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的细节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23: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是生而自由的,但奴役无所不在,那么征服与统治是如何起源的?在冷兵器时代,为什么总是野蛮征服文明?但农耕中国为什么却可以击溃游牧民族匈奴?“上帝的鞭子”又如何用马镫轻易地改写了欧洲史?民主又何以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8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04:44:11 | 只看该作者
      每每在时代的发展总有一个代表进化的符号,从马上的文化到机器的进步,一轮又一轮的嬗变都预示着新改革的到来,时间将历史的一切都装进瓶子里,唯有这些细节能让人回想起曾有的记忆碎片,留一段风情,整一段故事,这就是这本书的初衷吧,作为自由作家,作者笔下基本属于博取精华,信手挥毫,这样的洒脱在当今文坛不多,大家有大家的风范,但这样的行文,我是喜欢的,将历史的劣根性和文化用时代的符号加以代替,这也是我能读下此书的原因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 08:50:0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细节》读后有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其视角让人耳目一新;立场让人肃然起 敬;文字生动,妙语连珠!在延伸精读作者博客文章,可谓酣畅淋漓。作者思想之深度 、知识之渊博、阅历之广泛让人震惊,可谓神话级人物!作者为我关中人,是“当世张 载”!他的学说思想是“当世关学”! 他的著作与思想把我震惊了!简直天眼!看问题 太深刻了,世所罕见。遗憾的是不能很早就读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26 22:13:0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序言,已经觉得有点儿乱了,但是凭着这本书的名气,还是继续看下去。
              第一章写的是马,马如何决定世界的走向。先说论述方面,依然凌乱,论据到论点,丝毫不严谨,不过倒是佩服作者搜集资料的能力,那么多史料,也是难为他了。至于论点,更加是不敢苟同啊,欧洲吧,还可以接受,可那也不全是马的功劳呀,谁让那些家伙战斗经验你们贫乏;中国嘛,实在是难以接受,中国历史上有那一场决定性战役是主要靠马的?
              就此止步,有那么多好书要读呢,这本还是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2 18:33:1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细节》摒弃了“考据,讲故事”的写历史方式,而是采用了“解读”的方式,这是很好的思路,然而考据和讲故事依然是历史的基础,解读是基于这些基础再加上些许逻辑的结果,然而逻辑可能恰恰是此书的软肋:
      
      1.马
      这部分基本的逻辑是谁掌握了马,就掌握了战争,谁掌握了战争,就掌握了世界。这个观点用横扫世界的蒙古铁骑佐证最好,于是书中列举文中举了一些事实:
      
      
      * 蒙古人的骑兵一对一是打不过条顿骑士团的,但是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
      
      
      * “为了保证强大的机动性,骑兵很难提高装甲防护能力,因此与严正的重装步兵正面对抗并无胜算,他们往往先用弩炮发射石弹和标枪,使步兵方阵崩溃后,再纵马击杀”
      
      
      这两个证据说明了蒙古铁骑正面作战既打不过条顿骑兵,甚至也打不过重装步兵——并没有加强得马者得天下的论据,反而说明了,长途奔袭和保卫分隔的战略与战术,才是蒙古人征战天下的依仗。以我的观点,游牧民族总能够在于农业社会的对抗中取得优势,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体系以及采用了与自身相协调的战略与战术有关,马是个表面的因素。这一点从明朝与北元的对抗中可以看出,明朝对北元的战略战术了然于胸,以马战为主的北元并没能讨到太大便宜,虽然没有被明所消灭,但长期以来也就是个打秋风的角色。至于土木堡之变,也都是王振而非马的原因。
      
      
      2.马镫
      
      1)马镫与民主
      这部分的逻辑是马镫传到欧洲,产生了骑士阶层和骑士精神,这成为欧洲民主的基础,而在中国,就只能产生嗜好杀人的职业军人。
      
      这个逻辑是相当吸引人的,我们愿意细究原因,探讨橘子为什么生在欧洲就是橘子,到了中国就是枳呢?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中国是帝国体制,而欧洲是封建体制。
      
      那么我要问,到底是马镫还是封建体制产生了骑士精神呢?没有马镫,欧洲会不会产生骑士精神呢?这个问题作者做了回答——日本是东方的异类,由于日本是封建体制,也产生了类似于骑士的阶层——武士,产生了类似于骑士精神的东西——武士道。
      
      这样看马镫和骑士精神也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只需要追究中国为啥这么早进入帝国体制就完了。那么为什么中国为什么这么早进入帝国体制了呢?作者没有做很深入的分析
      
      2)项羽——中国最后的骑士
      
      作者的观点,项羽是中国最后的骑士(具有骑士精神),按照书中定义的“骑士精神”:所谓骑士精神就是谦卑、荣誉、英勇、牺牲、怜悯、灵性、诚实和公正。慷慨是骑士最重要的美德。
      
      我们对照一下项羽
      
      * 小时候看着始皇帝就说”吾可取而代之“
      * 杀降卒20万
      * 杀义帝
      * 火烧阿房宫,三月不熄
      * 赏赐别人一块玉,在手里把玩很久,都捂热了才抖抖划划的拿出来
      
      作者根据的两个事实
      
      第一,项羽要和刘邦单挑,避免人民和军队伤亡,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想欺负刘邦,项羽是武圣人级别,刘邦战斗力不超过60,这个结果是一定的;
      
      第二,不肯过江东
      太史公《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以前看史之时,就对此一段哑然失笑,第一句就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结果碰到个志愿者,说了一番挤兑大英雄的话,什么江东虽小,....亦足王也”,意思是您在这边儿也混不下去了,就回江东当个草头王吧”——于是西楚霸王不好意思了,就回去继续和汉军拼命。要是没这个倒霉亭长,人家项王凿一艘船也是要渡过去的。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纯属挤兑宋朝庭的诗句,拿着这句反衬项羽的骑士精神,怕是没啥逻辑性的。
      
      (我这里没有否认项羽英雄的意思,只是说用骑士来形容项羽,不太妥当)
      
      3.轮子的征服
      
      大致上说的是轮子在帝国体制下加强了中央集权,帝国修建了道路,便于出动军队到各处镇压;而轮子在封建体制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提高了人的自由度云云。其实在这个章节里,我认为探讨一下东西方道路的兴建维护和发展是有意义的,因为道路是车行走的依托,但作者选择了轮子的数量来论,可谓剑走偏锋——以作者的论调而言,中国维护了长时间的帝国统治,理应有维护的更加好的道路才对,——因为需要更快速的出动军队弹压各地的反抗。但问题是书中恰恰是封建割据下的西方道路更好,马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西方的轮子也由少变多;而东方的道路越来越不好,以至于两轮的变一轮,又发展到了没轮的轿子,但为什么帝国制度在中国反而更长久了呢?难道不是道路的问题?那你前边说那么多帝国靠道路实现统治干嘛呢?
      
      细节上的矛盾也不少:如书中最开始提到秦建的道路:
      
      "虽然秦帝国仅仅存在15年,但修筑的驰道完全可以与罗马帝国的道路网相媲美,….这项耗时10年的帝国工程,规模十分浩大,专供军车行驶...东方大道由咸阳道临淄...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约合80米”
      
      后来则说:
      
      “100年前,西方世界已经开始进入汽车时代,中国刚刚体会到轮子的快感,….在此之前中国所谓的路,只限于人的脚或者牲口梯子行走,几乎没有轮子之道…”
      
      看起来不像一个人写出来的。:)
      
      
      4.机器塑造
      
      这部分占据了书的54%,大体上讲了机器的发明,发展,机器形态的国家,和人类劳动在机器时代的变化。内容无甚新鲜。线索繁多,能够分辨的作者第一个要讲的大约就是人类从发明机器到被机器所控制,劳动逐渐异化的过程。第二个要讲的则是民主的发展脉络。由于材料繁多,无法一一分析,只列举两点
      
      第一,关于选举
      
      书中认为,通过选举,英国避免了暴力和革命的轮回,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但作者通过选举,否认了马克思——工人最终意识到是机器后边的人而非机器使自己陷入了危机,于是进而争取普选的权力,用选举代替了暴力的轮回——于是“对话,和解,一个文明理性的新社会制度使全体民众共同分享了这一机器革命带来的丰硕果实,而这却是马克思所没有预料到的。”在引用了大量马克思数据和说辞说明机器和人的关系后,作者一句话把马克思否定了。
      
      且不说马克思是否能从工人获得普选权上推理出工人境遇的改善,(马克思有大量相关的论述)即使现代民主制度下,单靠一个选举,也无法“使全体民众共同分享丰硕果实”,这种说法好似共产主义通过选举实现了,对丰硕果实的分配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选举和法律至多保证工人们不被饿死,享受有限度的社会保障,使得垄断资本和权力无法肆无忌惮的侵犯个人尊严,至于对成果的分享,还是想都不要想。
      
      第二,关于福特
      
      作为美丽新世界的肇始者,福特先生在文中多次出现
      
      先是以资本主义救世主的名义出现——他提高了工资,与工人们共同分享成果,
      福特认为“一个人活着一小撮人聚敛财产是无益的,因为这常常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于是将工人的最低日工资从2.34美元提高到5美元,还把工作时间从9小时下调到8小时,“很早以前福特就萌发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辆买得起的汽车,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后来,作者又用一句”冷酷无情的福特最早实现人类的群众化,即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在这里冷酷无情,如何和前边的这些描述对应起来?当然我们可从多个角度来描述福特,但我觉着作为这本书,还是要保持前后的一贯性,或者起码要做一些说明性的文字,福特到底从何种角度是仁慈的资本家,从何种角度来说是冷酷无情,以至和希特勒成为五十步和百步的关系的。不要这么跳来跳去为好。
      
      当然本书的最大逻辑问题在于马镫塑造的欧洲骑士——绅士精神,是如何与“轮子征服”(说实话我没懂轮子征服了什么)以及机器塑造时代的资本主义转型联系在一起的。作者所图者甚大——从某种角度大概比《枪炮钢铁和细菌》更大,但宏大的解读需要的是更多事实、逻辑而非煽情。历史解读的目的虽然可以是为了抨击当下政治,但也不能为了抨击做随意的发挥,以至于看完这本书,给人增加的是更多疑惑和非释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 18:49:3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说(P236)如果说亚当斯密充分认识到人性的不完美的话,那么马克思则拒绝承认人性的存在,这使马克思学说最终酿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道灾难和人权灾难。
      这显然是把马克思和希特勒相比。
      又说(P300)社会主义国家是“直接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政权”通过现代国家机器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控制着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社会主义国家是极权主义,就连宪法都规定是无产阶级“专政”。
      希特勒和斯大林完全一样,差别是前者失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0 11:16:46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相关的书一直很少看,大多都是听听野史,看看史剧。当然主要是因为本来我看书本来就不多,也就最近抓紧啃了点,再加上一直以来记性就差,历史海洋的信息量实在太大,跳进去会有被淹没的感觉。但总不能因为怕水就不去学游泳吧。于是还是选择了看这本《历史的细节》。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八月份读书会即将分享这本书,凡是读书会的书都是要看的,因为届时可以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不同的见解,这是读书所带来的一大乐趣。
      
      撇开分享的乐趣,这本书的视角也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喜。关键字就是那个“细节”。以前提及人类文明这一万年左右的历史,大多都是基于人的主线,所有的历史都似乎发生在人的周围,或者说我看到的历史都是发生在那些人的周围。而杜君立先生却找到了另一个亮点,物!当然这个独特的视角不是他发明的,是借鉴自美国贾德戴蒙著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有如给予了死物永恒的生命,让她们创造了那一段段辉煌的历史。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历史到底是什么?我们往往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死气沉沉的一对史料。当我们看过流水账后就好像了解了历史的全部。然而我们能看到的历史只能说是历史的一小部分。那些史料可以说都是一家之言,再客观的描写都会多多少少加入些执笔之人主观的偏好进去。然而就算是读者能参透其中的真相,那也只是被记录的那一小段。每一秒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因果轮回,你无法证明这些事情与现世没有关联,而且很有可能还会影响几千年后的世界。所以我们才会有历史学,和那么多人去研究。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历史都会有新的观点,可能有些片面,但这就是多世界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
      
      这本书的主要关注的是物,而且并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重要发明,诸如火、四大发明之类的。可以说都是些不经意的发明,马镫、轮子和机器。马镫这个词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还一度和马鞍混淆。原以为马镫只是帮助上马,但没想到更大的作用是支撑骑乘史的双脚,也就是因为这简单的发明却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至于这三个简单的东西如何改变了历史,书中自会分别道来。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虽然都是人发明创造的,但最终她改变了人和历史,而且是在超越了人的期望,或者从另一角度说是失去人的控制状态下进行的。从中不得不进入一个深思,我们人类到底是一个如何的存在?
      
      人类文明存在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万年,现今的人们似乎已经默认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虽然好像还有一个“天”的存在,但人定胜天的勇气却日益暴涨。但通过这本书的视角,我们发现平时不注意的死物却承担了重要甚至于是超过人类的作用。几乎大多的发明者都不曾在其有生之年因其发明受到什么大的恩惠,更没有想到这发明会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最关键的一个疑惑就是,虽然都是人发明的,但都出于被逼的状态,或者被生存所逼,或者被欲望所逼,都不是人主观能动的创造,却更像历史车轮的带动作用。所有的改变都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也许不在今天,也许不是因为他,但这个历史总会发生。就算是完全出于人的主观用意,但在结果上又会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同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就像书中提到的骑士精神,同样的促因在东西方就演变成骑士和游侠二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而且同为东方又变成游侠和武士。如果真要解释这种现象,能像到的一个逻辑来解释就是影响历史的因素是个十分巨大的范畴,而人在其中并不一定是主角,而且很有可能作用很小。与其说人创造了历史,还不如说成历史造就了人。历史很多的潜在发展规律人类还没有发现,我们所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有限的虚相,而本质的历史真相谁都不知道。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就是机器!的确是人创造了机器,但同时机器也改变了人,而且有充分的论据已经显示人已经变成了机器,也许不久的将来机器就会变成“人”了。很多科幻片都有这种预言的世界描述,而且坦率的说我认为从机器的环境适应性来说她更适合这个星球这个世界。在过去的四十五亿年的历史中,历史选择了不同的生物,而在一个零头的近二百五十万年历史发现了一个叫“人”的生物很有意思,又在一个零头近一万年选择了有文明的人类客串下一小段历史桥段的主角,那下一个一万年,一亿年呢?
      
      看书最有乐趣的就是产生思考,不管是思考高深问题还是家长里短,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一种成长。当老态龙钟的时候来看这段历史,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创造了历史,而是书改变了历史。
      
      最后不得不向杜君立先生致敬!虽然书有点厚,有点啰嗦,章节间缺少些整体规划,这也许和杜先生是专业博文作家有关,但其中的数据信息之多宛如一部世界简史,养料充足看的很带劲。而且如果真如杜先生自己所言其只有中学文化,那我等之辈只能自惭形秽,岂有不致敬之理。
      2013-8-1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1 14:16:16 |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一半,本书仅从内容来说可算天才的著作,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马镫的民主”一章下面的小标题的区分性似不是很强,各标题下的内容似有重复。
      (1)《自序》20页第二段“意在打破宏达叙事的传统历史模式”可换提法,因你虽然讲的是历史的细节,但也是在“宏大叙事”,纵横皆是。
      (2)正文第7页倒数第三行“成为”可去掉。
      (3)20页第二段第4行“拯救”后面加“的”更通顺。
      (4)32页第二段从“如果”到“肌肉”句群,可改变表述,特别是后一句,有“如果”,没“那么”了。
      (5)33页第三段第一句表达可改一下,主谓宾不明。
         以为建议不一定对,可供再版时参考。瑕不掩瑜,后文还没看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2 21:49:27 |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一半,本书仅从内容来说可算天才的著作,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马镫的民主”一章下面的小标题的区分性似不是很强,各标题下的内容似有重复。
      (1)《自序》20页第二段“意在打破宏达叙事的传统历史模式”可换提法,因你虽然讲的是历史的细节,但也是在“宏大叙事”,纵横皆是。
      (2)正文第7页倒数第三行“成为”可去掉。
      (3)20页第二段第4行“拯救”后面加“的”更通顺。
      (4)32页第二段从“如果”到“肌肉”句群,可改变表述,特别是后一句,有“如果”,没“那么”了。
      (5)33页第三段第一句表达可改一下,主谓宾不明。
         以为建议不一定对,可供再版时参考。瑕不掩瑜,后文还没看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15 11:23:05 | 只看该作者
      本书虽然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和历史著作,但并不晦涩难懂,而且体现出了对历史尊 重的态度和思想的真实。作者在推演历史细节的过程中,并不囿于已有的见解和言论, 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比如,作者认为,中国仅有的封建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周游列国乘坐的是马车而不是牛车等。此外,机锋凌厉的语言也是本书的一大亮 点,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思想理性和可读性。 本书以小见大,从马镫到现代文明的孕 育,从轮子到国家的征服与奴役,从机器到被机器塑造的人类,每一部分都足以引发对 人类发展道路的深思,对追求民主、自由、文明的坚定和向往。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10 , Processed in 0.0672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