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来你非不快乐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0:3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书是林夕在2007年至2008年间写作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生活的作品专集,围绕“快乐/不快乐”的主题,内容涉及心境、工作、时事、社会民生、生命等等多个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直面“不快乐”,将苦痛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5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7 15:12:51 | 只看该作者
      我读的第一本夕爷的书,是我的18岁生日礼物,也是我觉得夕爷写的最好的一本书。
      18岁,高三,当从同学手中收过这生日礼物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夕爷的文字。凌晨,我做完了所有作业,在房间里打着手电读完了整本书。高三的我很不快乐,朋友的背叛让我疑惑自己的人生,高考的来临让我压力山大,对自己的未来无限迷茫。这应该是所有高考过得人都有的感受,但当我读完夕爷这本书的时候,突然释然。为什么叫人人要成功?努力就要成功?这是我们被高考的压力挤压住了大脑。努力本身就不一定会成功,只要我们努力过。社会就是由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构成的,不成功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汶川的陈坚坚持了那么久,感动了整个中国,最后一刻还是离我们而去。其实在这世上,有亲人关心,两三朋友知心,爱好一项,便是快乐。
      原来你并非不快乐,
      只你一人未发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21:08:35 | 只看该作者
      他的歌词比书好
      
      
      自从十年前被大街小巷的《十年》轰炸之后,就开始注意那个写歌词的林夕,就开始找他写的各种各样的歌词来看。最近,朋友把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给我,迅速跃升个人读书榜的榜首。
      
      
      其实,不是林夕的书看了真的觉得很快乐,终究还是因为受了“十年”那样的歌词所迷惑。言外之意,林夕的书,在感觉上还是没有歌词写得好——要么是他还有更好看的书,要么是他的歌词先入为主,形成了心理学所说的“刻板”(Stereotype)印象。
      
      
      这本《原来你非不快乐》,怎么说,也还是有让人快乐之处。看来他说的一点不假,“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看完了,还是发觉了书里的一些阅读的快乐。
      
      
      写歌词,林夕是高手,他的歌词又被一个一个流行歌坛的顶尖高手演绎,林夕自然已经不是什么纯粹的“音乐文学”领域的人物,而是娱乐界的一员。但是,他的书却包含了许多的内容,甚至是时事政治。如果联系他的歌词的话,相比之下,他的书就要打折扣。
      
      
      那么只好沉浸在他歌词的调调里,看看他的书了,也许,这样的方式,缩小了林夕写作的格局。不过,也别怪咱这个读者,你本歌词人,对你歌词矢志不渝的关注,也算是对你忠贞不二了。
      
      
      《原来你非不快乐》是个文集,收录的文章都挺短,虽然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文与文之间基本没有什么连贯,大多数属于作者日常所思,他想到哪,就写到了哪,咱也只好因此读到哪,与他一起在文字里游荡吧。
      
      
      林夕文章的名字算不上“标题党”,每篇的题目很讲究,写歌词出身的他这个方面应该最拿手。比如:
      
      
      独恨当时已下山
      这不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
      车会驶进站台
      挑拨别人自卑的过客
      如果东京不快乐
      当我不知道你摔了一跤的遗憾
      一件睡衣的污垢
      温馨的小人
      我们都是傻孩子
      
      
      单单从文章题目看,已经可以稍稍快乐些了。他的有些文章,又写的比较散漫,同样给人以许多的快乐。
      
      
      林夕反思自己的歌词时说,自己害怕“美化了伤感”,“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对于悲伤,“不把它写得透彻见血见肉见骨,不把‘苦’解剖,也难以找到解药……”。
      
      
      是啊,“美化伤感”、“解剖苦难”看起来有点消极,他的解释却是,“如果多难能兴邦,多了解苦,查找苦的成因,大抵也能兴建乐的心灵国度。”一转念,就具有了正面的、积极的效果。这人真会自我拔高,虽然比较巧妙。
      
      
      林夕的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比较耐看的还是那些字词的碎片,说不上什么具体的意思,看着看着就有了那么点意思。比如,“回忆道具”、“这不是哀悼,而是灭哀之道。”等等。
      
      
      当然,已经足以具有加入内地作协水平的林夕,文字里面还有许多的思想,他的思想没有通过浓缩的术语和概念去表述,或许他本来也不愿意创造,随附着所说的事情自然而然就生成的吧。
      
      
      林夕在《找一个自己的布景》里谈到家居的感觉时说,“如果一个人的荷尔蒙分泌最盛就是在图书馆,那活在一个书柜包围下的角落里,又有何不可?如果最爱就是咖啡厅,为何不可以特制一两排正常家居不会出现的双人座咖位扮咖啡屋?”典型的自然主义的生活观。
      
      
      在《为幸福着想》的短文里,他说,“……我只能来说真正爱上一个人是不由自主的,在爱面前没有人有权拒绝,说我决定爱或不爱,来的时候措手不及,去的时候没有原因,一切相处不来之类都只是借口,……”林夕把爱归结为“火花”, 倘若为幸福着想,别接触太多轰轰烈烈的歌与戏,因为,“我们都是先看了爱情电影听饱了情歌,才再亲身知道爱。”就是说,爱的启蒙有时候也不全是自然主义的,而是有一种“爱的社会建构”的现象,说白了,就是跟着电影、歌曲里面那些爱的感觉走。
      
      
      听过了林夕的歌,又看了他的书,感觉他的歌词比书好。他的歌词,就像他的名字,竖着连起来正好是个“梦”。突然想到,“歌”字分开是哥欠,是不是可以说,“梦”写的是歌词,是不是哥欠咱们的呢?一欠十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8 20:36:02 | 只看该作者
      好词,好句,烂文章。作者想表达一个有点佛性的主题——快乐乃超乎生死苦痛的境界,从他解读苏老定风波的“莫”字即可窥见全书寓意。只是,林大才子心中墨水实在过溢了,以致于那么多的好词金句成书后都孤零零的挂在树的各分叉上,却没有文章应该有的行文若流水的连贯。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9 01:01:03 | 只看该作者
             “林夕近来自修快乐学,学习快乐。”
          封皮上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写出那么多动人歌词的词作者,突然写起教人快乐的书,总是让人期待,何况他自己也说,“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
          看书时的情境刚刚好合适,每看一篇就多觉得,这是在教导自己一样。仿佛他听得见我的心声,在我遇到某问题困扰时就放出一句正中心窝的话来。可明明这是08年买的呀,却也一直未读,可见读书同样需要讲求缘法吧。
          林夕信佛,早年信耶稣基督,后越来越与佛法投缘接近。此之前我对孔教儒家并无好感,中立态度的当做历史书中必背而学。不过现在倒感觉,林夕对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反复质问算是真的有理。一味入世并不能解决我们内心虚空,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虚妄的困苦。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积极入世,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人临时拜佛,烧香磕头捐香火,去图晚年安乐甚至后世别失却今生一切了。
          未知死,焉知生。书中反复追问。死亡的终极课题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却也最难面对的。记得中学时候班上有个女生很爱写字,当真每年给自己写遗嘱,以那一日为最后一天假设,写下自己的遗憾心愿和交代。一日课下她跟我们认真讲到这段,我心中甚为恐惧,隐隐有寒意,也暗暗敬佩她有这种胆气和豁达。又一日我和她去游泳,中途嘴唇发紫感到胸闷气短,她一惊,睁大本就圆的眼睛说:“我最近做梦说好朋友之中有一个会有心脏问题”。吓得我很久都惦记着。
          后来也不和那个女生再交往。今年也在因缘际会下,被带到一位老中医处诊脉。老中医说,你以后可能会有心脏问题,要注意。
          世事可能真的因果早定。多年来我都心事重重,总有郁结在心,无论如何无法释怀,就算一刻放下,不消几月又重想起,反反复复困兽自斗。老中医说要我别多想,别放太多东西在心上,我很相信;当年的女同学说梦到我可能有心脏问题,我也相信。但在这之外,我更信佛法,如果不是当年与她同学时发生的事情,我也不至于后来眉头深锁郁郁寡欢,自然也不会郁结太多阻塞心中诱发出问题。
          那既然如此,对于死亡的确也不该害怕。是必然的出口,也是每条人生轨迹的终点。林夕说,总想推荐病危的朋友看《西藏生死书》,怕好心做坏事,不知现代社会是不是有更多人能看透这一点,慢慢接受平和应对。
          其实也最钟爱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看了这本书后,我猜想林夕也最爱它,应该他最推崇老子的无为哲学吧。
          无论旁人如何对待,无论世事如何艰辛,环境如何困窘,我们如果用水般的柔和去应对,也算是保得自身安然,说不定有化解对方戾气的效果。碰撞争锋最不可取,一切随缘的心态下,才好修炼出百毒不侵的金钟罩铁布衫。
          还有一句,记住和记着的区别发人深省。我们总会想起痛苦伤心事,是不幸自己的记性太好,可人总有智商去选择,哪些记在心里,哪些记在脑海。痛苦之事只用记住它发生过就够了,不能将其中的细节、哪怕肝肠寸断的每一声都记下,否则岂不是辜负了作为人的智商和情商呢?
          再有就是他说的,不用找,不要追。世间事大抵都是求,之不得。所以我们也得,不得求之。不可执着于追求,过头就是坚持变成偏执。所有的不甘不愿,全是因着我执还未破除。信佛法其中一点,就是佛法归结恩怨业障都在自我,所以破除我执的必要,向自己内在的心修炼,才能无敌无惧于外在的遭遇。
          一个把情绪病看成常事的人,每每会用焦虑症来自解,同时劝解旁人。可见他的内心已豁达如彼。希望林夕有天能和他爱的苏东坡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4 12:33:44 | 只看该作者
      他的歌词,仅仅一首就可以是威力无比的药丸,疗伤或下毒,简练几招威震江湖。若要以功力写成书,则是药丸稀释成一日三餐的保健品,这不是我爱的那个林夕了,他的门派就不该是絮絮叨叨的路数。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3:20 , Processed in 0.0865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