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叛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1: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素的朋友带了一套未出版的作品给卫斯理和白素,作者叫君花,故事名称就叫“背叛”。
      故事讲述两个名字一样都叫铁生的好朋友,亲若兄弟,但其中一名竟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于战争其间背叛了另一位。卫斯理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28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3:47:1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背叛,倪匡写的科幻书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很震撼,人为什么会有背叛这个说法,两个铁生,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师长,一个是流浪儿,被师长捡回部队的,然后一路拼死拼活的打到副师长,又同时爱上参谋长,副师长一直会说自己是被师长捡回来的,师长总是微笑摇头,很有满足感,更多的是成就感吧,造就了这个勇猛战将,大战前夕,副师长终于下定决心做回自己,做回一个无拘无束的流浪汉,虽然心里会有愧疚,但是他还是没有去救师长,在他心里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师长,而他也怕就这么一走了之,师长肯定要找到他,追问原因,太多的事无解,没有任何原因,只有心里的感受。很多人说这本书最大的败笔就是为什么铁生不留书一走了之,要在大战前夕做这个决定,这才是本书最大的亮点,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只有这样,副师长才能真正解脱,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没有那些无谓的人来打扰,虽然最后还是被卫斯理找到了,也知道为什么背叛的原因,原因真的很简单,就是不想在接受师长对他的好,不想在做师长想让他做的人,为了自己的自由,做他自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师长感到自己背叛了,想不通,做了野人,不愿意见人,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发生事情的第一本能就是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做错了什么,我对他这么好,为什么要背叛我,这本书里师长其实很可悲,想不通很多事把自己逼疯做野人,这个世上太多这样的人,倪匡写人性写的真是不错,人性的复杂我也看不透,很多时候都是靠直觉去感悟,真希望倪匡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6 01:43:46 | 只看该作者
      文/公元1874
      
      我是一个卫迷,从12岁第一次看卫斯理起,就一直很爱他。当年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卫斯理的小说伴我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无聊枯燥乏味的日子。书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各层面的描写,令我心驰神往。
      
      至于后来开始有人说他过时,写的东西虎头蛇尾,老是提外星人……对于倪老先生这样一个从50年代开始写科幻小说的人而言,拿现在的见怪不怪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在蛮荒时代开垦文学形式的人,是多么的强人所难,我都懒得辩驳了。
      
      这本《背叛》当年没有看到,后来重读的时候也没有用心去看,这几天认真的细细读完,有些感想。
      
      卫斯理最恨的是特务,最厌恶的也是背叛。这本书第一章花了上千字阐述“背叛”这个行为在人性中的劣根至极,而后才开始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讲述一个别人写的小说。角度很有趣,让我想起同是卫斯理写的《黄金故事》。
      
      故事本身的主角是方铁生,一个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小乞丐;还有一个主角是甘铁生,威风凛凛的军人。甘铁生在垃圾堆里拯救了方铁生,从此这两个叫铁生的男人纵横战场,无所匹敌,一起出生入死。身高超过2米、满脸络腮胡的方铁生成为了甘铁生的心腹,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如果按照这个路数下去,这个故事会成为《亮剑》。但是标题已经剧透了——显然,这个故事会是悲剧,因为,背叛发生了。
      
      卫斯理小说有趣的一点是,他不掩饰这种剧透式的戏剧性转折,背叛会发生,问题是——谁背叛谁,为什么会背叛?
      
      谁背叛谁,这其实也是一个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显然,方铁生会背叛甘铁生。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一个乞丐被贵人相救,出人头地,而后背叛恩人,这是最受欢迎的小说情节之一。而《背叛》里,着重要阐述的,是方铁生为什么会背叛甘铁生?
      
      原因说来简单,但却又让人哭笑不得——原因就是,甘铁生对方铁生,实在太好了。
      
      方铁生在垃圾堆里生活,每天吃着腐烂的食物,在恶臭熏天的环境里睡觉、觅食。这对于正常人而言,显然是一个不愿意去过的生活。所以当甘铁生将他带出垃圾堆,成为一名军人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觉得这是一种好事,而方铁生也这么觉得。所以,他尽可能的报答着甘铁生。
      
      甘铁生对方铁生是真好。书中有一个情节,写出了是怎样的好——打了胜仗,上级要赏赐,甘铁生怕功劳都算在他身上,于是他对上级说,我情愿少要点赏赐。
      
      本来可以当更大的官,他不要,去做排长,条件,是方铁生做副排长。如果以后要升官,他是连长,方铁生就是副连长……
      
      这简直是一种无私到令人怀疑的情怀。
      
      于是,故事发展到“背叛”前夕,甘铁生已经成了师长,而方铁生,则是副师长。
      
      一次里应外合的战斗,甘铁生做饵,吸引敌人进入包围圈;而方铁生则要趁着甘铁生在要被围歼之时,神兵天将,击溃敌军。
      
      很显然,方铁生没有去——甘铁生真的就成了饵,全军覆没。
      
      故事的后半段围绕着方铁生为什么要叛变而展开。卫斯理妙的一点是,他在这里又设计了一个小局:这本《背叛》究竟是谁写的?那位叫“君花”的作者是谁?
      
      这个近似于报告文学的故事,究竟作者是谁,会对方铁生和甘铁生那么了解呢?如果作者当时也在军队里,他会是什么身份?
      
      这个谜底很快也揭开了。随着谜底的揭晓,在这个故事里一直被隐藏的真相也揭开。
      
      方铁生和甘铁生的感情,这两个血性男儿之间,是兄弟之情吗?还是……有着点别的什么?
      
      故事前半段,很容易让人觉得,两人有着同性恋倾向。但揭晓了君花的真实身份之后,卫斯理的对读者的这个误导也就烟消云散。
      
      的确,方铁生和甘铁生都是同性恋。但是他们之间却是真正的兄弟情谊。不过,他们都喜欢……同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就是“君花”。
      
      这是何等纠葛的一种情感啊。但卫斯理写得却不那么婆婆妈妈。看书的时候,我很能理解。
      
      于是这里卫斯理又设了一个局,读者自然会想,难道方铁生的背叛,是因为君花?
      
      显然也不是。最后的答案那么简单,却那么让读者震撼。
      
      背叛的原因,仅仅是方铁生觉得甘铁生对自己太好了。
      
      卫斯理最后设计了几千字的方铁生咆哮式的独白,将方铁生心里沉重的枷锁和那份憋屈释放了出来。
      
      你去拯救一个乞丐,你有没有想过乞丐并不愿意被你拯救?你觉得他讨饭可怜,有没有想过他其实本身就爱讨饭?
      
      是,他没尊严,可是你要让他有尊严,要强行改变他的生活,这对他而言,就真的有尊严了吗?
      
      这让我想起了国内有些慈善家的行为。富态的慈善家搂着双目无神的被捐助人,捧着写着捐助金额的大牌子,笑盈盈的看着镜头。大家都觉得被捐助的人要感恩,但是,谁去关注过被捐助人心里所想呢?
      
      方铁生的压力,全部来源于甘铁生对自己的好。甘铁生说自己是师长,方铁生就是副师长,自己是军长,方铁生就是副师长……在甘铁生看来,这是把方铁生当做一辈子兄弟的最好见证,同僚都因此而热血沸腾,觉得甘铁生人格的伟大;但对于方铁生而言,他难道就一辈子都只能做甘铁生的副手?一辈子都得跟着甘铁生?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活在甘铁生的光环之下?
      
      所以方铁生甚至都想过放弃生命,每次冲锋他都疯狂的冲在第一线,这在旁人看来无所畏惧的勇猛,对于他而言,只是想快点被子弹结束生命。
      
      可是讽刺的是每次他都死不了,每次都立功,每次都让甘铁生战绩辉煌……于是,方铁生终于忍无可忍,崩溃了。
      
      背叛,是人类极为卑劣的行为;但是方铁生的背叛,却让人掩卷深思。
      
      也许有时候,还是别对人太好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9 23:16 , Processed in 0.0495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