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生长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1: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而第三部是正在热卖的《北京,北京》。
      《万物生长》记录了一位医科学生秋水八年的成长经历。主人公秋水是北京一所著名医科大学的学生,从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1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2 03:32:5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三部曲》,从18岁给我一个姑娘读起,万物生长已经是第二本了。
        冯唐很痞,很狡猾,有初恋情结。《姑娘》一书被我总结为“阳具”二字,那是热血沸腾的童男子迸发的激情。《万物生长》就好像阳具出入过些许美妙的阴道,有了故事,也有了些许怅惘。
        好吧,我不得不接受血一般的真相:男人都有初恋情结,最爱的永远是初恋。我只能从自己也俘虏过谁谁谁的初恋一事上扳回一局。但走在街上,四目相对时早已认不出谁是谁了。
        想起读过的青春文学的书,发现他们说的青春和我的都不一样。
        我的确是很怪啊,是个奇葩。说乖也不乖,但确实纯洁。又臭又硬,在幻象中倔强地坚持着特别的存在。一株硕大的连自己都叫不出来名字的植物,外形庞大而怪异,顽强,骄傲又自卑,像一颗坚挺的岩石。
        有一句很俗的话说:再不堪的青春也是限量版。更何况,我的青春不堪吗?我堪得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书皮上是一个欠抽的胡须男举着郁金香酒杯,眯着眼从酒杯里看世界。书名叫《三十六大》。当时我纳闷了,我党的文件出版已经改走古惑仔路线了吗?抽一本出来一翻,第一句话就躺枪。我说好,就是你了。拎了回家后,没隔多久又拎了本《活着活着就老了》回家。再往下是《不二》。最后是《万物生长》。
      
      先说不二吧。
      
      有的人是生而知之的,没有手机,没有平板电脑,耶稣孔子一样全知全能。有的人也是生而肿胀的,比如冯唐。他的肿胀还不是对着女人风花雪月里爱恨绵绵,他肿胀的目标是全世界。在男性荷尔蒙的驱动下,冯唐是可以对着全世界肿胀,然手呐喊说,“你看!你看啊!哈哈哈....”然后双手在空中疯狂的握拳上举。红糖是拿生命在写作,所以也想在读者阅读的时候一并要了读者的命。
      
      看不二的那天,我一天吃不下饭。汁液淋漓,不知所谓,不到十篇儿,书就蒙尘去了。前面因为三十六大而对红糖积累的好感被不二的痛苦阅读体验给全部抹杀。因为不二的书皮颜色深,后来直接被我拿来做鼠标垫了。
      
      最后入手了《万物生长》。红糖又驳回一局,这样不高不低,对红糖的总体印象没有垫其他作家的底,但也不似原来那么褒赞了。我想冯唐这一站我是下了,他的其他书也不用看了。
      
      这两三个月以来的观后感总结起来就像写了个英文字母U: 起点很高,然后迅速下坠,一番挣扎,在直线上升,回到原点。他的别的作品怕是也超不过《万物生长》了。
      
      万物生长,有灵气,文意沆瀣,天马行空。虽然我还没看完,就觉得胸意难掩。他的笔触,很有带动性,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有坚实思想体系的动荡份子。看了他的书,很快就被策反,说起话来也有踢猫骂狗言语粗鄙的倾向。最近老是觉得自己走路都喜欢靠左边。
      
      
      当我真正看完万物生长,我又发现这不是小说,故事呢?故事在哪里。
      
      看别人写书,无外乎两种感情。1:惊为天人,犹如仓吉造字,有鬼夜哭。那些下笔如神的句子真的是神写得。2:不过如此。我是没写,我写不会比他们差。看冯唐不会叹为观止,机智处如落花缤纷,却没有大雪覆盖润物无声。当然也不会觉得自己可以有得一拼。
      
      如果文学真有金线,冯唐还没有在我的金线的之上。我的标准是上有钱钟书和张爱玲。下有韩寒和小四。冯唐在中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 06:02:31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利用上下班的地铁时间读完了冯唐的北京三部曲之一《万物生长》,感触颇多,来这里墨迹几句。
             其实早就听过冯唐的大名,这位毕业于中国顶级医学院的妇科肿瘤博士抛弃广大嗷嗷待哺的妇女同志不顾跑去外国咨询公司做了商业幕僚,结果商业幕僚干的倒也不赖,官至华润集团医药公司总经理,在商业领域人家也算小有成就吧。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出了许多本书,其中《不二》一度成为与中国古代黄色经典巨著《金瓶梅》比肩的著名黄色小说,因为太黄了,目前在中国大陆禁止发行销售,也就是有幸成为了传说中的“禁书(建议大家在网上找来看看,这是一本高级黄色小说,虽然是本色情小说吧,但并不让人觉得肮脏,足够高端大气上档次)”。光看冯唐这人生阅历,我的好奇心便腾的起来,想用放大镜仔细看看这个集妇科医生、作家、商人于一身的主,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于是捧起《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其实讲的就是冯唐在北京长大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轴延展,更多的像是不同的生活片段拼凑而成。冯唐在北大读医学预科时候的初恋,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时候的自习、爱情和哥们,偶遇的大龄成功女士以及微妙的爱情,出现的种种人物似乎都没了结局但却都有具体的事,一闪即逝。其实我倒喜欢这种写作方式,生活本就是张张照片组合起来,当你闭上眼回忆过去,无非就是个截图而已。为什么最近《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这么火,无非就是卖了全民回忆过去的噱头,那些年吹过的牛逼喝过的酒流过的泪打过的架追过的人读过的书考过的试踢过的球那些那些上课上了一半想拉屎的惴惴不安那些上学马上迟到的一路狂奔那些在喜爱的女生面前的拼命表现那些都随风而去了,那些最铁的哥们最无话不说的人每天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早已各奔东西四海为家,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英雄终将被遗忘,美人终将会衰老”的宿命。所以,本就没有结局,能留下的都在影集里。
           看了冯唐的大学生活,再看看我的大学生活,蓦然发现好像90年代的大学生跟现在不太一样。那一代生于1970后的人,有理想主义者情怀够能吃苦,最牛逼的是会写诗都有一身的文艺细菌。那一代人虽然也拼爹吧,但是不像现在这么赤裸裸,找工作找对象连他妈做爱都要讲一下我爹是某某某,好像他爹是伟哥一样,不整两口就勃起不了。那一代人没有那么强的竞争,那时候互联网刚起步,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没有新浪没有美剧,房价没那么高,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打球看看盗版光盘泡在图书馆看各种文学著作牵着姑娘的手满校园走。而现在呢,竞争激烈自不必说,人心不古,那些纯真都被高房价掩盖了,那些真心话酒后都未必能吐出来,还未进入社会已是一身的中年人气息,拼了命往体制里钻求安稳求铁饭碗。毕了业一进社会看到的就是天花板,有爹固然好,没爹认干爹,没有干爹可认只能拼命,命拼没了英年早逝无非成为新浪微博热门话题,还他妈持续不了一周就被新的舆论热点取代了。悲剧吗?但我不认为这是个悲剧,因为悲剧太多了就成了喜剧,因为我越来越分不清好坏。毛主席曾教导我们,世界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这帮小兔崽子的,还是那句话,英雄终将被遗忘,再牛逼的爹到了退休年龄也得在家窝着看报纸浇浇花而已。我只是单纯的怀念那种好像丢了的纯真。
              似乎唯一不变的就是吃,最好是夏天夜晚,三五个哥们,找个又脏又吵的路边烧烤,在树底下支一张桌子,来一百瓶啤酒,点一桌子肉串,再买几个冰镇大西瓜,可劲撸可劲吃可劲喝,看着夜晚的霓虹灯,吹着牛逼,喝多了就吐就哭真情流露,遇到挑事的抄起酒瓶子就砸,这他妈才是生活,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万物生长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吃豪华饭店人模狗样的未必见得牛逼,吃路边小摊大大咧咧的也未必见得傻逼,生活本就该随意。别整天磨磨唧唧,怕这怕那。
              想起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只不过自我大汉朝后,虽历经隋唐盛世,但时至今日,纵有灯红酒绿,只是再无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意境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 05:08:4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故事,更是一种青春的生活状态。有血性有野性,诙谐而辛辣,或者说雄性荷尔蒙很多,通用他人的一句话就是“有点王小波 有点王朔”。文字功底真强~~~似乎女性读者奇多,也不难理解。奇男子
      似乎万物生长是他的三连本的第一步,也还有其他作品,MARK FOR LATER. 旅途或悠闲时可以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3 16:34:47 | 只看该作者
      看书是一件再愉快不过的事,可是看完之后满足却无处倾诉也十分苦恼,你知道周围的人都没看过,也没兴趣听你说她有多好,更盛者会斜眼睛看你,你怎么看的都是这个路数的阿。你去看书评,别人说自己的感受,你却不喜欢,连看完都难,于是更加苦恼,却也明白听我絮叨的朋友的感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7 10:20:0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然后看的这本,开章便觉文字已经到达一个高度。和朋友小叙:冯唐的书黄而不色,不庸俗,充满才气。活到二十有三,从冯唐这里开始领略文字的巨大魅力,让我摆脱无止尽的刷网页看肥皂剧,让我摆脱空虚,每每下班回到家还有床头的一本读物等着我,让我能暂避琐事,心甘情愿窝在秋水的肿胀世界里。
      看到后记的最后一段,更觉冯唐聪明,读完这本文字,我也算回望或是展望了自己的青春,感觉烦躁异常,感觉山非山、水非水。如今看它渐渐远去,竟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4 03:33 , Processed in 0.0455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