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死”活下去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0:4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所著的一部感人至深的怀念散文集。《让"死:活下去》以独特的书写方式,感人的心灵絮语抒发出陈希米发自内心的私语,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无边的虚空。孤独中的她开始种种感人的努力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8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1:36:0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女人对亡夫的情书。
      这件事放在很多地方来看都觉得再正常不过,但放在史铁生和陈希米之间,就必须要冠以神仙眷侣灵魂伴侣之类的形容词了。这让我一度相信世界上,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里,还是有爱情至上的故事。
      像是与神对话一般,与夫对话,最真挚地呈现。没有半点矫情和虚假。有朋友说,看得很感动,感动我倒是没有,羡慕也更是谈不上,欣赏二字足以。
      这是那种简单轻柔的,一些思绪的记录,日记一般,喃喃自语,也是些对话。对史铁生的依恋、欣赏、爱意时刻都在。虽然史是我一直较喜欢的作家之一,但惊喜的是他有这样一位心灵契合得不得了的夫人,类似卡夫卡与米莱娜。陈希米造就了史铁生,又或是史铁生造就了陈希米,他们其实互为姿态互为交错互为造就。
      前面的部分,充满了无比的感性与呐喊让我有些不适甚至想跳过去,读到后半段女人的机智与冷静上来了,这让述说变得更生动。你知道,我对太感性的文件向来不感冒。
      虽然非常能理解那份失去至爱的疼痛。
      最后,只能说,残缺才是真挚的美。
      
      一些想法值得反复咀嚼:
      “孤独不是孤单。孤单是被迫的,孤独却有意志在里面。孤单是害怕,孤独是勇敢。孤单是痛苦,孤独就可能是享受。”
      关于这一点,已作出深刻认识,不再多言,言语都苍白。
      
      “他们什么也没有,只有诚实,对自己,对彼此,诚实了再诚实。后来才知道,这是用之不竭的财富。”
      的确是,他们都是诚实的人,一个只有真正面对上帝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真实,其他都是假象。
      
      “这个世界,是那些不幸的人在帮我们撑着。因为有他们承担厄运,我们才能到处唱歌跳舞,结婚生子。”
      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骰子,每个骰子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标签,轮到哪个面,全然不是我们说了算。
      
      “只有但你有了一个可以无所不谈的人的时候,你才能坚持活下去。这样的话给人安慰还是教人绝望?”
      其实人人都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另一个自己,不是吗?
      
      “你说你心里有写不完的东西,只恨万恶的透析,耗得你精疲力尽。你说写作还是一件体力活,所以你着急去换一副身躯再来干。”
      一开始你会卯足了劲跟这个世界搏斗,不是为了战胜它,而是为了表达,深刻的表达,完完全全透透彻彻的表达,但突然有一天你发觉你根本敌不过躯体的衰败怡尽。
      
      “罗里罗嗦的男人,温柔无比的男人,我可不喜欢。还是这样吧,就像今世一样,我喜欢男人有男人样,我喜欢男人黑黑的显得粗犷,我喜欢男人沉默抽烟的样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有思想、有幽默感。”
      读到这里,会心一笑,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嘛。
      
      “一个人去,才能遇见你。”
      “我不急,我知道你们那里没有时间。我不急但我也不会停顿。”
      “这与相识无关,与久远无关。”
      “可以上班,可以阅读,可以旅行,但这都是次级的,是可以忽略的,根本的「热情」是什么?”
      。。。。。。
      好无奈哦!
      
      “写作是一种祈祷的形式。对无奈的生活,我们只剩下祈祷,什么也做不了。”
      “要把一切黑夜的面死之思,反身投入到白天的爱愿。“
      ”把有限当无限活,才能活出永恒的可能。“
      总之,要说,不断的说,不断的付出,才能不断的获取。一个自洁的过程,一个自救的过程,一个被赎出的过程。
      
      这个时候,有朋友推荐山本文绪的《然后,我就一个人了》。男人的角度又会是怎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18:07:2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追忆逝者的私人笔记,通篇充满了梦中的呓语和回忆中的碎片。按我个人的想法,这样一本私密的内心独白,本不应出版,更不应炒作。倘若此书真成了畅销书,对史铁生是一种不敬。毕竟,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有可能读懂她的心思她的感情。而要想读懂她对他的思念,还必须要有过真正的愛情。同时兼具这两点,难!尤其是真正的愛情,世人都在寻找,只有极少数人最终能够找到,也只有极少数人愿意终其一生去寻找。
      死是生命的结束,我们所留下的,都不再能称之为生命,无论是留下一盒白骨,还是化为能量而使宇宙的无序度轻微地增大,我们的生命终究是结束了。活着的人,阅读逝者的文字,忖度逝者的思想,这才是对逝者的尊重。被纪念的史铁生不是陈希米的史铁生,这也是陈希米不愿去参加纪念史铁生的活动的原因。
      生是一个过程,生的意义由死来赋予。我们真的应该让该结束的结束,我们的牵挂让逝者无法真正的逝去,他们的魂灵(如果有的话)不断地被此世打扰而难以离去。我们不应试图与逝者交流,试图让逝者重返人间。我们心中存有的应该是希望,是期待。给逝者自由,该放手的就彻底放手,我们只在心中默默期待着不远的未来(或者来世)再度相逢。
      这本书虽然说的是死,但其实,是愛。陈希米的愛让史铁生的“死”活了下来。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让一个逝去的人活下来?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史铁生不在了,但陈希米还在,两个人剩下一个人,一个人就是两个人。一个人要为两个人而活,一个人要活出两个人的精彩。而愛又是什么呢?愛一个人是要把她(他)装在心里,但怎样才算是装在心里呢?我以为,是每天都有那么几个瞬间想起她(他)就不由得偷偷傻笑;是与她(他)一起静静地坐着,四目相对,心里就像含了蜜;是我们心里对某件事产生一个想法,刚要张嘴告诉对方,发现她(他)也正要开口,两个人的眼神碰在一起,心底便都明白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史铁生是谁,更没有听说过陈希米。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有点儿想读史铁生,更想读更多的陈希米。
      所以,我应当多读一读他们的书。所以,我想借用“于我心有戚戚焉”这句话来结束我这篇短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8 14:17:01 | 只看该作者
      以感情的角度来说,应该赞誉作者。这本书就是她在经历死亡,思考死亡,接受死亡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语无伦次,到渐渐平复心绪。
      其中有很多哲学样的思考,以个人认为,没有相似的经历,恐怕很难明白。
      或许当经历过这样的“死亡”时,才能明白那样深沉的思考,才会陷入那样深沉的思考。
      这本书是一本私人的日记,是陈希米写给史铁生的碎语,是属于两个人的私密。在旁人读来,只能是一本无聊的书。有句话说,拿肉麻当有趣。
      这是感想之一,而另一点是:一个五十多岁、六十岁的人能明白的事情,作为二十来岁的人是很难懂的,岁月教会她的东西,恐怕也要用相同的时间,才能使自己学会。关于那些哲学的思考,需要学习,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8 04:09:5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为,触摸和倾听文字的源动力是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渴求,而让触摸和倾听归于习惯,并最终升华为执迷的则是阅读赋予读书人特有的细腻情怀、敏锐感知和对世事丰富的体察。由此便得出了"热爱阅读却无力书写是个大不幸"的感悟:一切纷杂都在阅读乃至生活本身中被捕捉,在习惯中积累,又在执迷中整合,如不能寄情于文字、以书写遣怀,必将郁结于心,痛苦不已。史铁生说,“写作是为了不自杀”,我好奇他在下结论时是否也想到了诸如此类的理由却不得而知;而在其遗孀陈希米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共鸣。
      对死者的哀思常常是最为无力的行为,其无力在于死亡带走了爱的宾语,让诉说没有聆听的对象,让所思无以求证,让交流失去了流向。对于一对儿全部婚姻生活都在追寻爱与智中度过的夫妻,失去一方,对另一方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史铁生去世的一年多里,陈希米,这个常年以史铁生夫人的身份居于公众视线之外的女人,在历经了迷茫困惑、自我沉溺和乐于孤独后,终于找到了其唯一的方式----拿起笔,以文字找寻存在及其价值、以写作固化哀思为一处坐标、以真诚诘问、用留在纸页上的永恒与亡夫隔空对话,力图延续“在一起”。
      “在一起,一起思辨,一起推敲,一起自省,一起满足”,在一起中追寻自己活下去的方式及意义。因为只有我活下来,你的死才能“在我的活里活,那些存在过的态度,反应,角度,目光,表情,印象,心情,梦境,信念,幻想……还将生长,以你做根,潜入我的似水流年。”写作与思念逝者是那么的类似,都是诉说没有倾听,交流对着一个虚幻的对象,也许正是因此,真诚的写作成为了寄托哀思的最佳方式,陈女士不仅成功地走出了阴霾,更成功地活出了自己----那个作为史铁生夫人之外的陈希米。或者说,她成功地达到了两者的统一。正如写作,达到了他与她共同活下去的统一。
      法拉奇说,一个女人能给一个男人做的最浪漫的两件事是生个孩子和写本书。因为“意外”和ED,她们终身无法为挚爱的恋人完成前者,然而,她们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就了后者。法拉奇说,她甚至觉得亚历山大长得有点丑;陈希米说,“而所谓难看的男人,等到他的幽默他的深刻在谈话里表现出来,我就能忘掉甚至喜欢他难看的外表。”愿意并且能够为男人们写书的女人都是智者,她们有着一致的智性追求。
      我仿佛真切地看到了那一幕,午后阳光穿透枝繁叶茂的大树,史铁生坐在窗下的书桌前,一边弹着烟灰,一边得意地说:“有妻如此,夫欲何求?”画外音又听到一个中年女人略带不服气般地说:“是有夫如此,妻欲何求!”在陈希米的文字中,我不仅读到了她婚姻生活的幸福、她作为妻子的自信与满足,更看到了一个粉丝对其偶像的崇拜。毛姆说,有些女人会把对物质生活的满足错当为对提供这一切的那个男人的爱。那么,对一个男人的疯狂崇拜会演化为对他的爱吗?崇拜他的才华、崇拜他的智慧、崇拜他的努力、崇拜他的真诚。我想,陈希米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她将亡夫的前女友----那个曾经与他有着长久肌肤之亲的女人定义为可以毫无保留地交流的对象,这不仅源于睿智的豁达,更是源于深爱得来自信。这样的笃定足以将一切怀疑、一切歧视、一切怜悯鄙视得荡然无存。这样的笃定让人间一切肢体正常的情侣为之艳羡。
      老实说,我并不认为《让“死”活下去》这本一百多页的小册子好读,尤其是对于平素甚少接触哲学的人而言,大量哲学观点夹杂其中,难免对心智、甚至智商都是个挑战,然而,我却要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不仅是一本极佳的文学、哲学读物,更是一本爱的教科书,一本爱的体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8 14:21:13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作者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是流着泪的。因为我读这些文字时,好多次泪流满面。
      在和煦温暖的阳光里,在清晨四下而起的大风里,风卷起树叶,一遍遍地跳入我摊开的书页里。有一片是黄色的,布有褐色的斑点,小手指那么长,微微有蜡质的光。还有一片更小了,只有小指尖那么的形状,软软地充盈了水分。这一切都提醒着我,这是春天的落叶,这时是春天。
      春天多么美好,生气勃勃,万物疯长。可是,就是哪怕在这个季节里,也会有落单的人,比如作者陈希米,那个曾经成双的人呢?比如陈希米的史铁生。
      万物疯长,思念疯长。
      陈希米说史铁生,事情就是想啊想,想了多久多久,最后想通了的。史铁生也是这么看待这个事情,他在《昼信基督夜信佛》中说“我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什么事都要死乞白赖的想通才行。”
      
      摘抄:
      这样的坦白吓退了歧视和怜悯。你让命运现出了真相,你才好对付它,才能活出它。
      “人不能接受一个对自己没有深刻认识的人的忠告”--《性,谎言,录像带》
      我习惯了跟你说一切。。。我想象你的反应,或者听到了你的回答。我确定了解你的态度,敏感你的敏感。我分明看见你的欣喜,你的赞同,你的厌恶,你的不屑,你的逃离。我也猜得到你要我什么事忽略,什么事重视,什么事努力,什么东西放弃。
      现在我唯一的法宝,是诚实,那是你留给我的最大财富,是对付人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点点都不夸张,我看着你就是用它对付人生的,我已经学会,不管是对问题还是对人,只要静下来诚实地问一问自己,差不多无一例外,一切迎刃而解。
      我们可能不得不原谅自己的自私,也不得不包容一点点虚荣-- 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还要看清和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坦然就来了,接受就来了,就有了节制,就有力量承担了。
      一个人如果一刻不停地老是在社会上到处活动,一再对别人伪装自己,那么,他对他本人也不会不来点虚伪,而且,当他有时间观察自己的时候,很可能连他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卢梭
      说到对叔本华的三个印象:真诚、快乐和坚韧,尼采说:“他是真诚的,因为他对自己并且为自己说话和写作;他是快乐的,因为他通过思维战胜了最困难的东西;他是坚韧的,因为他必须这样。”--尼采《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
      事实上,这或许是存在的基本特性,即获得关于他的全部真相,会毁掉一个人-- 因此,一个人精神力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它所能接受的“真相”的多少扫来衡量,或者说,他需要“真相”在多大程度上被稀释、遮掩、粉饰、钝化和篡改。--尼采
      事情肯定是这样的:表面看来我们大家都有能力生活,因为我们不知哪一次躲避到谎言中了,躲避到盲目无知、欢欣鼓舞、乐观主义、一种信念、悲观主义或别的什么之中了。但是他从未踱进一个保护自己的避难所,他没有这么做。他绝对没有能力说谎,就像他没有能力喝醉那样-- 米莱娜 卡夫卡的女友,如此评价卡夫卡。(卡夫卡有这样的女友,真是相配的一对。)
      什么是美德,美德就是节制。美德不是指特雷莎那样的人做的事,特雷莎是在模仿神,只有极少数的人有这样的使命。我们人间的美德、普通人的美德是保持与谨慎,使柔和跟从容的样子。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其实还要一遍一遍地去懂,以自己的方式去懂,从各种角度懂,在不同的情形下懂。
      什么是活在当下,就是爱在当下。就是站起来,走出去,说出声音,写出字,看见别人 -- 就看见自己。
      
      作者说得好啊:读书和写作,是为了寻找和确认。
      我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书写,也就是在为了寻找和确认。
      
      上图借来的这本书,明天还掉,一并送出去的,还有和风煦日里落入我阅读的书页中的那两片叶子。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23:12 , Processed in 0.0648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