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独的歌声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8:4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隆司的母亲是第三者,不顾情人的反对生下了隆司。她盼望儿子的出生能唤起那个有妇之夫的同情,背叛家族与她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但她的愿望非但没有实现,还给儿子今后的生活罩上了阴影。隆司新婚的妻子得知隆司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55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4 01:31:27 | 只看该作者
            很奇幻的一部推理小说。
            这就是我在刚刚开始阅读此书时的感受,但后来,我并没有被脑残出版社的封面剧透所干扰,反而更加关心剧情的发展,以至于在看完后非常感动。
            整本书里的任务死后个个都是精神病,三个主角就不说了:都是由于少年时代的阴影导致的自闭症,只是由于变态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发展成了变态杀手、女警、和艺术家罢了。其他人,像便利店劫匪、另外两个警察、主角们的家人们等等,都很难排除精神病嫌疑。
            但是故事确实精彩!逻辑性也超级强烈,俩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案子就渐渐地联系了起来,当然用精神病的心理做链接虽说看似牵强,但毕竟是精神病逻辑,怎么说都不错。
            但后来剧情发展的使人窒息,就好像在看情节片的高潮部分,我憋了一大泡尿都不舍得把书放下,所以,给五星绝对值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8 11:42:44 | 只看该作者
      都多了书会让人走入歧途。书中的逻辑,作者的逻辑。谁告诉你的逻辑?你自己找来的。。。在读一类书时,时刻提醒自己这不是真的,然后体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故事,而是他自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4 13:04:3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这个是我脑子里突然跳出来的一个词。非常符合娱乐精神。故事在靠近尾部的时候慢慢把故事推向高潮,一直到最后,用日本剧惯用的“以写景色来概括一个故事的结尾,或者可以认为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手法,使整个故事并没有落入一个爱情小说或者别的什么的余音当中。
      或者我是幸运的,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已经过了那个敏感的年代,或者是因为和主人公一样是有了某人的出现,把自己给释放出来了。亦或者是当时全神贯注于故事的情节。不管怎么样都好,感动少了点,而体会一个故事的起伏和他的娱乐性更多些。
      原本就是如此啊,书本原本可能是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或许已经过去,或者正在进行,或者还未到来。能够给自己触动的永远是离自己最近的体验,让自己感到有压迫感的经历。或者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因为已经过去了,所以才没有了如初次见天童荒太“永远是孩子”时的那份感动。算了,别跟自己较劲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话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5 19:38:0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天童荒太早些时候的作品。
          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初生的孩子,对于朝山风希、芳川润平以及松田隆平的人物设置,都是很有挖掘性的角色,特别是隆平,内心还是孩子的状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很任性的希望别人理解、关心他,而风希和润平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安慰,也使人温暖。
          而整本书中,对于案件的描述实际是占大头的,人物的剖析则削弱了。风希和润平的治愈只是案件的附属品,并不是自身转变的产物,并且作者,没有很认真的对待他们的转变,更多的关注隆平,但是隆平的描述很多,想法却很少,很多都只是作者的冷眼旁观,并没有积极加入疗伤过程,这就是我认为这部作品还稚嫩的地方。在《永远是孩子》中,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做到了最大面积的平衡,从案件中治愈,从治愈中推进案件,使得案件与人物的融合,都达到恰到好处的地步。
          不过也正是因为开始的设想与尝试,才会有《永远是孩子》这部用温暖与感动来形容还远不够的作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2 13:38:18 | 只看该作者
      地铁加一个中午看完的小书,应该只有薄薄一本。
      
      我不了解天童荒太的过去,不知道他的青春是不是有过伤痕。看到反复出现的录像带情节,在地铁里也忍不住要落泪。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怎么可能把伤口挖得这样深,情感研磨到这样细腻。
      
      天童荒太,豆列在此: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07456/
      
      网上的全本只有《孤独的歌声》和《永远是孩子》,很想把所有的都找来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7 22:25: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可以,我还是不要孤独。
      
      
      
      刚看完《孤独的歌声》,天童荒太的超感犯罪心理小说。不愧为今年直木奖的得主,能够用文字,让人产生视觉震撼的作家,除了他,我还想到了《尖白深渊》的dnax.
      
      一直觉得日本人是压抑的。从他们在动漫中的创造来看,就知道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是绝对的放开了自己的灵魂,所以日本人的动漫在世界是屈指可数的。
      
      但从压抑来看,长时间在传统封建思想下生存的中国,为什么在虚拟的世界中做不到放开灵魂,反而畏首畏尾呢?不得不学学柏杨先生的态度,做一下自我批评。中国人所谓的压抑,道貌岸然,或者说压抑的没有日本人来得深刻。
      
      压抑是种不良情绪,中国人没有养成的彻底,是件好事,应该拍手称快。
      
      再回到《孤独的歌声》,小说是以“我”,“俺”和“他”来叙述完成的。“我”和“俺”的孤独都是需要内心的一种救赎,而“他”的孤独已经成为了罪孽。
      
      孤独不可以传染,也不能刻意享受。
      
      就像小说里所说的,别人眼里的自己,跟自己眼里的自己是一样的吗?别人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实呢?
      
      谁都不能真正了解谁,因为一切都在变化着。即使是由于爱而结合的两个人,也不一定真正地互相理解。
      
      有一种孤独只属于自己,执意于孤独之中,你就会成为“他”。放不下这份孤独,你就会成为“我”,对孤独释然了,那个结尾的“俺”,就是你了。
      
      但是如果可以,我还是不要那种属于自己的孤独,哪怕只是形式的孤独都不要。
      
      因为我害怕。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26 14:12:46 | 只看该作者
      《圣经》 创世纪 2:18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自人类诞生以来孤独就成为了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诅咒。每个人都体会过,而且在我们生命中剩下的时间里不时的会体验到这种状态。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渴望摆脱孤独。润平是的孤独是因为不被理解而孤独,加上朋友的背叛,他封闭了自己。他的孤独,十几岁的叛逆的孤独,这种孤独大多数的时候是刻意而为的孤独,是一种任性,一中对家人的试探。风希的孤独是都市白领普遍的孤独,加上对朋友的愧疚,她刻意与人保持着距离,她的孤独是一种习惯的孤独,她已经度过了润平的那种孤独时期,把孤独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会刻意的想去要求如果结婚后也要保持她的孤独。《孤独的歌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对日本社会状态恰到好处的把握是本书一大亮点,但是会让中国读者觉得有些郁闷。不过,写润平和风希身上的的这两种孤独是现在都市里很常见的孤独感。对于从小的时候就在城市生活,特别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成长的80后90后来说会比较有认同感。
      
              隆司的孤独是因为家庭而产生的孤独,一种孤独的极致,是我们大部分人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孤独。所有的不幸都显现在他身上,破碎的家庭,不,应该说是从来没有完整过的家庭。母亲是一个第三者,婚后他的母亲自杀,妻子知道他的家庭是这样的,毅然决然的与他离婚。他从此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使用异常极端的方法逃脱这种孤独的极致,注定了他的悲剧开始上演,他的残酷和邪恶,伤害了不少无辜的人。也使他们三个人产生交集。润平通过歌声摆脱孤独,风希通过工作摆脱孤独,隆司通过不停的寻找猎物来陪伴自己从而摆脱孤独。
      
             社会派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可以很轻松的看完,一点也不累,虽然形式和《永远是孩子》有点雷同,但是篇幅不长,一口气看完的感觉很棒。
      
             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但正是有这些孤独的人,才让彼此变得不孤独……
      
      
      PS:我不喜欢本书的翻译,特别是“我”和“俺”,几乎就是一大败笔,“俺”就像是一种方言用词……
      
      P7
      
      第三段
      “从我这个角度看得见大门和……”
      
      第八段
      “‘尼奇’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对它一向和气的俺为什么要生气……”
      
      P15
      
      第九段
      “‘我说知道了,一定去找你!’俺大声说……”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0 05:26 , Processed in 0.0485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