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董桥七十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1:2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董桥七十(精)》内容简介:自一九七七年香港版《双城杂笔》始,董先生迄今出版文集三十三种(只计初版本,不含各类各地重印本、选编本等等),共收文章一千八百篇。本书从中选出七十篇,作为纪念版,主要以董先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8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0:12:11 | 只看该作者
      董桥七十了,时间过得真快,从《从前》的大学时代开始读,已经十六七年了,陆陆续续的读,有时觉得甜腻腻的,有时觉得读了会文弱,只好柔日读史,刚日读董桥。如今他七十,便有了这本《董桥七十》,好友胡洪侠选了七十篇董桥,像一串全黑的椰子蒂珠(见《故事》里的《静园鹭江荔影》),串起了这二十四颗椰子蒂珠。
      《双城杂笔》                                 1篇
      《另外一种心情》                                1篇
      《在马克思的胡须丛中和胡须丛外》    1篇
      《这一代的事》                                2 篇
      《跟中国的梦赛跑》                        1篇
      《辩证法的黄昏》                                1篇
      《英华沉浮录》                                        2 篇
      《没有童谣的年代》                                1篇
      《回家的感觉真好》                        1篇
      《伦敦的夏天等你来》                            1篇
      《从前》                                                     9篇
      《小风景》                                         2篇
      《白描》                                         2篇
      《甲申年纪事》                                 3篇
      《记忆的脚注》                                         2篇
      《故事》                                         9篇
      《今朝风日好》                                         5篇
      《绝色》                                                     4篇
      《青玉案》                                        4篇
      《记得》                                                    3篇
      《景泰蓝之夜》                                        3篇
      《橄榄香》                                                7篇
      《清白家风》                                            5篇
      
      现在越来越品得出其中的味道,可谓是“十分热忱存知己,一纸微茫度此生”,也愈发喜欢他笔下的遗老,红颜,书影,旧物和他们的故事了。
      
      遗老:亦梅先生,杏庐先生,寄庵先生,陆丹林,刘殿爵教授,林海音,大雅古玩家黄先生,舒老,启功,王世襄,张中行…
      
      红颜:萧姨,云姑,李侬,‘史湘云’, 沈茵,喜巧,荷师娘…
      
      书影:《煮梦庐诗草》,《剑桥语丝》,《饮膳札记》,英译注疏的《老子》、《孟子》、《论语》,《蓄墨小言》,《百年文人墨迹》,《古色今香》,《伊利亚随笔》,《追忆逝水年华》,《日下旧闻考》…
      
      旧物:王冕墨梅册页,谭廷闿的扇子,张大千的《仕女扑蝶图》,袁寒云的篆书对联,胡开文乾隆御赐墨宝“小寒碧斋”,傅心畲的西风仕女扇面,春绿馆里还有仇英,有董其昌,有王翚,有八大山人,有虚谷...
      
      故事:有南洋的,台北的,香港的,有大陆的,美国的,五彩缤纷,纷繁有序。
      
      这董桥笔下的些许墨迹,就像一串全黑的椰子蒂珠,难得又不能全得,继续读董桥,从唐宋到民国,从南洋到大陆,从中国到英国,从昨天到今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0 11:15:09 | 只看该作者
      图书馆里找不到《旧日红》却找到了《董桥七十》。董老的散文用词典雅精致。有人说董桥的文章过于雕琢,我以为这恰巧是他们这辈人做人做事的习惯。他谦逊的说:自己只是摸得着些许民国文人的络脉,而我们在喧嚣的满是公知的时代中,借着一本满载回忆的书,也摸到了一丝文人的气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11:14:18 | 只看该作者
      旧时代和我隔了三代人,一百年。我把它捧在手上,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摸不到它了。不管怎么样心向往之。
      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装帧漂亮。绿色皮面烫金,细线交错成雅致的格子,董桥那辈人最喜欢的清贵。当然若不是借我必然不会去买它。旧人旧事读多了未免陈腐;文字到后来也难免矫饰。可是对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你还能要求什么呢,一个老人除了过去还能有什么呢?
      他有傅心畲,何绍基,无数我听也没听过的风雅的名字;有煮梦庐,香雨斋,南洋旅馆吊扇吱呀呀地转,民国女士戴玉簪穿旗袍走过来,竹臂搁流转年代久远的脂泽。旧时代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如烟似雾,只在梦中。旧时代已经断了。无可挽回,无法挽救这一片断墙残垣。连他都只窥见了一些皮毛,寄望我们辈则更是可笑。只能写一曲挽歌,再见。
      http://thebella.blog.163.com/blog/static/38304002201211540443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6 22:52:25 | 只看该作者
      董桥称笔下的人物为老派文人,他赶上了老派的尾巴,略受余荫,便有此等造诣。
      这些老派文人的特点多是出身名门望族,衣食无忧,自幼家学熏陶,多有留洋经历,博学中西,诗书字画各有所长,留连古玩,不求皇家的贵气,但须文人的雅气。
      文章中所述之人大多不为人知,但却胸怀万壑博古通今,那一辈的文人多有不求闻达,只求自赏的傲骨,埋首于闲云雅趣间。
      我想这一点是为作者称其“老”,与现代相区别的原因。并非现代没有这样的人,而是这种孤芳自赏的风度已成末枝旁流了。加之大陆遭受赤色浩劫,名门多受冲击,书香氛围不在,此种风度也渐渐老去了。
      董桥的文字有许多修饰精美,多可借鉴。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5 11:22:03 | 只看该作者
          《董桥七十》,胡洪侠编选,海豚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10年前就有老领导荐过董桥的散文,也许现在读来更有味道些。因为年纪大了,沧桑感愈重,读这些老派文人的东西愈有体会吧。
              董桥先生自谦赶上了学贯中西的老辈人余荫,可于我辈看来,连他这一辈人的余荫都赶不上了。他笔下的人物多是神仙一般人物,于学问一道挥洒自如。当真配得上“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这样的文脉已经断了,这样的文人再也没有了。No more, never more.
              七十篇中有九篇选自《从前》,算得一本集子选得最多了。这也切题,写的不过是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于沧桑中能读出一股文化的无奈,读出一股孽子孤臣之心。不由又想起10年前读到的《从前》上文字,曾被自己拿来用于文中,今日再回顾一遍仍有余味:我计计较较地衡量着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下自己名字的每一篇文字。
              七十年,写作三十几年,出集子三十三本,何等惬意。作为文人、书生来讲,此生足矣。反观自己,仅有书生之气。七十已过半,只有四个字而已:一事无成。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7 01:47:2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东西出来了,有人捧,有人骂,全不奇怪,有争议的东西才有价值。苦的是一心参考专家学者意见的读者,有人揄扬上天,有人贬抑入地,还有皮里阳秋,明褒暗贬,搞得人一头雾水,不知孰对孰错。
      
      就一个董桥,柳苏说你一定要看,冯唐说你要少读,都是作家、都是学者,两个力士角力,读者成了中间的绳子。好恶优劣,你只能选一边,精神不好分裂,分裂了就不正常,看还是少看,这是一个问题。幸亏冯唐没说你千万不要看董桥,否则还真为难了,说明冯唐说话比柳苏留余地。现在,至少可以看一点董桥再说。
      
      董桥的文字有清贵之气,在旁人看来,贵气多多少少有点端架子,像绅士的服装,华丽严整,但怎么看都不适合居家。都是吃五谷杂粮,住在和谐天空下,你非摆出一副与众不同的高华气,不是做作是什么。可董桥偏偏几十年如一日,到现在天天埋首古董文玩字画旧书,你越烦他,他架子反而越架越高,叠床架屋,跑到自己的七宝楼台里去了。空架子永远拼不过真把式,一个人的架子能这么久不塌,你得承认他真有点实料在里面了。
      
      当然,一个东西吃多了要不腻不太可能,董桥说文章要不长皱纹,一个女人几十年不长皱纹,朝夕相处你也有审美疲劳。何况董桥的题材愈来愈狭窄,原来还经常轻松俏皮地说几句出人意表的话,时不时幽然深远地暗讽,不着痕迹地讥刺,现在倒不怎么出门了,不去听市廛的叫卖和纷争,安心退到后花园里点一盏青灯。好像红尘众生,全不及他懂得“闲”与“趣”,各个庸人自扰,不得解脱。人生的悲喜歌笑,皆不入法眼,浸入自家庭院里细嗅花香了。董桥欣赏的是明清一代的名士风标,闲适随性,不带人间烟火气。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身处在大时代中,有无限风光,身负无穷事业,对于脱离时代,转身搜求古旧残梦的人不屑一顾。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个时代在每个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投影,好与坏,隐与显,入仕与致仕,进取和退避,是环境心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往深了说,和个人的修养、遭际、性格都有关联。如果大旗在前方挥舞,世人就向着同一个方向狂奔,这个世界未免太无趣了。董桥坚持自己的风格,孤守自己一方天地,你看不惯可以不看。但一个人的文章没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没什么阅读的价值。
      
      董桥踏踏实实写了几十年文字,镂金刻玉般雕琢自己的文字,到头来有人批评他雕琢。对了,他就是雕琢,就算你不是明眼人也看得出。一切大家的文字都逃不过雕琢二字,日常口语,清汤还兑水,写出来谁看?张中行说写文章要像听人说话,但张先生的文字平凡中处处见机心,不经剪裁删增,自然而然就变成那副模样,只有上帝做得到。说到底,文章不是日常琐语,说者无心,听者也就充耳不闻。不炼不锤,扔一块大石头给你,我说那是璞玉,卖一个亿,你掏钱吗?不雕不琢,像邻居大妈的闲话,无头无尾,驴拉磨一样,那是文字垃圾。
      
      文字有平实,有精致,有豪宕,有纤巧,那是作者个人风格,好像我喜欢珠圆玉润的身材,你喜欢弱不禁风的体态,各花入各眼,没有高下之别。董桥的文章精致、典雅,丝丝缕缕营造着独有的氛围,像篆香,清清袅袅地飘拂。可惜这香只堪书斋斗室中玩味,放到大荒之内,狂风一吹,味道飘散无踪,比不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气势。说这是毛病,也是毛病。西风侠骨,壮怀天下的人,看不惯这种纤巧柔媚,自然用不着读董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一灯如豆,春风骀荡的夜晚,心静若禅,翻一翻董桥又何妨呢。毛泽东通读二十四史,但也钟情《红楼梦》,乱世英雄不一定不屑晓风残月红袖添香。人之可贵,在于人是多种情感杂糅的个体,娇弱女人也做豪语,丈二大汉亦见柔情。读什么书,有个性的因素,也受心境的左右,无一定之规。
      
      在人间处处都被压抑成和谐后,读书总算还有一点点自由。偏偏还有人要放弃这点自由,乖乖交给报纸杂志专家学者来裁度。读不读,读后有什么感想,都要先端详别人的脸色,再下自己的判断。观点都是别人,留给自己的全是零碎丛杂的知识点,到后来决定只读励志书和财经书,原因是我长大了。世人就这么一点点长大了,地铁上听MP3、端着游戏机的比看报纸的多,看报纸八卦新闻的比读书的多,读财经、励志、考试教材的比读文学、哲学的多。凤毛麟角几个还肯读文学书的人,还让书评调弄的晕头转向,何苦呢?
      
      书评没错,捧骂那是人家自己的观点,看书的人都该有自己的观点。好吃不好吃,吃了再说。冯唐说牛肉丸好吃,可我认识一位朋友,天生对牛肉过敏。某次乘飞机,飞机上的盒饭里有牛肉,他不知道,误吃下去,结果面若桃花,泪如雨下,唬得空中小姐方寸大乱,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后来才知道是牛肉惹得祸。我万万不敢向他推荐牛肉丸,吃什么不吃什么,得他自己选择。
      
      你管我读不读董桥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5 12:24:09 | 只看该作者
      余英時先生題《董橋七十》
           
          2012年01月01日
            
          其一
          少時浮海記潛修,文史中西一體收。
          下筆千言瓶瀉水,董生才調世無儔。
            
          其二
          鏤金刻玉妙成篇,流水行雲說自然。
          昌谷名言應記取,補修造化不由天。
            
          其三
          陽春白雪復何疑,散墨眉批寄遠思。
          欲向集中尋雅趣,看他故事白描時。
            
            
          其四
          古物圖書愛若癡,斯文一綫此中垂。
          祇緣舉世無真賞,半解鄉愁半護持。
            
          其五
          東籬採菊見南山,人道淵明鎮日閑。
          讀到刑天舞干戚,始知猛志在胸間。
            
          其六
          憶舊懷人事皎然,分明記得是從前。
          官書自古誣兼妄,實錄唯憑野史傳。
            
          其七
          贏得從心足自豪,韓潮蘇海正滔滔。
          吾胸未盡吟詩興,留待十年再濡毫。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8 04:56 , Processed in 0.0727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