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与兰登书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国兰登书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团,他的创始人贝内特·瑟夫也是美国出版界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回忆录《我与兰登书屋》是一部生动反映美国二十世纪出版业风云变幻的经典性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趣味、幽默、智慧的文学回忆录。
      作者从一家小出版社销售业务员做起,到收购“现代文库”,创立兰登书屋,使之发展成为美国最成功的高品质商业出版社。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他创业经营过程中无数幽默、有趣的轶事,其中涉及他与很多作家如尤金·奥尼尔、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等人的交往,也有关于他和美国其他出版家的交往,还谈到了他经营出版社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趣事和经验谈,作者用他幽默、智慧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他是怎样经营出版社、如何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如何与作者、同行打交道、如何运作图书等等。你可以从一个成功的出版人的成长轨迹看到一个世界最大出版集团的崛起之路。

    作者简介
      已故美国兰登书屋创始人贝内特·瑟夫(1898-1971)是美国出版界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回忆录《我与兰登书屋》是一部生动反映美国二十世纪出版业风云变幻的经典性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趣味、幽默与智慧的文学回忆录。

    最新书评    共 9 条

    sakura     一本极好的出版人的书。贝内特的文笔十分幽默,从中可以看出他乐观的性格。彭伦的翻译也很好,读起来很畅快。记录的事情是很琐碎,但都很有趣。看了之后对出版行业更热爱了,也很想做一位像瑟夫先生那样优秀的出版人,所以努力的道路还很长呐。    贝内特真的是一个很机智的人,也很有想法,善于和许多人打交道,这样的人才去做了出版,果然与图书世界有关的人都应感激他的恩惠。他很热爱出版事业,热爱生活,笔下的出版故事可是极有意思的!还没看到一半,我就想买来收藏了,只可惜现在市面上大多见不到了。    一本好的出版人的书必定会得到行业内出版人士的推崇。目前了解的已经有三位老师推荐过这本书了,果然值得一读,甚至再读。以后做出版感觉到压力的时候,看看这本书或许会快乐一些,再找回当初想做出版的激情。    小小总结一下吧。贝内特有远见,有胆识,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即便年岁渐长他也依然褒有童心,是个老顽童,很可爱。他总说自己运气好,但即便真有这样的运气,没有他机智的处理最后事情也还是会搞砸的吧。在“做好自己”这一方面,贝内特很成功。    即便只有五星,我还是想打六星来着,不过最后还是五星吧。看的是第二次印刷的版本,还是发现了别字呢。对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来说,这有点那啥了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10:47
    书女飘     1925年,27岁的贝内特·瑟夫(Bennett Cerf 1898-1971)和合伙人唐纳德·克劳弗尔以20万元投资买下“现代文库”,并于1927年创办了兰登书屋,在随后的四十多年中,他们把兰登书屋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出版集团。1998年,贝塔斯曼以公司历史上单笔最大投资,收购兰登,成立新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公司,兰登书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最具影响力的英文图书出版集团之一。贝内特·瑟夫在回忆录《我与兰登书屋》一书中回顾了自己从少年时代的阅读生活、到青年时代的创业,乃至投身出版业四十年的人生体验。至今读来还令人兴味盎然、激情满怀。         读《我与兰登书屋》,给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曾公平公正地做事。在人们公平公正时,每个人做事都很顺利。这是我一生遵循的信条。如果你赚了钱,要让别人也赚。要是有人受到伤害,那可不好,但如果你能把事情办得人人都得到好处,这才是理想的生意经。”      这样像一杯白开水一般朴实无华的信条正是构成了兰登书屋成功的基石。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出版生涯中,贝内特领导的兰登书屋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策略,与同行结成联盟 ,共同把蛋糕做大 ,然后分着吃,让人人都得到好处。       1925年,兰登书屋在“现代文库”中收入了W·H·赫逊的《绿色公寓》,这本书当时在美国没有版权问题,从法律角度上,任何出版社再版这本书,都不用向首先引进该书的出版人阿尔弗雷德·A·克瑙夫的出版社付费。但贝内特出于对心中“出版偶像”的敬佩,在收购“现代文库”后不久就和唐纳德拜访了克瑙夫,同意按照每本书六分钱的条件支付版税,而此前,“现代文库”丛书的前老版贺拉斯·利弗莱特一直拒绝支付这笔钱。这一异常公道、慷慨的举动,从此成为贝内特与克瑙夫友谊的开端,这也导致了几十年以后,克瑙夫最终作出将其出版社并入兰登书屋的决定。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30年,兰登书屋出版了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刚刚起步的“每月之书”俱乐部选中这本书,并预付了保证金5000元。当时凡是俱乐部看中的书都会付一笔保证金,俱乐部再根据销量付版税给作者和出版社,销量不好出版社也不会退预付金。当贝内特和唐纳德收到他们出版的第一本大众图书的支票时,自然欣喜不已。不久,“每月之书”俱乐部决定提高预付金再次寄来5000元的支票。贝内特和唐纳德却决定退回支票,并附上贝内特的亲笔信:“亲爱的谢尔曼先生:发生这样的事情真奇妙,让人对人性重新树立信心。不过我必须告诉您,如果您把保证金从5000元减少到2500元,我也决不犯傻把2500元退给您。既然我们约定5000元成交,我还必须告诉您,那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关门回家了。所以我现在淌着眼泪,奉还你们多付的这张5000元支票。”但对方也不肯收下退回的支票,最后的结果是,在愉快的“讨价还价”中,双方以7500元成交,大家都很开心,一顿饭吃完,已经成了生死之交。       兰登书屋始终把作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经常在它看好的作家还没有作品时,兰登就付给作家定金,愿意出版作家写出来的任何东西。而有些书即使不赚钱,也要出,比如诗歌集出版了就会亏钱,但贝内特坚持认为:“每一位受人尊敬的出版家都应该出版诗歌,甚至一些明知亏本的诗歌。”自从与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合作之后,兰登书屋还持续出版戏剧剧本。贝内特深知,出版这些市场很小的文学作品很可能会亏本,却可以为兰登书屋树立威望,吸引年轻的剧作家和从未出过书的新作家。       正是由于强调“合作共赢”,兰登书屋的书目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重要作家的名字:马塞尔·普鲁斯特、格特鲁德·斯泰因、威廉·福克纳、辛克莱尔·刘易斯、W· H·奥登、威廉·萨拉扬、巴德·舒尔博格、欧文·肖、杜鲁门·卡波特、E·L·多克特罗、菲利普·罗斯……兰登书屋成为了一家令无数作家向往和信赖的出版社。兰登书屋当时位于麦迪逊大街457号的办公室、贝内特的家乃至编辑们的家都成了作家们的另外一个家,作家们不用事先打招呼就可以跑到兰登书屋的各间办公室,编辑们有时早上来上班,还会撞见带着女友在那儿过夜的作家下楼。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每次到纽约,就把兰登书屋当作他的落脚点。他会径直走进办公室,脱掉外衣。他常常佩戴着贝内特送给他的一付红色背带坐在那儿,抽着烟斗,看平装本推理小说——这是他消遣的嗜好。有年轻作家来时,贝内特就说:“你想见见威廉·福克纳吗?”这总是令他们很激动。于是,贝内特请他们进来,他们的眼前就是这个翘着双腿,佩戴着红色背带,叼着烟斗读书的人。贝内特说:“这位就是威廉·福克纳。”这时,比尔(威廉的昵称)就把烟斗从嘴里抽出,友好地说了声“你好!”又继续埋头看书。       贝内特乐观、坦诚、幽默、热情,天生爱跟人打交道,“笼络”起作家来真可谓花样翻新,乐此不疲,十分有耐心。著名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贝内特崇拜的偶像。他曾说:“每当有人要我说出自己一生中遇见过的五六位伟大人物,我总是说到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是博尼与利弗莱特出版社的签约作家,博尼与利弗莱特破产后,尤金成了众多出版社争夺的对象。贝内特采取的策略是直飞尤金和他的妻子卡罗塔居住的海岛,让自己真正成为了尤金的好朋友。著名诗人罗宾逊·杰弗斯的情况类似于尤金,贝内特利用当年在博尼与利弗莱特出版社整理罗宾逊诗集时留下的印象,赶往加利福利亚,和他顺利签约。1933年,兰登书屋欣然宣布,本社业已成为在美国独家出版尤金·奥尼尔与罗宾逊·杰弗斯作品的出版社。       贝内特深受作家们热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在生前曾经将他的长篇自传式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手稿交付给兰登书屋,并要求剧本在他死后25年之后才能出版。奥尼尔去世之后,他的妻子要求兰登立即出版这个剧本,而且,从法律的角度看,她的要求有据可依。但为了这份承诺,兰登书屋拒绝了出版这本可以畅销的遗作,选择了把书稿退还家属。当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成为热极一时的畅销书时,贝内特却说:绝不后悔。奥尼尔的编辑和挚友萨克斯·康明斯对此十分感激。他说:“瑟夫忠于友情的行动使我肃然起敬,但我尤其钦佩他宁可坚持一个出版家的原则也不违背死者的意愿的。”       时代在变化,技术也在革新,由于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推动,图书出版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印刷技术早已告别了“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伟大变革;散发着油墨香的纸质书正慢慢地被多功能的电子书所取代……但我相信兰登书屋强调“合作共赢”,让“人人都得到好处”的图书出版之道,或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04:41
    紫檀    我敢打赌,瑟夫先生一定是个招女人喜欢的幽默男人!看看他这本回忆录,让人忍俊不禁啊,他与作家打交道,也与编辑打交道,还与那个年代打交道——跨越2次世界大战的时代,如果没有珠玑圆润的口才,很难把一家出版社做成兰登书屋。   瑟夫笔下涉及了两位美国总统,小罗斯福和杜鲁门,前者对版税锱铢必较,甚至亲自用笔计算每一本书的收益,而杜鲁门,因为任内解除了艾森豪威尔的职务,遭受对方毫无意义的报复,虽说都是文化圈的事,故事依然好看。他还披露了楚门卡波特确实是个gay。     详情 发表于 2013-8-2 09:01
    bathba    我买的是1997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这个我也是看了讨论区其他网友才注意到的。   Copyright @ 1977 by Randon House, Inc.   此处应为Random      我看到的错误。   第30页   了西奥多·德莱塞今晚带他去看棒球赛。我被棒球烦死了。贝内特,如果你想马上跟我搞好关系,就帮我带德来塞去看球,怎么样?“      第36页最后一段   多蒂·帕克当时已经因为她的机智俏皮而着称。      第38页最后一段   有时候参加这种会议的还有后来在我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宝琳·克雷丝沃斯。她当时还是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姑娘,非常非常可爱。我给她去了个绰号”小荡妇“。      第61页最后一段   正在此时,服务员将咖啡端了上来。突然,德莱塞一把抓起杯子,将热腾腾的咖啡泼在利弗莱特脸上,令人膛目结舌。赫拉斯跳起身,咖啡顺着他衬衫的   应为贺拉斯      第81页第三段   那是疯狂的年代。曾经的日子过得像百万富翁的人突然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欠了经纪人一屁股债。他们变卖一切,所有股票化为乌有,欠下了一辈子都换不清的债。      第135页第一段   一。人人都爱她,她真是个宝。哈里森·史密斯也因为合并而加入,尽管我们并不需要他。哈里森无疑是世界上最风趣也最让人着恼的人。   这个着恼不清楚是烦恼还是什么恼?      第139页第二段   另一个关于《亲爱的朋友》的故事显示出鲍勃性格中一个有趣的侧面。迪克·西蒙听说我们要出版《亲爱的朋友》一书,便打电话给《先驱论坛报》星期日书评版编辑艾瑞塔·范·多伦,说他想为这本书写篇书评。一位出版家为另一位出版家做的书写书评,艾瑞塔感到颇为不同寻常,就来问我行不行,我说这是鲍勃做的书,应该让他决定。鲍勃说他很乐意,因为迪克对音乐很在行。   这里的两个做字我认为应为作。作的书,而不是做的书。      第146页第六段   一九六二年七月六日,《纽约时报》的编辑一早给我打电话说,福克纳去世了。不到两个小时,我就登上了前往奥克斯福德的飞机。多年来,比尔多次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但我却一再推迟。现在我第一次去,却是为了他的葬礼。想这这我就心碎。      第153页第二段   一九三八年四月,《富兰克林·D·罗斯福政府文件与讲演集》出版了。这套书分五大卷,每本三元——与今天的定价相比,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低价。不过自从罗斯福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初期试图向最高法院安插支持他的法官之后,他的支持率迅速下滑,我们很快发现,当时几乎每个舍得在图书之类的东西上花十五元的人,都讨厌富兰克林·罗斯福。而且这套书相当沉闷,几乎没什么可以让人读得兴奋的内容,更有甚者,罗斯曼非常浪费。他给了我们足以填满十卷的内容发排,等到清样出来后,他再决定取舍,结果印刷厂校对、裁切装订的费用高得吓死人,而我们对此却毫无发言权。      第156页第三段   二战期间,希恩当起了战地记者,可他做出的战事预测总是接二连三地失误。倒是他在一九四九年写的关于甘地的书《仁慈的光芒普照吧!》,入选了一九四九年的每月之书俱乐部书目,这本书写得很好,可他为写这本书去印度做研究后,贩回来一大堆疯狂想法。   这里的贩字感觉不对劲,如果非用这个字也没觉得不妥。  详情 发表于 2013-8-17 13:33
    西雅图    兰登书屋是美国最著名的出版社,它的创始人贝内特·瑟夫是美国最伟大的出版家,他的这本回忆录《我与兰登书屋》是我读过的最好看的自传。      书写的相当有意思,贝内特本人就是一个讲笑话的大王,他的人生信条就是“一点点幽默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有劲头”,他甚至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每当他走进房间时,人们总是因为他的到来而更快乐。”      作为一个喜欢说笑话的出版家,书里写了很多美国作家的真实笑话,比如有一次贝内特介绍一对姐妹花给作家威廉·萨拉扬认识,结果宴会结束后萨拉扬就给姐姐打电话,叫她过去和他过夜,姐姐说:“萨拉扬先生,我可不是个随便的姑娘”,萨拉扬说,“你可是要拒绝和萨拉扬过夜的邀请哦”,在姐姐表示坚决不去后,萨拉扬居然问,“你不肯?那你妹妹在干嘛呀?”      也有贝内特自己编出来的笑话,因为萨拉扬的这种稀奇古怪的个性,贝内特编出了很多关于他的轶事,比如有一次前台接线员电话通知贝内特:“瑟夫先生,有位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来看你。”贝内特马上说:“请萨拉扬先生上来吧。”这些笑话编了很多,以至于萨拉扬也以为这是真的,甚至写进了自己的自传。了解美国20-60年代的作家轶事,这本书可能是最好的一本。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At Random:The Reminiscences of Bennett Cerf》,贝内特是个喜欢搜集双关语笑话的家伙,At Random一层意思上表示“在兰登(书屋)”,另一层意思,At Random也有“率性,洒脱,不按常理出牌”的意思。贝内特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自由洒脱的家伙。在踏入出版业前,他在华尔街证券公司工作,有个朋友带他去见当时的出版家贺拉斯·利福莱特,午饭时贺拉斯说自己最近缺钱,如果贝内特愿意借给他两万五千元应急,他就让贝内特当副社长。贝内特乐坏了,跑到电话机前打电话回证券公司说:“我今天下午不回来上班了,以后也不来了。我要进入出版业了,再见了,各位。”      而当贺拉斯决定纳入贝内特时,他说,“我得核实一下你的能力,因为我对你并不了解,有什么我们两个都认识的人吗?”贺拉斯提出了一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的名字,贝内特说自己也刚好认识他,于是贺拉斯决定向其了解贝内特的情况。结果贝内特出门立刻打电话给这个经纪人,要他做个好的评价。结果第二天贺拉斯见到贝内特时说,“听起来你很棒,给人印象深刻。”贝内特说:“是吧,我想也是,因为是我叫他这么说的。”      后来因为贺拉斯的出版社经济问题,需要用钱,贝内特提出花钱买下该出版社的丛书“现代文库”,进而自己成立了兰登书屋,之所以命名为Random House是因为贝内特自己说想做一家不定期出书,出书的风格、种类不定的自由派出版社,几个合伙人一拍即合,美国最棒的出版社由此诞生。      贝内特成为一个深受作家热爱的出版家不仅是因为他是个幽默的人,更因为他如此诚实。当兰登书屋刚起步时,每月之书读书俱乐部付了一笔五千元的预定金给兰登书屋,预定《白鲸》这本书,这可是个大生意,贝内特高兴的宣布:下午不上班了,放假回家!结果一周后,每月之书俱乐部告诉贝内特,决定提高他们的预付金,翻一倍。因为他们觉得不能让兰登书屋吃亏,所以又寄来一张五千元的支票。贝内特回信说,这个奇妙的事情,让我对人性重拾信心。既然我们约定以五千元成交,而且我必须告诉您,那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关门放假了,所以我现在流着泪奉还这张五千元的支票。      而且贝内特对于作者的版税、利益,都放在第一位考虑,经常在作家还没有作品时,兰登就付给作家定金,愿意出版作家写出来的任何东西。而有些书即使不卖钱,也要出,比如诗歌集出版了就会亏钱,但贝内特说,不出版诗歌的出版社算不上好出版社。      读到这些事情时,我都陷于深深的疑虑之中,怎么资本主义国家有这么富有人情味和责任感的出版家,从小受到的教育都告诉我,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坏,为啥贵国反而是隐瞒印数、克扣版税、出版社主动做盗版最多的国家哪?很希望去党校进修一下,让老师解说一下其中缘由。      继续说贝内特,贝内特之所以能网罗了像威廉·福克纳、尤金·奥尼尔、詹姆斯·乔伊斯、杜鲁门·卡波特之流的大作家,和他是个随和、没架子的人是有关系的。他邀请到法国作家哥特路德·斯泰因来美国,在电台访谈节目上,贝内特这样开始这次访谈:“斯泰因小姐,您现在做的节目时东西海岸大联播,借此机会,你可以想美国公众介绍一下你书里写的是什么,能成为你的出版商,我很自豪,但是我总对你说,我根本看不懂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斯泰因立刻回答:“啊,贝内特,我也总对你说,你是个好孩子,可你真的很笨。”于是在斯泰因的新书的出版前言上,贝内特老老实实吧这个笑话写了上去,“我很喜欢出斯泰因小姐的书,虽然大部分时候我根本看不懂她的思路。斯泰因小姐告诉我,那是因为我是个笨蛋。……我们希望,她忠实的读者看懂的比我们更多!”      剧作家莫斯·哈特出版自己的自传《第一幕》前,要贝内特估计下这本书能赚多少钱,贝内特说,关于戏剧的书从来都不畅销,但因为莫斯·哈特的名气,他估计能赚两万千元,这已经很不错了。于是哈特决定把这本书的收入全部送给他的两个孩子。结果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连续几个月成为排行榜冠军,除了版税收入,哈特和得到了来自好莱坞的二十五万电影版权费,这些钱全部给了哈特的两个小孩子。莫斯嘴上大发牢骚装的很心疼,实际上打心眼高兴,他把两个孩子叫“李尔王的孩子”,常抱怨“李尔王的孩子把钱都拿走啦。”然后转头冲贝内特嚷嚷:“你这只狗!都是你跟我说它不会畅销的!”      此类笑话整本书里都是,贝内特把出版圈里的事讲的妙趣横生,据说1991年这本书在中国首次出版后,引发大批年轻人投身出版业做编辑。很像大卫·奥格威同是1991年出版的中文版《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引发大批年轻人投身广告业。强烈推荐此书一读,不管能不能影响人的职业发展,只是读读书里的故事,能让人开怀一笑,也是不错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17 13:54
    紫槿     在卓越买了这本书,已经快一个月了,终于在今天晚上看完了,一遍,很不错。    “一点点幽默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有劲头。”这一直是我的信条。有人曾经问我,“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些什么?”我总是说,我希望这样写:“每当他走进房间,人们总是因为他的到来而更快乐。”    ——贝内特.瑟夫    瞧,这就是我们兰登书屋的创始人,总是那么幽默,那么乐观,带着对书、对出版的一腔热血建立了这个图书的王国。整本书叙述了他投身出版业,爱上书,结识各方作者、出版人、优秀编辑的故事。带着幽默、欢快的语气将一件件事情娓娓道来,没有任何傲慢,就像是和他的老朋友述说故事那样,将自己的经历呈现在我们眼前。    贝内特一直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好运气,但是我们都知道好运气是不会坐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它是我们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但是贝内特似乎将这一切看做是游戏,他乐在其中。    他告诉我们如何与作家、发行人等交往,当然他和他们都是好朋友,他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看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个知名的出版人,其实就像我们的老朋友一样,只是比我们成功很多而已。    这个我看的第一本自传书,我觉得很不错,比我预想的精彩多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18 11:10
    小禅。    此书特别的好看,倒不是因为它有多激励人心,有多鼓舞年轻人斗志,抒发了多少人生哲理,而是贝内特.瑟夫确实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也难怪他是一个集出版人、企业家、作者、文化人于一身,充分代表着那一代美国人的典型人生。另一方面,作为再地道不过的美国人,他的一生又不完全是典型美国梦的标志品,他也同时充分体现了属于他个人的特有的魅力人生。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本书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关于那些名气响当当作家的另一面,这一面从贝内特.瑟夫口中讲述出来,趣味盎然,清新怡人。譬如:      60页:无赖的德莱塞(《美国悲剧》作者)。答应要是出版社把他《美国悲剧》的电影版权卖到5万以上,超出的部分就跟人均分,没想到这德莱塞后来反悔,还泼了那索钱之人一衬衫的咖啡。      71页:D.H.劳伦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作者)。性情古怪的劳伦斯,当着他的面还跟他的朋友诺曼.道格拉斯(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左拥右抱,翻过脸来就尽说些对方的坏话,道格拉斯也一样,很逗的两个至交和冤家。      96页:乔伊斯(《尤利西斯》作者)。《尤利西斯》直到兰登书屋把它在美国出版以前都还是本国的禁书,瑟夫在这一章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了顺利地使《尤利西斯》在美国出版,瑟夫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斗争,其中一项就是对这本书的定性提起上诉,在这里瑟夫耍了一点小小的聪明,因为某些有效证据须是海外引进过来,所以他让自己的人带着一本满夹有利证据的《尤利西斯》从欧洲兜了一圈再回来,并在海关那里极力让检查人员没收自己的书,以此让这本“伪造”的书成为最后胜诉的有利环节,从而让《尤利西斯》在美国隆重出版。      106页:出版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124页:萧伯纳。萧伯纳很反感把自己的剧作收入某个选集里面,于是瑟夫为了此事便登门拜访萧伯纳,萧伯纳满口的不接受,随你瑟夫怎么说:   萧伯纳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我就是不想让我的任何剧本收在选集里。   瑟夫:啊,像萧伯纳这样的人物居然有这种死规矩,真让我吃惊。因为过去没干过就不能干一次吗?   萧伯纳:我太重要了,收在选集里不成体统。   瑟夫:选集里有奥尼尔,他可不像您。萧伯纳先生,没您,这本书就出不来啦。   萧伯纳:胡说。   瑟夫:我是说真的。如果没有您的剧本,我们出《戏剧公会选集》有什么意思呢?   萧伯纳:……你们付给奥尼尔的钱比付给其他人的多吧?   瑟夫:对,他和您都是最重要的剧作家。   突然萧伯纳说:要是你付给我的钱是奥尼尔的两倍,我就给你!   瑟夫:这么做不是很孩子气吗?   萧伯纳:好吧,就算是孩子气吧。你要还是不要?加倍给钱吧!   郁闷的瑟夫最后只有投降,聪明的萧伯纳赢了。      141页: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爱喝酒,但基本不胜酒力。1950年福克纳去领诺贝尔文学奖的头一天早上还要瑟夫为他准备礼服,瑟夫便给他租了一套来。当他在斯德哥尔摩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之后,回来还有点气呼呼的,他抱怨给他租的裤子上只有一条条纹,因为他发现欧洲的绅士们一般都是两条,可是福克纳的结论竟是,要把这套租来的礼服给自己收藏了,这弄得瑟夫他们咂舌。      其实本书还有诸如此类跟好玩的故事,只是当事人不太出名。当然,后面还有诸如罗斯福、刘易斯、斯泰因之类的大家,其中都有很生动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翻开本书。      本书不一定是标准的人生传记,我们完全可以把他当做逸闻趣事来读,只是比逸闻趣事多一点点东西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19 11:51
    laogao    这本书我几乎是一读上就不肯放手,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差不多用了我3个晚上的零散时间,才读完。      读完之后感受特别深的,是Cerf的率真和坚持,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不拘一格、敢于突破的同时,对自己内心所坚持的理想和原则,也很看中。也许正是率真和坚持,成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出版人?      如果这本书有精装版,我想我会买一本来收藏。     详情 发表于 2013-8-20 22:15
    书虫     读《我与兰登书屋》——书界大亨:贝内特·瑟夫回忆录      美国兰登书屋创始人贝内特·瑟夫(1898-1971)是美国出版界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出版业的一生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历程。《我与兰登书屋》是一部幽默、风趣、智慧、商业手段聚为一体的可读性产品。贝内特·瑟夫的开朗、幽默、乐观、坚定的、诚恳的、善良的信念一直影响着我,我的心目中的偶像及楷模。他从年少时代的阅读生活引领他迈向着这个文化产业,以一种年轻人的自信与魄力青年创业并且一举成功。并且兢兢业业的投身于出版行业四十余年。坚定信念、目标明晰后就要沿着继续走下去,一直走向成功,继续走。      书中提及到了很多的图书名称及作者,虽然很陌生,但是我很愿意去购买他所提及到的任何一本书。贝内特·瑟夫在为我推荐更多的好书供我阅读。我心里也很感激,激励我。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善良的心灵及良好的素质。   具备自信、宽容优为重要。   自信会让你把握好自己,永不言败。至少在内心深处一直鼓励着自己,即使再没有人支持你的情况下,还有自信。   宽容会让你心胸宽阔,宰相肚里能乘船。不为零星琐事面斤斤计较,专心致志的考虑最重要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即宽容,又不耽搁重要之事。      我认为贝内特·瑟夫具备这些素质。爱憎分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所提及的图书 很多的作者   《流浪少年》《摩托少年》《普特南堂的士官生》《深红色羊毛衫》《为了学校的荣誉》《四人宿营》《四人漂流》《黑美人》《阳光溪农场的丽贝卡》《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织工马南》《草原千里》《加勒比人的月亮》《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等等还要很多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04:2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7:52 , Processed in 0.26123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