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音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1:0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音》是安意如继《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等书之后推出的又一本古典文学赏析随笔。
      《观音》延续了安意如之前古典优雅的创作风格,对元戏曲的代表性剧作《牡丹亭》《西厢记》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1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7 07:37:06 | 只看该作者
             缘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而如今世事纷纷攘攘,几乎无人能静下心来体会戏剧中的曼妙韵律。安意如新著一本《观音》,带我走近昆曲,和那一种融汇在现代时尚中的古典精髓。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抹残春,一道伤痕,一丝心机,冷了星辰。
             我不喜欢崔莺莺,总觉得她是那种阴晴不定,忸怩作态,将爱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女人。大家闺秀倾心于文弱书生,却依旧掩盖不了虚伪的本性。她用自己难测的城府,一次次将张生高高捧起,又重重摔下。但张生是痴情的,红娘是忠心的,这才成就了一段成为佳谈的姻缘。《西厢记》不同于《莺莺传》,王实甫先生渲染的是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期盼,故事并不能免于世俗,却也是真实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
             一场清梦,一种馈赠,一生静等,色即是空。
             杜丽娘的爱,从始至终就是幻觉。她梦见柳生,不知不觉情思荡漾,而此刻,柳梦梅也遥想这不知在何处的丽人,相思成疾。世界很大,让他们无处会面,世界很小,让他们以不为人知的方式相知相爱。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默里。汤临川笔下《牡丹亭》,他们终于团聚,只不过杜丽娘已成艳魂。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并不少见,但是几年前当丽娘唱出“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时,是否就已经知晓,岁月终究还是负了红颜。
             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
             一个乱世,一诉衷肠,一夕疏浅,终成永殇。
             他是君主,她是宠妃,他们拥有令世人歆羡的爱情。他轻唤她一声玉环,她娇嗔回一声三郎。沉湎于安乐的他们是平等的,而一旦遭遇动荡,结局却令人心寒。《长生殿》中,叛军从天而降,厉称杨国忠谋反,杨妃须受牵连。李隆基身为末路君主无能为力,逼玉环自缢平民心,自此便陷入了再不可自拔的悔恨与离伤。患难,却不见真情,原以为可以接受一切考验的爱窘迫的困境与无奈的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如今独自虽无恙,问馀生有甚风光?”可悲痴情人,终成负心汉。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一世悲欢,一双离人,一把血扇,不觉日晚。
             《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有史实依据的昆曲著作。李香君本是青楼名媛,嫁为侯方域之妻。她有着似乎令男人都难企及的气节,坚决不让侯方域接受阮大铖的拉拢。于是打破平静的恶人出现了。阮大铖迫害侯方域,并逼李香君改嫁。香君不从,血溅桃花扇。《明史》中是死别,而孔尚任编著的《桃花扇》中,结局是二人遁入空门。无所谓生离死别,这一般情意,心知足矣。
      
             四大昆曲,几回悲欢,多少悠歌,无数情思。
             不禁想到,在所谓“中国风”重新盛行的时代里,那一种缠绵在心底萦萦不去的怅惘,会不会最终还是难逃成为假象?我亦无力赏戏,但安意如的文字令我神驰,令我迷醉。在我们高呼“文化归来”时,还不如在心底默默感受文字与韵律的交融。这便胜却、人间无数。
             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8 03:34:34 | 只看该作者
      “ 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  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开头的这一句话就有让人口齿留香之感。我一直相信对于美,都有共鸣,只是每个阶段欣赏的美不尽相同。
      我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看《观音》的。基本没听过戏曲的我,对咋剧不了解,正如安意如所说的,我也的确不知道谁是苏三,这是现代对古典文化的浅薄无知与不够重视。我读过西厢,不止一遍,可是也从来没有通篇的读完。我喜欢夜深人静时读西厢,有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迷蒙。我也就读过这一本戏曲,虽然我一直很想读很多很多。可惜我的耐性不大,总是沉溺在现代、穿越的情爱之中不能自拔。
      我想通过安意如让我撩开古典戏曲的冰山一角,让我不至于那么浅薄,不耐看。可是,看完观音我更无知了。也许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赞誉太多,还是她是被包装了,不得而知。因为无知才有包装。华美有让人喜欢的欲望,但是不长久,简单的话直指内心,才是真正的历久弥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6 16:28:2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记得当时是惊艳于现在还有人 将诗词解读的如此美妙意境,让人沉醉其中,与记忆当中拿着课本背着枯燥的古诗截然不同。那个时候自己便记住了安意如这个名字,同样是女生,她咋能文采这么好呢?我当时的确很纳闷。
             这本书是围绕戏剧故事来展开的,围绕每出剧来想象兼解读每个动作每句话每次心理。作者这次写出来的给我感觉如之前看她的书是一样的,语句很优美,优美得来还不忘现实连接,讽刺下当下的各种情况。只是,这本书已经没有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只是很单纯觉得,看完就完了,嗯,文采不错嘛,用的词很优美,没有一定的扎实功底写不出的。仅此而已。
             就如同风吹过湖边,泛起一阵涟漪,让人知道了有这样的戏剧,有这样的解读。
             不知道是戏剧本身带有低俗的情节还是作者想象兼衡量情节发展所描述出来的。看到这些低俗的情节,自己感觉的确不怎么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8 03:59:07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让我承认的是,吸引我眼球的从这么多出中找出来翻翻的,是因为安意如,取这文章的名字,原以为是一本观音传记,但是她竟能把元杂剧的观戏听音来的感受来作为主题,命名颇具创意而大胆。
          作者摒弃写在书前的拳拳诚意,让我感觉不禁感动,她只不过愿意企图把她所感知的美和人拿与我们所做分享,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卑微的不值一提。让我不似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看了一半觉得全无自己的观点,只靠华丽的辞藻拼拼凑凑成一书来成全自己的写作,便觉很是索然无味,了无 欲往下读的欲望。
         而后花了十来个小时的时间读完,发现安意如还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颇有见解的女孩,但是她的见解流于表面,甚至于有点偏激。比如西厢记的张生非要冠上好色,连带红娘一起看中。比如非要让元帝和唐玄宗硬生生的冠上自私,为了成全自己的利益,寡情薄幸的割舍自己的感情。对男女情爱你侬我侬的情感甚至于不少香艳的场面不惜大肆笔墨,更甚者,一页的片段一直在描写重复一个意思,不免有点像是唠唠叨叨的小妇人。不理解她为何这么做,是为了凑齐字数还是重点渲染。事中太过于头重脚轻了,开场太多的笔墨加以渲染,但是中间高潮乃至结尾越是吵吵交代草草了事。而且开头的都是女主因一直封闭于一个环境,害尽相思,我看不出这类出有什么值得大肆铺张渲染之处。只能让人觉得仓促有余,构思不足。从而落下个过于头重脚轻了。
         一直觉得安意如的文字是精致优雅的,就如一个江南的女子低吟。但是这次的尺度有点大,pass,ok,性生活,牛逼等等都用上了,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缘由安砌这些字眼上去,是为了她个人书写是让现代人通过她现在语言的方式解读古典的心情写照还是文字上的宣泄,让我总觉得不伦不类,一本精致的对于元杂剧的选材硬生生的被现代的思维解剖,乃至支离破碎,再用现代的结构给组装好,而且这些现代结构是口语化,不合时宜的。安的古典思维的这种突破,我不是很欣赏,她已经失去了她原来的写作的初衷,如果她非要用这种问题,那么建议她去做论坛写手,而非披着古典来写,难免有些亵渎古典文学。
         通篇下来,对于我没读过元杂剧的大多数篇目来说,还是蛮有收获的,她罗列了这么多的篇目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既欣喜又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读,毕竟元杂剧的剧本对于我们这种非科班来说还是艰涩难懂的,只能大致了解其中的内容,而不可进一步细读。不过通过了这次读了,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等,在此了解了情节之上吊起了想进一步去读原本的欲望,来获得更深的个人感悟。我想,作者想通过此书要唤起社会一部分人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稀缺,对于我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7 09:47:25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让我承认的是,吸引我眼球的从这么多出中找出来翻翻的,是因为安意如,取这文章的名字,原以为是一本观音传记,但是她竟能把元杂剧的观戏听音来的感受来作为主题,命名颇具创意而大胆。
          作者摒弃写在书前的拳拳诚意,让我感觉不禁感动,她只不过愿意企图把她所感知的美和人拿与我们所做分享,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卑微的不值一提。让我不似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看了一半觉得全无自己的观点,只靠华丽的辞藻拼拼凑凑成一书来成全自己的写作,便觉很是索然无味,了无 欲往下读的欲望。
         而后花了十来个小时的时间读完,发现安意如还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颇有见解的女孩,但是她的见解流于表面,甚至于有点偏激。比如西厢记的张生非要冠上好色,连带红娘一起看中。比如非要让元帝和唐玄宗硬生生的冠上自私,为了成全自己的利益,寡情薄幸的割舍自己的感情。对男女情爱你侬我侬的情感甚至于不少香艳的场面不惜大肆笔墨,更甚者,一页的片段一直在描写重复一个意思,不免有点像是唠唠叨叨的小妇人。不理解她为何这么做,是为了凑齐字数还是重点渲染。事中太过于头重脚轻了,开场太多的笔墨加以渲染,但是中间高潮乃至结尾越是吵吵交代草草了事。而且开头的都是女主因一直封闭于一个环境,害尽相思,我看不出这类出有什么值得大肆铺张渲染之处。只能让人觉得仓促有余,构思不足。从而落下个过于头重脚轻了。
         一直觉得安意如的文字是精致优雅的,就如一个江南的女子低吟。但是这次的尺度有点大,pass,ok,性生活,牛逼等等都用上了,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缘由安砌这些字眼上去,是为了她个人书写是让现代人通过她现在语言的方式解读古典的心情写照还是文字上的宣泄,让我总觉得不伦不类,一本精致的对于元杂剧的选材硬生生的被现代的思维解剖,乃至支离破碎,再用现代的结构给组装好,而且这些现代结构是口语化,不合时宜的。安的古典思维的这种突破,我不是很欣赏,她已经失去了她原来的写作的初衷,如果她非要用这种问题,那么建议她去做论坛写手,而非披着古典来写,难免有些亵渎古典文学。
         通篇下来,对于我没读过元杂剧的大多数篇目来说,还是蛮有收获的,她罗列了这么多的篇目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既欣喜又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读,毕竟元杂剧的剧本对于我们这种非科班来说还是艰涩难懂的,只能大致了解其中的内容,而不可进一步细读。不过通过了这次读了,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等,在此了解了情节之上吊起了想进一步去读原本的欲望,来获得更深的个人感悟。我想,作者想通过此书要唤起社会一部分人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稀缺,对于我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5 20:51:12 | 只看该作者
       自打年后,就未曾好好读过书。最近拿了安意如的《观音》来读,读得我心思清冷。从《西厢记》到《牡丹亭》,从《长生殿》到《桃花扇》,从《雷峰塔》到《赵氏孤儿》,放眼望去,除去《西厢记》,都是一出又一出的悲凉。《观音》未完,我已泣不成声。
      
           而恰巧上午读完《雷峰塔》,下午就看到电视上播了《新白娘子传奇》,也正好是她白素贞要飞上灵山,继续清修,却被孩子哭声给牵了回来。钵体罩头的一刹那,她万劫不复。联想到上午《雷峰塔》中的许宣,我不忍再看。
      
                                             
      
      
         自小看《新白》,总觉得许仙应该是识得大体,懂得即便是人妖殊途,她无心加害。他深情待她,她以子相报。可是,今天的《雷峰塔》彻底颠覆了许仙在我心里的地位。忽然间,觉得他竟如此丑恶。她一颗赤诚心待他,他却逃,恨不能逃到天涯海角,莫被那妖精吃了心肺。她为他诞下一子,他却忍心通风报信,让法海收了她去。我恨这人心凉薄至此,恨这男子负心薄幸。真真应了那句,妾心如雪,郎心似蝎,对比之烈,为之气绝。很多时候想,何苦生于红尘,遭这份爱恨情愁,不如断了前尘,遁入空门吧。怎奈六根未净,仍贪恋红尘俗世,割不断,舍不掉的,无非一个情字。
      
                 
      
         “忘字心中绕,前缘尽勾消。”小时侯,不断反复念着句话,不懂得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好听,不断的念着。现在依然是不断的念,却明白自己只想了却这个情字,莫要执着。什么执子之手,什么共结连理,无非是古人的心思。而今,这样浮躁繁盛,怎能让人只心系一人,不贪欢他人。我独守着这份寂寞过活,也乐得清净。既然无人肯陪我走完一世,那一个人也可以清修一生。读书,写字,执一只笔,写一世淡泊文字。男女欢爱,与我无忧。
      
                                       
      
      
          真能做到么?我自问,尚未有如此慧根。也许做不来不动凡心,只是凡事莫强求便好。
          眼看着又快要到三月了,桃花又要开了吧。犹记当年和姐姐一起去看桃花,已经是四月初。桃花盛景已经衰落了。我们到桃花堤的时候,只看到枝杈上几株寥落的桃花,不肯屈就,就这样开着。一地残红,满园萧条,心生悲凉。今年,想再去桃花堤,但愿赶上好时候,莫要再见这萧条景象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8 08:24:5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里面的戏慢慢的赶不上都市的步伐,一点点被留弃,我是没有完整的看完一折戏,哪怕是《雷峰塔》。安的这本书我一直随身带着,偶尔翻出来看看,会很安心,岁月是会对文字渡金的,不单单是对安文字的好感,还有元曲的景仰,我现没资格向安一样对曲文化做任何的评价甚至感想,因为我并不了解,也没什么独到的见解,我只能学习,慢慢的成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6 23:16:21 | 只看该作者
      写于2009-6
      
      第一次看她的书~只是很喜欢这个名字~第一反应不是佛教~说不上是什么~
      
      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评论~或者说是读后感~小女人的书~
      
      元杂剧的粗俗和香艳~早有耳闻~只是觉得戏曲就是那个样子的~生活本就是粗俗而香艳的~怎么能去怪艺术?
      
      恰好想看有关戏曲的书~随着某电影的热映~相关的书是出了不少~只是那些中规中矩的介绍让我有些抵触~因为我低俗而平庸~对于京剧的华美我无福消受~于是只好找这本主观的东西来看~也适合自己发牢骚~
      
      简单来说不是很喜欢她的文字~虽然赞同许多的看法~也有一些出彩的话~只是觉得~以如此小女人的口气去看元杂剧~本身就是自讨苦吃的活计~
      
      多是爱情的~除了《赵氏孤儿》~
      
      从崔莺莺开始~到钱玉莲结束~有些是我不知道的~看了也惊喜~
      
      形形色色的女人~男人却都大同小异~
      
      不过的确是不喜欢崔莺莺的~也许是因为红娘风头太大~但是她也确确实实小家子气了一些~至于是否算计~我愚钝~看不明白~但是本身~人自私的本性就不好说什么~一个千金小姐~势必是会算计的~这是我的理论~所以我一直都不解那些天真的闺秀们~越显贵的家庭~需要算计的地方越多~从小耳濡目染的~总是谈不上天真纯洁的~
      
      我向来是很为杨玉环心疼的~觉得元帝实在是不敢担当的家伙~“但凭娘娘去罢”~现实中他也一定说了类似的话吧~自私就是自私~找什么借口呢?杨玉环何尝不愿长相厮守~爱得惨烈~缢死了自己~成全了他的天下~可最终元帝连天下都没有了~一世的恩爱相守~却连死都要骗自己才能够安心~
      
      而王昭君~比她幸运得多~剧里她与皇帝的恩爱让我难以接受~能说明什么呢?包括最后她的投江自尽~文人的臆想罢了~女人为什么就必须牺牲自己成全男人的所谓义所谓忠~她可以选择新的天地~哪怕那是逼不得已~只要她能接受~就对得起所有的人~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去满足男人的自私?
      
      “你拥有的是天下,而我拥有的天下是你”~没错~女人的爱就是这样~可以是杜丽娘赵五娘那样的的至死不渝~也可以如杨玉环那样惨烈~可以像崔莺莺和赵盼儿那样工于心计~或是倩女那样的灵魂出窍~李香君那样的冷静理智虽然少却也不乏存在~而更多的~是像白蛇那样无怨无悔~
      
      忘记了白蛇~这个是很让我惊讶的~因为一直以为李碧华的《青蛇》是原创~原来元杂剧《雷峰塔》就已经是那个样子的~那里的许仙叫做许宣~就这么飞蛾扑火般地爱着~千年的修行~被一个男人出卖~法海倒是没有错的~他忠于职守~可是许宣~就这么玩着骗着~财色双收~可是白蛇~即使被法海道破了许宣的负心~却仍义无反顾~可是可是~可是许宣~自己化缘砌了七层宝塔~将她永镇塔底~这爱啊~是否会在黑暗中消散~碎成一片一片~缠绕着白蛇~再把她勒得血肉模糊?
      
      女人就可以爱得这样勇敢彻底~就可以这样纯粹~就可以这样付出~哪怕是千年修行~哪怕是死
      
      戏里的男人~自私的自私~自负的自负~虽然作者说《荆钗记》和《琵琶记》是难得的清洁~但是还是觉得~那也是文人的臆想罢了~越是没有魅力的人越是盲目地自信~男人们轻浮多情~却又自以为聪明~以为可以掌控一切~或是以为自己在为女人着想~笑话~自私不需要理由~谁都看得出~冠冕堂皇地说是责任~哪怕是白蛇~也是明白的~
      
      “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
      
      男人呵~女人可以爱得义无反顾~但也可以走得决绝~
      
      “你看湖山如画,风景不殊,只是才更十次闰,已换一番人,石火电光好不可骇也……叹世人尽被情牵挽,酿多少纷纷恩怨,何不向西湖试看那塔势凌空夕照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11 08:22:3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很喜欢安的文字,有一种穿越文字的透彻力。佩服她写白蛇“从此她少了妖的决绝,却多了一份人的痴缠”,一语道破天机,让那些已经泛白的时光统统鲜活起来,连岁月都汗颜她的洞察力。她将张生,王嫱,杜丽娘,唐明皇,白蛇,陈婴从历史从文字的泥淖中小心翼翼的捧起来,捧到一个始料未及的高度,让我们望尘莫及。让我一直怀疑陈婴的真实性,他太深明大义而现实又是如此满目疮痍;又将他们剖析得不留余地,真实、一丝不苟。让我开始相信白蛇是她自己飞蛾扑火将七寸放在了那个绝情的许宣身上的。她折扇一开,写的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凄美,是“虽然青冢人何在,还为娥眉斩画师”的宿命,是"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的相逢……让忙碌的现代人有一种失去时间的错觉,仿佛爱迪生从未发明电灯,而我们,还活在昆曲软糯的声调中。红袖善舞,桃花依旧。安的文字,就是那宫前水——流尽光年是此声。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12 , Processed in 0.0778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