原本在许多人把一切过错都归咎于那个疯狂的年代时,陈凯歌却不放过自己“我试图做的,就是在审判台空着的时候自己走上去,承担起我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这是一个良知者对自己的苛求,也是一个艺术家对人性的拷问。因此自彼之后的人生颇多沉重,却也充满力量。
不谈电影,单论文字,陈凯歌在书中的表述当真文采流溢。半文半白的字句间竟有着鲁迅的风范,可见其古文造诣。套用陈凯歌在文中描述少年时同学的一句话是,如果他不拍电影,“写东西也是一个好的”。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06:49 , Processed in 0.256762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