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伪所罗门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木心是近年来被发掘出的华文大家,他厚实的中西文化背景,华瞻洗练的语言,宏阔的视野,倾倒了陈村、何立伟、陈丹青、阿城等一批内地作家,陈丹青曾形容其文章为“中国风骨,世界观念”,可说是抓住了木心文章的精髓。其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素履之往》、《巴珑》、《会吾中》等。木心先生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 本书为其的《伪所罗门书》诗集。

    作者简介
      木心,1927年生,原籍中国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2006年,回到乌镇。

    最新书评    共 8 条

    短短君    还是摘记   被大雨困在图书馆   翻的很快也跳跃也好多不懂   缺乏背景的阅读有些还是吃力   所触也就局限于小情小感      《伪所罗门书》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艾伦》P28 满街成千上万种无赖的小事 我只有艾伦,艾伦,一幕幕的艾伦 整个人冰冷,汗水自额头涔涔而下 像是铸成大错后的莫赎的悔恨 孤单,恐慌,背诵着去寻找他的暗号 艾伦呵,没有现在,我只有将来 一切幸乐都要由你赋予我的 别人给的都只能是平淡或凄苦   《黎巴嫩》P34 在这世界上,宏大的事物 都起源于或人的飘忽一念 金字塔,特洛伊城,由于 某个人蓦然想要这样做而成 一点灵感产生了伊斯兰的荣华 一句话烧毁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一丝眼波令我深思恍惚三昼夜 我们真的来到黄昏的花园里 真的在树荫下并步而相偎 圣洁的神粮越食越饥饿 阿拉伯的盖斯,意大利的但丁 他们食后五中如焚,躯脂融化 我爱你是因为突然感到你爱我 散居在贝鲁特城里的朋友们哟 没能与我同见月亮从隆尼露山后升起   《雪橇事件之后》P77 如果爱一个人 就跟他有讲不完的话 如果真是这样 那末没有这样的一个人 如果爱一个世界 就会有写也写不完的诗 如果真是这样 那末没有这样的一个世界   《在保加利亚》P81 山峦和我之间大片田野 小河蜿蜒,两边杨柳初发芽 零落的农舍,废弃的砖窑 觉得我已不再适宜旅行 每至一个地方,再坏也是 就这样终老于斯吧   那些都是随俗的借口 无论何方,都可以安顿自己 乡愁,哪个乡值得我犯愁呢   《望着苏门答腊海岸》P119 什么事也没有 离开新加坡的清晓 最可凝视的是那几颗淡淡的晨星 在白昼正式降临前它们次第消失 海面平净如镜,尘世的悲伤已无足轻重。   《与米什莱谈海》 P142 爱海要在陆地上爱,登高山,瞭望大海 爱人亦然,万全处,方可率性狂恋   《西班牙的蔼列斯》P220 下次可不能再那么温良,那么仁义 人性虽有几种好品质,依我之见 当大家都说你幼稚的时候 终究感到荒凉,希望从此老练起来   《山茱萸农场》P255   纯净和冲虚的境界未必可能而值得向往 颓唐与失败却为渺茫的探索提供了途径   若使只眷恋家园纯美 那是涉历有限,鉴赏欠精 待到每块陆地都好像自己的国土 就快要成为强者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02:45
    龙在田    这本书是木心作品集中比较独特的一本:先是这样一个中文图书中比较陌生的书名;然后副标题是“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晦涩而意味深长;更兼作者自云这本是偏爱的诗集,旅行时常带着手稿。细读下来,因背景知识的荒疏而读得懵懵懂懂,大体上隐约明白了作者的一点意思。略分享之。      先是书名。所罗门王[1]的典故所知不多,只知《旧约》中的「诗篇(Psalms)」「箴言(Proverbs)」「传道书(Ecclesiastes)」中多有以所罗门之名表述的文句,而「雅歌(Song of Solomon)」则是直接以所罗门之歌为名;次经续经和后世作者借名所罗门的作品更加不记其数。木心对圣经文学甚为欣赏,此书书名也可表露一斑;书名中的“伪”字(Apocryphal),或许也呼应着集中诗篇出自虚构和想象。   这层意思,书的简短自序中已经说明。另外,自序中还提到“将他人的‘文’句,醍醐事之,凝结为‘诗’句,从魔毯[2]上挥洒下来”,此句中透露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态度,是木心写诗一贯所用,在《伪所罗门书》和《巴珑》中表现至为明显。      木心少年时通过读书和想象环游世界,在《伪所罗门书》中多有化身为乡村孩童、寄宿生、画师、士兵、旅行者的文字,“个人成长史”大约切合于此,至于人生的“不期然而然”已经不言自明。   等到后来真的有机会到世界各地旅行,木心说,“我是来Check一下的,验一验跟童年少年的阅读是否吻合”[3]。无怪乎他对这本诗集要偏爱,旅行时要带着手稿——这就是他要检验的童年印象啊。      集中的诗,有些只是简单的情景意象,如「第六年呀」(寄宿男生)、「老梨树」(航海画家)、「艾伦」(爱人的分别)、「夜糖」(战场上的新兵。“别吹泡泡”一句直接笑倒)等,直接心领神会;有些则包含一些背景典故,如「大回忆」(西方的神话传说和“神秘主义”)、「吉普赛学者」(约瑟夫·格兰维尔(Joseph Granville)的遗言)、「《田野报》的读者」(丘吉尔的二战英国旧事?)、「都灵」(文艺与工业的没有鸿沟)等,需要对相关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更深体会(关键是有的搜都搜不到,只好算了,以待来日机缘)。      有的诗中杂有这样的【箴言】——   「小神殿」:“你落得这样的永恒/还不如我这样不永恒的好”。   「黎巴嫩」:“在这世界上,宏大的事物/都起源于或人的飘忽一念”。(这首提到了所罗门,这是所罗门的故乡啊)   「匈牙利」:“好比人们喜欢更换园中的花/从来不想要更换无边的草地”。   「雪橇事件之后」:“如果爱一个人/就跟他有讲不完的话/如果真是这样/那末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爱一个世界/就会有写也写不完的诗/如果真是这样/那末没有这样的一个世界”。一首一尾,让人叹息,并且尝试着想要反驳,证明不是这样的。   「在保加利亚」:“无论何方,都可以安顿自己/乡愁,哪个乡值得我犯愁呢”。   「两种职业」,谈到两种往往只能世承的职业,让人唏嘘不已。   「北方的浓雾」:“对于灵魂而言,世界实在还不够辽阔”。(看来这篇书评的标题起小了……)   「卖艺的背教者」:“黄金的价值,我认同/更欣赏它的是光彩”。如果有人说,GIORGIO ARMANI,HERMES,LOUIS VUITTON,CHANEL,BVLGARI的品牌,我了解/更欣赏它的是审美,我也开始不觉得奇怪了。   「中尉的祈祷」:“上帝比传教士说的要宽宏大量得多/能创造性和爱这样奥妙的剧情/想象力丰富,决不会迂阔从事”。   「赛拉比吉号」:“男人家从来没有因为孤独而受罪/噢,夫人,我要说您在这点上大错了/您的鞋子挤得您脚疼,您是知道的/别人的鞋子紧不紧,您就不知道了”。   「绿河口」:“在他的一生中曾有过许多劫难/大半数是没有显露出来的”。   「SOFIA」:“我认为包括艺术,自然的本质是和谐的/如果没能在某种事物中找到它的和谐处/那,要么它欠完善,要么我尚未理解”。   「罗马无假期」:“构思宏伟已极,那末更宏伟的是完成”。切到了木心所持久关注的“完成”的问题,见下文。   「伦敦」:“你如不睡,就发现城市也没睡”。这开头!另外这首诗的后记,木心自己补缀出了写作初衷,可比照《即兴判断·狭长雰围》。   「《厨房史》的读者」:“知识陷我于悲观”。      有的诗句的【意象】生动而印象深刻——   「尼罗河」:“夏末黄昏落日镕金两岸芦苇成阵”。可联想“后来月光照在河滩的淤泥上 熔银似的”《琼美卡随想录·俳句》。   「锦锈前程」:“山背上,爱丁堡笼在自己的雾气中/港口船只航行,或汇聚停泊在那里”。可不是,那些欧洲的风景照上常见这样的画面,五颜六色的船只聚在岸边,海面上再零星几只。   「莫斯科之北」:“温柔秋阳,斜照小湖/落叶的森林,一种博物馆的感觉”。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背景和出租房间让我朦胧地联想着托尔斯泰(或许别的人,我对俄罗斯文学完全不了解);而方才所引的最后两句,分明让人想到的是梭罗。   「海」:“于是门把上的手不见了/换了我的手,四周寂静”,写教堂引路的牧师离开,只剩要在此工作的自己,笔法神奇。   「西班牙的蔼列斯」:“还没说完十句话,天就扑地全黑了/头顶大颗大颗卡斯提里亚的星”。画面很生动。但是我怎么联想到“大颗大颗卡地亚的钻戒”……      有几首诗表述出细致的【心境】——   「艾伦」,通篇细致真切,无法引述个别句子了。   「沙萨」:“当地人说湖畔有木屋/不敢相信运气,可是/人,已在原木搭成的小屋里”。荒野遇木屋,这场景有多美,如果看看Discovery的《荒野求生》《走出荒野:阿拉斯加求生实验》或类似节目就更能设身体会。“点亮桌上的煤油灯/茶叶,杯,肉罐头/成堆劈柴,锯子斧头渔具/就缺伏特加,心想”,这句,可比照木心那则关于“佛跳墙”和“梦露”的笑话[4]。   「丹·伯克小馆」:“在自己的心中组合几个关于自己的短句/主语必是第三人称,谓语要用过去式……不均匀的呼吸,接下去要变为叹息了/非常寂静,再一次倾听,还是非常寂静”。      有几首诗大概联想出一点【典故】——   「福迦拉什城堡的夜猎」:“真理为强者所弗取……热闹过后才安静”。这篇一定是有所借典,只是查不到。这里引用的两句,感觉像是反讽。   「入埃及记」:“以我一身烈火加诸你柔土/金字塔太重,强盗搬不动/永恒太贵,谁也买不起/我独揽你粗犷中的秀媚”。标题自然是仿了著名的《出埃及记》。   「我的农事诗」,这首无论如何也要联想到维吉尔。   「生日」:“西西里的永恒,自有其特点/它愕然,愕然蔑视天命”。联想《教父》。   「与米什莱谈海」,这是在重写Jules Michelet的《大自然的诗》[5]。   「两月天堂」,应该是古罗马时代的旧事,不清楚写的是谁。   「哈巴谷书考」,这是在讨论卢梭的《散步者的沉思》[6]。   「白阑干」:“科隆,纽伦堡,慕尼黑,汉堡/这些彬彬有礼的音乐行家圣手/一下子都成了嗜血的恶魔”。第六辑整个在讲战争和战争相关的东西。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四个单身男人的自我完美”。四个?嗯,绘画三杰加上金发诗人但丁?这样好像说得通,但感觉是不是简单粗暴了一点……      本集最后一首诗,「山茱萸农场」,要单独拿出来,结尾24行引述如下——   “……   行年四十又六   在国外虚度二十春秋   毕竟又想起卡斯尔麓坡   山茱萸农场,方圆六英亩   多说无聊,尚不免稍作解释   纯净和冲虚的境界未必可能而值得向往   颓唐与失败却为渺茫的探索提供了途径   曾接见一位练达而痴情的记者   他笑道,如果回去,如果你再回去的话   各种脸色,肤色,发色   会源源不断涌上你的调色板   终于他的话启始应验,纷至沓来   年轻人的信,各有一番酕醄的交浅言深   这位旅行杂志的记者亦悄然投书   他写道:若使只眷念家园纯美   那是涉历有限,鉴赏欠精   待到每块陆地都好像自己的国土   就快要成为强者了   随后将整个世界看作淡漠异乡   庶几乎形而上上,炉火终于纯青   我答复从简,疏宕之性难改   至今约略记得末尾两句,如下   虐杀沙皇全家,我未与谋   尼古拉二世的葬礼,我也不送榇”   记者的“笑道”和“写道”,正是木心的世界观念的写照;而“我的回复”,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7](被布尔什维克虐杀)的故实和象征,也非常鲜明地表达了木心对某段历史的态度。   这一大段可堪是木心的世界观的自白了,作为“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的最后压轴一篇,实在合适。      然后,意犹未尽。诗集的最后还有一则「附录」,谈到了J.S.巴赫:“他只认为自己的作曲法适合自己,写好,写透,就是他的‘完成’,而与巴赫同代的音乐家终究没有写好,更无论写透,姑且称作为‘行过’,纷纷行过,纷纷”。“行过”与“完成”,是木心始终关注的问题,可参看《鱼丽之宴》的「迟迟告白」和「战后嘉年华」两篇。   「附录」的最后:“仿佛他有意告诉我们:让你们看看,我是怎样的人,我能走多远”。虽然说的是巴赫,然而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作者自己“有意告诉我们”的心声。      ====================世界分隔线====================      读《伪所罗门书》,不时地联想到宫崎骏。不单是诗的意象和动画的情景的相似,创作者的个人情结、想象力、创作观念、作品取材,在世界性这一点上也是惊人地相似的。      单以作品简单举例[8]:   《风之谷》:地点是巴尔干半岛;娜乌西卡的形象取材自希腊神话的Nausicaa和《堤中纳言物语》的「虫姬」篇;食性植物覆盖地球的设想取材自布莱茵·阿尔迪斯《地球的漫长午后》、中尾佐助《栽培植物与农耕起源》代表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宫胁明《植物与人类——生态社会的平衡》、藤森容一《绳文的世界》等作品;战争场景取材于保罗·科瑞尔的《巴尔巴洛沙作战》、《焦土作战》中描述的二战末期苏联的战役。   《天空之城》:悬浮岛拉普达取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龙猫》:故事是典型的日本故事,框架却取材于西班牙电影《蜜蜂的耳语》。   《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均改编自小说。画面是典型的欧洲城市以及森林、田野。   《红猪》:地点是意大利和地中海小岛;故事取材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短篇集《飞行员们的故事》之「他们永远年轻」和乔治·罗伊·希尔的电影《鹫与鹰》等。   《悬崖上的金鱼姬》:取材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和英国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画作《欧菲莉亚》。      然后又想到了周杰伦,当年《范特西》《八度空间》横空出世时,其创作取材的开阔让人眼前一亮。不举例了,请自行回忆曲目。      《伪所罗门书》以及宫崎骏和周杰伦,话题扯得有点远,但他们的作品说明了共通的几点:   1. 想像力是不分国界不限时空的。   2. “民族的”和“世界的”两者相互“就是”的不一不异关系。   3. 想象力的开拓自然不是光靠想,还是要依托于知识和视野的丰富开阔。      如果说最重要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心灵的自由依赖于人生的想象力,那么,想象力要像世界那么大,才好。         【相关参考】   [1]所罗门:http://en.wikipedia.org/wiki/Solomon   [2]所罗门的魔毯: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ic_carpet   [3]木心:我是绍兴希腊人(《南方人物周刊》专访):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032503/   [4]木心讲的笑话是昭明书院追思会上陈丹青转述(此帖最后):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176855/note/195732798/   [5]米什莱:从格朗维尔岸边观海: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69859/   [6]卢梭:我愿这时刻永远延续: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501177/   [7]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http://en.wikipedia.org/wiki/Nicholas_II_of_Russia   [8]此处资料参考了《动画大师宫崎骏》P72的「宫崎骏作品题材来源一览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982702/     详情 发表于 2013-8-20 20:03
    异托邦    装桢得太奢华,又想表现得朴素,这一本和<巴珑>,为什么一反常态,弄得这么宽,这么不常规,以至牵连了我对内容的好感,而装桢设计是同一个人,坐久成痨,弄点新玩意?不爽!!!      打个比方,木心的文章有色,是丝绸般的华丽,有手感,是土布的酝贴,有智慧,是波澜不惊的那么哑然一笑,带点自嘲,带点儿童的天真的洋洋得意.      木心的文章,早晚会成为新一代扮上流人士的必读课本,但它更适合不入流的各色人等,若想心灵能过上好日子,木心,绝对是高蛋白营养大餐,自由,随性,睿智,顽皮的深刻,大事化小的机巧,深藏不露的花招,他游戏文字,大事件,小CASE,因为世事成竹在胸,不过这老人,在这本书里,露出了一点点小感性,"一切幸乐都要由你赋予我的,别人给的都只能是平淡或凄苦"这狡猾的老头也有想不开的时候,呵呵,爱海,要在陆地上爱,万全处,放可率性狂恋,他自己说的,难道忘了,既然"满街只剩下成千上万种无聊的小事",那么,就该照<预约>里最后一句所写,"我混入人群,淡忘了这件事"      实用主义者谓之方法,木心的散文可以做百忧解,换个角度,想了解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吗,再看木心.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06:16
    蓝田    集中完璧甚少,可数者有《两种职业》、《海》、《望着苏门答腊海岸》、《夏疰》等六七篇。第四辑、第五辑整体水平较高,第六辑不堪卒读——或亦与本人之历史隔膜感有关。第七辑在沿袭第六辑题材风格的同时,在向第五、六辑回归。      前四辑中有一些段落尚佳,略得中国传统诗歌营造意境之遗意,录于后:      萤火虫眼花缭乱   教堂巨大的黑影使马儿吃惊   墓地的蛩声低抑而繁密   生者死者都在安眠   ——汗斯酒店      大丽亚逃过最后那场暴雨   沉重的朵儿俯垂着   风传送凋零的花香   泥土香,雨水香   使人想起从前,年年秋天   诸圣瞻礼节   佝腰向青苔气味的河面   叫喊自己的名字   ——诸圣瞻礼节      月亮从蕯尼露山后升起   黎巴嫩,像曲肱而横陈的少艾   全身覆盖轻纱,胴体若隐若现   ——黎巴嫩      夏日黄昏落日熔金两岸芦苇成阵   ……   回教是限以植物图案作徽饰的教   尼罗河是宜于疗合情爱创裂的河   ——尼罗河      五月黄昏,如果循小径而行   灌木叶真像在风中淌汗   ——那末玫瑰是一个例外      我不猎不渔,不采蘑菇   林边,湖畔,悄悄步行   花叶无伤,鸟兽未惊   气息声音已摄入身体内   ——莫斯科之北      只要今日   早晨的克里米亚   孑其身,独领黑海   直到夕照丽天   ——黑海      渡过年轻的泰晤士河   阴凉水波曳着他的白手指   沿岸鲜花,银莲叶片脆弱   夏露浸润黑黑吊钟柳   ——吉普赛学者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20:29
    看不见    不如直接写成散文得了,也免得不停的敲回车再排版居中。所谓的现代诗越来越没有了规矩,变成是任何人都能来几首的东西,对这样的创作,我无法宽容。   随机抽取所谓的诗作一首,如下:      第六年呀      在幽暗的老教堂内漫步后回来   更觉得牧师夫妇的家宅可亲   屋子诚然旧了,很有些年头了   这位我同学的父亲想另造新居   但司事们的住处也都岁久难修   以致滞延,概不经营——虽如此   旧屋子的各个开间实在舒适得很   冬住右厢小卧房,夏住左厢小卧房   墙上挂着宗教改革年鉴里的图画   凭西窗放目,远处有架风磨   除此长空一览无垠,时已晼晚   玫瑰色的霞光映得屋内如梦似真   圆桌上白铜茶炊作声细微悦耳   夜睡,心理常会浮起一个念头   这些房间那么过去都是谁住的呢   到白天,就又读尼波斯、西塞罗了   拉丁文学校在城里,往返步行   沿路村庄相连,野花香气袭人   蜜蜂和灰白的土蜂在树叶中闹鸣   金丝的甲虫疾行于细长的嫩茎下   这里有别处见不到的蝴蝶,很多   绕着含脂灌木的石楠款款而飞   我指的是周末,下午才这样   我是男生九级制的第六年呀   该说到他了,我的同学,帅哥   他强壮,也曾被我一拳击倒在地         编辑如下:   在幽暗的老教堂内漫步后回来,更觉得牧师夫妇的家宅可亲。屋子诚然旧了,很有些年头了,这位我同学的父亲想另造新居,但司事们的住处也都岁久难修,以致滞延,概不经营——虽如此旧屋子的各个开间实在舒适得很。冬住右厢小卧房,夏住左厢小卧房,墙上挂着宗教改革年鉴里的图画。凭西窗放目,远处有架风磨。除此长空一览无垠,时已晼晚。玫瑰色的霞光映得屋内如梦似真,圆桌上白铜茶炊作声细微悦耳。夜睡,心理常会浮起一个念头:这些房间那么过去都是谁住的呢?到白天,就又读尼波斯、西塞罗了。拉丁文学校在城里,往返步行,沿路村庄相连,野花香气袭人,蜜蜂和灰白的土蜂在树叶中闹鸣,金丝的甲虫疾行于细长的嫩茎下。这里有别处见不到的蝴蝶,很多绕着含脂灌木的石楠款款而飞,我指的是周末,下午才这样。我是男生九级制的第六年呀,该说到他了,我的同学,帅哥。他强壮,也曾被我一拳击倒在地。         读起来是不是心里舒服多了!只不过是把回车省了,多加了几个标点而已。。  详情 发表于 2013-8-23 01:19
    劣者不    如果爱一个人   就跟他有讲不完的话   如果真是这样   那末没有这样的一个人      如果爱一个世界   就会有写也写不完的诗   如果真是这样   那末没有这样的一个世界      喜欢《预约》   当时的美好  详情 发表于 2013-9-22 06:42
    郁郁    ……      好吧,再会吧,艾伦伸出手来      再会,我与他握手,大步走下山去      我们谁也没有瞥一眼对方的脸      他还在我视线之内的时候      没有回头挥手,不知他是否望着我      当我来到西寇克,格拉斯玛克特      熙熙攘攘的人群,陌生,麻木      在沟渠边我突然坐下来,剧烈抽泣      ……      (木心《艾伦》,《伪所罗门书》)看到这段我疯了,这不活脱脱是《断背山》某一幕的场景再现?所以某人,你不要问我为什么看出来了,要问你为什么没看出来。            这是藏不住的。            改他的另一句:      满街成千上万种无聊的小事      我只有你,你,一幕幕的你            一切的离别都没有什么不同。怅然。默然。        详情 发表于 2013-9-23 05:27
    品山    木心是文学的进行时      李泊岩          木心即将有两本新书上市,一本叫做《伪所罗门书》,一本叫做《巴珑》,均为诗集。另外还有两部叫做《诗经演》与《云雀叫了一整天》的诗集,也将出版。       从06年开始,他的散文、诗歌陆续出版很多册了,我都看了。那一年集中出版了好多册,集中读木心,成了那年我的阅读重头戏。一本本地上市,一本本地购买。排在书架上,各种颜色的,很出跳。从第一本上市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开始,注定他的文字将有所争议,也的确,喜欢的很喜欢,不认账的很不认帐,萝卜白菜嘛。但读过几篇,便喜欢,这种喜欢里面带着陌生感,犹如看到“老古董”。要是我看到一块老瓦当,装在一所老房子上,我一定觉得也没什么,可偏偏放在文物地摊上,忽突冒在眼前,不禁心想——这是真货。陌生感,是因为木心的文字与国中“地摊”常年的“货”截然不同。说他是“古董”,因为他的文调中的确透着民国时期的意思,有时朗朗上口,有时半文半百。他和鲁迅的文章不一样,鲁迅的文章看着有快感,不禁叫绝,有时候逸笔草草,自娱自乐;木心则是字字计较,句句斟酌,就好象要给一个美人穿上很合适的衣服,也果然穿得上,这让我想起古代品画常说的一句叫“随类赋彩”(鲁迅是否可以说是“随意赋彩”?)。他和张中行的散文也不同,张中行的散文有骨无肉,少了重复读的味道;木心的文章更为耐读,可以说是肉多于骨。一本一本读下去,陌生感加上发现地欣喜也就接连不断。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西方的文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保持着现代主义的传统,(这是几个世纪的大传统),另一方面,随着后现代主义的蔓延,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形成另一传统,(这是上个世纪的小传统)。这样构成西方当代文学的强势结构。再说,中国,首先我们也有两个大传统,一个是古典文学传统,另一个是五四文学传统,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两个传统到今天都显得极其柔弱。在当今,集两种传统于一身者,可谓凤毛菱角,而木心的文章中透露出看来的,不止这两个传统的信息。       木心80年代定居美国,见识到西方后现代文学的鼎盛,以及这种鼎盛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以年代相比较,我现在列举50年代之后,西方部分重要的文学作品:             1952年,贝克特写成《等待戈多》       1953年,格里耶写成《橡皮》       1954年,博尔赫斯发表小说集《恶棍列传》       1955年,纳博科夫发表《洛丽塔》       1956年,金斯堡写成《嚎叫》       1957年,布托尔写出《变》       1958年,巴思写成《路尽头》       1961年,海勒发表《第22条军规》同年,格里耶完成《去年在马里安巴》       1962年,纳博科夫完成《微弱的火》       1967年,马尔凯斯发表《百年孤独》,巴塞尔母完成《白雪公主》       1969年,冯内古特写成《五号屠场》,福尔斯写成《法国中尉的女人》       1979年,卡尔维诺完成《寒冬夜行人》       1980年,翁贝托艾柯发表《玫瑰的名字》             这一小部分书目只是80年代之前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佳作,这是80年代之前大多国人不可能看到的文学作品。而以同时期做比较,我国也拿不出一部作品与之媲美。这就是木心出国之后的优越性,可以目睹西方的“进行时”。而木心的作品也并非是老得一塌糊涂,木心是新的,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传统,因此,我们读木心文字所感到的些许陌生感,也与我们长时间无视隔岸西方世界的当代文学有关。确切地说,木心是中国文学的“老古董”,也是西方文学的“进行时”。这两者在一位先生身上集中体现,不是难能可贵,而是精彩得不可救药。       也许精彩这个词形容木心先生的文章有些俗气,但放眼看去,您找得到第二个这样的人吗?简直精彩得不可救药。若单单以为木心是五四文学的遗老,说他是一代文学的终结,那就大错特错,如今的木心,应当视为中国文学的“进行时”了。       我推荐木心的两本新书,希望大家一起感受木心不可救药的精彩,一起感受文学的进行时。  详情 发表于 2013-9-29 03:1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4:11 , Processed in 0.24258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