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88|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有一个梦想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09:5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通过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示了美国种族问题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演进史。介绍了在契约社会里,立法的民众基础,法律对人性的思考,法律的变化与社会理趟的关系等问题。通过作者的叙述,读者能够看到,在法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6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4-16 10:51:56 | 只看该作者
      读起这本书,便想记起了豆瓣id:idanyboy的令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教材是遮蔽思想的最佳屏障。回忆起自己受教育的历程,那些考试的重点照顾区域,往往是自己考完以后再也不想多看一眼的区域,好奇心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扼杀,而更何谈思想。所以在读《明朝那些事儿》《中国大历史》之前,对历史完全没有兴趣;读《苏菲的世界》之前对哲学更是昏昏欲睡。而读完林达的这本书,那些常常听到的:种族歧视,契约,平等,民主,宪政等词语便鲜活起来;一个报纸电视上的美国生动起来。
      
      现在看来,读历史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人类的思维,很难轻易的摆脱其历史局限性。就像大海的浪花,浪花是很难看清浪潮的方向的;除非从雪山小溪江河入海,一路走来,理清清自身的时空轨迹。扩展开来,学习一门知识或技能,这样才能深入把握其发展方向?很重要的一点是追根溯源,找到其发展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找回初心和好奇,对某些朦胧的概念不停追问,必有所得。如此训练,思维方式便从黑白的世界进入彩色的世界,走向理性。
      
      人类最大的特点:思考反省;反省人性与兽性的差异;人类的反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下面是笔记总结,有透露,可忽视。
      1、洛杉矶骚乱并不仅是法律和证据的讨论,更是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渊源;种族问题没那么简单
      2、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只知道万恶的奴隶制;后面看《林肯》的电影,才直到什么叫立法保护奴隶,那些有自省精神的白人是如何保护人人平等的权利;林达这段,才明白,为何在那个历史的潮流点才会废除奴隶制,如何在利益与道德中博弈,白人的道德进化与利益的博弈,历史也是人类整体的思想史。
      3、一国两制
      原来人人生而平等这几个字来得如此不容易;当年的废奴,就像今天所有的房屋可以自己决定归属一样。
      华盛顿总统打了一场美国革命;杰弗逊总统为独立宣言奔走,与南方南卡和佐治亚州因为经济的原因达成妥协,删除了废除奴隶制的条款,这个问题在南北战争后才得以解决,他还创立了virginia大学;都是这个州的人。他们俩人都在死后才解散黑奴,也坦然记入历史,没有人为尊者讳。
      这个国家强调分治理,1776年独立后6年居然没有总统;
      美国的废除奴隶制,实际上是一场自我革命,人类的理性和人性压倒了利益。
      原来种族歧视对人类而言其实几乎是本能,康有为同学见了黑人还吓了一大跳,消除这种歧视才是真正的进步。
      这个国家从建国起,让步和妥协,以理性和人性的力量和谐推进。
      4、
      阿姆斯达事件不仅是个简单的事件;折射出真诚的法律和虚伪的法律,中国有哪些是由于民众觉醒的真诚的法律,哪些是虚伪的法律呢?利益与人性、理性的博弈。
      5、南北战争的打响,原因根本不是所谓的废除奴隶制度,而是一个为了自己“分离独立”而建立的联邦,一个为了美国不在自己的手上分离的总统;而这个国家见过的宗旨,却是从下而上的这正的民主制度。
      林肯总统本以为,以一个统一的名义,速战速决的解决战斗;后面发现战争完全无法掌控的时候,想了一个关键的策略,以解放黑奴的名义,以人性的道义为名义来打,而不是以统一的名义,因为,美国这样一个联邦制国家,本来在宪法的角度,就无法以武力的名义不让其州脱离联邦。
      6、南北战争后期
      战争结束,解放黑奴,万事了了。但显然不是这样,以前对历史的理解是如此肤浅。
      黑奴被解放了,生活反而不如前;就像,自给自足的农民,你给城市化了,他没有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是没有更新观念,而关联的更新取决于思维模式的更新和整个社会整体文化的进步,这个依赖于教育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这个是无法速成的,需要一步一步来。
      在利益与人性反省的双重纠结中,从来都没有一个历史选择是简单的。
      7、法律就是一个不断引领社会道德水平
      南方因为利益的缘故,不断钻法律的空子,才会把独立宣言里面,美国从英国分离且平等出来,理解成种族之间的平等。
      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包括马丁路德金等一批受教育的黑人成长起来,通过宗教的传播,才达到了一个道德水平的提升。
      8
      1964年民权法;1965年选举法;
      多数人的民主,也可能是暴政;
      只有建立在自上而下的区域自治基础上的选举,似乎才有民主的意义,而民主非得与契约精神结合。
      9
      近代推出了平权法,即以不平等的方式,保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前提条件是少数族裔的比例越来越高;
      另外也竟然有少数族裔反对平权法,认为不需要照顾,这个族群需要自立自强;
      10
      当代的种族问题体现在多元化文化,和融合之间的悖论。
      如果既能保持种族的特色,又能互相宽容,和谐相处,是在文化冲突前的一道难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4-16 10:51:57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感受到基督教的作用,绝不是初高中教科书所谓的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这么简单,早起的北部各联邦人们正是由虔诚的信仰对人性进行自发的反思和觉醒。
      
           和想当然的不一样,美国人们对奴隶制和黑奴的态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歧视,在北部很多人是抱同情态度的,甚至有的在独立战争时就已开始觉醒甚至采取立法措施。
      
          南北战争的初始原因并不是由于北方要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而是南方联邦要求退出合众国。林肯站在历史的路口,被迫做出维护合众国统一的决定,再加上低估了战争机器运作起来后的结果,发动了战争。   
      
          印象尤其深的是弗吉尼亚州的决定和那位将军的态度,他们反对奴隶制度,但他们认为南方各邦有退出合众国的权利,尤其是北部各邦不应该武力攻打,是非正义的,从而选择站在南部各邦。   
          这种理性的态度是很让人深思的,当今中国大众很少这样的理性思考和对人权的思考,当然原因众多,执政党的态度占不可推卸的责任。
      
          林肯及时找到战争原因,即文中所谓的找到了永恒的历史诉求,悄然把战争原因由维护合众国统一过渡到废除奴隶制。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马丁路德金很宝贵的一点是非暴力,他站在火药桶的前面,却冷静地选择不诉诸武力,号召黑人们忍耐坚毅,而不至于使矛盾进一步尖锐和不可控制。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当然正如作者所论,非暴力本身是值得讨论的,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决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4-16 10:51:58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主要呈现了美国二百余年历史上种族问题的演进历程与社会进步,书中讲述了美国种族问题在妥协与厮杀中曲折前行的历程以及一个个为种族矛盾付出的泪水,鲜血甚至生命代价,以此表现了作者在契约社会中对有关种族问题的民意基础,人性思考,法制变化及社会进步的见解。
             那么种族问题是否唯独存在于美洲大陆呢?是否只是国家历史短暂,彼此缺乏理解的产物?
             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交通方式的落后,使得高山、江河、大洋、沙漠、峡谷等天然的地理屏障将各个种族割裂开来。但自然万物中唯独“人”,自打出生就有了探索未知的欲望和勇气。于是,第一只人猿放弃丛林尝试在陆地行走,几经沧桑,人类已开始有能力越过那些地理屏障,有幸遭遇的不同族群并不多,难免激起外表及习惯差异所造成疑惑,蒙昧一挑拨,人类历史上便有了种族奴役和种族压迫,亘古至今绵延不绝。而几次工业革命后应运而生的蒸汽机车、远洋巨轮电话电报,到今日的超音飞机、动车高铁、互联网,各个族裔和文化正在越走越近,已不局限于“两人的邂逅”,人类已经无法回避,而在继承祖传的种族分离以保护自身文化的纯净和特色,和接受种族文化接触、交流、碰撞、磨合的现实来谋求彼此的理解和宽容两个选项,人类又该做出如何抉择呢?
             回到美利坚这个小小国度,建国之初,宪法宣扬的自由平等及奴隶贸易盛行的时代背景,把美利坚早早推到了新时代种族问题的“试验区”,从初期美国北方的主动废奴求平等,到在开明北方与狭隘南方间妥协与争吵中艰难前行的黑白两族,再到妥协不成就兵戎相见的“南北战争”,而后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一波三折的种族平等之路走下仍是争议一片,无论马丁路德金一忍耐和宽容换取平等的“非暴力”,还是马康姆X挑唆式的“以暴制暴”,亦或是克林顿总统谨慎对待“平权方案”的“折中态度”…………不同的阶层呈上不同的答卷,由此推动的是旧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的不断涌现,谋求种族平等共荣的道路依然漫长。
             新时代的种族和文化问题趋于多元,“分离”与“融合”成为人们互为悖论有共同存在的态度。“分离”的意义在于保全各文化的独特,保持各族裔间的差异,而这正是“融合”的最大障碍。像巴以,印巴,朝韩,以及弥漫在非洲中北部的种族战争,这些现代的种族矛盾很大程度是由于差异引起的。我们在面对多元文化与多民族共融时,再三强调理解与宽容,但即使在中国,这种有宽容支撑的忍耐度还远没有达到不同民族忍受彼此外观、言行、习惯、信仰上巨大的差异。
             然而在美国人面对新时代种族问题的态度中,我读出了各个阶层的自我反省意识,以及那种避开暴力以和平的沟通和妥协来谋求彼此理解和宽容的自觉,他们也曾走过弯路,也曾相互厮杀,但是,祖辈的每一个错误,他们念念不忘,而且他们敢于承认,从中吸取教训,以此化解他们的内部仇恨。他们能平起平坐的交流己见,换来的是社会和平的不带破坏性的渐进改良和完善,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
             合上书,偶然会一闪念,联想起未来各种族和谐共处的比喻:也许有一天,这个小小世界仿佛是一个健康人体,而每个种族,则是那精密复杂的四大组织,八大系统中的一个细胞,以共同的呼吸交流,以共同的血液生存,却能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和而不同,共同维持这一个人体健康,富有活力的成长。
             今日我们愈发看清隐藏在种族歧视与矛盾内的实质,是一场人道主义与强权主义,人性和兽性间的激烈斗争。那片动人的《我有一个梦想》中“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这个信念,是人类最终都会完成“从猿到人”转换的信念,是饱含真诚、良知智慧的信念,是人道主义与人性必胜的信念。如林达老师所说“信念就是梦想”。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不只是作者,我们每一个持有这一信念的人,今天都可以如是说说,我也有一个梦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4-16 10:51:59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法律就是人们对社会所达成的一个共识,也可以说为契约。(但请注意,我国的Labor Camp是体制下的一个特色的另类存在,是非主流/中国式的杀马特;是中国脸上的一个巴掌。)在这插话一下中国的特色,不言而喻,这里的特色无非是特权的代言词,如果一个法律体制下允许特色存在,那就不可能做到那就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权特别对待。譬如我们常看到对高官和对平民的判刑是不平等的,因为官有Party membership这张隐形透明的保护衣,而平民“衣不蔽体”。有点像美国南北战争前的南方的白人和黑人。卢梭说: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让人不禁去思忖:C.P.C毁约了多少次,而我们的无声当作原谅了它。
      
      研究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免不了“翻旧案”。当一个国家的法治抬头时,就是民众用法律不断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唤醒了社会的民主气息,这就会产生案件。
      
      当今的美国黑人,他们的法律意识可比我们还高。可在以前,就像我国Cultural Revolution年里的知识分子能有点人模人样地活下去就不错了。达哥用叙述刑事案件的方法,拖出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黑人的待遇和争取平等以及在法庭上的抗战的演变历程,要看当时/现时社会的法治进程,很大程度上就看法庭里代表不同阶级的斗争;也阐述了其南北的思想主流之不同才引发60万人死亡的原因。南方的歧视无疑是当时历史的局限,是根深蒂固的保守党民族主义思想,代表顽固利益;也是我很震撼地看到,宗教思想站在人性那边和利益相抵触相斗争的时候,胜利之花会开在前者。
      
      在介绍美国的黑人在争取平等和其它权利的同时,或不多不少地牵扯出自由问题;达哥出生在中国,我个人认为这书或多或少是写给中国人看的:在第一封信《洛杉矶的骚乱》中写道:政治家们在大选中尽量去影响每一个选民的这种努力,产生的最直接副产品之一,就是增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透明度和公开化。这毫无疑问会激起读者心中对天朝的制度不满。我们国没有较大的启蒙运动,大多数是从欧美那边描摹过来的,百日维新和6月4日的运动都是我国历史的遗憾和伤痕,特别是后者让人觉得在日出最早的东方是否得不到金光耀目的太阳直射。自由民主等潮流思想不入民心,从很多人并不知道普选为何物就可以看出我们离普选有多远。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
      
      很抱歉此评多说的是中国...若下次在整理,定多说美国...一本好的书必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怎么鸣才证明读过这本书才让人纠结,所以觉得有必要试写一下书评,第一次写书评,即使还有话说,但有点稚拙,学术短浅,写得不好有请海涵。×请不要举报,打字很辛苦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4-16 10:52: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一部的关注点在美国的种族问题,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大部分是当做历史故事来了解。但是这一部作者写得要比前两部更精彩,很多议论感情充沛,大气滂沱,读之酣畅淋漓。
      虽然作者继续对美国的各项制度政策歌功颂德,强调美国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人性的完善与升华。无论是本可以将权利无条件归还于人民的开国元老,还是事不关己却不懈奔走呼喊的普通民众,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是作者一直避而不谈的是,为什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会突然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生而自私的人性在这里完全不见了踪迹。难道这真的是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力量,或者仅仅是作者得到的片面结论,其中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更倾向于后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4-16 10:52:0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种族分离与融合,这个命题其实挺大的。作者能从具体事例出发,娓娓道来,看起来毫不吃力。而且以美国历史为背景,详细剖析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一个不了解美国历史的人来说,也顺便补了美国历史课。特别是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成因和剖析,更是更新了俺固有的那就是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的看法。里面关于梦想,关于信仰,关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阐述,都很有启发性。
              成书还是克林顿在任的时候,虽然有点不够贴近时事,但是里面很多思想应该不会过时。中间更多结合了美国的治国理念,诸如对人道和平等的追求。虽然有对美国体制过于推崇之嫌,但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如果有机会的话,要去看看比较精彩的相反观点。有空也会看看其它几本书的。也希望看到与时俱进的更新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4-16 10:52:03 | 只看该作者
      印象最深的,是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来讲述的阿姆斯达号事件,这个在今天的中国听起来也像天方夜谭的故事,却在170年前的地球另一端真实发生过。如果可以穿越,亲历这个历史事件,我想捎上九个政治局常委,跟他们说这是挑战你想象力的“回到未来”之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4-16 10:52:04 | 只看该作者
      近期一直都在看这个系列,这个系列已经看了快一个月,第三部才看到一半,说明近期的读书状态有所懈怠,要注意注意,哈哈,国庆节过得太悠哉了。
      今天看到关于这本书中林达关于南北战争口号的阐述。觉得挺精彩的。自古以来,对于任何战争的发起,交战双方都希望得到一个能够跟正义拉的上边的口号,以此来取得民心所向,取得战局优势。
      南北战争的挑起最开始的时候本来是北方联邦为了阻止南方从美国分离出去,而挑起的战争。这时候的南方打起战来可以说是理直气壮的,很多有识之士纷纷投奔,打的是保卫家园,抵抗侵略的口号。对于领导北方联邦的林肯来说,确实是理亏。虽然南方有奴隶制,但是要合要分,那是南方人民的权力,他们可以选择,而不是我合并的时候你就开心,选择独立开来你就要来打我。这自然违背了独立宣言倡导的人民有追求独立自由的权力。所以南方很多战前在全国已经有很高地位,或者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能人在战争打响后纷纷皈依南方,对抗联邦。他们撇开一切,只是为了维护那一份追求自由的权力。
      林肯的智慧在于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突破口----南方的奴隶制。他提出的要为彻底废除奴隶制二战的口号彻底扭转了战局。既然独立宣言倡导了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命权,自由权和最求幸福的权力。那么南方的奴隶制就是彻底违背了美国精神。而且回到最根本的,南方的分离就是为了继续维持奴隶制。
      当林肯提出这个口号时,正义天平毫无疑问完全向北方倾斜。南方很多打战的人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寄托,本来是一场保卫自由保卫家园的正义之战,结果成了维持压迫人权的不人道的奴隶制的保卫战,情何以堪。
      林肯的这一决策,奠定了个人历史地位,保证了美国的完整,并最终废除了奴隶制。
      有时想想,同样一件事,找寻的切入点不同,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4-16 10:52:07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一直在听林达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因之前看过他们写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喜欢他们的写作风格,语言精练质朴,娓娓道来,而且,总能将我们在教科书上读到的历史一一详述,比如法国大革命。第一次知道课堂上赞扬的大革命竟是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我也有一个梦想》讲的是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种族隔离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一系列事件所引发的司法挑战,当然就无法避免的讲到阿姆斯达号事件(斯皮尔伯格以此事件拍了电影《阿姆斯达》又名《阿米斯达》、《断锁怒潮》《勇者无畏》)其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战争。
      
              此前,我对该战役唯一了解的就是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以及《乱世佳人》,只知道这是为解放黑人奴隶而发起的内战,但文中,南北战争一开始的定位并非解放黑奴,而是爱国,维护联邦的完整,后来才切换为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思想相对开化的北方反对南方的奴隶制度,但还不至于挑起一战战争。南方在维持奴隶制度与面临联邦一再宣称废除奴隶制度中做了一个决定——脱离美国联邦。当时,作为总统的林肯遇到此等史无前例的情况,左右为难,他既无法承担南方脱离联邦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无法承担挑起一场战争的历史恶名。终于,在南方打出第一炮的时候,他等来了一个让他不用背负任一罪名的机会。所以,打出爱国旗号欲收回南方。但该口号却经不起推敲,因为按美国自由平等的原则,南方有权利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继续其奴隶制度(但缓冲期过后就要废除奴隶制度),也有选择加入或脱离联邦的权利。所以与联邦作战的南方,并非全部都是赞同奴隶制度,他们刚开始只是为了自由平等的权利而战。故战争一开始,正义是在南方的,首先战场在南方,其次他们是为自由的权利而战。这也解释了为何一开始,先进的北方会节节败退(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当林肯站在历史的高度重审该战役,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只是为了防止南方的脱离而挑动这场战争,那么他将是历史的罪人。但,随着人类思想慢慢开化,后世的人们却会宽容一场为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而引起的战争。所以,深具历史责任感的林肯在两年后的演讲中切换了战争理由。战况也在他切换原由的那一刻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读到的南北战争了。
      
            
            战后,关于该战争的书多如满天繁星,大家都在反省这场耗时四年,牺牲六十多万年轻生命的战役。美国也不再有类似的战争发生。当然,这与美国言论自由关系很大,比如,南方可以定义这是一场国与国的战争,而非内战。
      
             相比之下,从古至今,我们的战争、起义、革命数不胜数。我们从来就不缺伤痕,只是,我们太缺乏思考了。我们是个健忘的民族,即使经历过几乎灭族的年代后,历史还是在重演,而我们还美其名曰包容促进民族和谐。不正视何来包容?五胡之乱,汉民族濒临灭亡,是冉闵拯救整个民族,却无相应的历史评价,甚至书上连名都没有提到;文革毁了多少文人学者古物!记得一次与同事讲到这段历史,我们都庆幸蒋介石当年带着那么多文物去台湾,至少都保留下来了。要不,历经文革,它们岂能完好?
      
             只是,我们太缺乏思考了,没有一场战争能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被重复提起。难道我们流的血没人家多,战争的时间没有人家长;还是我们虽有足够的伤痕,还来不及反省,另一道伤痕又来袭;抑或,只是我们的言论不够自由呢?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7:18 , Processed in 0.0578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