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清照集校注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2: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是研究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部资料性质的著作,具有以下的一些特色:一、李清照的词、诗、文都已尽辑集中,即便是残篇断句或尚有争议的作品,亦不放弃,是目前所见蒐集得比较详备的一个集子。二、李清照在世时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0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23:19:26 | 只看该作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作為一個宋代文學的重要作家,存世的作品卻很稀少,最近讀了王仲聞先生撰的《李清照集校注》,王先生搜集資料與考證工作非常令我佩服,意猶未盡的則是數量少得可憐,李清照文集早在明朝已經散失,今天我們看到的不過是後人重新編集的,鳳毛鱗爪罷了,然而僅憑此少數作品也已經足以使易安居士不朽矣!
      李清照原來在我看來不過是個唯美主義的閨閣女子,她寫的那些詞非常華美而有韻味,但讀完她的全集我才知道:詞中之易安居士,文雅柔媚之才女也,詩中之易安居士偉岸之大丈夫也!比如《烏江》一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哪裡是在寫項羽?分明實在批評南宋朝廷的議和國策,不肯過江東,乃是說朝廷“不肯過江”啊!宗澤臨死前三呼渡河,可是南宋卻選擇偏安度日,還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這樣的詩句,真有大丈夫氣概!再如“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就更明顯地拿南宋與東晉做對比了,既批評南宋的內政紊亂,也批評南宋軍事的懦弱。再看《詠史》一詩的殘句:“兩漢本紹繼,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我懷疑此詩是借王莽篡漢來映射北方劉豫傀儡政權的,表達了對漢奸政權極端的痛恨之情。可惜李清照的詩流傳下來的太少,否則簡直就是南宋的詩史!
      自古來關心政治的女作家詩人似乎不多,朱淑真、魚玄機都是閨閣詩人,詩詞裏從來沒有這些內容的,為什麼婉約派的詞人李清照在詩歌裏竟然如此金剛怒目?看了她寫的《金石錄後序》我一下明白了!北宋靖康之難給她的打擊太大了,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李清照與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原本是模範夫妻,小倆口情趣相投,非常恩愛,兩人都是古董、書畫的發燒友,趙明誠把自己的工資都用來收集書畫、古籍、古董,一下班就回家與老婆一起研究這些東西,此中趣味和快樂真不足為外人道也!後來金兵入侵,徹底結束了他們的美好生活。趙明誠下屬叛變,他自己逃跑,成了人家笑柄,最後鬱鬱而終。李清照一個人不僅要保護好丈夫辛辛苦苦收藏的書畫、文物,還要舉家逃難。後來封存的一屋子文物、古董在金兵蹂躪下化為灰燼。在那個人都難以保全的時代,她要保全文物更是談何容易!到最後逃到南方的時候,家藏文物也只剩下很少的幾個竹筐吧,還遭了小偷光顧。讀這篇《金石錄後序》可以看到,易安居士是那樣一個把文化、文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的人,當她帶著這些東西顛沛流離四處逃亡的心情,那真是悲苦萬分。讀到這裡,我明白她為什麼要對朝政發出怒吼了。她痛恨這個腐敗無能的朝廷,它沒能抵禦金兵,還苟且偷安,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交織到了一起。李清照逃難的這篇回憶文字卻讓我聯想到民國抗戰,那時如陳寅恪、吳宓、傅斯年等國學大師也是這樣帶著一大堆自己收集的圖書、資料在逃難,那種痛苦也記錄在他們的回憶錄裏。所以陳寅恪讀《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會覺得那麼親切。如果他重讀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應該也會感同身受吧?
      到這裡我又聯想到《李清照集校注》的作者王仲聞先生,他是大師王國維的次子,對宋學的研究達到了癡迷的地步,他也經歷了民國抗戰那個時代,而且經歷了解放後數次政治運動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也許他對於易安居士的經歷更有切身之痛吧?王仲聞在文革開始後選擇了跟他父親一樣的道路——自殺,所謂士可殺不可辱!王仲聞與李清照生活的時代相差很遠,但他們的經歷和對文化的愛護,把文化視為比自身生命還要重要的心態,又可以說他們生活的很近。王仲聞先生生前自稱“宋朝人”,良有以也!
      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事學術界多有不同意見,我還是比較贊同王仲聞先生的觀點,李清照確實被騙改嫁又離婚了。李清照改嫁的事在歷史上並不是孤證,此事不僅學術筆記《雲麓漫鈔》有記載,而且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繋年要錄》也有明確的記載,如果說《雲麓漫鈔》是野史不足取信,那麼編寫體例非常謹嚴的《建炎以來繋年要錄》也是偽造的,這就有點太巧合了,何況反對再嫁說的人也提不出有理的推翻證據,那麼我還是更相信宋朝人的記錄而不是明清學者的瞎猜。“猥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居然是為了霸佔她的文物、書畫騙她再婚的,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李清照為了跟張汝舟離婚,決定告發張汝舟不法情事,而按照宋代的法律告發自己的丈夫即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監禁兩年。(按照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倫理思想)其實,西方近代也有家屬不允許告發、作證的法律條款,自然,出發點不同。雖然如此,李清照還是告發了自己丈夫,並且與他劃清界線。好在她得到了一個有力的親戚——翰林學士綦崈禮的幫助,案子上訴到朝廷高層,李清照勝訴,張汝舟被“除名、柳州編管”,也就是被開除公職、流放邊疆。李清照也免除了兩年監禁。
      晚年的李清照心情枯寂,她本想將自己的文學才華傳授給一個姓孫的女子,但是居然遭到了這個女子的拒絕,理由是“才藻非女子事也。”也就是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像李清照這樣的才女乃是因為她太有才學,所以成為了異類!自古才女多薄命,從漢代的蔡文姬、唐代的魚玄機到宋代的朱淑真、李清照,他們都是才學不讓鬚眉,一生命運卻都很坎坷。有來才命兩相妨,晚年的李清照遇人不淑、流落不偶,真可為古往今來才子佳人發亙古一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1 17:15:35 | 只看该作者
      自購得王仲聞《李清照清校註》以來,多次細讀速覽,不覺九年矣。每想親炙易安遺澤,輒以搜羅廣博、校勘精嚴、考證端方之王本為首選。王仲聞,浙江海寧人,名高明,號幼安、學初,以字行,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次子也。家貧,曾任職於郵電總局,與乃父俱為自學成才之典範。惜文革時被誣為特務,母病子離,遂尋短見,屍骨無蹤。予無德無能,而有幸收藏前賢絕書,自當勤勉精讀,不負厚恩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5 21:45:57 | 只看该作者
      
      
      
      孤雁儿并序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 。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昨年读见这小序,脸一阵热,这是极明白的意思,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李试作一篇,原来一样不能免俗。两三年前不知作了些什么,前度先生指点我看看这个小序,我看了,而且说了一通,现在忘了说的什么了,但上面这个极明白的意思当时不曾看见,那通话,不管说什么,在明眼人眼里都只能是个不可理喻。并不难读的一句话,为什么看不明白呢,一定是给什么东西障住了,比如屋外春色,正在天光下,而隔了墙壁,就是一点看不见。
      
      这词的确未能免俗,因她说着自己而把梅牵扯进来,又自况,又寄托,而人只是人,梅只是梅,一番情思,因为这样牵扯成为造作,与真切相远了,所以俗,所以作者作罢亦自觉得前言不妄。当年见不及此,大概是被作者文名所掩,以为自谦吧。
      
      而陶渊明写松写菊可以不俗,因他不曾着意,这些只是生活的所有,扶孤松,同于取杯盏,采菊,只如饮酒,一举一动而已,并不说松菊如何如何,这些只是背景,撇不开的东西,因为人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人间成为这样的人间,而后来人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是句昏话。
      
      女人思念亡夫一定不必借梅,思念因梅而不真切了,这篇文字里,梅障了思念,而人梅相对之际,思念障了梅,梅自是无所障的,与一个思念人相对便是与一个思念人相对,与一个欲作梅词人相对便是与一个欲作梅词人相对。梅是自在的,人在梅前也应该是自在的。自在人方可写出自在梅花。
      
      那日桃园对花归来的路上,静水问我,为什么《红楼梦》里只有桃花没有桃子。我不能作答。此问若成立,那真是一个大问题。我读《红楼梦》未熟,一时不能确定其中有没有桃子,而经此一问,果然想不起哪里提到过桃子。而桃花,那是大写特写的。桃子如果象螃蟹似的写过,不会没有印象,那怕象王一贴的梨一样写一下,也不会没印象的。现在想想黛玉的葬花,真是一片情障,她一生之痛也正为此。而曹雪芹写《红楼梦》,就写这片情障,女儿不是桃花,只是桃瓣,桃瓣一尽,一切都尽。树倒猢狲散,假如倒的是春月一株桃树呢,猢狲自可散,桃花呢,那些开出来的没开出来的。
      
      那日捡回的桃枝两日开满即开始了萎缩,它比外面的花开得更急。昨日风雨,回家路上飞了几个桃瓣,而桃花正盛,不曾清减。三十日此地举行桃花节,或会引动人群,而桃花的好其实已经过了。
      
      昨晚本想写写这个,正好静水想看电影《半生缘》,因为新近收到张爱玲的《小团圆》,看完电影,写的心思没有了。我一向只写切身事,所以静水是想绕也绕不过去的,想绕反而成为叙述的障碍,就象这里种桃人家的桃花,一路都有,左也是,右也是,目不邪视总有余光,满满都是。我原只爱看野桃花,相处日久,与桃园也亲近了,路上见过两处野桃花,比桃园早开两日,现已飘没。桃园只为桃子,落英缤纷是个无谓,不过忙于采花对花而已,采花对花是操劳,而无谓缤纷有生活的平实与久长之味,《红楼梦》正少这样一片实地,所以是难以为继的梦了。但举家食粥的曹雪芹是踏着实地的,因为不在梦中了,所以有梦可写。情正是障,花正是障,人亦有著花之日。障亦是花,障亦是情,皆是人间困惑,退而思之,知障为障,人间美好亦只是它了。
      
      三月二十八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7 20:48:55 | 只看该作者
      14岁的我把这本竖排体的繁体书一字字的抄录在我浅绿色的小本子上,变成横排的简体。还怕爸妈发现我看闲书,把数学作业本摊在上面做掩护。
      
      那时的同桌莺,是一个犹如小鸟般灵动雀跃的小女孩。虽功课永远倒数,我仍羡慕她那活泼的眸子和被男孩们追捧怜爱的神情。纵然过目不忘,作文是范本如我,却隐隐觉得懵懂纯粹的感情比一堆堆考卷更珍贵重要。可无人会看到戴着框架眼镜的圆乎乎我,于是在易安的只字片语中寻求那时还不知之的慰藉。
      
      但多念念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真的变成长吁短叹噫吁兮最难将息了。现在想来,那个年纪看李清照实在不适合,悲观主义已经伴着花间词深深沁入了我的骨髓。就如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才情如易安,嫁给赵明诚应真真是琴瑟相和莫不静好的吧。但她也不会料到自己渐入暮年的会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哗,要是我听到这句,我也不禁背脊发凉倒吸一口冷气,赵明诚的病逝,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和她结婚原来是为了她的财产文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变成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易安啊,你的心里有多少郁结和愤恨,有多少留恋和不舍。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5:00 , Processed in 0.0833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