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0
|
狩猎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艺术家
在盗墓题材滥觞之后,读到狩猎,同样是中国式探险小说,却翻炒出新味道、新感觉。
这也是最近其他阅读带来的认识,传统中国的信仰,并非儒释道三家而已,民间对山林湖海的认识,有太多的传说和理论,那些神秘不可知又或者可知而被湮没的故事,遇到残留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碎片,其风韵、深度,颇耐人寻味。
于是联想到了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一个考古学家和风俗学家的冒险。如果解构其叙事要素,可以总结为历史传说、异国风情、寻找宝物的冒险、正当无私的寻宝理由、寻宝朋友、寻宝竞争对手等几个要素。这些叙事要素交织下,展开了一幅异域风情图卷、人性的激烈碰撞和紧张精彩的寻宝旅程。
不难发现,从鬼吹灯、盗墓笔记到狩猎,都是在塑造中国的印第安纳·琼斯。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故事好看的问题。
以前了解的李达非常醉心传统民俗文化,虽然讲的是新故事,他更喜欢的是与读者分享背后的层层底蕴。在狩猎中,你仍能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但也会惊喜地发现,李达更会讲故事了,小说的线索、节奏、人物设计,都更娴熟,阅读感受更流畅愉悦。我睡前翻开此书,却意外地全书读完才在凌晨入睡。
但是正如悬疑片爱好者最enjoy的部分是解谜,一个好的探险小说也应该处理好放出悬疑、推进悬疑、解释悬疑的节奏。读者最希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作者透露的蛛丝马迹逐渐抽丝拨茧,一窥背后全貌。这就要求,这个背景本身,就必须在人物、关系等方面自我周延、符合逻辑;必须对一路设置的悬念有强大的解释力。同时,在阅读中,悬念需要发展,需要在一个时刻让读者分享合理性解释。如果你从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对悬念的解释,又或者最后使用狗血如鬼神作祟、外星人介入等无解释力、无预先铺垫的答案,都会被读者不满。这也是为什么我放弃跟美剧《迷失》。
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探险小说往往是兼顾设置悬疑和解开谜底能力的小说。《狩猎》在这方面的表现令人遗憾。
当然也有可能作者想把解谜放在后面几部书,但这就等于在第一部书就剥夺了读者对探险小说的重要享受点,那么这种安排是否合适?
《盗墓笔记》已传有公司在筹备拍摄好莱坞电影,却迟迟未有新消息传出。我想从小说到大片之间,差的可能就是悬念的处理。现在的探险小说都看重铺排诡异气氛、悬念,对强大解释力、内容合理性却不甚关注。我认为,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探险小说,才最容易畅销和商业化。
另,指环王作者设置的龙与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D&D)规则,使其作品成为现代严肃奇幻文学模式的奠基者,可见背景规则的重要性。
中国的探险小说能有发展,也必须兼顾奇幻和严肃。那么,中国的印第安纳·琼斯在哪里?
详情
唐老师
以前看电视剧中,皇帝带一班人出城狩猎,骑着强悍的大马,射中弱奔的小动物。那时候不觉得神秘,电视剧带来的感觉只是无聊或者玩笑,而这本小说,那种神秘气息扑面而来,让你难以掩卷,只所以好奇,是在北京过着皮货店掌柜的悠闲生活小七,慢慢展开“一支三十年前的活死人勘探队……”
小七说自己三流大学毕业,本来到某个小店里当伙计,只是想过渡一下,没想到这过渡就是五年,而自己也由伙计而变成了掌柜的。幼年的时候曾跟随外公在深山老林生活过,听讲过很多关于狩猎的故事,那时候年小无知,并没有往深处想。成年后也逐渐忘记了种种的细致情节,只是脑海中还有种种的碎片,原以为一切只是过往,变成回忆,却不曾想这只是序幕,只是开始,“突然间得知一位猎人死在大兴安岭林子里,临死前扒开桦树皮,咬断手指在树干上血书小七的名字……为查明真相,东家组队上山,却发现另有两支队伍也在暗暗行动。”
故事架构得很精巧,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各种情节互相交织,让人一路紧崩着神经,跟随作者的思路,往深处奔走。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想到《藏地密码》,讲述的是不同地点不同故事,但是总觉得有些本质是一样的,至少那种神密气息是一样的,都带着某种传奇经历和传奇往事一样的效果,又给现代人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作者简介真过瘾:李达,资深狩猎者,迷恋深山老林。喜欢用抹过狼血的胡桃木做枪托,为追求“例不虚发”的境界,曾吃饭睡觉枪不离身,练成百步穿杨后,才开始上山。
----我想说,我也好想上山啊啊啊!我上山只想跟着李达,我不去那些什么旅游景点和旅游团了,我跟着李达,那才叫神游天外啊。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5 01:39 , Processed in 0.41127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