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門外漢的京都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5:3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次得知有朋友要出遠門,將去的城鎮倘我曾經玩過,我總是很多事的想寫下兩三頁紙,上面記著我覺得他應該去玩去看去吃的地點,讓他帶著上路。……
  
  
  「我當然也一直想把京都的好玩地點寫在紙上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9-4 15:53:28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有看舒先生的书,但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不错,我想说的是京都,还有奈良,如果没有梁思成先生,这两个地方根本就什么都化为乌有了,我们也无法感受它的美,所有日本人,甚至所有人都该感谢梁思成先生,他把这个美留了下来,所有我们才有幸看到舒哥的门外汉的京都,如果国家政府当时听取梁先生意见,把北京城墙和一些门楼留下来,北京,这座东方帝都,会有多少人去像今天人们去感受京都一样感受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9-4 15:53:28 | 只看该作者
  如今我对于京都,就像幼时对于苏州,充满了绮丽的幻想,想象着那种充满东方韵味的意境和生活氛围。
  是看《源氏物语》的时候喜欢上了京都,然后又看川端康成的《古都》,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京都寺庙的枯山水,秋天的红叶,再看林文月的《京都一年》,但终究没有亲眼见到京都,不知道京都到底长怎么样,透过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就好像打开了一条门缝,又把京都偷窥了一番。偷窥得越多,就越想到京都去亲眼看一看。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舒国治的书,对于舒国治那种闲适的生活情调和语言风格自然是极喜爱的,多少次也想着像舒国治那样生活,希望将来不至于成为憾事。
  舒国治写到的京都,确实都是我想象中京都的样子。“有時我站在華燈初上的某處京都屋簷下,看著簷外的小雨,突然間,這種向晚不晚、最難將息的青灰色調,聞得到一種既親切卻又遙遠的愁腸。這種愁腸,彷彿來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這裡住過之人的心底深處。”这份愁肠,我想如今也正郁结在我的心里。
  舒国治说他去京都,为了那一份唐宋韵味,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了小桥流水,也为了大桥流水,为了氧气,尤其是为了睡觉写得最精到:“每天南征北討,有時你坐上一班火車,例如自京都車站欲往宇治,明明幾站,二十多分鐘的短程,但只坐了一、兩站,人已前搖後晃,打起瞌睡來,坐著坐著,愈發睡熟了,幾乎醒不過來,實在太舒服了,突然睜開眼睛,只見已到六地藏了,急急警惕自己馬上要下車了,但仍然不怎麼醒得過來,唉,索性橫下心,就睡吧。便這麼一睡睡到底站奈良,不出月台,登上一輛回程之火車,再慢慢往回坐。”这一种遵从造化,无期无为,随遇而安的境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达到?
  还有,舒国治写到的京都,寥寥数笔就好像让读者亲见了一般:“一入夜,大夥把燈光打了起來,故意打得很昏黃,接著,提著食盒在送菜的,在院子前灑著水的,穿著和服手搖扇子閒閒的走在橋上的,掀開簾子欠身低頭向客人問候的,在在是畫面,自古以來的畫面。”这不正是我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京都,越来越不真实了,除非是在梦里,不知何时能亲见梦里的景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9-4 15:53:2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生只能去日本一次,如果一次只能去日本一个地方,那无可置疑必定是京都。舒国治也是悠悠地把京都当做他人生的第二居所,小住小憩,酣睡暴走,万事浮华不如清欢的样子。这本《门外汉的京都》与其说是京都游记,其实更像是讲述与京都的机缘和晃荡京都的禅理。
  面对书中耳听为虚的京都,也许自己眼见为实的东京倒像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现代化的大都市总有着相似的面容,东京也毫不例外,也许在东京看着吉野家和无印良品,能找到与在上海同质化的安心熟悉感,却无法怀有那种异国他乡所独具的微醺略醉的风情。然而只有书中描述的京都那样的地方,可以随便挑一个角落,一片景出来,即便是一堵长长矮矮的围墙,岚山上的一个院落,古寺庙门外的匆匆一瞥,颇具江户川风情的街头小咖啡馆,便像是包含着和风清韵的整个宇宙一般。
      有时甚至很不怀好意的觉得,对于《门外汉的京都》所有的喜好,或许全源自于对于京都的热爱,这种热爱极具恹恹的挥发性,只要从京都的一景缘起,便可以铺陈到整一本书的字字句句和自己心中,京都的旅馆、京都的手袋、京都的长墙、京都之吃、京都的黎明与晚上、京都的气,皆是融华丽同简朴于一体的丝丝入扣。
  “事实上,京都根本便是一座电影的大场景,它一直扮演着古代这部电影,这部纪录片。整个城市的人皆为了这部片子在动。”这也许是我看到过于对京都最好的描述了,整个日本,原本散发的就是一种气氛,京都尤甚。它是一个像你在看电影的城市,种种光影弥漫和移步换景,一个像舒国治那样的旅人,便不自禁地做了京都不登堂入室的门外汉,望着那些数不清的世代和过着深刻日子的人家,自知容不得打破和入侵,便自觉保持着一份矜持的距离。
      此前看《水城台北》时,便感叹舒国治那一种对细节的孜孜不倦的个性,甚至愿陈列一切枯燥的细枝末节,以换得对记忆和怀想的一份殷勤不变。人心中怀有太急切的热爱和热情时,做事情往往易走极端和偏锋,可却并不想用此来形容一次次反复前往京都晃荡的舒先生,生而为人,又有几个可以为着自己一份执念而亲历亲为的呢?不过是都在迷失现实和虚构远方罢了,更不用说游历之后厚厚一本赞歌,与其说是充满滥美之情,或许更是自己对京都的一种不解情缘妄图阐释吧。
      这世上有很多种游记,攻略型的、散文型的、广告型的,又或是体验描述型的,可是无论哪一种,都比不上若隐若现的那一种撩拨人心,像是京都寺庙一扇半开半合的门,满园春色只得半数入眼,怎能叫人心不瘙痒,脚步不犹疑呢?
  也是为着此,怎么甘心一生只去一次日本,去日本只去一次京都呢?
  
  原文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39a41c0100rpzr.html.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9-4 15:53:5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有看舒先生的书,但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不错,我想说的是京都,还有奈良,如果没有梁思成先生,这两个地方根本就什么都化为乌有了,我们也无法感受它的美,所有日本人,甚至所有人都该感谢梁思成先生,他把这个美留了下来,所有我们才有幸看到舒哥的门外汉的京都,如果国家政府当时听取梁先生意见,把北京城墙和一些门楼留下来,北京,这座东方帝都,会有多少人去像今天人们去感受京都一样感受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9-4 15:53:54 | 只看该作者
  如今我对于京都,就像幼时对于苏州,充满了绮丽的幻想,想象着那种充满东方韵味的意境和生活氛围。
  是看《源氏物语》的时候喜欢上了京都,然后又看川端康成的《古都》,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京都寺庙的枯山水,秋天的红叶,再看林文月的《京都一年》,但终究没有亲眼见到京都,不知道京都到底长怎么样,透过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就好像打开了一条门缝,又把京都偷窥了一番。偷窥得越多,就越想到京都去亲眼看一看。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舒国治的书,对于舒国治那种闲适的生活情调和语言风格自然是极喜爱的,多少次也想着像舒国治那样生活,希望将来不至于成为憾事。
  舒国治写到的京都,确实都是我想象中京都的样子。“有時我站在華燈初上的某處京都屋簷下,看著簷外的小雨,突然間,這種向晚不晚、最難將息的青灰色調,聞得到一種既親切卻又遙遠的愁腸。這種愁腸,彷彿來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這裡住過之人的心底深處。”这份愁肠,我想如今也正郁结在我的心里。
  舒国治说他去京都,为了那一份唐宋韵味,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了小桥流水,也为了大桥流水,为了氧气,尤其是为了睡觉写得最精到:“每天南征北討,有時你坐上一班火車,例如自京都車站欲往宇治,明明幾站,二十多分鐘的短程,但只坐了一、兩站,人已前搖後晃,打起瞌睡來,坐著坐著,愈發睡熟了,幾乎醒不過來,實在太舒服了,突然睜開眼睛,只見已到六地藏了,急急警惕自己馬上要下車了,但仍然不怎麼醒得過來,唉,索性橫下心,就睡吧。便這麼一睡睡到底站奈良,不出月台,登上一輛回程之火車,再慢慢往回坐。”这一种遵从造化,无期无为,随遇而安的境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达到?
  还有,舒国治写到的京都,寥寥数笔就好像让读者亲见了一般:“一入夜,大夥把燈光打了起來,故意打得很昏黃,接著,提著食盒在送菜的,在院子前灑著水的,穿著和服手搖扇子閒閒的走在橋上的,掀開簾子欠身低頭向客人問候的,在在是畫面,自古以來的畫面。”这不正是我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京都,越来越不真实了,除非是在梦里,不知何时能亲见梦里的景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9-4 15:53:5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生只能去日本一次,如果一次只能去日本一个地方,那无可置疑必定是京都。舒国治也是悠悠地把京都当做他人生的第二居所,小住小憩,酣睡暴走,万事浮华不如清欢的样子。这本《门外汉的京都》与其说是京都游记,其实更像是讲述与京都的机缘和晃荡京都的禅理。
  面对书中耳听为虚的京都,也许自己眼见为实的东京倒像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现代化的大都市总有着相似的面容,东京也毫不例外,也许在东京看着吉野家和无印良品,能找到与在上海同质化的安心熟悉感,却无法怀有那种异国他乡所独具的微醺略醉的风情。然而只有书中描述的京都那样的地方,可以随便挑一个角落,一片景出来,即便是一堵长长矮矮的围墙,岚山上的一个院落,古寺庙门外的匆匆一瞥,颇具江户川风情的街头小咖啡馆,便像是包含着和风清韵的整个宇宙一般。
      有时甚至很不怀好意的觉得,对于《门外汉的京都》所有的喜好,或许全源自于对于京都的热爱,这种热爱极具恹恹的挥发性,只要从京都的一景缘起,便可以铺陈到整一本书的字字句句和自己心中,京都的旅馆、京都的手袋、京都的长墙、京都之吃、京都的黎明与晚上、京都的气,皆是融华丽同简朴于一体的丝丝入扣。
  “事实上,京都根本便是一座电影的大场景,它一直扮演着古代这部电影,这部纪录片。整个城市的人皆为了这部片子在动。”这也许是我看到过于对京都最好的描述了,整个日本,原本散发的就是一种气氛,京都尤甚。它是一个像你在看电影的城市,种种光影弥漫和移步换景,一个像舒国治那样的旅人,便不自禁地做了京都不登堂入室的门外汉,望着那些数不清的世代和过着深刻日子的人家,自知容不得打破和入侵,便自觉保持着一份矜持的距离。
      此前看《水城台北》时,便感叹舒国治那一种对细节的孜孜不倦的个性,甚至愿陈列一切枯燥的细枝末节,以换得对记忆和怀想的一份殷勤不变。人心中怀有太急切的热爱和热情时,做事情往往易走极端和偏锋,可却并不想用此来形容一次次反复前往京都晃荡的舒先生,生而为人,又有几个可以为着自己一份执念而亲历亲为的呢?不过是都在迷失现实和虚构远方罢了,更不用说游历之后厚厚一本赞歌,与其说是充满滥美之情,或许更是自己对京都的一种不解情缘妄图阐释吧。
      这世上有很多种游记,攻略型的、散文型的、广告型的,又或是体验描述型的,可是无论哪一种,都比不上若隐若现的那一种撩拨人心,像是京都寺庙一扇半开半合的门,满园春色只得半数入眼,怎能叫人心不瘙痒,脚步不犹疑呢?
  也是为着此,怎么甘心一生只去一次日本,去日本只去一次京都呢?
  
  原文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39a41c0100rpzr.html.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9-4 15:53:54 | 只看该作者
  ——还好,就跟着他一路在雨中的京都漫步过了,没在却又在。
  
  
  不算评论,留一些自己留心的片段做以后去京都的指南:
  
  “花钱却必须去的寺院如清水寺、高台寺、银阁寺、大德寺、金阁寺、龙安寺、仁和寺、天龙寺等;而不花钱却仍值得去的仍有南禅寺、知恩院、永观堂、法然院、真如堂、金戒光明寺、建仁寺、智积院、东西本愿寺、东福寺以及百万遍知的知恩寺。”
  
  “料理旅馆(如柊家、俵屋、炭屋、近又、菊水、八千代、吉田山庄、粟田山庄、畑中、晴鸭楼、玉半……)”
  
  “荞麦面——晦庵 河道屋,天妇罗定食——高濑舟,茶泡饭——袛园的十二段家。”
  
  “第一次去,不宜错过的是:南禅寺、银阁寺、大德寺、金阁寺、龙安寺、天龙寺。”
  
  
  所谓夙愿或者怨念,便就是和自己所爱之人一起去京都。十来天的光景,随性而又惬意地驻步或漫游。
  
  也好,那京都的样子,不知也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9-4 15:53:5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作者应该受日本殖民影响的缘故,京都的氛围其实是与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些关联,这份喜好也是怀旧的一部分吧。
  
  觉得文字有些累赘了,到的书的后半部,已经没有耐心一字字的看下去了。景物描写也单调了一点,多的是个人的抒情了。
  
  有些观点实在是太私人了一点,不太适合给读者看的。
  
  好在是借来看的,要掏钱就不值得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9-4 15:53:54 | 只看该作者
  如作者所望,這是一本寫得很輕巧飄逸的書,舒國治道出了京都的清靈秀雅,他寫京都的雨、黎明、旅館、長牆、飲食等等盡皆出色,點題作《門外漢的京都》,讓我讀完都很想到京都去睡一下覺。《倘若老來,在京都》一文寫得饒有趣味,不過似乎有點太理想化。不過照舒國治所說,他遊京都十數次,都以門外漢身分停留,故意不深入接觸風土民情,這樣理所當然也是自然,不過就不是我的態度了。他提到京都有「繁文縟節」,一旦成為「門外漢」,則「於飄逸的賞玩與清寂的品味便導致了干擾」,這不就是說他對於京都實是只喜其形不喜其神麼?京都的小橋流水、亭台廟宇,固然如舒國治所說,充滿唐宋之風,中國人的地方反而尋不著;但若又如他所說,京都有他不願意觸及的不可愛地方、或是不值深觀的地方的話,那京都到底是他成就自己感興思懷的一處佈景罷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7:29 , Processed in 0.0517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