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历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个人历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内容简介:在这部获得普利策传记奖的作品里,凯瑟琳格雷厄姆,这位率领《华盛顿邮报>度过“五角大楼文件”和“水门事件”等危机时刻的女性,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因其所涉及的诸多事件以及讲述过程本身所体现的勇气、坦诚和高尚品格而显得非比寻常。
  这是一个在物质财富和情感孤独中长大的笨女孩;一个目睹自己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丈夫——约翰肯尼迪及林登约翰逊的密友——因精神疾病而自杀身亡的悲伤妻子;一个被迫闯入报业这个“男孩俱乐部”、面临政治和报业经营等无数挑战与危机的女总裁。
  这本自传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方式,展现了这位女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特别是记录了她从一个悲伤和胆怯的丧夫之妇、上台演讲都会发抖的女接班人,成长为一位无所畏惧的伟大管理者和报业女强人的心路历程。

最新书评    共 3 条

LILI    这书厚的像砖头。能看完的都是寥寥无几。内含智慧来说。性价比超值。售价如白送。二等弱智们一定不爱看这书。一等弱智会拿水门事件大做文章。其实精彩华章全是隐藏字里行间警句家常。尤其是是大罢工动用直升飞机印报纸。。嘿嘿。为人做事当认真精彩。不是吗?         文风严谨到如纪录片一帧帧翻过。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这么认真用心写字的人了。没有任何浮华,夸张。情绪化。有的是隐忍客观平实。这种风格注定是冷门佳书。(普大奖绝对没啥浅规则)      看书商介绍。气不大一处来。其实他们可以更低俗糟蹋作者:巨富嫡女。小三夺夫。宅斗报业。凤临天下。可惜那些自诩高雅流氓一向瞧不起地痞流氓。 没种这么脱衣到底胡喷。      书太厚。断断续续一年才看完。掩卷沉思。这书到底在讲啥?      1)如果你很好。但是渴望母爱总是得不到怎么办?      2)如果身边人才华横溢。自己却啥都不懂。怎么办?      3)保持优秀的品性。即使得不到想要的爱。认可。收到的背叛和生活艰辛。。怎么办?      4)如果你不缺物质, 想教育出好孩子。跟一圈人精刺头要和睦相处。怎么办?      答案在书里。 感兴趣自己去看吧。         知否知否。智勇依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03:56
玻璃格    我花了几乎一整个月才读完这本约750页的传记,与此相比去年年末啃完500多页的《乔布斯传》也算不得什么了。正如乔布斯颠覆了我过去心目中对所谓“成功人士”留下的自律、冷静、八面玲珑的印象。凯瑟琳格雷厄姆,曾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的《华盛顿邮报》前任女总裁,则推翻了我心中的另一个成见——即“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菲尔格雷厄姆的逝世想必是凯瑟琳格雷厄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对于这本自传《个人历史》来说,菲尔的死也是一条分水岭,把凯瑟琳的人生故事硬生生割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十七章,凯瑟琳是一位对丈夫忠诚而包容、对家庭充满奉献精神、对家族事业既有热情又保持着置身事外姿态的贤妻;而从第十八章到最后的第二十八章,则诚恳地记述了她接下邮报重担,鼓起勇气、甚至是有一点虚张声势地面对着接踵而来的难题和挑战,最终在退休之时把邮报带到了财富500强公司中第271位的位置。从一个找不到自己的女孩、少妇,到世人眼中的女强人,不够自信所带来的焦虑和怀疑一直困扰她,也敦促着她不断学习以适应那在自己眼中都有些太过高高在上的总裁角色。      凯瑟琳自小家境优裕,20出头就与才华横溢、魅力非凡的丈夫结合,丈夫逝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反而创造了自己的事业高峰,上年纪后依然不乏朋友们与孩子们的热闹簇拥。与这顺遂表象相反的是,她自小敏感、温和、善良,几乎一直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锋芒毕露、个性张扬的母亲直到她成为世俗认为的“成功人士”之前都时常让她感到遭到忽略、不被爱和难以企及;然后在承受了父亲与菲尔先后死去的打击后,曾一直令她怀有复杂感情的母亲在多年后也逝世时,凯瑟琳说:“尽管我早已预感到她即将辞世,但当这变成事实的时候,我还是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打击。不再有母亲让我去爱、去讨厌、去赶超、去反抗了。”      婚后年轻有为的丈夫像太阳般成了家庭的中心,她照料家庭、二战期间怀着孕随军陪伴菲尔,凯瑟琳怀抱着虔诚而崇拜的感情甘做配角,在他受抑郁症困扰却不愿向外公布时给予无穷无尽的陪伴与倾听;被她这样不计回报地爱着的菲尔,在抑郁症愈演愈烈时与年轻的外遇对象出走并告诉她自己曾出轨多次,她以不失去父亲一手发展壮大的邮报公司为前提等待、守候、关切他的健康直到他终于返家而不久后又举枪自尽。就连对丈夫的外遇对象凯瑟琳也宽厚地、不失客观和同情地评价道:“就我所知,罗宾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她也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任何东西……而后来再未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也从来没有就她和菲尔的关系接受过任何采访。她一定是位非常高尚的人。”      丈夫自杀后,为平复自己痛苦而出国旅行因而忽视了对年幼孩子的陪伴令她多年后依然自责;越战时一个儿子在前方打仗,另一个儿子在后方参与激烈的反战活动,尽管不安她却不曾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试图改变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与她母亲对她和兄弟姐妹们的忽视不同,她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欣赏和关爱每一个孩子,她支持孩子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把为他们在困难时期给自己的帮助牢记在心并充满感恩。      也许凯瑟琳所失却的都令她更加宽容坚强,那些她未能得到的都教会了她加倍感恩,所以即使一生常被不安和焦虑围绕,但从未缺失一颗从容被爱与敢于爱人的心。如果说情感世界里的波折就像欣欣向荣的农场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那商业世界里的那些斗争与起伏都像是惊涛骇浪扑向凯瑟琳所驾驶的小船,凡没有毁灭她的,都化作洗礼令她更加顽强不息。      尽管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但从大学时期起凯瑟琳就很关心政治和新闻业,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人与事所带来的启发、思考。大学毕业后她在《旧金山新闻报》短暂工作了几个月,随后回到华盛顿,为《邮报》社论版从事一些编辑排版的工作。2年后因为怀孕凯瑟琳辞去了工作,在几乎20年后因为菲尔的辞世,她成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总裁。此前菲尔在工作上给人们留下的完美印象在这时却变成了凯瑟琳展开工作时更大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凯瑟琳都感到害怕和焦虑。许多渺小而琐碎的事情也会然让她觉得自己无知和无力,当时的美国商业社会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形成了另一种无形的阻力,几乎每一件事情她都是从头学起、从零开始。但与父亲、菲尔所一同结识的有识之士在这时的确成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当然也包括多年来耳濡目染而对这个行业所形成的一种感觉和判断力。有的事情她自身并不知如何处理,但因为能够判断出谁值得信赖,凯瑟琳总能找到对的人协力度过那些危急时刻。也正因为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以菲尔那样令人赞叹的方式去完成工作,干脆摈弃了多余的杂念,逐渐学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问题。一直到老,凯瑟琳都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也日臻成熟坚定。她坚守立场与历届总统都保持着对立与合作相融合的微妙关系,即使不自信也不会畏惧,坦然接受自己犯过的愚蠢错误,保持着对邮报的绝对热爱,坚持到底并感受到了乐趣。      在这本自传里,我不仅读到了凯瑟琳自己的人生、情感与思索,更多地从她客观坦率而详实的笔触中读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痕迹。生活难免会有意外,难免有不可预知却又强大到足以扭转你此后人生方向的事件,别因为你没有准备好、缺乏信心就懦弱地躲开,遭遇变化时若是自信不足,就以勇气弥补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07:59
小号番    最近看了华盛顿邮报的前任女掌门凯瑟琳格雷厄姆的自传——《个人历史》,感触颇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传奇的女人吧。         凯瑟琳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爸爸曾经是华尔街的一位投资家,曾经担任胡佛政府下的美联储主席和第一任的世界银行行长,后来胡佛下台后,仕途失意下购买了当时规模颇小、经营不善的《华盛顿邮报》,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将之经营在盈亏边缘。而她妈妈是当时19世纪20年代的第一批美国女记者,在文化圈有着丰富的人脉和资源,自己也是个美貌与才华兼具的杰出女性。         这样的出身就决定了凯的不同寻常,虽然她小时候父母抛下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开始混华盛顿报圈的时候,对他们几个也疏于管教和照顾。不过随着他们的成长,尤其所有孩子中,唯独她对新闻感兴趣,所以就渐渐和父亲的感情越来越深入。         20多岁凯瑟琳大学毕业后到父亲管理下的华盛顿邮报开始工作,认识了后来的老公菲利普格雷厄姆,当时他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担任最高法院法官的助理。后来凯嫁给了他,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二战,菲尔入伍,后来连续生下了四个孩子,拉里、唐、比尔和斯蒂夫,她也成为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只是偶尔还写一些专栏文章,完全成为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的家庭妇女造型。她的父母也渐渐老去,因此把华盛顿邮报传给了她的丈夫和她,其中菲尔任发行人。菲尔努力工作把华盛顿邮报从亏损的边缘提升到盈利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这一切在菲尔接近50岁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对于凯来说,可以用晴天霹雳来形容——菲尔得了严重的躁狂抑郁症,开始他们为了他以后的仕途着想,试着隐瞒,并且没有采用积极的药物治疗,而只采用了心理辅导和哲学思辨之类的保守治疗措施,拖延了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病情,后来菲尔不仅在婚姻中出轨、大量进行商业并购而且最后用枪自杀了。         我想对任何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都是很恐怖的开始。但是凯不但扛了过来,而且接过了父亲和菲尔的衣钵,继续经营着华盛顿邮报。在60-70年代风云突变的美国政坛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手下的记者抖出了水门事件,掀翻了尼克松;经历了工人大罢工;采访了无数的政要,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十三的重要人物。      公司的经营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功上市并获得了兼并案等的极大成功。后来成功地将公司传给了她的儿子唐。她八十多岁高龄还参加工作,后来在一次摔倒后才不幸逝世。这本她的自传出版后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她在书中写到:在一定程度上,我想审视自己的人生,因为我的个人历史包含既出乎意料又不可复制的内容。         我觉得她的成功来自于一些幸运,同时也有她的机遇,更重要的也有她个人的努力,至少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吧:      1、 她周围高质量的圈子导致了她的成功      凯的父母无疑在当时都是很牛逼的人物,她也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而她母亲的前卫性导致她并不像多数当时的妇女一样只着眼于家庭生活。   而她婚前混的圈子是青年精英聚集,所以后来遇到了她的老公菲尔。而菲尔的哈佛法学院背景+父母的华盛顿邮报背景无疑将她推进了美国的政商圈。         在她主管华盛顿邮报以后,她和她周围的记者精英等等一起可以主导美国的政坛舆论走向,每一届总统候选人都需要跟他们取得良好的关系。亨利基辛格、巴菲特、杰奎琳肯尼迪这些我们觉得超级大腕的人物,都和她是朋友而已。   她也可以很容易把某人带入社交圈,从她和巴菲特的互惠互利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巴菲特教她财经知识,帮她收购兼并企业,她把巴菲特带入华盛顿的社交圈,和当时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等一起吃饭。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由于她的出身和她自己所处的阶层导致了她可以对很多关键事物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这个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同样适用:选择牛逼的圈子,当你可以进入以后,你自己也就逐渐变得牛逼起来,拥有资源并且发挥影响力是成功的第一步。选择朋友,培养人脉,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可能对于所谓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大的背景与环境         凯的个人生涯中经历了二战、越战、水门事件、60-7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等等,她在这个时代之中,把握了美国新闻、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阶段。当时的朝阳产业使得她和她的同仁有发挥的广阔空间。她的选择无疑也是明智的。      3、 凯个人的努力         凯本身是个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的歧视。   她的丈夫菲尔在死前的2年出轨给她生活蒙上了阴影。   菲尔的狂躁抑郁症长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她曾经是她当时唯一的一名女性经营者,很多与会场合唯一的女性。         她从对经营一无所知到接受经营而且成绩斐然,有时候是命运在推动着她,有时候又是她自己在推动着自己的命运,她作为女性觉醒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看起来其实有点囫囵吞枣,因为太多的人名和背景知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在主干的脉络里,感受到了凯的传奇,而这本书也揭开了美国上流社会政治生活的小小一角,让我们得以一窥究竟。            最大的感触其实是女人一定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定下框框,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承担责任或者挑战自我;而对于不了解的环境与个人,不要先入为主,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同时,她的经历说明,对一个女人而言,婚姻家庭并不是真的全部,每个女人都完全可以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寄托内心的事业,优秀的朋友与同仁,财富上的自由,父母子女快乐的家庭生活都可以带给我们幸福。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带给我们勇气,颇有女权意味的好书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21:1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1 19:27 , Processed in 0.22945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